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與德國人的約會

2020-12-14 林下無風塵

有一次,李鴻章受到漢堡商會的邀請,到德國訪問。他最希望見到的人,就是有「鐵血首相」之稱的俾斯麥。要論起李鴻章和德國之間的淵源,還要追溯到洋務運動之前。李鴻章從威力巨大的克虜伯大炮,第一次了解到德國這個國家。而德國人認真嚴謹的風格,給李鴻章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後來李鴻章開辦洋務運動,組建北洋艦隊,有很大程度是受到德國的影響。百聞不如一見,這一次能到德國訪問,親眼見一見這個國家真實的樣子,李鴻章非常興奮。到達柏林的李鴻章,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地的記者們將他稱呼為「東方俾斯麥」。能夠得到這樣的讚譽,李鴻章心中相當高興。之後,李鴻章得到威廉二世的召見,並檢閱了德國士兵。其嚴謹的紀律和精良的裝備,讓李鴻章非常羨慕。在完成正式會談之後,李鴻章提出要求,希望能夠見一見俾斯麥。而當時由於俾斯麥和威廉二世的矛盾,已經賦閒在家好幾年了。威廉二世心中雖然有些不痛快,但李鴻章畢竟是客人,不好駁了面子,只能點頭同意。李鴻章這麼執著要見俾斯麥的原因,是因為當初在俾斯麥的鐵血手腕下。原本弱小的德意志迅速崛起,成為歐洲頂尖強大的國家。他有心請教,是否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大清也變得富強呢?兩人見面之後,俾斯麥隆重迎接了李鴻章。寒暄幾句之後,李鴻章將心中的問題拋了出來,滿心希望地看著俾斯麥。 俾斯麥說道,他並不了解中國的情況,無法準確回答這個問題。客觀來說李鴻章的這個問題,根本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回答得清楚,也不存在一條錦囊妙計就能夠讓大清迅速變強。但由於之前心中的預期太高,因此李鴻章聽到俾斯麥的回答後,還是非常的失望。最重要的問題沒有得到答案,兩人就聊起了用兵的經驗。因為李鴻章和俾斯麥都有過帶兵上戰場的經歷,所以在這一方面非常有共同語言,相見恨晚。這一次見面結束後,李鴻章還特意留下書法一副,作為禮物贈送給俾斯麥。

李鴻章自稱大清的裱糊匠,心心念念都是希望國家能夠變得富強。但是,他看不透、想不到,也做不到。於是就將希望寄托在有過成功經歷的俾斯麥身上,希望他能有金玉良言。但這種想法是過於天真和簡單的,國家富強的希望如何能寄託於一個外人?李鴻章最終也只能收穫失望而已

