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哪吒》的火爆,巡海夜叉又一次成為令大家記憶深刻的神話形象,其實從各版本的《西遊記》大流行時,夜叉就已經成為了神話中反面人物裡一種不可或缺的形象。那麼夜叉到底是什麼?這種神話形象又是怎麼來的呢?
先沉下心來細品"夜"和"叉"兩個字,這兩個漢字組合起來有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如果沒有,那便是硬湊到一起的,也就是說可能是音譯。沒錯,其實這種神話形象是從印度傳過來的,梵文的原文是"yaksa",由於輸入法無法輸入梵文,裡面的"s"並不是這麼寫的,但也無需深究,它的讀音有好多種漢語翻譯,比如"閱叉"、"藥叉"或者"夜乞叉"。
在印度神話中,這是一種行動迅捷、強壯有力且長相醜陋的"死物",沒錯,不是"生物",實際相當於咱們神話中的"鬼"。傳入之後由於音譯裡都有個"叉"字,於是就幻想這個物種是手持叉子當武器的,又由於各種音譯中,"夜"字與鬼怪相關性最高,於是"夜叉"這一稱呼叫得最為廣泛。
那麼實際上夜叉在印度的原本含義是怎樣一種存在呢?在印度的神話體系中,大梵天是為至高之神,羅剎和夜叉這兩種"半神"均是從大梵天腳掌中孕育出來的。兩者雖然出自同宗,能力也不相上下,但卻常常互相敵對,原因在於羅剎憎惡人類,而夜叉對人類更加友善。在印度神話中,這一個點是咱們比較難想像的,夜叉雖然有吃人的能力,性情也比較兇悍,但它們受佛陀點化,早已成為半神中的"護法",甚至進入了天龍八部眾之列。
回過頭來看咱們神話中口口相傳的夜叉,其實其身世還是深受了印度神話的影響,而不僅僅是直譯一個名稱過來那麼簡單。既然已經進入佛陀所封禪的其中一個"神職部門",那麼這就意味著夜叉的定位是一種長相醜陋、性情兇悍但因受點化而忠於職守的"公司在編人員"。其實咱們神話中也將它如此定位了,又由於它的"工作單位是分公司"天龍八部眾,古代的百姓就將其簡單地理解為"龍的部下"。而在咱們神話體系裡龍族是掌管江河湖海的,所以就將夜叉按照它在印度神話中原有的定位,將其安排在咱們神話中龍宮這個「單位」做"正式工"。
在兩大神話體系中共同存在的夜叉,雖然定位及其相近,但由於一個是"護法",一個是在水裡的巡邏的,於是從形象上越來越分道揚鑣。如果你去翻看咱們神話中各個版本的夜叉,除了頭部一直保持一種印度神話氣質外,身體的顏色開始越來越"水族化",甚至有的腳變成了魚尾,再加上從音譯就開始"無中生有"出的武器叉子,整體形象就與印度神話中完全是兩個物種了。
還有的形象中你會看到它背上有翅膀一樣的"魚鰭",其實在印度神話中,原本就有空行夜叉和地行夜叉兩種,空行的本就長著一對翅膀用以飛行,身體會在紅、黃、藍三色中隨機變換,頭會在人、牛、馬中變換,對待人類比較喜歡惡作劇。地行的則醜陋至極,眼睛一個長在頭頂上一個長在下巴上,鼻孔也一個朝天一個朝地,有時還能伸出臉龐,有時又縮入臉龐內,可以說不僅醜陋,而且令人噁心。在受點化之前,地行夜叉是喜歡害人的。
雖然在其最初形象中陸、空都有,唯獨沒有"海行夜叉",但咱們神話中其實把陸空兩種形象融合了,並且只有海夜叉。其實這一形象存在的必要性在於,咱們神話中"非黑即白"的兩大陣營形象太多,需要幾個像夜叉這樣的,身份既是神仙裡的官兵,長相又一點兒都不正義,除了忠實的完成龍王的命令外,其他不設置任何優點,這就促成了作者想要的結果,即哪吒打死它違反了天條,卻又不被人們所憐憫,不會因此而覺得哪吒太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