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41歲時戀上31歲元稹,情詩流傳千年,最終穿上道袍

2020-12-12 導師老爹

引言

古代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總會有一些奇女子,他們的才華並不比男人差,比如我們都熟知的李清照。

唐朝民風開放,女子們也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有一個才女,她與魚玄機、李冶和劉採春並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她就是薛濤。

薛濤出生在長安,雖然名字很有男子氣概,但是她的長相卻是柔美秀麗

年少時,薛濤的父親薛鄖在長安做官,雖然將她看做掌上明珠,但是薛濤不想讓唯一的女兒什麼都不會,所以對薛濤的要求很是嚴格。

天賦極佳

薛濤從小學習詩詞歌賦,八歲時,父親有感而發作了一句詩,在一旁玩耍的薛濤隨口接上,對仗工整意境又很悠遠。

薛鄖又驚又喜,女兒有如此才華是他的喜,但是他又怕女兒慧極必傷

因為薛鄖為人公正,做官清廉得罪了當時的權貴,後來被下放到到四川,一家人好不容易到了四川之後,薛鄖卻患上疾病,很快就去世了。

加入樂籍

一家之主的去世,讓整個薛家都搖搖欲墜,薛濤母女兩個的生活都成了問題,16歲的薛濤沒有辦法,只能加入樂籍依靠自己昳麗的容貌和過人的才華來賺取母女兩個的生活費用。

官員們往往是經過科舉之後才有的官職,有的人骨子裡還是有文人的清高傲慢勁兒在,普通的風塵女子他們自然看不上眼。

但是薛濤通音律,又能和他們談詩詞歌賦,所以她很快就在當地有了名聲。很多名人都和她有來往,比如劉禹錫、白居易、杜牧、張籍等

薛濤的一生中做過500多首詩,但是大部分都已經丟失,現在能找到的只有90多首

遇貴人韋皋

貞元元年,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一次宴會上,薛濤用一首《謁巫山廟》驚豔了韋皋以及眾賓客。

一時間,薛濤聲名鵲起,之後只要韋皋舉辦宴會都會讓薛濤侍宴,接觸增多,韋皋對薛濤的才華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之後他會讓薛濤做一些書案工作,薛濤做這些事情手到擒來,公文不僅文筆好,而且還很少出錯,韋皋想到,是否能給薛濤請個官職,專心來幫助他?

他向朝廷上書,想讓薛濤擔任秘書省的校書郎,不過校書郎雖然官職低,但門檻卻不低,很多校書郎都是進士出身做起的。

最後因為薛濤是女子並且身上沒有功名,朝廷拒絕了韋皋的請求,不過大家還是以女校書」來稱呼薛濤。

作為韋皋身邊的紅人,薛濤難免有些恃寵而驕,有人為了求韋皋辦事,將禮送到了薛濤這裡,薛濤來者不拒,但是她並不私藏,全部如數上交。

最終事情還是鬧到明面上來,韋皋十分生氣,將薛濤送到了松洲,以此來懲罰她。

發配的路上,途徑的地點都荒無人煙,薛濤覺得十分悽涼,有感而發寫出「聞到邊城苦,而今到始知」,《十離詩》由此而來。

摯愛元稹

到達松洲後,薛濤自己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但是元和四年,她接到了一個消息,監察御史元稹約她在梓州相見。

原來元稹奉命出使,薛濤的名號他早就知道,所以在到達蜀地後想一睹真容,所以向薛濤發出了邀約。

元稹面相俊朗,才華不凡薛濤才見到元稹就被他吸引了,感情來的如此之快猶如烈火,薛濤認為元稹就是她的命定之人,她不顧一切向元稹表達愛意。

一首《池上雙鳥》淋漓盡致的表達了薛濤的感情,兩人心照不宣的開始以戀人身份相處,這時候薛濤41歲元稹31歲

兩人在江邊漫步,遊山玩水,那段時間薛濤像是回到了少女,能看見愛人的每天都很快樂。

慘遭愛人背棄

但是幸福時光短暫,元稹不能一直停留在蜀地,兩人相處3個月後,元稹被調到洛陽任職。

兩人就此分開,剛開始時薛濤還能收到元稹的信件,薛濤心中十分慰藉,兩人相距千裡,只能以詩歌來表示自己的愛意,所以薛濤迷上了寫信。

但是元稹是風流才子,心自然不會放在一人身上,到達洛陽一段時間後,就和薛濤開始疏離,之後又有了新歡,一直沒有回來找薛濤。

薛濤悲痛欲絕,最後以一首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幽怨與哀愁,這首詩就是流傳千古的《春望詞》。

元稹忘記薛濤的理由很簡單,兩人年齡懸殊,41歲的女人就快要步入老年,而31歲的男人正是身強力壯的時候。

而且薛濤入樂籍,大家都認為她是風塵女子,娶她對元稹來說沒有一點好處,大元稹或許就是這種風流性情,享受當下,離開後就相忘。

悲痛過後,薛濤並沒有尋死覓活,母親已故,只剩自己的薛濤穿上了道袍,最終遠離了俗世,獨居在碧雞坊,在大和六年平靜的閉上了雙眼,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相關焦點

