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當十的恐怖殺器,李鴻章看了之後,竟然默默搖頭不語

2020-12-16 春秋點將堂

馬克沁重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支水冷式自動步槍,在馬克沁被發明出來之前,所有的士兵上場打仗用的都是單發步槍,效率非常的低。而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處於一個腹背受敵的狀態,著名的北洋軍隊創立者李鴻章想要提升軍隊的戰鬥力,在世界各地尋求殺傷力強大的武器進行購買,但是在看到馬克沁的強大威力的同時,竟然拒絕了德軍想要大量出售的交易請求。

李鴻章是晚清政府一位非常出名的朝臣,雖然歷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無可否認的事情是,他確實對清廷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在清朝軍事方面承受著巨大壓力的時候,他選擇了從英美軍方購進大量的軍事武器,雖然讓軍事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同時也花費了國庫中的大量金銀財寶,再加上慈禧專權小氣,此時的清朝國力早就已經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強大了。

德軍關於馬克沁重機槍曾建立過一次輝煌的成就,同時也是打出名號的一場戰爭。在1983年爆發的英國軍隊與蘇魯士人的戰爭中,英國有一支配備了4挺馬克沁的50人軍隊,面對蘇魯士人5000餘人的50多次瘋狂進攻,僅僅幾輪掃射就抵擋了下來,並且成功的射殺了對方3000餘人,這樣在對方是自己百倍人數的情況下依舊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馬克沁重機槍功不可沒。

馬克沁重機槍本來就是利用槍枝本身的後坐力來工作的,它的口徑為11.43毫米,整挺機槍的重量為27.2千克,彈帶長度為6.4米長,可容納333發19毫米子彈,而且彈帶還可以續接,當李鴻章真正看到馬克沁重機槍本身的時候,它已經經過了很多工程師的改良和優化,最後的最高理論射速已經達到了每分鐘600發,且射速可調。

當李鴻章與德軍接觸,並且親自去到了德軍的演武場上觀看馬克沁的威力之時,深深地被這種瞬間可以打穿一棵大樹的強大火力給震撼住了,就在隨行官員們都止不住的讚美的時候,李鴻章卻露出了微微失望的表情,這讓將馬克沁引以為豪的德國人感到不可思議。但事實上,李鴻章並不是不喜歡馬克沁,反而是考慮得更加深遠,每分鐘600發的射速固然是飛快,但對於子彈的消耗也是極其可怕的。

最終,在李鴻章的決策下,這樣明顯能夠提升清軍實力的重型武器還是沒有被大量購進,而沒有被大量購進的理由,竟然是槍我們能買得起,但是當時的國力已經不足以供應如此大的彈藥消耗量了,畢竟為了抵禦內憂外患,已經在軍事方面耗費了不少的資源和人力,說起來也真是心酸。

