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為何仰頭長嘆?李鴻章意識到了什麼?

2020-12-22 趣談唐宋元明清

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快樂、知識,也誠摯的期望您在閱讀後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

李鴻章在德國先後參觀了德國的兵工廠等一系列的地方,拍攝了膠片,檢閱了當時德國威廉二世的部隊。

可以說李鴻章在德國見到了他這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的事情,甚至有一些事情已經超過了他的思維認知。而這個老人在德國的一聲哀嘆,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清為朝,可改變的又極其有限。

這一點點改變,在一定程度上給大清為朝續了命,但續的這條命究竟有多長時間?好像也沒有多長時間。

據傳說當時在德國的除了李鴻章之外還有日本人,而日本人並沒有受到德國的重視。恰恰相反,當時的德國鐵血首相和李鴻章一見如故,對著李鴻章說了很多很多的話,給李鴻章大人的待遇達到了一定的巔峰程度。

而李鴻章所受到的教育以及所展現出來的風度,在德國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喜愛和歡迎。但無論如何,一個人面子做得再好,一個人文化底蘊再高,當對抗整個大清王朝的時候,都顯得那麼軟弱無力。

當時的李鴻章狀態

李鴻章出生於公元1823年,死亡於公元1901年,按照這個時間算的話,是李鴻章1896年風燭殘年並且訪問德國的時候,距離李鴻章去世也僅僅有5年之遙。

換句話來說,這個時候的李鴻章早已經變成了老人,一個老人究竟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在德國的時候為什麼又仰身長嘆呢?

儘管李鴻章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個老人,但是可千萬不要小瞧這個老人。因為李鴻章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在清朝時期被稱為中堂的人,我們稱之為李中堂,那麼同樣的還有被稱為中堂的人是誰呢?還有一個人是和珅,也就是所謂的和中堂。

作為安徽省合肥市的晚清名臣,李鴻章在清朝末期的時候起到了絕對意義上的領導作用。他與曾國藩、左宗棠和張之洞並列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李鴻章最大的官爵甚至升到了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在李鴻章生前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爭,包括但不限於平定捻軍,中法戰爭,洋務運動,甲午戰爭,討伐太平軍,義和團運動等等等等。

而且李鴻章又是為數不多的建立了一隻真正意義上的西式海軍的北洋水師,這一系列的 功勞累計折合在李鴻章一個人的身上,也足以見得大清為朝對於李鴻章的重視,以及李鴻章對於大清王朝的重要性。

晚清和德國早已經不在一個量級上

在1896年的6月份,李鴻章率領著一部分人前往德國出訪的時候,德皇威廉二世甚至親自到車站迎接,給足了李鴻章面子。按理來說,李鴻章此次出訪應該是歡天喜地的。再不濟也不可能會面帶愁容,可事實上在德國出訪的這一段時間裡面,反而真正嚇住了李鴻章。

原因無他,只因為德國展現出來的諸多高科技,在李鴻章眼中看起來無法實現,甚至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德國基本都做到了。

在德國期間,李鴻章深入到了德國的兵工廠,並且狠狠地參觀了一番。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德國當時的兵工廠的無論是科技也好還是當時的工業也好,都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

而李鴻章也意識到此時的德軍早已在大清為朝之上。大清王朝即便奮筆疾追,恐怕沒有個10年、20年的也追不上而已。當時大清王朝的狀態來看,根本不可能這樣奮筆急追。

緊隨其後,李鴻章又參觀了德國的造鐵廠,而根據當時的數據統計就不難發現德國的鋼鐵產量甚至能夠達到400萬噸以上,這意味著什麼?如果我們再仔細對比一下清朝的鋼鐵產量,似乎就不難發現:當時的清朝的鋼鐵產量在德國面前還真不夠瞧的。

德國的領土有多大?清朝的領土又有多大,兩相對比之下,李鴻章恐怕會更加的憋屈。那有人就說了:不就是一個鋼鐵產量嗎?鋼鐵產量多又能說明什麼,鋼鐵產量少好像也代表不了什麼呀。

有這樣意識或者想法的人那純粹是歷史書籍沒有看懂,或者說對於當時的情況不太了解。在當時那個年代,鋼鐵幾乎代表了一切,無論是洋槍大炮還是當時德國引以為傲的鋼鐵鎧甲,甚至到後期演變出來的諸多坦克都離不開鋼鐵。鋼鐵產量的多與少,在那個年代是具有絕對意義上劃時代的一件事情。

