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支的禁衛軍堅持戰鬥15年,才全軍覆沒:北伐最血腥攻城戰

2020-12-22 騰訊網

有網友問:清朝滅亡之後,皇宮高手如雲的數萬御林軍如何安置的呢?清朝最後的御林軍其實就是北洋軍第一鎮和禁衛軍2個部隊,這都是八旗軍改編出來的近代化陸軍部隊。

清朝末年編練新軍時,其步驟是一面練新軍,一面裁汰舊軍,並且逐步以新軍代替舊軍。因此到了清末最後幾年,實際上八旗軍已經基本上失去了軍事職能,有實力的旗人都編入了北洋軍第1鎮。

1902年開始,挑選八旗健壯者交付訓練,1903年開始叫京旗常備軍有3000人。到1905年擴充被北洋軍第1鎮。駐紮北京北苑同時宿衛宮禁。1912年2月,清朝皇帝宣布退位,北洋第1鎮也改名北洋第1師。

全軍進駐張家口,多倫,歸化等地駐防,1917年調往綏遠駐防。1922年,北洋第1師進入江西,1925年,北洋第1師成為孫傳芳五省聯軍的一部分。1926年這個師在北伐戰爭當中的南昌戰役被殲滅。那是北伐戰爭最慘烈的攻城戰。

第1任師長,滿洲鑲白旗鐵良,第2任師長漢軍鑲白旗鳳山,第3任師長察哈爾都統何宗蓮,最後1任師長是鄧如琢。另外清朝的禁衛軍呢?

根據《清室優待條例》,清朝的禁衛軍保留原編原餉,改編為北洋陸軍第16師,王廷楨任師長。在直皖戰爭當中北洋第16師失敗,被奉系軍閥吞併。在第一次直奉戰爭戰場倒戈投降直系軍閥。在東北還有一些八旗騎兵輾轉加入了張宗昌部隊,後來也在北伐戰爭被消滅。

