引語
今年3月22日是第28個世界水日,22日至28日為第33屆中國水周。世界水日的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我國今年紀念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主題是「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節水護水的一分子,而關注水,關注水文化,具體地關注水在古詩詞中的百態千姿和風情萬種,正是本文所要表達的內容。
自古詩詞多詠水,萬種風情入眼來。水於人類之重要毋庸置疑。水無色無味,因為溫度的變化,水在自然界和我們的生活中,以固態、液態、氣態三種形態存在,固態包括冰、雪、霜、冰雹;液態包括雲、雨、霧、露;氣態主要是水蒸氣。古代提到水的各種形態的詩詞不勝枚舉,水不僅是生命之源,也是世間美景的重要源頭和載體。詩歌遊戲飛花令中,含水及水的各個形態的古詩詞句子,除了冰雹水蒸氣的比較少外,其它的就太多了。自然山水中有山無水的風光就會缺少靈氣,就像人世間光有男人而沒有女人一樣,了無生氣。中國古詩詞中如果把含水的成分統統去掉,那古詩詞一定會黯然失色。
水入古詩詞,風情萬種多
這裡僅選寫到不同季節水的不同形態的部分古詩詞試作分析。
一、寫春天的水,水似眉眼藏佳境,眉眼如水多柔情。
北宋詞人王觀的送別詞《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東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翻譯過來就是:
水像美女流動的眼波,山如美女蹙起的眉毛。想問行人去哪裡?到山青水秀的地方。
剛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還能趕上春天的話,千萬要和春天長相守。
這首詞別具一格。詞中以別致獨特的構思、輕鬆浪漫的筆調、新穎巧妙的比喻、機智風趣的語言,表達了作者與友人鮑浩然之間的離情別緒。上闕寫友人的行程可謂跋山涉水,充分地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和對春天的留戀;下闕則直抒胸臆,兼寫萬千離愁和對友人的深情祝願。
春末夏初時節,詞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別即將回家鄉浙東的好友鮑浩然。雖然自己家在江蘇如皋,欲歸不得,羈旅之愁難以釋懷,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與春光長相守。有意思的是,詞人用美人的眼波和眉峰比喻浙東的山水,仿佛眉眼盈盈的美人正等著友人似的。詩詞大家唐圭璋說這是「以眉眼盈盈之處來顯示浙東山水的清秀」。
二、寫春天的雨也寫了隱含的水,春雨如塵柳絲黃,思婦彈淚愁無限。
南宋「詞俊」朱敦儒(字希真)的《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溼。風約繡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翻譯過來就是:
春雨濛濛如細小的塵埃,把樓外鵝黃的柳絲打溼了。風把繡花窗簾斜斜吹起,透過綠紗窗也能感到春寒料峭。
美人懶懶地剪著上元燈,彈起瑤瑟不禁淚流滿面。點燃一炷香求紫姑算卦,只想問問有沒有來自邊疆親人的消息。
這是朱敦儒年輕時的作品,那時還沒有靖康之恥,他在故裡隱居,自由放蕩,也無心仕途。這首詞詞風婉約,描寫思婦元夕懷人的情景,頗有韻致。時值上元節,每逢佳節倍思親,少婦無心剪燈彈瑟,卻有心請人算卦問卜,最關心的還是遠方的夫君。筆意古雅,含蓄蘊藉。朱敦儒抒情言志皆入詞。晚清詞家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評價:朱希真「春雨細如塵「」一闋,饒有古意。
三、寫春天的霧也寫雨,春霧朦朧若思緒,愁苦綿綿如春雨。
南宋詞人王易簡的《齊天樂·客長安賦》:
宮煙曉散春如霧,參差護晴窗戶。柳色初分,餼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臨流笑語。映十二欄幹,翠顰紅妒。短帽輕鞍,倦遊曾遍斷橋路。
