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李鴻章受到漢堡商會的邀請,到德國訪問。他最希望見到的人,就是有「鐵血首相」之稱的俾斯麥。要論起李鴻章和德國之間的淵源,還要追溯到洋務運動之前。李鴻章從威力巨大的克虜伯大炮,第一次了解到德國這個國家。而德國人認真嚴謹的風格,給李鴻章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後來李鴻章開辦洋務運動,組建北洋艦隊,有很大程度是受到德國的影響。百聞不如一見,這一次能到德國訪問,親眼見一見這個國家真實的樣子,李鴻章非常興奮。到達柏林的李鴻章,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地的記者們將他稱呼為「東方俾斯麥」。能夠得到這樣的讚譽,李鴻章心中相當高興。之後,李鴻章得到威廉二世的召見,並檢閱了德國士兵。其嚴謹的紀律和精良的裝備,讓李鴻章非常羨慕。在完成正式會談之後,李鴻章提出要求,希望能夠見一見俾斯麥。而當時由於俾斯麥和威廉二世的矛盾,已經賦閒在家好幾年了。威廉二世心中雖然有些不痛快,但李鴻章畢竟是客人,不好駁了面子,只能點頭同意。李鴻章這麼執著要見俾斯麥的原因,是因為當初在俾斯麥的鐵血手腕下。原本弱小的德意志迅速崛起,成為歐洲頂尖強大的國家。他有心請教,是否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大清也變得富強呢?兩人見面之後,俾斯麥隆重迎接了李鴻章。寒暄幾句之後,李鴻章將心中的問題拋了出來,滿心希望地看著俾斯麥。 俾斯麥說道,他並不了解中國的情況,無法準確回答這個問題。客觀來說李鴻章的這個問題,根本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回答得清楚,也不存在一條錦囊妙計就能夠讓大清迅速變強。但由於之前心中的預期太高,因此李鴻章聽到俾斯麥的回答後,還是非常的失望。最重要的問題沒有得到答案,兩人就聊起了用兵的經驗。因為李鴻章和俾斯麥都有過帶兵上戰場的經歷,所以在這一方面非常有共同語言,相見恨晚。這一次見面結束後,李鴻章還特意留下書法一副,作為禮物贈送給俾斯麥。
李鴻章自稱大清的裱糊匠,心心念念都是希望國家能夠變得富強。但是,他看不透、想不到,也做不到。於是就將希望寄托在有過成功經歷的俾斯麥身上,希望他能有金玉良言。但這種想法是過於天真和簡單的,國家富強的希望如何能寄託於一個外人?李鴻章最終也只能收穫失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