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寫詩諷刺薛濤倒追元稹,通篇輕侮之言,滿紙狎褻之意

2021-01-09 島主歷史觀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唐朝寫詩最多的人,既不是「詩仙」李白,也不是「詩聖」杜甫,而是「詩魔」白居易,有近三千篇詩作傳世。

正如言多必失,詩寫得多了,也更容易招惹是非,畢竟基數越大,出錯的概率越大。比如《贈薛濤》(又稱《與薛濤》),就是白居易筆下非常具有爭議的一首詩。

看到《贈薛濤》這個標題,讀者很容易聯想到元稹的《寄贈薛濤》,很顯然,這兩首都是寫給名妓薛濤的贈詩。

元稹之所以寫詩給薛濤,因為二者曾是戀人關係,發生在他們之間的那場曠世姐弟戀,可謂是家喻戶曉。

元稹之所以被罵為「大唐第一渣男」,除了源於他口是心非,用情不專,一邊高呼「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悼念亡妻,一邊卻在韋叢去世當年就納妾,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對薛濤的始亂終棄與薄情寡義。

唐朝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元稹出使蜀地任監察御史,與蜀中才女薛濤一見鍾情,互許終生。這一年,元稹31歲,正當才子風流,這一年,薛濤42歲,仍是風韻不減。

三個月後,元稹調離蜀地,從此杳無音信。對元稹而言,薛濤只不過是一時之歡,而對薛濤而言,元稹卻是一世情緣。薛濤無法接受被元稹拋棄的事實,還妄想著有一天元稹會回來娶她,從此以後,她閉門謝客,獨守空閨,把對元稹的思念寫成一首首《春望詞》,把給元稹的情書製成一張張「薛濤箋」,餘生唯有一襲灰色的道袍相伴。

元稹的《寄贈薛濤》,是熱戀期間寫給薛濤的贈詩,其詩曰:

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大意是:滑膩的錦江和秀麗的峨眉山變幻出卓文君與薛濤這樣的蜀中才女。她的言語巧妙,好像偷得了鸚鵡的舌頭,她的文章華麗,好像分得了鳳凰的羽毛。文人騷客見了她紛紛羞愧停筆,公侯將相見了她個個自愧不如。與她分別後遠隔風煙山水,讓我無限思念,這思念如庭院裡的菖蒲花那樣繁盛,又如天上的祥雲那樣高遠。

元稹的這首《寄贈薛濤》,從頭到尾表達的都是對薛濤的欣賞和愛慕,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白居易的《贈薛濤》,卻滿滿的都是狎褻之情和輕侮之意,其詩曰:

峨眉山勢接雲霓, 欲逐劉郎此路迷。

若似剡中容易到, 春風猶隔武陵溪。

此詩頗堪玩味,言語之間充斥著對薛濤的調弄,很明顯,在白居易心中,薛濤就是個輕浮而不值得尊重的風塵女子。

峨眉山勢接雲霓:

借元稹《寄贈薛濤》中「錦江滑膩峨眉秀」句,用「峨眉」諧音「蛾眉」,代指美女薛濤。這一句的字面意思是峨眉山高聳入雲與霓虹相接,實際則是暗指薛濤與元稹結好雲雨。盡顯狎褻之意。

欲逐劉郎北路迷:

此處化用典故「劉阮天台」,傳說漢明帝時期剡縣有劉晨、阮肇兩個人在天台山迷了路,偶遇兩位仙女,便與之歡好,不曾想這一住就是人間七代,盡興回家後親人全沒了,再次進山找仙女,卻連原來的住處也不見了。

這個典故後來專門用來指代男女幽會。白居易此處不說「劉郎逐女」,偏說「欲逐劉郎北路迷」,是反用典故,暗指薛濤主動倒追元稹,卻被元稹拋棄,連追尋的路都迷失了。濃濃的諷刺之意。

若似剡中容易到:

這句繼續引用「劉阮天台」典故,大意是好像剡縣的劉晨、阮肇那樣輕而易舉追到仙女。

春風猶隔武陵溪:

字面意思是元稹在浙江,薛濤在四川,想要春風再度,中間偏偏隔著一個武陵溪。這裡繼續引用「劉阮天台」典故,劉晨與阮肇再次進天台山,也曾探尋過武陵溪,但都沒能找到仙女,無法重溫舊夢,而薛濤的情況也一樣,她想與元稹再續前緣,也是不可能的了。