  • 白居易寫詩諷刺薛濤倒追元稹,通篇輕侮之言,滿紙狎褻之意
    正如言多必失,詩寫得多了,也更容易招惹是非,畢竟基數越大,出錯的概率越大。比如《贈薛濤》(又稱《與薛濤》),就是白居易筆下非常具有爭議的一首詩。看到《贈薛濤》這個標題,讀者很容易聯想到元稹的《寄贈薛濤》,很顯然,這兩首都是寫給名妓薛濤的贈詩。元稹之所以寫詩給薛濤,因為二者曾是戀人關係,發生在他們之間的那場曠世姐弟戀,可謂是家喻戶曉。
  • 浣花溪畔,大唐才女薛濤看透了風花雪月,留下了《春望詞四首》
    薛濤,與魚玄機、李冶、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在浣花溪畔,薛濤用木芙蓉做原料,加入芙蓉花汁,製成景致而小巧的深紅色彩箋,也被稱為薛濤箋。薛濤曾在彩箋上寫下了著名的《春望詞四首》,來表達她內心的世界。韋皋深知薛濤的文採,便讓他參與一些案牘的工作,他甚至向朝廷申請薛濤為教書郎之職。最終雖然沒有成功,薛濤「女教書郎」的名聲卻從此傳揚。此時薛濤名聲鵲起,便有些狂逸放縱起來。她經常迎來送往,替韋皋收禮物,但又一文不留,全部上交,但這也令韋皋大為不悅,便將她打發到偏遠的松州地區。
  • 高段位渣男元稹:痴心女子命若浮萍無定根,哪堪雨打風吹去?
    元稹是典型的詩名高於人名的例子,他最廣為流傳的一首詩便是《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經歷過波瀾壯闊的大海,別處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觀。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
  • 她淪落風塵,卻成為大唐第一女校書,還和大才子元稹談了一場戀愛
    那年,年僅八歲的薜濤,便已初露鋒芒。當時父親與她同在庭院內的梧桐樹下乘涼,父親心中有感,詩興大發,隨口吟出: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豈料,8歲的薛濤聽了父親的吟誦之後,續上了下句: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身為文官的父親,為薜濤的才華,又喜又憂。喜的是薛濤年紀輕輕,便才華橫溢,這金鱗豈非池中物,勢必要飛龍在天。
  • 從一隻孔雀入手,研究唐朝女詩人薛濤的生卒年歲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是元稹在《贈薛濤》一詩中誇女詩人薛濤的語句,意思是薛濤象鸚鵡一樣巧舌如簧,文章象鳳凰的羽毛一樣有文採。當然,薛濤不可能偷到鳳凰的羽毛,但是她卻有一隻孔雀,而孔雀俗稱鳳凰,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薛濤偷得鳳凰的羽毛倒是有可能的。
  • 大唐才女薛濤的一句話,為何耽誤了她的後半生?一語成讖很常見
    有一天薛鄖看著院子裡的梧桐樹,立刻詩興大發,唐朝讀書人都有這麼個愛好,看到喜歡的東西就像叨叨兩句: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你別說這兩句詩還真的挺有味道,但是薛鄖他說到這裡,忽然就停下來了,也許是靈感沒了,也許是想考一考身邊的女兒薛濤,所以把後面兩句的任務交給了薛濤。
  • 唐代被稱為女校書的著名女詩人,薛濤最終的感情歸宿是在哪裡呢
    據史書記載她八歲就能作詩,薛濤的父親也從小就教導薛濤詩文。有一天薛鄖自己在吟誦一首《詠梧桐》時,剛剛念出上兩句''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小薛濤就順口說出了後兩句''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這兩句詩不但說明了薛濤從小耳濡目染受父親薰陶才能出口成句。好像還暗示了薛濤的以後的命運,註定她是一位才華卓然而命運坎坷的女子。
  • 元稹和徐志摩都寄情於詩、放縱與情,至情至性,究竟是誰更勝一籌
    張幼儀的四哥張嘉璈時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書,在巡視學校時發現了才華橫溢的徐志摩。於是就替她妹妹做媒。於是徐父就定下了二人的婚約。於是15歲的張幼儀就輟學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徐志摩從婚前到婚後,對於傳統婚姻是很牴觸的,他一直是鄙棄張幼儀的。從沒有正看張幼儀一眼。就連履行婚姻義務這種事,徐志摩也只是遵從父母抱孫子的願望而已。1918年生長子徐積鍇(阿歡)後,徐志摩就留洋去了。
  • 一代「情聖」元稹,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忽悠了世人盡千年
    在唐代詩壇中有兩個人被稱為情聖,元稹就是其中一個,和白居易是摯友,二人被稱為「元白。」一首《離思》,寫的哀怨纏綿,傷心落淚,感動了多少善男善女的心!這是元稹最傷感最深情的一首詩,成了千古絕唱!這首情詩還蘊藏著一個動人的傳說。