相關焦點

  • 德國人當年的高規格接待,李鴻章早就看透了
    德國如此接待重李鴻章,日本人都吃醋了李鴻章在自己晚年的時候,曾經接到了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慈禧太后要求他訪問歐洲各國,看一看列強們的真實國力和綜合水平,另外在適當的買一些裝備和軍火回來,而在1896年的時候,李鴻章則開始了他的歐洲之行在這一年的6月13號他到達了德國。
  • 德國人向李鴻章展示機關槍,李鴻章得知射速後,搖頭說道:用不起
    為了搞到西方先進的武器,李鴻章直接找到了西方軍火商,軍火商帶他們參觀了武器庫。在參觀的途中,李鴻章不敢相信,為何自己國家和西方國家差距這麼大。北洋水軍知道李鴻章是清廷大官,洋人還給李鴻章展示出了馬克沁機關槍,之所以給李鴻章展示,因為洋人覺得李鴻章看上後,清廷會購買一批,自己會撈到很多錢。
  • 李鴻章曾創數個第一 被稱為「東方俾斯麥」
    李鴻章把自己所處的時代,形容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洋務運動是數千年未有之奇業,甲午戰爭以前,在中國的西方人稱李鴻章是東方的俾斯麥。李鴻章與俾斯麥進行會面 媒體藉機大做文章Ulrich Lappen kuper:李鴻章拜訪了俾斯麥侯爵,中國代表團成員被一一介紹後,中國直隸總督在翻譯的陪同下,與俾斯麥侯爵在會客室,舉行了會談。
  • 以一當十的恐怖殺器,李鴻章看了之後,竟然默默搖頭不語
    而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處於一個腹背受敵的狀態,著名的北洋軍隊創立者李鴻章想要提升軍隊的戰鬥力,在世界各地尋求殺傷力強大的武器進行購買,但是在看到馬克沁的強大威力的同時,竟然拒絕了德軍想要大量出售的交易請求。李鴻章是晚清政府一位非常出名的朝臣,雖然歷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無可否認的事情是,他確實對清廷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
  • 李鴻章當年引進的,德國克虜伯大炮,有多牛?
    因為自己的憤怒和想要報復的心理十分強烈,又因為克虜伯大炮的確威力強勁,李鴻章愈發向克虜伯集團靠攏學習。 李鴻章與克虜伯大炮 19世紀中葉,整個清王朝處於風雨飄搖的動蕩之中,內有官員腐敗、思想封閉甚至閉關鎖國,外有各國虎視眈眈。面對如此內憂外患,李鴻章等人為了清王朝生命的延續,開啟了一場口號為「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
  • 上海很值得去的約會聖地,歷史悠久,遊客稱市中心的「天堂」!
    說起李鴻章,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他是晚清著名的大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今天我們不想說李鴻章的輝煌,而是說上海的景點,這是上海著名的約會場所,歷史悠久,遊客說這裡品味不錯,財力雄厚,風情異域,是市中心的天堂!
  • 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為何仰頭長嘆?李鴻章意識到了什麼?
    當時的李鴻章狀態李鴻章出生於公元1823年,死亡於公元1901年,按照這個時間算的話,是李鴻章1896年風燭殘年並且訪問德國的時候,距離李鴻章去世也僅僅有5年之遙。換句話來說,這個時候的李鴻章早已經變成了老人,一個老人究竟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
  • 李鴻章日本被刺事件
    甲午戰爭戰敗後,李鴻章被廹到日本進行談判。3月24日第三輪談判結束,李鴻章乘轎子返回住地引接寺的時候發生了意外。日本老百姓聽說大清國的風雲人物李鴻章來了,紛紛前來圍觀。突然從人群中竄出一條大漢,直奔轎前,掏出手槍照著李鴻章的左臉就是一槍。中槍後滿臉是血的李鴻章還算冷靜,在日本警察的協助下急急回到駐地才昏厥在地。
  • 外國人給李鴻章展示馬克沁機槍,幾下打斷一顆大樹,李鴻章當即作出...
    2020-12-24 11:45:55 來源: 有意思的那人 舉報   李鴻章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位歷史人物
  • 李鴻章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名:只留下這個字,就知道李鴻章是真聰
    :只留下這個字,就知道李鴻章是真聰明  當細細研讀晚清的歷史時,我們一定不會忽略掉這個人——李鴻章。但實際上李鴻章真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嗎?其實我們都被誤導了,李鴻章在當時,也是算是對國家和民族一片苦心了。並且在當時籤訂辛丑條約時的一件事中就能看得出來他對民族和國家的情懷。本來他也是拒絕籤字的,但由於形勢所迫,也不得不籤,但他在籤字的時候,巧妙的只寫了一字。從這字中就能發現他的長遠目光和大智慧!  關於這件事的背景,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 帝國首富盛宣懷:李鴻章的馬前卒