東風為誰媚嫵?歲華頻感慨,雙鬢何許!前度劉郎,三生杜牧,贏得徵衫塵土。心期暗數。總寂寞當年,酒籌花譜。付與春愁,小樓今夜雨。
翻譯過來就是:
寒食過後,宮中取新火的青煙在清晨飄散如春霧,忽濃忽淡飄過晴空,籠罩了窗戶。戶戶門前插柳,飴糖的香味濃鬱,從冬至到清明已經整整過了一百零五天。眼前美女如雲,倚著欄杆面對流水歡歌笑舞,她們的豔麗令紅花綠柳都為之嫉妒。憶當年我也曾輕裝輕騎,多次暢遊西湖斷橋一帶的道路直到疲倦。
東風啊你在為誰的嬌美而付出?如今我雙鬢斑白,常對年華飛逝感慨萬千。我就像當年的劉禹錫、杜牧舊地重遊,青春已不再,整日漂泊,只落得徵袍上積滿塵土。心中總悄悄地把過去的期盼細數,回想起當年飲酒賞花聽歌賞舞的歡快,心中更加寂寞。唉,暫且把滿腹的愁苦交給春天,就如小樓今晚這綿綿不斷的細雨。
這首詞上闕寫景下闕抒情,景為情設,烘託出詞人的心境,情由景出,睹物生情,詞人作為故國遺民,其滋味可想而知,此情此景,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一起湧上心頭,禁不住一時悲從中來。作者是宋末進士,南宋滅亡之後,一直隱居不入元朝為官。詞中追憶往昔風月冶遊,感嘆美好時光不再,愁思如霧如雨,全都是寄託自己對故國的眷戀之情。
四、寫春天的雲像人一樣,雲遮高山因故意,被風收卷山復原。
北宋詞人章謙亨的《浪淘沙·雲藏鵝湖山 》:
臺上憑欄幹,猶怯春寒。被誰偷了最高山?將謂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間。
卻是曉雲閒,特地遮攔。與天一樣白漫漫。喜得東風收卷盡,依舊追還。
翻譯過來是這樣:
我站在觀景臺上憑欄觀賞鵝湖山,春寒還讓人心生怯意。是誰偷走了鵝湖山最高的山峰?難道是六丁陰神將它移到天上了,所以不在人間。
原來是早上的雲彩閒來無事,故意把它給遮住了!讓它就像天空一樣白茫茫一片。還好東風吹來把雲全部收卷了,又把山原原本本的追討回來了。
這首詞構思新奇,富有情趣。「雲藏鵝湖山」本來是普通的自然現象,但詞中寫成山被偷,又懷疑到六丁身上,讓人覺得妙趣橫生。上闋猜想山被神仙偷走,已不在人間,下闋說破了山被雲遮的真象,更加有趣,本來是雲遮山,詞中卻說閒雲特地遮攔;本來是風吹雲散,才讓山嶽重現,詞中卻說東風收卷依舊追還。這裡,曉雲和東風都被擬人化了。《絕妙好詞箋續鈔》稱章謙亨「嘗為浙東憲,風採為一時所稱,然蘊藉滑稽,不同流俗」。
五、寫夏天的水清澈如鏡,湖展蓮篷飛鷗鳥,水天一色畫中遊。
北宋詞人張先的《畫堂春·外湖蓮子長參差》:
外湖蓮子長參差,霽山青處鷗飛。水天溶漾畫橈遲,人影鑑中移。
桃葉淺聲雙唱,杏紅深色輕衣。小荷障面避斜暉,分得翠陰歸。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舉目遠眺,外湖長滿了蓮蓬,參差錯落,頗有韻致。雨後初晴,湖岸的小山格外青翠,一群群雪白的鷗鳥在青山碧水間時飛時落,令人賞心悅目。水天相連,藍天隨碧波蕩漾,畫船在水上緩緩行進,遊客盡情飽覽湖光山色。湖水清澈見底,平靜如鏡,遊客坐在船上,水中人影清晰,仿佛在明鏡中移動。
船上兩個歌女輕輕唱起《桃葉歌》來,悠揚婉轉的歌聲在湖上久久迴蕩,令人陶醉。穿著杏紅衫子的歌女,在青山綠水間更加豔麗迷人。西斜的陽光照射過來,歌女們馬上採了荷葉來遮避,直到遊船返回時,遊客還感到分得了一份湖中翠綠的涼意呢。
這首詞從寫江南夏天湖光山色著筆,實寫歌女嬌美和心靈美。外湖、青山及湖中的荷花、蓮子、荷葉、斜陽是靜景,飛翔的鷗、緩行的畫舫、雙唱的歌女是動景,動靜結合,動靜相宜,在杏紅深色輕衣的歌女面前,一切自然風光都成了點綴,襯託了歌女的嬌俏可愛。湖水清澈,雨後山青,水天一色,人在畫中,好一派靜謐詳和的荷塘美景。
六、寫夏天的雨,美人過眼若驚鴻,激發閒愁似梅雨。
北宋詞人賀鑄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那女子輕盈的腳步還沒有經過橫塘路,我一直目送她離去。這美好的青春年華將會與誰一起度過?是在月亮似的小拱橋邊、花木環繞的庭院裡,還是在雕花的窗前、朱紅的大門邊?這隻有春天才知道她將去到哪裡。
雲彩在空中緩緩飄飛,長著芳草的沼澤地快要天黑了,我發揮胸中的才華剛剛寫下令人傷感的詩句。若問我的愁情究竟有多少?就像那遍地綠茵茵的芳草,像那滿城飄飛的柳絮,像那梅雨季節的綿綿細雨。