相關焦點

  • 梁山上兩大高手,實力碾壓五虎,卻只是殺器
    加上暗器,這二人在水泊梁山稱得上是高手中的高手,只是因為兩人的武功特點,最終成了梁山軍中的殺器。我們來看兩人的戰績: 尤其是對戰馬上的將領,兩人遠距離投擲,即使殺不死對手,也會為自己爭得先機。如果兩人聯手,單挑任何一個五虎八驃騎都是輕輕鬆鬆。即使單幹,梁山上的五虎和盧俊義,都很難說能贏。我們看證據
  • 李鴻章與德國人的約會
    到達柏林的李鴻章,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地的記者們將他稱呼為「東方俾斯麥」。能夠得到這樣的讚譽,李鴻章心中相當高興。之後,李鴻章得到威廉二世的召見,並檢閱了德國士兵。其嚴謹的紀律和精良的裝備,讓李鴻章非常羨慕。
  • 北洋水師的掘墓人,二代帝師翁同龢,他為什麼處處與李鴻章作對?
    見到李鴻章,慈禧太后的模樣才稍微好了一點,互相寒暄之後,李鴻章刻意把話題往養生上提,還講了自己的三個心得:第一是,孔聖人說的食不厭精,自己最愛吃清蒸鱸魚,人送外號李鱸。翁師傅滿腹經綸,就算是不吃,十年八年的也沒事,北洋水師不吃飯可不行啊,翁同龢反問一句:「中堂上馬殺賊,下馬也殺賊呀……可天下事,窮則變,變則通,中堂這千古之論,那也是章句小楷寫成的文章啊!」
  •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李鴻章
    《馬關條約》籤訂之後,李鴻章辭去了直隸總督的職位,遊訪世界各國,與俾斯麥,格蘭特等世界政壇的風雲人物相談甚歡。李鴻章最大的對手,伊藤博文曾經評價道:「李鴻章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與世界列強一較高下的人物。」美國人則稱讚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國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
  • 通過晚清重臣帝師翁同龢的結局,再看李鴻章給我們的啟示
    其實也不為啥,李鴻章政壇的行跡跟他之間也沒有什麼交集,雙方也沒有重大利益衝突,他就是被這些人際關係綁定,一旦綁定之後他就會做出很多不理性的事情。比如說他當戶部尚書,管著錢袋子,只要北洋艦隊要的任何買槍買彈藥、換船的錢,不批;甚至一度兩年間連一顆子彈錢都沒有給到北洋。李鴻章也沒辦法,他雖然是封疆大吏,但是錢都是朝廷批下來的。
  • 馬關條約籤訂之後,李鴻章留下一段話,伊藤博文坦言:我不如他
    「年少不知李鴻章,而今方知真中堂。」這句話可以說是大部分中國人對李鴻章印象的真實寫照,大部分人在中學時期接受教育的時候,因為局限於課本,所以只看到了李鴻章多次籤訂不平等條約、鎮壓農民起義,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偏見,但其實他為了國家復興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 甲午戰爭時,英國對中國的態度實在讓人氣憤,連李鴻章都看不下去
    之後,帶隊的軍官對船長說,他們接到了李鴻章的命令,前來捉拿船上所有的日本人。此時,中日已經交戰,日本駐紮在中國領事館的人回國是理所應當之事。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船還沒有開,就有一小隊中國士兵前來搜查。這時,同在這艘船上的法國駐使館上尉聽到人群喧鬧的聲音後,走出船艙,向帶隊的中國軍官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 落日照春帆,煙霞對馬關|李鴻章的屈辱與悲愴
    10月24日,日軍在遼東半島南岸的花園口登陸,清軍竟然毫無察覺。一個月後,旅順陷落。城內漫天大火,風雪之中,日軍把中國百姓不分老幼趕到城外進行報復性屠殺,鮮血將護城河上的薄冰融化。這是甲午戰爭期間中日雙方的關鍵一戰——金旅之戰。
  • 德國人向李鴻章展示機關槍,李鴻章得知射速後,搖頭說道:用不起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我國就被迫打開了國門,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王朝搖搖欲墜,陷入危機。為了挽救清王朝衰敗的局面,很多大臣紛紛上奏進行改革,像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說到這裡,不得不說的就是李鴻章這個人。作為晚清時期的名臣,他在挽救清王朝的過程中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創辦了工廠,開辦了學堂等。
  • 李鴻章收到英國人送的冠軍犬,竟當成美食下肚,評價8字讓人無語
    所以李鴻章是個很複雜的人,某種程度上跟各種史料記載的秦始皇一樣,有功有過,形象多面,再加上各種藝術作品的演繹,李鴻章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後世爭論不休。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李鴻章此人受制於時代,如果生在更早的封建王朝,李鴻章也許會大有一番作為,不用挨那麼多罵。
