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初次訪美,看到高樓大廈沒有驚訝,而是說了句話,讓人心酸

2020-12-22 騰訊網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莊子

李鴻章,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慈禧太后左膀右臂,在清末危亡亂局中,文人出身的李鴻章因為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轉而從戎。太平軍被鎮壓後,李鴻章一路扶搖直上,封一等肅毅伯、任職剿捻欽差、湖廣總督,督辦軍務之外更成為洋務重臣,李家的財產,不少都是來自這場洋務運動。

李鴻章不是一個「新人」,他的所為還是為了維護清朝統治,但在督辦洋務、組建海軍乃至派遣中國留學生赴美等一系列「新式」操作中,李鴻章的思維還是開闊了不少,對比朝中那些光拿著聖賢書喊家國大義的清流,李鴻章屬於實幹派,名聲不怎麼好但眼界更高點,按理說也算是見多識廣了。

但到了美國後,李鴻章卻深感自己就像莊子口中的「朝菌」、「蟪蛄」。早晨生長的菌不到晚上便死去,所以它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黑夜、黎明;寒蟬只活短短兩個季節,所以不知道這世上還有春天和秋天;而他李鴻章在清朝當了大半輩子的裱糊匠,遊歷歐美之後,才明白清朝到底已經落後到了什麼地步!

百年前,李鴻章訪問美國時第一次見到了之前僅僅聽人說過的的「摩天樓」,他發表了一番看法,雖然含蓄,如今聽起來卻有些讓人心酸。

對中國人而言,李鴻章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道光三年(1823年)李鴻章生於安徽合肥一個讀書家庭,自幼苦讀,兩隻腳還沒跨入朝堂之前,李鴻章就是個很有抱負的人,他暗暗在心裡想:「倘無駟馬高車日,誓不重回故裡車!」所以後來,李鴻章甘當慈禧太后「御用之手」,不停地籤約,籤到後來,他的心理素質再強大,也開始把這種事當做終生的恥辱了。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北洋艦隊慘遭全敗,追究起來李鴻章是有極大責任的,但當時的朝廷內部,慈禧太后奢靡花費、眾大臣將北洋海軍視為李鴻章「私軍」,不斷在慈禧的面前挑撥、戶部尚書翁同龢仇視李鴻章,剋扣經費以至於海軍艦艇老化......這些內部的腐敗多少影響了李鴻章的心態,讓李鴻章背全部責任倒也不公平。

對外作戰失敗了,代表持續30年的洋務運動也失敗了,又一個激起國民極大憤慨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出現了,被派去籤字的李鴻章不僅挨了一槍,回來還當了慈禧太后主政的整個清廷的替罪羊,被解除職務,而後,列強的野心進一步擴張,準備將整個中國當成蛋糕切塊一一瓜分。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李鴻章帶著使團乘油輪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陸續訪沙俄、德國、英國,8月28日抵達美國紐約,受到了熱烈歡迎。當時美國已經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與清政府彼此之間也有使節往來,但像李鴻章這麼重量級的東方「總督」到訪,還是第一次。

紐約沸騰了,禮炮、軍、警和豪華馬隊齊齊整整歡迎李鴻章的到來,媒體的鏡頭紛紛對準這位「東方俾斯麥」一言一行甚至一飲一食,時任美國總統的克利夫蘭也率要員來與李鴻章會面交談,李鴻章住進了最豪華的酒店,得到最隆重的「清使」接待待遇,美東部陸軍司令盧傑將軍帶著李鴻章拜謁前美國總統的墓地後,又陪同他一起接見在美華商,並參觀唐人街。

而李鴻章的腳步也並沒有止於紐約,他還一道去了費城與華盛頓,當時美國的工業化已經領先世界,城市自然無比繁華,高樓林立,而李鴻章呢?他連自行車都沒有見過,不知道那東西要怎麼騎,在華盛頓,有人送他一輛自行車,李鴻章感到十分新奇,特意請對方演示這外國男女老少喜歡的工具怎麼用;接受媒體採訪時,李鴻章更直言自己在美國見識了許多新事物。