李鴻章的悲慘晚年

其實在李鴻章晚年的時候,曾經有一件事情引起了當時慈禧太后的懷疑。但是懷疑歸懷疑,這件事情終究沒有造成大的影響,是什麼事情呢?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南互保條約,在當時得益於北方的義和團運動,以至於當時的慈禧太后模糊了頭腦,認為自己手下的所有的人都如此厲害,甚至能夠抵抗西方人的洋槍大炮。

既然如此,那就向八國聯軍宣戰。事實上,慈禧太后對國外宣戰的國家還有很多,但是在宣戰的過程當中,包括但不限於英法等國家組成的八國聯軍與大清進行了一次硬拼,此次硬拼的過程當中大清王朝根本打不過他們,灰溜溜的逃跑了。

而這個時候南方尤其是東南地區有著很強大實力的人,形成了一個條約,這個條約就是東南互保條約。這個條約的作用是什麼呢?簡單講這一部分人不和洋人打仗,洋人也不欺負他們,雙方之間平安無事,做一個世世代代的好鄰居。

除此之外,包括但不限於張之洞等人甚至立下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就是李鴻章大總統方案。方案指出,一旦北京不保,太后和皇上死於非命,那麼就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主持大局。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最起碼對於當時權力燻天,把權力視作生命的慈禧太后而言,這個信號特別危險。但是我們會發現李鴻章並沒有受到慈禧太后的猜忌或者李鴻章也沒有受到其他人的刁難。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一來李鴻章當時年歲極大,慈禧太后也相信李鴻章不會做這樣愚蠢糊塗的事情。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當時的大清王朝更加重用李鴻章,因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朝的失敗,還需要李鴻章全權處理。

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和當時的慶親王在議和大綱上簽字,那這個時候數不清的國人開始討厭李鴻章。李鴻章的口碑以及之前所做的一切,似乎也被這一紙條約給毀掉了,一時之間很多人都在說,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

而此時的李鴻章身體早已經堅持不住了,長時間的談判,已經毀掉了他的身體,除此之外,長年累月的奔波以及勞心勞力,讓李鴻章知道自己早已時日無多。可是沒有想到 八國聯軍給鼻子上臉,變本加厲,他們非但要求李鴻章等人在議和大綱上簽字,甚至還要求他們必須確定賠款的準確數額。

在李鴻章的拼死反抗之下,終於從最開始的十億兩白銀降低到了4億5000萬兩白銀,而且這4億5000萬兩白銀分成了39年還清。表面上看起來李鴻章幫助大清王朝又一次的挽回損失,最起碼損失不是如此的大。

可是對於部分吃瓜觀眾而言,依然是不領情。原因很簡單,因為接受這份屈辱的是李鴻章,而李鴻章接受屈辱之後真正需要付諸行動,真正需要背鍋的是當時的清朝子民。

在1901年籤訂辛丑條約回來的時候,李鴻章就已經開始大口大口的吐血,並且吃不下飯去。

李鴻章去世了,慈禧太后給李鴻章的稱號也來了,甚至稱呼李鴻章為再造玄黃之人。但無論如何,李鴻章所做出來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沒有辦法攔住大清王朝走向滅亡的這輛車。

