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間俗語把「醜妻、薄地、破棉襖」成為人之三寶?

2020-12-12 聊百味

俗語是我國的一種獨特文化,自古便在民間廣為流傳。聽起來簡陋粗糙,而非常接地氣,很多人還會不以為然。但是,細細品味其中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比如"嬌妻快馬殺人刀"的上一句"醜妻薄地破棉襖"。

前一句可是生活經驗的總結,在民間把它們還稱為"三寶"。為什麼稱為"三寶"呢?醜妻。妻乃嫁為人婦的女人,過去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說法。意思是只要女人做了妻子,便要死心塌地跟定這個男人一輩子,這也是對女性的禁錮和"三從四德"的束縛,但還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不像現在動輒離婚,傷害最大的是無辜的孩子。

"醜妻",是指妻子的容貌,但並不是說妻子的容貌有多麼的醜陋。在這裡多少也誇張其辭了,實際上反襯於樣子長得非常漂亮的妻子。說實話,都是高等動物的人,能醜陋到哪裡去?是太過於比較而為了差異,從深層次說,就是人的一種心理作用。

對這種覺得"醜陋"的妻子,因為她的相貌太過於"普通"了,才不會被"色狼"盯著,時時都打不好的主意;作為女人本身,也許"自慚形穢",不太注重自己的打扮,不想著除了自己的丈夫,再不會有別的男人喜歡,"紅杏出牆"的可能性不大。於是,過日子踏踏實實,持家勤儉;對父母無微不至,孝心可掬;對丈夫也百依百順,恩愛有加;對孩子嚴加管教,教導為方。如此賢妻良母,才是一個男人的福祉,不然,怎麼會有"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有一位知冷知熱,體貼入微的妻子"的讚譽?相貌普通的妻子,才是家業興旺的基石。"醜妻"為一寶合情合理。

薄地。人人總是要吃飯的,一日三餐,少了一頓便有餓的感覺。糧食哪裡來?是農民從土地裡種出來的。土地,有土質肥沃的,莊稼豐收大有希望;土地也有"薄"的,即得力差的,需要花大氣力去耕種和管理。

即便是分田到戶的現在,也是好中差得力搭配。孬(薄)的只是要多投入人力物力去改善得力,年景好的話也會有一定的收益。同樣的道理,上等的土地,只想"等、靠、要",到頭來也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就是所謂的薄地,也是按人均平均分配。農民人口眾多,土地資源有限。不是常說"一畝二分地"嗎?這都已經不錯了。

擱在以前,耕作技術落後,也沒有肥料,肥田也產量非常有限,而且絕大部分土地為富人所有。對於貧窮的人,只要有一點薄地,只要下了功夫,也可以產出五穀,可以餬口度日;就是現在,農民外出打工,幹不動活,掙不來錢,吃都成問題。"向後轉",你的根在農村,那裡有屬於你的土地,就算是薄地,辛勤耕耘,總會有收穫,不至於餓著肚子。土地對於農民就是"命根子",堪稱農民的"一寶"。

破棉襖。人在生活中,有衣食住行之說。"衣"還第一位。衣不蔽體又何談生存?在過去,人們的生活非常貧窮,哪還有錢買換季的衣服。就是在八九十年代,衣服還不是大人的改小,大孩子穿。大地穿了小的繼續穿。哪還有男娃衣服與女娃的區別,常常是補丁疊補丁,只要有穿的就不錯了。

特別是冬季,氣候變冷,若遇風雨天氣,凍得人直打哆嗦。有件破舊的棉襖,在寒冷的天氣裡仍然可以抵禦寒冷,保暖身體,不至於被凍著。要知道,沒錢的日子是不敢生病的,那等於雪上加霜。在舊社會,窮人被凍死的也不是個例。"破棉襖"對於窮困的人來說,就是一大"寶"。

就是現代人,的確不愁穿。連一個補丁也沒有,甚至是自己覺得趕不上潮流的衣服,送人沒人要,便一股腦兒扔進了垃圾箱。如果自己做得不夠慎重,出門忘記多帶衣服,又遇天氣寒冷,你一定也想即刻擁有破棉襖禦寒的念頭。

老祖宗說的"醜妻薄地破棉",真乃"三寶"。實際上是說男人對妻子不要要求過高,打消"家花沒有野花香"的念頭,更不要做出"家裡紅旗不到,外面彩旗飄飄"事;地是"口糧",是"飯碗",不要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或不下功夫,怨天憂人,連生活問題也成了問題,就是男人的過錯;面對當前的幸福生活,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不可揮霍人生,好了"傷疤"忘了痛。一句話,人要活在奮鬥與知足中,前車之鑑,後車之師,且行且珍惜。