相關焦點

  • 太平軍北伐清朝勢如破竹,逼近北京後,為何不戰自退?
    最著名的有,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漢末的黃巾起義,唐末的黃巢起義,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起義等。唐朝之前的農民起義軍喜歡採用硬碰硬的方式,和官兵正面決戰。唐朝之後的農民起義軍則喜歡流動作戰的方式,和官兵玩貓追老鼠的遊戲。
  • 中國最後一個君主制王朝——清朝,清朝禁衛軍的興衰你了解多少?
    清朝是北方遊牧民族再次入主中原而建立的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王朝。清朝在許多方面都繼承了明朝的制度,因而明清被後人並稱。但是清朝在武備制度上保留了本民族的特點,禁衛系統與明朝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較明朝更具有系統上的完整性和運作上的規範性。
  • 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了哪裡?有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不同於現代,在古代作戰的時候兵力才是決勝的關鍵要素。我們都知道清朝是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晚清時期清軍的軍事實力雖然不強但是士兵規模卻非常龐大,那麼你知道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哪了嗎?有一支竟藏到1987年才被人們發現。據相關資料顯示,晚清時期的清政府昏庸不堪,雖說兵力規模達到了上百萬,但是整體的作戰水平並不高。
  • 一百多年前中美曾有一戰,清朝皇家禁衛軍究竟戰力如何?
    這其中,美軍士兵更是奮勇當先,1840年鴉片戰爭沒趕上,1860年火燒圓明園沒趕上,此時他們準備狠狠撈一筆,於是從1900年8月15日早上開始美軍就利用強大的火炮優勢連續攻佔了故宮外圍的正陽門和大清門兩道城門。
  • 清朝滅亡後,攝政王載灃打造的1.2萬名禁衛軍去哪裡了?
    1865年5月18日,在山東菏澤西北的吳家店村,有「最後一位蒙古名將」之稱的僧格林沁被一名年輕的捻軍戰士所殺,時年55歲。僧格林沁死後,滿蒙八旗隊伍裡再無拿得出手的名帥,清政府的大部分軍權旁落到地方漢族督撫手裡。
  • 鄭成功北伐清朝時向日本求援,德川幕府是否出兵?兩證據鐵證如山
    鄭成功北伐清朝時向日本求援,德川幕府是否出兵?兩證據鐵證如山 在明末清初之時,明朝出了不少漢奸,但是也湧現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如鄭成功、李定國,鄭成功不僅收復臺灣島,還堅持抗清十七年(1645年至1662年),是當時東南沿海抵抗清軍最重要的一支軍事力量,成就斐然,令人尊敬。
  • 清末最後的禁衛軍,全由皇族掌控,為何沒起作用就被袁世凱篡奪了
    清朝末年,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支由滿族親貴統領的武裝力量,它歸屬攝政王載灃指揮,總計兵額12000人,用以防守京師,並控制各軍,這支部隊被稱為「禁衛軍」,是清朝皇室仿效西方建制創立的新式軍隊。禁衛軍的創建始於載灃出使德國,光緒廿六年(1900 年),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德國以駐華公使克林德被殺為藉口,要求清廷派一親貴大臣入德謝罪,始準議和。
  • 清末朝廷最後的依仗禁衛軍,袁世凱是如何搞定的?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袁世凱在清朝滅亡之前,到底有多大的權勢,是如何控制了清廷的全部兵權的。1909年,清廷以「足疾」的理由強行讓袁世凱回老家養病,等於是強行將袁世凱炒了魷魚。在軍隊方面,北洋軍各級將領依舊以小站舊人居多,這些人早已形成「只知袁宮保而不知有大清朝」的心理。以馮國璋、段祺瑞為代表的北洋將領就經常去河南拜訪和請示袁世凱,可以說袁世凱對於北洋軍的控制權依舊在。
  • 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了何處?其中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等到清朝走向滅亡以後,中國也結束了上千年的封建時代。我們都知道,清朝之所以會走向滅亡,其實和當時的統治者也有很大的關係。在清朝初期,我國的綜合國力並不差,就算是和同時期的其他強國相比,也絲毫不落於下方。
  • 真正的大清禁軍早就死在1900年了
    在1900年的大清,也有這樣的一支禁軍,他們奮力地揮舞著手中的兵器同侵略者進行著戰鬥,無怨無悔,最後他們連同冷兵器時代的榮光一起消失在那個血色拂曉。 幾年後,在他們戰死的地方一支新的大清禁軍建立起來了,擁有著比前輩更加先進的武器,卻眼睜睜地看著大清成為歷史的塵埃。
  • 清朝皇家禁衛軍世家富察氏 為何在乾隆朝榮耀至極?
    富察氏又作"傅察"、"富爾察",他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蒲察。金舊姓"蒲察"。以部為氏。蒲察,乃遼代女真舊部,勢力強大。金朝時期,為女真黑號之姓第二姓,與皇室世代姻親金元時,曾冠漢字姓李。富察,本系地名,因以為氏,所有稱為富察氏。
  • 抗戰前中國最精銳的一支德械部隊,南京保衛戰四萬人全軍覆沒
    民國時期,當時國民政府和德國的軍事合作很密切,一支都有德國高級將領在中國訓練,指導部隊,當時國民黨軍還派出了一大批軍事將領到德國軍校學習,蔣介石的此子蔣緯國在全面抗戰前也在德國軍校學習。全面抗戰期間,中國曾以德國軍隊為範本建立了幾支德械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 罄竹難書的禁衛軍——羅馬統治者的私人衛隊
    禁衛軍第一次出現在了羅馬軍隊的編制序列之中,但是這時候的禁衛軍僅僅是以軍隊外表裹著的侍衛,沒有任何實質的軍事權利。有著如此職責的一支特殊軍隊,是每一個統治者都心生嚮往的。禁衛軍的第一次高調亮相是在一次陰謀暴動中,元老院指揮官佩特羅尼烏斯親自率領著他領導著的那麼一支禁衛大軍,粉碎了敵人的陰謀,由此,禁衛軍的名聲開始打響。
  • 為什麼在滿清滅亡後,宗社黨人不策反馮國璋帶領的原禁衛軍
    滿清入關建立清朝以後,因為它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所以把八旗視為其根本武力,格外重視。不過關內的舒適生活很快就讓八旗軍隊日益糜爛,到了康乾時期,八旗軍已經基本淪為擺設,有戰鬥力者寥寥無幾。但是這個時候的八旗子弟大多只會享受生活,因此實際效果不佳,裝備了西式槍炮的八旗軍隊基本還是戰五渣,在此後的歷次戰鬥中表現不佳,只有關外八旗還有幾分戰鬥力。甲午戰爭以後,清政府意識到原有清軍實在沒法再用了,於是決定編練新軍。而到了庚子事變,關外八旗大多被俄軍消滅。於是清政府決定以旗人為主編練京旗常備軍(後來改變為北洋軍第一鎮)。
  • 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明朝三支精銳禁衛軍都是什麼樣的?
    在歷朝歷代的軍隊中,有這麼一支軍隊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直轄於帝王,拱衛首都,保護皇宮的軍隊,這支軍隊俗稱「禁軍」,即「禁衛軍」,「禁軍」地位最高的時候是北宋,由於北宋的特殊政策,北宋的禁軍不是皇帝的警衛隊,而是全國負責實際軍事任務的正規軍,只是為了強調軍隊直屬天子的中央集權管理原則而繼續使用「禁軍」之名而已。
  • 一組罕見的歷史照片:晚清新軍是一支近代化的軍隊!
    這支軍隊的特色是完全使用西式的軍制、訓練以及裝備,一切依照德日制度,由德國人為主的洋人教習,是清朝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正規軍。 二,正在訓練的清朝騎兵。
  • 大清朝編練的最後一支新軍,為何調轉槍頭指向自己?
    甲午之戰,清軍大敗,清朝傾全國之力建設的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清政府內外交困,亟需訓練一支強大的武裝,以維特自已統治。正是在這種形勢下,袁世凱走馬上任,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他選定天津以南七十裡的小站,利用原淮軍營房。
  • 羅馬「繼承者」的噩夢——桀驁不馴的禁衛軍
    隨後禁衛軍扶持野心勃勃的克森提烏斯為皇帝。在這之後,禁衛軍的野心越加膨脹,行事也更加地殘暴。這是禁衛軍勢力的最後火花!短短六年的時間,禁衛軍就如同那一閃而逝的煙火,在璀璨之後終於落幕!米爾維安橋之戰的敗北,禁衛軍慘遭清算。
  • 國軍精銳: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何以全軍覆沒
    國民黨軍隊中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這支部隊雖然隸屬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但由於從北伐開始,中央軍校就有以教導部隊編成實戰部隊參戰的習慣,所以,這支部隊實戰能力非常強。   基於上面兩點原因,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被稱為國民黨軍隊最精銳的部隊。   1936年12月12日教導總隊成立。抗戰全面爆發之時,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總隊長為桂永清。1937年11月,他率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參加了上海戰役。
  • 清朝為什麼在武昌起義爆發後5個月內就土崩瓦解?原來這才是真相!
    儘管清皇室得以保存,卻正式宣告了清朝的滅亡、2132年的帝制歷史的終結。 此時距離1911年10月10日晚爆發的武昌起義僅4個月零2天,也就是說,清朝在武昌起義爆發後的第5個月就土崩瓦解了。 如果仔細研究,其實不難發現,清朝之所以會在短短5個月內便土崩瓦解,溥儀退位只是表象,這六點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