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代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總會有一些奇女子,他們的才華並不比男人差,比如我們都熟知的李清照。
唐朝民風開放,女子們也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有一個才女,她與魚玄機、李冶和劉採春並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她就是薛濤。
薛濤出生在長安,雖然名字很有男子氣概,但是她的長相卻是柔美秀麗。
年少時,薛濤的父親薛鄖在長安做官,雖然將她看做掌上明珠,但是薛濤不想讓唯一的女兒什麼都不會,所以對薛濤的要求很是嚴格。
天賦極佳
薛濤從小學習詩詞歌賦,八歲時,父親有感而發作了一句詩,在一旁玩耍的薛濤隨口接上,對仗工整意境又很悠遠。
薛鄖又驚又喜,女兒有如此才華是他的喜,但是他又怕女兒慧極必傷。
因為薛鄖為人公正,做官清廉得罪了當時的權貴,後來被下放到到四川,一家人好不容易到了四川之後,薛鄖卻患上疾病,很快就去世了。
加入樂籍
一家之主的去世,讓整個薛家都搖搖欲墜,薛濤母女兩個的生活都成了問題,16歲的薛濤沒有辦法,只能加入樂籍,依靠自己昳麗的容貌和過人的才華來賺取母女兩個的生活費用。
官員們往往是經過科舉之後才有的官職,有的人骨子裡還是有文人的清高傲慢勁兒在,普通的風塵女子他們自然看不上眼。
但是薛濤通音律,又能和他們談詩詞歌賦,所以她很快就在當地有了名聲。很多名人都和她有來往,比如劉禹錫、白居易、杜牧、張籍等。
薛濤的一生中做過500多首詩,但是大部分都已經丟失,現在能找到的只有90多首。
遇貴人韋皋
貞元元年,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一次宴會上,薛濤用一首《謁巫山廟》驚豔了韋皋以及眾賓客。
一時間,薛濤聲名鵲起,之後只要韋皋舉辦宴會都會讓薛濤侍宴,接觸增多,韋皋對薛濤的才華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之後他會讓薛濤做一些書案工作,薛濤做這些事情手到擒來,公文不僅文筆好,而且還很少出錯,韋皋想到,是否能給薛濤請個官職,專心來幫助他?
他向朝廷上書,想讓薛濤擔任秘書省的校書郎,不過校書郎雖然官職低,但門檻卻不低,很多校書郎都是進士出身做起的。
最後因為薛濤是女子並且身上沒有功名,朝廷拒絕了韋皋的請求,不過大家還是以「女校書」來稱呼薛濤。
作為韋皋身邊的紅人,薛濤難免有些恃寵而驕,有人為了求韋皋辦事,將禮送到了薛濤這裡,薛濤來者不拒,但是她並不私藏,全部如數上交。
最終事情還是鬧到明面上來,韋皋十分生氣,將薛濤送到了松洲,以此來懲罰她。
發配的路上,途徑的地點都荒無人煙,薛濤覺得十分悽涼,有感而發寫出「聞到邊城苦,而今到始知」,《十離詩》由此而來。
摯愛元稹
到達松洲後,薛濤自己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但是元和四年,她接到了一個消息,監察御史元稹約她在梓州相見。
原來元稹奉命出使,薛濤的名號他早就知道,所以在到達蜀地後想一睹真容,所以向薛濤發出了邀約。
元稹面相俊朗,才華不凡,薛濤才見到元稹就被他吸引了,感情來的如此之快猶如烈火,薛濤認為元稹就是她的命定之人,她不顧一切向元稹表達愛意。
一首《池上雙鳥》淋漓盡致的表達了薛濤的感情,兩人心照不宣的開始以戀人身份相處,這時候薛濤41歲元稹31歲。
兩人在江邊漫步,遊山玩水,那段時間薛濤像是回到了少女,能看見愛人的每天都很快樂。
慘遭愛人背棄
但是幸福時光短暫,元稹不能一直停留在蜀地,兩人相處3個月後,元稹被調到洛陽任職。
兩人就此分開,剛開始時薛濤還能收到元稹的信件,薛濤心中十分慰藉,兩人相距千裡,只能以詩歌來表示自己的愛意,所以薛濤迷上了寫信。
但是元稹是風流才子,心自然不會放在一人身上,到達洛陽一段時間後,就和薛濤開始疏離,之後又有了新歡,一直沒有回來找薛濤。
薛濤悲痛欲絕,最後以一首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幽怨與哀愁,這首詩就是流傳千古的《春望詞》。
元稹忘記薛濤的理由很簡單,兩人年齡懸殊,41歲的女人就快要步入老年,而31歲的男人正是身強力壯的時候。
而且薛濤入樂籍,大家都認為她是風塵女子,娶她對元稹來說沒有一點好處,大元稹或許就是這種風流性情,享受當下,離開後就相忘。
悲痛過後,薛濤並沒有尋死覓活,母親已故,只剩自己的薛濤穿上了道袍,最終遠離了俗世,獨居在碧雞坊,在大和六年平靜的閉上了雙眼,結束了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