相關焦點

  • 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
    提要: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人生在世,什麼樣的人生才算完美,我們的老祖宗用一句俗語給出了我們答案。那便是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1、「醜妻」之含義醜妻是指的娶的妻子不是很漂亮,也就是說比較的醜陋女人的意思。對於妻子不漂亮,一般都是一個賢內助,而且也是知書達理的人,能夠操持家務,任勞任怨的幹活,可以說是賢妻良母型的。醜妻在家裡不會被人家惦記,不像那些漂亮的花枝招展,會引起一些流言蜚語,甚至會出現紅杏出牆的說法,醜妻放在家裡丈夫也放心。
  • 俗語:男人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是何意?為何是男人三寶?
    醜妻,薄田,破棉襖,在過去被稱為農村男人三件寶,當然現在農村發展了,這種說法也不太適合了,但是在過去,對於一個農村男人來說,有此三寶,當安心一輩子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醜妻,什麼是醜妻,就是那種醜到讓人不忍目視的女人。有人說,農村真的會有這種醜女人嗎?
  • 男人有三寶:「醜妻、近地、小棉襖」百歲老人:你有幾樣?
    比如老劉就是其中一個,他經常嘮叨這樣一句話,說男人有三寶:「醜妻、近地、小棉襖」。也經常問別人:這三個寶貝之中你有幾樣?醜妻這裡所說的醜妻,言下之意,就是相貌平平的媳婦。百歲老人說:其實,一個女人讓人看起來感覺是否漂亮,無非就是依靠平時的梳妝打扮而已。
  • 農村俗語講不看家中寶,只看門前草,老祖宗看人的方法有些獨特
    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們對於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所進行的總結。一些俗語,流傳的年代太過於久遠了,現今的人一般是不了解這些俗語,所想表達的真正意思。不少人對於農村流傳下的俗語解讀,會用以今論古的觀念,去猜測這些俗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其實這種解讀方式,並不能完全體現老祖宗的智慧。
  • 俗語「家有三寶,白頭偕老」,到底指的哪「三寶」?你家有沒有?
    受中國很多傳統思想的影響,俗語在農村和鄉間一般都會廣為流傳。而這些俗語其實都是老祖宗們智慧的結晶,經歷了千百年,依然深刻無比,是古人對於日常的一些經驗總結。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俗語,「家有三寶,白頭偕老」,到底指的是哪三寶呢?首先,我們來說一說第一寶,叫做家有醜妻,門前清淨。
  • 農村俗語「醜妻近地家中寶,駱駝單走羅鍋橋」啥意思?老話有理
    在農村相親,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為相親只是短短的幾十分鐘,沒有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大家憑什麼能夠認定對方,相信除了看面相之外也別無他法了,所以在農村,看面相相親已經成為了一種「捷徑」。當然了,上面說的是現在的農村,在過去農村的相親,方法更是單一,人們只是看雙方的思想是否統一,品質是否相同,所以在那時候人們就流傳了一句話下來「醜妻近地家中寶,駱駝單走羅鍋橋」,雖然這個俗語說的比較現實,但在民間卻非常適用,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
  • 民間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說的什麼意思?
    民間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說的什麼意思?在千百年前,我們的先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幾代人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所以學習和研究俗語不僅能夠讓我們獲益良多,更能對我們研究歷史提供幫助。
  • 我們為什麼要供養三寶?
    為什麼稱佛法僧為寶呢?一者堅牢,如摩尼寶珠無人能破;佛法僧寶亦復如是。二者無垢,世間勝寶清淨光潔不染塵穢;佛法僧寶亦復如是,悉能遠離煩惱塵垢。三寶是來救護我們的三寶有事理之別世間萬物均含事理,三寶也不例外,在事相上有「化相三寶」與「住持三寶」之別;從理上看,則有一體三寶與理體三寶之分。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頂白布」,有道理嗎?
    相信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村的俗語,而且很多人都會隨口來上幾句,俗語都是以前農村人根據自己的經驗閱歷總結出來的,言簡意賅,具有深遠的意義。比如老人言:「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頂白布」;「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四寸多,五寸少,七寸八寸很難找」;「做官的兒子不如討飯的丈夫,孝順的女兒趕不上半路的夫妻」;「家有三件寶,瘦田醜妻破棉襖「等等。今天主要來聊聊這句俗語:「豬來窮,狗來福,貓兒來了頂白布。」
  • 民間常說:「好食不留種,美女累其夫」,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得不說,數千年歷史長河中,老祖宗從未停止對文化的探索,把他們積累的經驗以各種方式保存下來,成為難以複製的文化瑰寶。世人皆知的唐詩宋詞,只是古代經典文化的一小部分,卻彰顯出無與倫比的魅力,可見古代文化的影響力。如果說唐詩宋詞是陽春白雪,那麼民間俗語、諺語就是下裡巴人,前者屬於高雅的文化,後者屬於通俗易懂的文化,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受眾人群不同。