  • 元稹《遣悲懷三首》有悼亡詩第一之稱,只看第一首,卻見渣男一枚
    以元稹的實力,基本上是毫不費力就考上了,但是考上之後,國家並沒有分配工作。元稹就繼續努力,到了21歲終於當上了公務員,可惜因為動亂,官也沒當成。24歲時,他參加吏部考試,跟白居易同時考上了,元稹可是狀元。元白二人都被分配到校書省當校書郎,吃皇糧的公務員。
  • 唐時詩人元稹與崔鶯鶯
    唐時著名詩人元稹,779到831,活了五十餘歲,字微之,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人,為南北朝北魏皇室的後裔。 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拓跋鮮卑酋長拓跋什翼健,自稱代王,建立代國,他與慕容鮮卑聯姻,有妻妾三人,她們為他生了十子四女。
  • 《才色無雙》之薛濤——風流女校書,大唐首席交際花,孤鸞一世
    薛濤對自己先前的做法非常後悔,回憶往事,反思己過,要改變當下困境,就得想辦法挽回,於是她在途中苦思冥想寫下了著名的《十離詩》:其一:犬離主馴擾朱門四五年,毛香足淨主人憐;無端咬著親情客,不得紅絲毯上眠。其二:筆離手越管宣毫始稱情,紅箋紙上撒花瓊。都緣用久鋒頭盡,不得羲之手裡擎。
  • 他悼亡妻的詩寫得太好,續弦後被人詬罵,這個倒黴詩人是誰?
    負心漢、混蛋、虛偽、花心、渣男,這位被時人稱為寫元和體,藝術成就非常高,才華橫溢的唐朝詩人至今還被文壇上的人憤憤,恨恨地罵著。這是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心裡,因為他們不論是在寫詩的成就、造詣上達不到元稹的高度,做官也做不到元稹那麼大,所以吃不著葡萄的人就罵他。
  • 唐朝女詩人戀上老師,冬夜裡寫一首表白詩,無一愛字卻句句深情
    唐朝女詩人大多情路坎坷。 例如薛濤,她在不惑之年遇上了文採風流的元稹,兩人展開了一段轟轟烈烈的「姐弟戀」。 然而這段戀情只維繫了不到半年,元稹瀟灑轉身,回了京城,徒留薛濤一人在浣花溪畔苦苦等候。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實際上是唐代具誘惑力的詩人
    千百年來,這首唐代詩人元稹所作的詩被無數人用來歌頌忠貞的愛情。雖然這段婚姻有政治目的,但元稹和韋叢在婚後是不正常的,這是值得讚揚的,雖然韋叢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但在與窮人元稹結婚後,卻會把家裡所有的家務活都安排好,所以元稹在韋叢去世後的幾年裡仍然會記在心裡。我們能否僅憑這首詩來判斷元稹是一首多情的好男人?如果說古代文人多愁善感,那么元稹可以說是唐代最有感情的詩人。
  • 還原一個真實的薛濤:大唐蜀地貨真價實的「一姐」
    但凡一講到薛濤童年,必然會引用她八歲那年與她父親一起吟的一首詩:「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這個故事後來演繹成各種各樣的版本,所有版本都指向兩件事:薛濤有文學天賦,且有個快樂的童年。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詩讖——迎來送往,那不是妓女幹的事兒嗎?
  • 元稹為妻子寫下悼亡詩,第一句寫錯了,知名度卻最高
    我們知道唐朝的宰相、大詩人元稹是一個情場浪子,或者乾脆可以說是「渣男」。他流落到舅家時,曾經與表妹珠胎暗結,後來卻始亂終棄,元稹卻以此寫下了《鶯鶯傳》,其中不乏洋洋自得之情。另外,元稹還與薛濤,劉彩春鬧出緋聞。但是,人都是有兩面性的,元稹對原配妻子韋叢也應該是真心的。
  • 元稹最經典的一首詩,寫出了最深的思念,不愧為千古悼亡詩之首
    元稹,唐朝歷史上最多情的詩人。他的多情,唯有宋朝的柳永才可以與之相媲美。喜歡元稹,還是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代,是從摘抄網站上看到的,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就沒有理由的喜歡,那種喜歡就好比你在如潮的人流中突然看見一個令你怦然心動的陌生人。都是也不知道這兩句詩的作者是誰,也不知道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只是為了賣弄風雅,在一篇又一篇的作文裡瘋狂的引用這兩句詩,也不管恰當不恰當,為此鬧出不少笑話。
  • 如果你也曾深愛過一個人,不妨讀讀元稹這首詩
    元稹,唐朝歷史上最多情的詩人。他的多情,唯有宋朝的柳永才可以與之相媲美。 喜歡元稹,還是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代,是從摘抄網站上看到的,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就沒有理由的喜歡,那種喜歡就好比你在如潮的人流中突然看見一個令你怦然心動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