事實上,李鴻章又何止在德國的時候仰身長嘆,恐怕李鴻章從最開始的時候就一直在 仰身長嘆了,可是李鴻章的仰身長嘆,他也明白,根本無法改變現狀。

趣談唐宋元明清:歷史愛好者,優質歷史創作者,每天分享歷史趣知識。關注我,支持原創,每天分享有趣歷史知識。

相關焦點

  • 1896年「東方俾斯麥」李鴻章去德國會見俾斯麥談論了什麼?
    俄國人了解到這一點,他們正在尋找機會「因勢利導」,來實現更加龐大的侵略計劃。李鴻章長期掌握清王朝的內政、外交和軍事大權,地位顯赫,有權決策,是個舉足輕重的要人。在洋務活動中與外國人有過數不清的接觸,所以帝國主義者都願意同他打交道。1896年5月26日是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進行加冕禮的日子。按禮節,各國都要派使節參加祝賀。俄國乘機暗示非李鴻章親臨不可。
  • 李鴻章有多喜歡德國克虜伯大炮?十年買了兩千門大炮
    1866年,清朝政府派出了一支考察團,到歐洲國家購買武器。這支考察團在英國、法國遭到了冷遇,卻在德國受到熱情招待。其中,德國克虜伯公司招待至為周到,克虜伯公司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克虜伯甚至在百忙之中親自接見了考察團一行,這讓考察團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 拜訪「鐵血宰相」俾斯麥,李鴻章虛心請教,得到回覆後為何沉默?
    ——李鴻章李鴻章是晚清重臣,在歷史上爭議不斷,基本上清政府和其他國家籤訂不平等條約時都有他的身影。1895年,戰爭結束,他代表大清與日本籤訂了條約,這件事導致大清民眾的抗議,朝臣上奏彈劾。清政府罷免李鴻章各種職務,只保留了一個閒職。
  • 李鴻章訪問俄國時,用一袋煙,讓俄國人見識到了大清的「排面」
    在清朝的末期,李鴻章應該算是最後一個能為大清修修補補的能人了,自他之後,再無忠心對清朝的重臣了,那時的李鴻章權力和地位非常的大,清朝裡裡外外很多的事情都需要李鴻章出面才能辦理,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情況,所以,李鴻章也代表清朝與列強做了很多的賣國之事,因此這個人在歷史之中的名聲並不怎麼樣!
  • 李鴻章與德國人的約會
    有一次,李鴻章受到漢堡商會的邀請,到德國訪問。他最希望見到的人,就是有「鐵血首相」之稱的俾斯麥。要論起李鴻章和德國之間的淵源,還要追溯到洋務運動之前。李鴻章從威力巨大的克虜伯大炮,第一次了解到德國這個國家。
  • 德國人當年的高規格接待,李鴻章早就看透了
    德國如此接待重李鴻章,日本人都吃醋了李鴻章在自己晚年的時候,曾經接到了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慈禧太后要求他訪問歐洲各國,看一看列強們的真實國力和綜合水平,另外在適當的買一些裝備和軍火回來,而在1896年的時候,李鴻章則開始了他的歐洲之行在這一年的6月13號他到達了德國。
  • 身為中國人的李鴻章,竟在國外體驗了一把「自由」,還上頭版
    李鴻章將要出使俄國的消息一經傳出,英、法、德、美等國爭相邀請他先期前往訪問。 1896年8月28日,李鴻章代表清朝訪問美國。1896年的法國國慶,李鴻章來到法蘭西進行訪問。他第一天覲見了總統富爾,並參觀了法蘭西的閱兵儀式與焰火晚會。李鴻章這位來自最龐大、最古老、最腐朽的君主制國家的官僚,受到了法國公民的熱烈歡迎。
  • 李鴻章到英國取經,見到馬克沁機槍,為啥連連搖頭?
    其實晚清時期也湧現出了不少打開窗口看西方的名人,比如李鴻章,他就曾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不僅積極引進西方的軍事和工業技術,讓晚清的工業化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還曾遠渡西洋「取經」。1896年,李鴻章到英美進行訪問,西方的高樓大廈讓李鴻章十分驚訝。
  • 西方畫報上的李鴻章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從李鴻章在天津與格蘭特的合影,就能看出李在年輕時身體修長健碩,虎虎生風。李在1896年還與英國前首相格萊斯頓有一張合影,有人從格蘭斯頓的身高推測出李鴻章身高1米83,人稱「李大個子」。1879年,李鴻章與格蘭特在天津合影 李鴻章與英國前首相格蘭斯頓(左一)及格氏之子漢理 「李大個子」側面照1891年的「長江教案」及甲午戰爭的落敗,使得外國人對中國人以及李鴻章印象大打折扣。
  • 李鴻章第一次看到美國摩天大樓,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卻令現代人心酸
    說到晚清,很多人會談到重臣李鴻章,李鴻章本名章銅,世人多稱「李中堂」,他即是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也是不平等條約中簽字最多的人,因此李鴻章去世後大多數人指責怪罪於他,並且在一段時間裡他的後人也被世人瞧不起。
  • 怎樣理解李鴻章這個人,客觀事實評價?