縱觀白居易的這首《贈薛濤》,確實是語言犀利,惡意滿滿,對薛濤很是不尊重。眾所周知,在元稹與薛濤的感情裡,始亂終棄的是元稹,應該遭受指責唾棄的也應該是元稹,薛濤自始至終都是個痴情的受害者,但因為白居易與元稹是至交好友,他一方面大有偏袒元稹之意,一方面又對好友的情人出言輕佻,實在既有失公允,又有失風度。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唐時詩人元稹與崔鶯鶯
    799年,元稹去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縣一帶)出差,借住姨媽家裡,結識了表妹崔鶯鶯,崔鶯鶯是當地財主之女,大名崔雙文,才貌雙全,家裡有錢,很是吸引元稹,不過,崔小姐高冷,於是,丫鬟紅娘給元稹支招:「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不然則無由也。」寫詩撩妹,正是元稹所擅長的,在丫鬟的幫助下,元稹拿下了崔鶯鶯。
  • 薛濤:41歲時戀上31歲元稹,情詩流傳千年,最終穿上道袍
    加入樂籍一家之主的去世,讓整個薛家都搖搖欲墜,薛濤母女兩個的生活都成了問題,16歲的薛濤沒有辦法,只能加入樂籍,依靠自己昳麗的容貌和過人的才華來賺取母女兩個的生活費用。但是薛濤通音律,又能和他們談詩詞歌賦,所以她很快就在當地有了名聲。很多名人都和她有來往,比如劉禹錫、白居易、杜牧、張籍等。薛濤的一生中做過500多首詩,但是大部分都已經丟失,現在能找到的只有90多首。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聚會的次數多了,志趣相投的人慢慢也就成了好友,有事沒事就喜歡相互寫詩唱和,這也算是唐代詩人維持友誼的一種方式。就像李白和杜甫,作為好友他們之間就時常有詩信往來,杜甫想念李白了就為他寫下「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而李白想念起杜甫也是不逞多讓寫下「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
  • 【古人有癮】「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到底是不是「渣男」?
    不過,綜合各種資料來看,元稹對韋叢的感情,可能並非世人想像的那般完美。一  元稹是唐代一個很有名的人物,還和好友白居易一起組了個「大唐文藝圈第一CP」。但他人生之路的起點,實在是有些低。  元稹也只得耐著性子繼續苦讀。幸運的是,後來他得到了新任京兆尹韋夏卿的賞識,還有意把小女兒韋叢許配給他。  轉機來了。大約貞元十九年(803年),因為才華出眾,元稹被選中任秘書省校書郎,終身大事也提上日程,迎娶韋叢為妻。如分水嶺一般,他的仕途,即將迎來高光時刻。
  • 元稹《遣悲懷三首》有悼亡詩第一之稱,只看第一首,卻見渣男一枚
    元稹在大唐的詩人中,是一個不俗的所在,他跟白居易並稱元白,他們因科考同時及第而結識,進而成為終身好友,這段友誼可謂天長地久。但是,元稹在愛情方面,就沒有跟白居易的友情來得專情了。他的風流佳話不少,但對他的結髮妻子卻並不怎麼樣。元稹世代為官,但是到他這一代,因為父親的早逝而沒落了。
  • 一代名妓才情傾倒半個晚唐,白居易杜牧欽慕不已,最後卻如此悽涼
    長安薛府中乖巧靈秀的妙齡女子,帥府中揮筆颯爽的女校書,蜀川山水中寄相思的多情之人,青燈古佛中斷然脫俗的女詩人,她就是晚唐文藝界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一代名妓——薛濤。
  • 浣花溪畔,大唐才女薛濤看透了風花雪月,留下了《春望詞四首》
    薛濤,與魚玄機、李冶、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在浣花溪畔,薛濤用木芙蓉做原料,加入芙蓉花汁,製成景致而小巧的深紅色彩箋,也被稱為薛濤箋。薛濤曾在彩箋上寫下了著名的《春望詞四首》,來表達她內心的世界。韋皋深知薛濤的文採,便讓他參與一些案牘的工作,他甚至向朝廷申請薛濤為教書郎之職。最終雖然沒有成功,薛濤「女教書郎」的名聲卻從此傳揚。此時薛濤名聲鵲起,便有些狂逸放縱起來。她經常迎來送往,替韋皋收禮物,但又一文不留,全部上交,但這也令韋皋大為不悅,便將她打發到偏遠的松州地區。
  • 《才色無雙》之薛濤——風流女校書,大唐首席交際花,孤鸞一世
    此次主動申請監察東川,正是為薛濤而來。司空嚴綬潛知其意,便密遣薛濤往侍。初次見面,元稹手持筆硯,薛濤筆走龍蛇,作筆、墨、紙、硯《四友贊》云:「磨潤色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媒而黯黯,入文畝以休休。」其書法文義使這位「貞元巨傑」大為驚服。此後相見日繁,很快便相互引為知己。薛濤雖然是被派遣而來,可是自見到元稹之後,便對這位意氣勃發的風流才子大為傾心,竟不由自主地動了真情。
  • 白居易最深情的6句詩詞,全是寫給元稹的,最後一句成網紅金句
    白居易留下許多深情的名句,其中,許多都是寫給元稹的,因為太過深情,一度被認為是愛情詩句。今天,隱娘分享6句白居易寫給元稹的深情詩句,不是愛情,勝似愛情。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別元九後詠所懷》元和元年,白居易送別了元稹。這一年秋天,看到凋落的梧桐,滿目皆蕭瑟之景,而元稹已去,在長安再無心意相通之人,孤寂落寞之情油然而生。
  • 唐代被稱為女校書的著名女詩人,薛濤最終的感情歸宿是在哪裡呢
    在薛濤父親死後薛濤就遷入成都了,從此以後以樂籍女子身份和當時諸多的文人名士交流來往。據說當時的劉禹錫、白居易、段文昌、元稹等人和薛濤關係都非常密切。 發明家薛濤 能被稱為古今絕藝的有好多,像道家經典《南華經》、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王羲之的字帖、司馬遷的《史記》等等,而薛濤造的''薛濤箋''就位列在這些絕藝中。