  • 李鴻章:世界上最難寫的字,是自己的名字
    圖1 李鴻章李鴻章的一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去看,四十歲之前,年少成名,卻未能展示出自己真正的抱負,四十歲之後,官場平步青雲李鴻章在中進士之後的23歲那年,曾國藩見到了李鴻章,認為他舉止從容,儀表堂堂,加以培養以後肯定能堪大用,所以便將他留在府中做幕僚,從這之後,李鴻章就以"年家子"的身份作為曾國藩的幕僚,這為李鴻章的仕途開了一個好頭。
  • 日本人打在李鴻章臉上的那一槍,李鴻章用它換了一億兩白銀,值嗎
    其實,說是邀請李鴻章東渡日本商討條約籤訂,實際上伊藤博文早已擬定好了條約內容,此番要求李鴻章前來,就是認為李鴻章才算得上是「清政府的代言人」,換作其他人的話,日本人根本不承認。所以說,當時來看,《馬關條約》的內容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李鴻章此去只需要在頁腳籤上自己的名字即可,但中堂此去,挨了一槍,也贏了一億兩白銀。
  • 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為何仰頭長嘆?李鴻章意識到了什麼?
    當時的李鴻章狀態李鴻章出生於公元1823年,死亡於公元1901年,按照這個時間算的話,是李鴻章1896年風燭殘年並且訪問德國的時候,距離李鴻章去世也僅僅有5年之遙。換句話來說,這個時候的李鴻章早已經變成了老人,一個老人究竟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
  • 慈禧太后身穿一件新做的壽袍,為什麼李鴻章評價是「有點大」?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2期:慈禧問李鴻章,自己這身壽袍怎麼樣,李鴻章為何只回答一個大字?究其原因,竟然是因為順天府尹沒有給小德子例錢,於是不惜砸破所有宮燈,就為了陷害順天府尹。更重要的是,連紅兒都清楚的事情,卻沒有人敢告訴慈禧太后,足可見小德子等太監的權勢。
  • 李鴻章的大改革:取外人之長技,以成中國之長技
    他就是李鴻章。歷史書上的他是籤訂不平等條約最多人,也是為了國家不惜背負罵名的人。為了改變國運,勢必就要有所改變,改革看來是不能避免的了。既然改革勢在必行;改革沒有浪漫曲。李鴻章在奏摺一開始大講改革的苦難,甚至提出上海洋炮局的那些機器儘管價值萬金,但是缺的機器還很多,只能量力不斷添置。
  • 李鴻章的最高官職,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職務呢?
    作為將日本拉扯成第一強國的伊藤博文,卻高度讚賞他的手下敗將李鴻章,這不得不讓人感慨,李鴻章或許的確是當時的一時之選。 除此以外,也有一些人進行評價,「東方有李鴻章,西方有俾斯麥。」
  • 惡靈附身修改器下載 v1.0五項修改器
    名稱:惡靈附身v1.0五項修改器   運行環境:WinXP,WinVista,Win7,Win8     修改器使用說明
  • 李鴻章臨終絕筆詩作,看哭很多人,他確實是一位「背鍋俠」!
    點解話李鴻章系近代第一「佗手俠」?冇幾耐之後,李鴻章行完自己嘅一生,佢呢一生籤訂咗好多喪權辱國嘅條款,如《辛丑條約》、《馬關條約》等等,呢啲條約致使中國淪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啲人痛罵清政府,痛罵李鴻章,甚至將李鴻章比作秦檜,講咩「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反。
  • 日本外交官穿西服求見李鴻章,李鴻章說了8個字,成警世名言
    02給不速之客的八字警世名言此時的李鴻章正在書房研讀西學,聽到通報後李鴻章心知肚明,當然知道日本外交官前來的目的,於是讓管家把人領到客廳,自己換了身體面的清服也隨之而來。當二人見面後,李鴻章首先發現的,就是日本外交官身上白色的襯衣,黑色的領帶以及一身「不倫不類」的西服。這讓李鴻章感到吃驚和不解。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的帶領下達到了強國的目的,但現在日本就連民族服飾也逐步西化,大有與東方文化訣別的意思。森有禮似乎看出了李鴻章的心思,於是自豪的和李鴻章說:「我們易改服飾,對我們的民族只會有著極大的好處。」
  • 李鴻章和日本人的這次交鋒,堪稱外交辭令教科書
    江華島上的朝鮮炮臺看日本船在眼前晃來晃去,心想我能讓你這麼囂張?當即向日本軍艦開炮,日本人大樂,立刻還擊摧毀炮臺,之後登陸朝鮮。朝鮮軍備極差,日軍以受傷兩人的代價攻佔了永宗鎮。但他們並沒有繼續進軍,而是立刻撤退回國,因為他們此行的目的並非佔領朝鮮,而是要訛詐朝鮮的宗主國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