其中最讓李鴻章感到震撼的,就是我們如今習以為常、但在當時清朝連影子都看不到的高樓大廈:「那些高樓足有20層甚至應該更高......貴國建了許多,它們雖高,但看起來卻十分堅固,我想即使狂風也不能摧折。在大清國還沒有這樣的樓。我想大清很難建這樣的樓,即使建起來了,根基不大穩固,也很快會倒塌罷。

李鴻章的話似乎有別的意思,不光是禮貌性誇讚其他國家的工業建設,想來,這個在當時已經年逾七旬、經歷了大風大浪的老人,看到外國高樓大廈遍布、街市熱鬧的場景,再聯想到清國的百姓依然住在平房,而清國已經四面受敵,內憂外患,恐怕心中也會倍感無力,李鴻章不是什麼清流,更稱不上一聲「完人」,但作為中國人看到本國與彼國的差距怎會不心痛!

事實上,李鴻章在這次美國之行中還故意繞開了美國西部,目的便是抗議美國當時的排華法案。對於一些國之尊嚴大事,李鴻章倒也沒有含糊忍辱,而是直接指出來。風燭殘年,還要充當清朝的門面,如今我們再回過頭來設想李鴻章當時的處境和心態,回憶起那段積貧積弱的苦難歷史,更覺得時刻不能放鬆,唯有不斷學習進步才能長久立於不敗之地,近代歷史萬分地屈辱,但它也是推著我們往前走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李鴻章訪美國,看見高樓大廈說了句心酸的話,如今這盛世如您所願
    雖然現在我國發展非常迅速,也非常的強大,但是在有些技術方面,我們國家在某些方面還是比不上美國,這一點我們必須得承認,不過現在中國也真的很強,我們都應該以中國為自豪,那麼今天小編想跟大家介紹的是李鴻章他在美國訪的時候,他看到了高樓大廈,這是他第一次看到,所以他非常的震驚,不得不感嘆美國的強大
  • 李鴻章在美國首次見摩天大廈,沒有驚訝只說了句話,實在讓人心酸
    在美國建立起鋼筋水泥的摩天大樓時,中國的房屋還是低矮的小土屋,仿佛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李鴻章訪美時候看到這些會是什麼感受呢?1896年,73歲的李鴻章參加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儀式,馬不停蹄出訪歐美各國,李鴻章頑強地遊遍了歐美8個國家,8月28日,他來到倒數第二站美國紐約,要在這裡進行10天的訪問。 李鴻章在這裡見到了摩天大樓也坐過了電梯,第一次坐電梯的他還鬧了一個小笑話,他當時不知道電梯是什麼東西,只見電梯四四方方的,就對周圍的美國人說:「這個房子怎麼這麼小,連張凳子都沒有。」
  • 初到美國的李鴻章,第一次看到高樓大廈,說了句令中國人心酸的話
    初到美國的李鴻章,第一次看到高樓大廈,說了句令中國人心酸的話導語:光緒年間,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使臣受邀請出訪美國。此時的清朝正處於大勢已去的局面中,當李鴻章站在紐約高樓聳立的景象前不禁一番感慨。李鴻章是推動洋務運動的領導者,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等人齊心協力,在當時的社會是促進了清王朝的工業化發展,也為政府賺得了一部分資金。但是我認為個人或者是少數人的努力沒有辦法改變清政府故步自封的迂腐統治,國家的發展也不會因為個人的進步而得到改變。
  • 百年前李鴻章訪美,第一次見高樓大廈,說的一句話,令現代人心酸
    700年後,李鴻章在美國說了一句話,表達了同樣的悲憤與苦澀。 說到李鴻章,很多人罵他賣國賊,然而事實上,他算不上賣國賊,而且他對國家一直保持著熱愛與忠誠,無數次希望它崛起,只是時代註定往前走,他無法拯救腐爛的王朝與制度。
  • 李鴻章出使美國,首次見到高樓大廈,說了一句話令在場中國人心酸
    晚清政局動蕩,國家積弱,列強紛紛前來中國佔便宜,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晚清政府開始不斷地籤署布不平等條約,而當時執行這項任務的官員也被後世所詬病,其中最為知名的一個人就是李鴻章,有人認為,李鴻章是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在挽救清政府,怎奈何清政府腐朽矣,李鴻章老朽矣。
  • 李鴻章第一次看到美國摩天大樓,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卻令現代人心酸
    說到晚清,很多人會談到重臣李鴻章,李鴻章本名章銅,世人多稱「李中堂」,他即是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也是不平等條約中簽字最多的人,因此李鴻章去世後大多數人指責怪罪於他,並且在一段時間裡他的後人也被世人瞧不起。