    1864年,清廷平定太平天國後,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蓬勃發展,清朝開始進入了所謂「同光中興」時代(1864-1894),而當上李鴻章的秘書後,盛宣懷先是協助時任湖廣總督的李鴻章「防剿」回民叛亂,「盛夏炎暑,日馳騁數十百裡」,忠心耿耿,甚得李鴻章的信任,儘管只是個普通秀才,但盛宣懷卻文採過人,草擬文稿有「萬言立就」的功夫,讓李鴻章為之刮目相看。
  • 26歲小日本為何刺殺72歲李鴻章?刺客如何處理?李鴻章後來咋樣
    李鴻章苦苦經營了7年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洋務運動取得的成果損失殆盡。一場大戰讓清政府上上下下都真正認清了自己的實力。 接下來,自然要派出大臣,尋求和解之道,籤訂屈辱的協議。慈禧太后打量滿朝文武,最終決定,還是由李鴻章出馬更為穩妥些。
  • 一窮人為賺錢發明一武器,15秒能打出300發子彈,李鴻章卻說買不起
    後來在實彈演示中,世界各大國都紛紛亮相,其中中國代表人物是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他親眼目睹了馬克沁機槍15秒打出300發子彈,如果在戰場上,這將是一種驚人的效果。 不過此時的李鴻章卻說道,「這太快了,太快了,雖然打起來很快,但子彈消耗也太快,太貴了,大清朝買不起。」
  • 日本人打在李鴻章臉上的那一槍,李鴻章用它換了一億兩白銀,值嗎
    其實,說是邀請李鴻章東渡日本商討條約籤訂,實際上伊藤博文早已擬定好了條約內容,此番要求李鴻章前來,就是認為李鴻章才算得上是「清政府的代言人」,換作其他人的話,日本人根本不承認。所以說,當時來看,《馬關條約》的內容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李鴻章此去只需要在頁腳籤上自己的名字即可,但中堂此去,挨了一槍,也贏了一億兩白銀。
  • 李鴻章從德國引進的克虜伯大炮有多牛?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在晚清名流李鴻章那被自嘲為「裱糊匠」的洋務生涯裡,「引進德國克虜伯大炮」卻是一樁出名的光彩事,亦是晚清軍購的重要「大單」。這些漂洋過海來中國服役的「克虜伯大炮」成色如何?首先很有「體會」的,就是當時與德國人結下「國讎」的法國人。
  • 日本外交官穿西服求見李鴻章,李鴻章說了8個字,成警世名言
    而他們要見的人,就是已經53歲,但權重望崇的李鴻章。他們之所以前來求見李鴻章,是因為幾個月前發生在朝鮮的一件大事。01江華島事件1875年底,日本派出雲揚號等3艘軍艦公然駛入朝鮮江華島,這對於朝鮮來說無疑於一種公然的挑釁,於是朝鮮守軍炮擊日本軍艦。
  • 李鴻章:難以應對的朝鮮危局
    日本出兵,尤其是其態度讓李鴻章猶豫不定。6月9日,李鴻章命直隸提督葉志超率一千餘名官兵日夜兼程自山海關海道赴牙山。第二天,電命袁世凱處以鎮靜,不要輕舉妄動,對於日本出兵,李鴻章期待各國幹預,給予阻止。在李鴻章內心深處,大約相信中日之間通過外交斡旋,應該能夠避免衝突,更不會發生戰爭。當中日兩國軍隊壓境朝鮮的時候,朝鮮內部發生了戲劇性變化。
  • 為何晚清名臣李鴻章死不瞑目?周馥用手撫其眼瞼,李鴻章才閉上眼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屈辱、賠款最大的一個不平等條約,慶親王奕劻和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代表清政府在條約上簽字,李鴻章為此背負賣國賊的惡名。其實,《辛丑條約》源於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慈禧、光緒兩宮逃亡,中國面臨被佔領和瓜分的民族危機。八國聯軍入京,源於義和團攻打使館,各地濫殺教民,清政府還向西方各國宣戰。
  • 西方畫報上的李鴻章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西洋鏡」叢書編者收集了一百多份西方人描繪的李鴻章(畫報、立體照、明信片等),希望可以結合這批國內難得一見的原件,給大家展示下近代西方人眼中的李鴻章和中國人。一、李鴻章形象在西方的變遷19世紀70年代,在外國人的筆下,負責清帝國外交的直隸總督李鴻章是位與格蘭特、俾斯麥齊名的傑出人物。
  • 李鴻章的後代如何?人中龍鳳,子孫遍布世界
    1961年,爆發了以「富國強兵」的洋務運動,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大顯身手,同時也是洋務運動的號召人之一。李鴻章的一生可謂是風生水起,不僅是一位朝中大臣,同時也是一位經商的好手。李鴻章逝世後,他的後代們如何呢?全部人中龍鳳,子孫遍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