  • 蓋房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民間傳承千年,受用至今
    俗語,是流傳在民間的通俗語句,大多都是古勞動人民根據一些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很多俗語都是歷經千年傳承而來,凝結了古人的無限智慧。因為俗語來源於生活,所以俗語能夠貼近生活,反映了許多生活現象。
  • 福祿常在醜人邊!諸葛亮家有醜妻傳為佳話,背後真相令人稱奇
    民間歷史流傳下來一句名言,福祿常在醜人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值得推敲。三國時代蜀國名相諸葛亮家有醜妻的故事,傳為佳話,是這句話的最好闡釋,顛覆了現代人的很多認知,值得當代年輕人仔細回味和深思,美跟醜是一對相互存在,雖然一再鼓勵心靈美,看人不能只看外表,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存在很多盲區,一種膚淺的文化現象到處流傳,令少男少女心神蕩漾,活在虛幻當中,令人完全看不懂。
  • 民間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是什麼東西?
    民間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是什麼東西?我們中國歷史悠久,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多的文化風俗流傳了下來,其中「民間俗語」是一大特色!相比於其他俗語,這句俗語顯得比較繞口,大家也很難理解其意思,特別是像"化骨龍"這樣的詞語更是讓人不知所云。要想理解這句俗語,就必須查詢相關的歷史資料。在我們國家,龍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甚至連皇帝都將自己比作真龍天子。在民間一直有傳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至於是哪九子一直是爭論不休。
  • 火影:彼之棉襖我之辣椒,鳴人對春野櫻餘情未了,向日葵表現滿分
    動漫《火影》完結時日已久,如今《火影》續作《博人傳》長江後浪推前浪,成為了觀眾們的「寵兒」。在新的故事裡,漩渦鳴人等老一輩木葉十二小強退居幕後,主角換成了他們的孩子。向日葵作為漩渦鳴人的小棉襖,每當有她出現的劇情,總是讓人倍感溫馨。
  • 民間俗語:「人到中年,兩不碰,三不換」,究竟是什麼意思?
    俗語是在民間流行的一種文化,雖然跟詩詞歌賦相比,略顯直白粗俗,甚至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但俗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蘊含的道理不容小覷。俗語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少是教人向善的,比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告誡人們不要做壞事,否則遲早會被發現,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 俗語:「窮時莫發2誓,落魄不碰2情」,為什麼?看完耐人尋味
    俗語:「窮時莫發2誓,落魄不碰2情」,為什麼?看完耐人尋味假如你是一個傳統文化的忠實粉絲,相信對民間俗語文化一定很感興趣。俗語,作為一種通俗的短語,在民間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這是不僅源於它的文字短小精煉,更重要的是能在寥寥數語中,闡述出一些人生哲理和生活經驗,讓聽者從中受益匪淺,因此這些凝聚著智慧結晶的文字,歷來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民間俗語,包羅萬象,無論你是想了解天文地理,還是人生感悟,亦或是世道人情,都能在俗語文化中尋找到答案。
  • 古人的吉祥三寶-護身符司南佩
    前面兩天我們說了翁仲和岡卯,今天我們再說一下漢代的闢邪三寶最後這個「司南佩」漢代的這三個護身符各有千秋,我們介紹過「翁仲」是一個大力士,「岡卯嚴卯」應該屬於玉琮的微縮版,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司南」更有意思,它是一個算卦解惑的工具。原來的記載都是說司南就是一個指南針,用他的造型中也看得出來,是為了那些在凡塵俗世中的人指點方向和迷津的。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原來民間習俗,也大有講究!
    詩詞歌賦,舞文弄墨,顯然是達官顯貴們的座上珍饈;而語言淺白,通俗易懂的民間俗語,則更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被奉為大眾箴言。不僅如此,中國民間的俗語文化,又因其特有的實用性,更成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形式。
  • 俗語:「女人一生有『三寶』,珍珠、扇貝、害羞草」,是啥意思?
    老農說: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女人一生有『三寶』,珍珠、扇貝、害羞草」。古代女人的一生只要擁有了俗語中所稱的三件「寶貝」,女人就會很幸福的。如果你不知道三件「寶貝」都是啥,我可以給你絮叨絮叨。緊接著,老農開始給我講解起女人必須擁有的三件「寶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