    李鴻章(1823年——1901年),晚清時期的重臣和名臣,是洋務運動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1880年,李鴻章又分別設立了天津水師學堂和武備學堂。後來,還有魚雷學堂、威海水師學堂等,都是在李鴻章的支持下興辦。為了向西方深入學習,他不惜花費重金,聘請了一大批的洋人充當教習。
  • 李鴻章當年引進的,德國克虜伯大炮,有多牛?
    在這場運動中,李鴻章為了提高中國的軍事實力,派出了中國第一個外交使團到歐洲訪問。中國此時是落後的,穿著長袍馬褂梳著辮子頭的他們被英國、法國看不起。 李鴻章看到此情此景也無可奈何,本想著如果此條道路行不通,就只有自給自足努力自我研發技術了,結果,轉機出現了。
  • 德國人向李鴻章展示機關槍,李鴻章得知射速後,搖頭說道:用不起
    為了挽救清王朝衰敗的局面,很多大臣紛紛上奏進行改革,像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說到這裡,不得不說的就是李鴻章這個人。作為晚清時期的名臣,他在挽救清王朝的過程中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創辦了工廠,開辦了學堂等。西方列強沒侵略之前,清王朝「閉關鎖國」,絲毫不和外界打交道,故步自封。
  • 李鴻章出訪美國,第一次見到摩天大樓時說的一段話,實在令人心酸
    1896年,李鴻章出訪美國,當他被記者問到最感興趣的見聞時,李鴻章談到了摩天大樓,可是他接下來說的一段話,實在令人心酸。1823年出生的李鴻章是晚清名臣,也被慈禧太后視為「再造玄黃之人」,作為洋務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李鴻章身上有著太多值得發掘的東西。時任內閣大學士寶鋆評價李鴻章:能見其大。
  • 李鴻章吸菸排場大,只有嘴和胸脯動,俄國總理大臣:我孤陋寡聞了
    「合肥宰相天下瘦」,這句話是形容晚清腐敗宰相李鴻章,意思是說他富可敵國。李鴻章究竟有多富有,如果大家去過合肥步行街參觀李鴻章的故居就能感受到。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李鴻章一個奢華癖好的故事。 1896年,賦閒在家的李鴻章接到慈禧太后安排的一個任務,率領代表團去俄國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隨後,順道俄國、德國、荷蘭、法國、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此時的李鴻章因先前代表清廷籤訂《馬關條約》,成為了替罪羔羊。
  • 李鴻章初次訪美,看到高樓大廈沒有驚訝,而是說了句話,讓人心酸
    但到了美國後,李鴻章卻深感自己就像莊子口中的「朝菌」、「蟪蛄」。早晨生長的菌不到晚上便死去,所以它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黑夜、黎明;寒蟬只活短短兩個季節,所以不知道這世上還有春天和秋天;而他李鴻章在清朝當了大半輩子的裱糊匠,遊歷歐美之後,才明白清朝到底已經落後到了什麼地步!
  • 李鴻章第一次去美國,見到高樓大廈,說出一句話,讓人哭笑不得
    那個時期,經常有外國使者來訪問中國,同樣的,中國也有官員前往國外考察。其中,就有李鴻章。 李鴻章痛定思痛,在整頓心情以後,決定向西方國家進行考察,看看他們是如何發展工業的。另外,也藉此機會放鬆下心情,就當是外出旅遊了。於是,1896年,李鴻章就帶著使團和親信訪問了美國。
  • 日本人打在李鴻章臉上的那一槍,李鴻章用它換了一億兩白銀,值嗎
    但甲午中日戰爭一敗,洋務運動也就宣布破產了……值與不值,自有後人評說1895年3月,晚清政府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要求,特派李鴻章前去日本商討籤訂《馬關條約》的事宜。從這點因素來看,李鴻章確實還是具有一定民族意識和大局觀念的。與日本人談判的李鴻章,很難!李鴻章安全抵達日本之後,每日回到住所便會將白天同日方談判的過程用電報的方式秘密匯報給朝廷,但這種往來的信息很不幸地均被日方所截獲。
  • 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為何對克虜伯大炮情有獨鍾
    從1872年到1875年,洋務派用了4年的時間,在全國選拔120多名11~15歲的中國幼童分批送往美國留學。李鴻章曾國藩、李鴻章向清廷陳奏:中國欲自強,唯有學習西人的先進經驗,尤其是要學習西方以武器裝備為為主的軍事技術作為強大的後盾。因此,應當選拔人才,直接到先進的國家內部去學習。
  • 26歲小日本為何刺殺72歲李鴻章?刺客如何處理?李鴻章後來咋樣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朝政府倉促上陣,結果卻是一敗塗地。李鴻章苦苦經營了7年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洋務運動取得的成果損失殆盡。一場大戰讓清政府上上下下都真正認清了自己的實力。 接下來,自然要派出大臣,尋求和解之道,籤訂屈辱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