這是賀鑄晚年退隱蘇州時期的作品。通過對晚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因所見而有感發的愁緒。上闕寫詞人偶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內心惆悵,也隱含其懷才不遇的感慨;下闕寫因想念女子而引起的無限愁思,表達了落寞寡歡的情緒。表面寫相思之情,實則抒發抑鬱不得志的愁思,令人耳目一新,一直廣為傳誦。賀鑄的美稱「賀梅子」就是由這首詞的末句引來的,可見其影響之大。
七、寫秋天的水也提到了冰和雪,秋水長天俱澄澈,人若冰雪自高潔。
南宋詞人張孝祥作於乾道二年(1166年)的《念奴嬌·過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吸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扣舷獨笑,不知今夕何夕。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無論是洞庭湖還是青草湖,在這個臨近中秋的時候,都沒有一點風吹過的痕跡。仿佛滿湖的瓊漿玉液,浩浩蕩蕩,一碧萬頃,只載著我一隻小船。明月皎潔,銀河燦爛,映在這浩瀚清澈的湖水中,上下一片澄明。這大好的景色只能心領神會,其奇妙之處不知如何說出來與你分享。
想起我在廣西已經過了一年,看到這孤光自照的明月清輝,感覺自己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純潔。我這時候鬚髮稀疏,衣衫單薄,平穩地泛舟在這蒼茫空闊的湖面上。讓我舀幹西江的水,以北鬥星作酒勺慢慢斟酌,以天地萬物作賓客真誠款待。我拍打著船舷當節拍,獨自放歌狂笑,哪知道現在是何年何月哪一天呢?
詞人張孝祥在廣西為官僅一年,因被政敵讒害而免職。他從桂林北返,路過洞庭湖泛舟湖上即景生情,寫下這首詞。此詞先描寫景物後抒情明志,上闋描寫「玉鑑瓊田、表裡俱澄澈」的洞庭湖景色,下闋抒發「肝肺皆冰雪」不與世俗為伍的光明磊落胸懷,不愧為其詞作中最拔尖的一首。不難想像其因受奸臣讒毀罷官後抑鬱難伸的心情。
八、寫秋天的雨也寫到水,風狂雨驟天留客,別淚千行愁更多。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菩薩蠻·西湖》 :
秋風湖上蕭蕭雨。使君欲去還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殺人。
佳人千點淚。灑向長河水。不用斂雙蛾。路人啼更多。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秋天的西湖上風雨瀟瀟,你正想啟程又被留住。今日枉自留你,明天早晨我會非常憂愁。
一起送行的美女們的千滴淚,都灑進錢塘江水。不用再為分別而流淚,你們不見大路兩旁還有更多的杭州百姓,他們哭得比你們還傷心呢。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八月,陳襄被罷免杭州知州,準備赴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任知府,這首詞是蘇軾在西湖送別陳襄時所作。蘇軾在詞中並無一處直接寫自己的離愁,只是把自己作為一個旁觀者,但又無處不體現了蘇軾與陳襄的無限惜別之情。蘇軾選取了獨特的視角來寫離情,讓人覺得別開生面。
九、寫秋天的露、水、雲和隱含的霧,露溼行雲舟迷霧,沙水潮落起悲愁。
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張元幹的《卜算子·風露溼行雲》:
風露溼行雲,沙水迷歸艇。臥看明河月滿空,鬥掛蒼山頂。
萬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地面濃重的風露水氣使行雲潮溼,沙溪水面迷濛的霧氣使我獨自駕著在靜夜裡歸來的小舟迷失了航向。我仰躺在小舟上,看到銀河橫亙在天,朗月當空,北鬥星仿佛掛在蒼山頂上。
歷史的長河從古流到今,只有青天永在,國家在這個多難的時候,人間充滿了悲傷悽涼。我借酒澆愁,一醉方休,天未亮,酒未醒,但聞岸邊雞鳴,當即爬起揮舞起寶劍來。沙溪退潮了,秋天黎明前的江上變得更加悽清寒冷。