  • 白居易和元稹的曠古「愛情」
    可了解了元稹和白居易的相愛相殺,才似乎明白古今之情原是相通。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唐代 · 白居易《夢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彼時白居易與元稹分隔兩地,明明是白居易夢見了元稹,卻戲謔的說是元稹想他,於是「託夢」。當他將此詩寄與元稹,元稹回詩卻更見意思。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 元稹:被風流韻事遮掩得失去了真實面目,其實也是個內心孤獨之人
    同薛濤的「姐弟戀」很是奇葩,亦是他一生中最為人津津樂道之事,那是他剛30出頭,被擢為監察御史出使劍南東川,青年才俊,意氣風發,而薛濤在蜀地乃昔日的花魁班頭,「女校書」的詩名亦盛,於是二人便有了交集。可是,此時的薛濤已是40多歲的半老徐娘,雖有詩名然風光不在,如果說要靠容顏來吸引元稹肯定是不可能的,見上幾面,喝幾杯小酒,唱幾首小曲,這個必定是有的,但在上升到「姐弟戀」上,怕也有臆測之嫌。
  • 還原一個真實的薛濤:大唐蜀地貨真價實的「一姐」
    如果按照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年)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薛濤當年(及笄滿15歲)入樂籍倒推,那麼薛濤生於770年。我想,你也希望薛濤姐姐能多活幾年,對吧?那麼……公元770年,薛濤生,而杜甫辭世。這樣看來,薛濤與杜工部還真有些淵源,難道是杜工部轉世?
  • 從一隻孔雀入手,研究唐朝女詩人薛濤的生卒年歲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是元稹在《贈薛濤》一詩中誇女詩人薛濤的語句,意思是薛濤象鸚鵡一樣巧舌如簧,文章象鳳凰的羽毛一樣有文採。當然,薛濤不可能偷到鳳凰的羽毛,但是她卻有一隻孔雀,而孔雀俗稱鳳凰,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薛濤偷得鳳凰的羽毛倒是有可能的。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通篇沒有一個「思」字,卻字裡行間都是深情
    而此刻,33歲的白居易卻獨居驛館,孤單寂寞冷,想起家中熱鬧的燈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下了這首《邯鄲冬至夜思家》詩。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唐.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的這首冬至詩,通篇不見一個「思」字,卻處處都是濃濃的思念之情,讀來令人動容,堪稱冬至思親的經典之作。01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白居易與元稹關係有多鐵?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白居易就寫過很多詩贈送給元稹,特別是在元稹逝世後,他依舊還是在思念對方,寫下一首經典的《夢微之》,可見兩人深厚的友誼,在這首詩中白居易以一種極為深情的口吻表達出了自己的一片真誠,通篇描寫得感人肺腑,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但是卻感動了無數的讀者,也讓我們知道兩人有著深厚的友誼。
  • 她淪落風塵,卻成為大唐第一女校書,還和大才子元稹談了一場戀愛
    不過即使淪落風塵,她清麗脫俗的容貌、冠絕古今的才華、以及潔身自好的品格,仍然使得大批文人名士放下身段與之結交,其中不乏舉世聞名的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詩詞名家。命中遇貴人,大唐女校書貞元元年,她遇上了命中的貴人—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中書令韋皋,他們相識於某次酒宴。韋皋聽聞薛濤才情出眾,有心試她一試,便命她賦詩一首助興。
  • 白居易為何能善終?送給元稹的這組詩蘊含大智慧,學者:佛門真經
    白居易外號詩王詩魔,對詩歌是十分鐘愛的,所以看到同事元稹刻苦,詩又寫得好,他就起了結交之心。於是,雖然元稹比白居易小8歲,但兩人還是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校書郎的就是管理國家圖書館,比較清閒,於是他們在長安飲酒作詩,談論文學,度過了三年的快樂時光,兩人的感情也愈加深厚,堪稱莫逆之交。
  •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回夢見君 | 白居易與元稹
    元稹與之爭執,反而被仇士良一行人打得頭破血流,傷了面部。更可惡的是,宰相竟然怪罪元稹年少不懂事,有失體面。不久,元稹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到任江陵後,元稹便得了一場嚴重的瘧疾,數月臥床不起,一度瀕臨死亡。元稹開始安排自己的後事,決定把自己的詩文捲軸託付給最信任的人—白居易。
  • 一代「情聖」元稹,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忽悠了世人盡千年
    在唐代詩壇中有兩個人被稱為情聖,元稹就是其中一個,和白居易是摯友,二人被稱為「元白。」一首《離思》,寫的哀怨纏綿,傷心落淚,感動了多少善男善女的心!這是元稹最傷感最深情的一首詩,成了千古絕唱!這首情詩還蘊藏著一個動人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