張元幹於紹興元年(1131)四十一歲時辭官還鄉,這首詞寫於詞人退居故裡遊山玩水之時,表達了詞人在國難當頭之際,卻不能親身參與北伐中原殺敵立功,實現愛國抱負的苦悶心情。上闕寫沙溪夜景,下闕聯繫現實發感慨,沙溪夜景清冷,露重風高霧濃,獨自一人在迷航的小舟上,聯想到人生遭遇,倍感前途渺茫,悲憤難抑,苦悶彷徨。情景交融,寫的是壯志難酬,感慨系之,張元幹「長於悲憤」的詞風又一次突顯。
十、寫秋天的霧也寫到了雲和隱含的水,霧薄雲濃自斟酒,人不如菊比花瘦。
南宋著名詞人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薄霧瀰漫,濃雲密布,漫長的白天讓人過得愁煩,龍腦香在獸型的銅香爐中繚繞。又到了重陽佳節,晚上睡在紗帳中玉枕上總也睡不著,半夜感到涼氣浸透全身。
在菊花盛開的地方飲酒賞菊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菊花幽香溢滿雙袖。不要說不憂愁、悲傷,珠簾被秋風捲起,簾內的人兒比那菊花更加消瘦。
這首詞是李清照早期懷念夫君趙明誠所作。公元1101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婚後不久,丈夫便「負笈遠遊」,李清照獨守深閨,寂寞難賴,到第三年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親,她便把深深的思念寫進詞裡,寄給遠在外地的趙明誠。重陽佳節,本是家人團聚,把酒賞菊或登高覽勝的好日子,但李清照卻孤身一人獨守空房,悽涼寂寞,難抑對丈夫無盡的思念之情,通過室外室內一系列景物描寫,烘託一種低沉壓抑的氛圍,反襯自己無比愁悶、落寞的心境,表達了沉重的思念之情。「人比黃花瘦」與「為伊消得人憔悴」有極寫思念之苦,有異曲同工之妙。
十一、寫冬天的雨和冰,風雨交加臥荒村,不忘踏冰救國難。
南宋著名詩人陸遊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我窮困潦倒,住在孤寂荒涼的村莊,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總是想著替國家戍守邊關。
夜靜更深,我躺在床上難以入睡,只聽到那風雨交加的聲音,不知什麼時候睡著了,卻夢見自己騎上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農曆十一月四日深夜的山陰(今浙江紹興)風雨大作,六十八歲詩人陸遊寫下此詩。他因兩年前主張北伐而遭到以光宗皇帝為首的主和派打擊,66歲罷官還鄉,從此閒居山陰,不被重用,懷才不遇,心憂國難卻報國無門,心中苦悶可想而知。此時外面風狂雨驟,激發了他重披鐵甲徵戰疆場雄心壯志,日思夜想因而成夢,只有在夢中,才能完成自己的夙願。於是寫下了這首蒼涼悲壯、沉鬱凝重的愛國詩篇,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希望殺敵立功、報效國家的思想感情。
十二、寫冬天的冰也寫了隱含的水,寒冰封井侍女悲,多情痛哭傷離別。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臨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
冬夜夜寒冰合井,畫堂明月侵幃。青缸明滅照悲啼。青缸挑欲盡,粉淚裛還垂。
未盡一尊先掩淚,歌聲半帶清悲。情聲兩盡莫相違。欲知腸斷處,梁上暗塵飛。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冬夜特別寒冷,井水結冰封住了井口。明月照到華麗的房間,月光照進帳子裡。青色的燈光,忽明忽暗地閃爍著,映照著悲聲啼哭的侍女。燈芯快燒要完了,胭脂粉被淚水打溼,一滴滴地流下來。
她一杯酒還沒喝完,就掩面流淚,歌聲帶著悽涼的悲咽。悲情和歌聲都發洩了,沒有違和的地方。你想知道她唱得悲痛欲絕的原因在哪裡,就問屋梁上飛揚下來的積塵吧。
這首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十二月,蘇軾同僚徐君猷的侍女勝之準備離開黃州去蘇州,蘇軾在送別時所作。全詞情深意切,感人肺腑,籠罩在悲涼冷寂的氣氛中,塑造了一位離別之際悲聲啼哭、肝腸寸斷、難捨難分的侍女形象。
十三、寫冬天的雪和隱含的春天的水,野鴨戲水白鷺飛,雪壓紅梅添客寒。
北宋詞人周邦彥的 《菩薩蠻·梅雪》:
銀河宛轉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
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深院捲簾看。應憐江上寒。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長河蜿蜒,緩緩流去。水流清澈,泛起綠波,野鴨在水上嬉戲,白鷺時而飛起。他乘坐回來的船在哪裡呢?夕陽西下時,我仍然站在江邊小樓上舉目遠眺。
上天因為憎恨梅花恣意盛開,所以下大雪來封蓋梅的枝頭。在深深的庭院裡掀起門帘往外看,這麼冷的天,真心疼他,他會不會就在江中那條船上呢?
周邦彥這首詞上闕寫春之景,下闕寫雪中之情,時間跨度近一年,詞中實現了極大的時空跨越,極寫女子想思之苦。全詞僅八句,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語盡含蓄,令人深思。既寫春天的河上風光,又詠梅寫雪,表面是描寫一位女子盼望遠方的情人歸來的情景,這女子從春江水暖、鴨戲鷺飛的春天等到了雪打紅梅的寒冬,仍未等到他日思夜想的情人歸來,這是何等的感情煎熬啊。實質是詞人抒羈旅別情,並暗發孤獨飄零的感慨。
十四、把霜和冰雹寫入樂感中,冰雹落地聲沉悶,霜入撥弦卻滯澀。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減字木蘭花·空床響琢》:
空床響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夢尊前,驚起湖風入坐寒。
轉關鑊索,春水流弦霜入撥。月墮更闌,更請宮高奏獨彈。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琵琶聲時而像擊玉一樣清脆悅耳,時而像春天花上的禽鳥鳴囀輕柔鮮麗,時而像寒冬冰雹擊地冷峻高亢。聽得人如醉如痴仿佛倒在酒杯前做起了夢,又好像琵琶聲驚動了深秋月夜潁州西湖上的風,吹入座中寒意襲人。
彈奏《轉關》和《鑊索》兩首琵琶古曲,撥弦時而發出春天的水流動的美感,時而又像有霜進入撥弦的器具那樣滯澀。月亮快要墜落、五更將盡之時,又讓琵琶女獨奏高昂的曲調。
這首聽樂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深秋赴密州途經海州時。通過通感、比喻等修辭手法,把彈奏琵琶的美妙的聲音形象化地描繪出來,讓人仿佛也與詞人一起傾聽琵琶女那悅耳動聽的彈奏。
結語
把水的各個形態寫進去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很多,以上只是舉了其中極小的一部分為例,說明水是古詩詞既具象又抽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因詩詞而意趣無限風情萬種,詩詞因水而奇妙無窮美不勝收。
世間一切生物都不可缺水,人類更是離不開水。我們應該更加熱愛水,關注水,重視水資源的節約和利用,關注水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讓水所孕育的古詩詞增加我們的文化底蘊,為我們的生活增光添彩。
水在《道德經》中備受推崇,《道德經》第八章中有「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道德經》第七十八章中有「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意思是: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
本人謹以此文紀念這一屆的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上善若水,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具有水的優良品質的人,都從點滴做起,爭做節水和保護水資源的參與者,千萬不要讓水成為人類的最後一滴眼淚。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您對本文有什麼看法,歡迎提出來一起探討,謝謝您的閱讀!
#品味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