  • 在見到美國高樓大廈後,李鴻章講了一句話,令所有國人心酸不已
    本以為中國穩操勝券,沒成想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看起來羸弱不堪的日本水師竟全滅了北洋水師,一時間天下震驚。2年後,也就是1896年,李鴻章受命來到了美國學習先進經驗。當年美國首都紐約早已高樓林立、熱鬧非凡。
  •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先談價而是說了句話,實在令人心酸
    這不,李鴻章首次見到馬克沁機槍,說了句話,聽了讓現代人都感到心酸。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以火藥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它口徑11.43毫米,槍體重27.2千克,以水為槍管冷卻介質,可以實現即為恐怖的600發/分鐘的連射,也可以通過調節變成100發/每分鐘的慢射狀態。這樣一種連射武器,在飛彈、原子彈、火箭炮這些武器還沒有出來之前,當然是戰場上極為恐怖的武器了。
  • 李鴻章出訪美國,首次看到摩天大樓,說了句令國人心酸的話
    ——《李鴻章傳》1840年的鴉片戰爭拉開了晚清被西方列強割據打壓的序幕,由於清王朝長期以來的驕傲自滿,故步自封和閉關鎖國,晚清已然岌岌可危了。面對西方列國的炮轟,外強中虛的清王朝方如夢醒來一般,然而一切都無濟於事了,落後就要挨打,風雨飄搖的清王朝只能成為西方列強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 李鴻章出訪美國,第一次見到摩天大樓時說的一段話,實在令人心酸
    史書上關於李鴻章的評價很中肯,只是說李鴻章代表中國籤訂了《馬關條約》等一系列不公平條約,但卻沒有說他這個人的品德如何。可是,民間卻一直傳有「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的說法,如此看來,李鴻章的負面新聞也不全是空穴來風。
  • 李鴻章看到馬克沁機槍威力不俗,卻未採購,說的一句話讓國人心酸
    甚至馬克沁機槍的成功,硬生生的讓英國人出動了他們掩藏已久的秘密武器——坦克。坦克的出現,直接改變了世界戰場上戰爭的面貌。但是德國軍隊依舊憑藉著馬克沁,沒有後退半步。死亡人數將近140萬,失蹤人數30多萬,也因此,這場戰爭被稱為「索姆河地獄」。
  • 李鴻章第一次去美國,見到高樓大廈,說出一句話,讓人哭笑不得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同樣的,人也一樣。對於李鴻章,歷來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一方面,他籤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我國領土割讓給列強,讓人不齒。另一方面,他推崇「師夷長技以制夷」,創辦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主張從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讓人不得不敬佩他的長遠目光和頭腦。
  • 李鴻章出使德國,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說了一句話,飽含心酸無奈
    當時,作為晚清四大中興之臣的李鴻章,儘管年紀頗大,卻看到了清廷的腐敗和落後,也看清了西方國家工業革命後的興盛,於是,當機立斷,他開啟了新思維的轉變,大力興辦洋務運動,主張學習和引進西方技術
  • 李鴻章晚年訪美,第一次見到電梯,說出的話引人沉思
    李鴻章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位歷史人物,一直以來,人們對他的評價都比較兩極化,有些人認為他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有些人則認為他代表的是迂腐的清政府的勢力,這裡來和大家分享的是,李鴻章訪問美國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電梯,說出的話可以說是非常讓人沉思了。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並非袁世凱而是李鴻章!
    如果看完整部劇,我們會發現,盛宣懷就類似於李鴻章的私人秘書,馬三俊相當於李鴻章的兒子,侍女紅兒則相當於李鴻章的孫女。這麼一家子人住在直隸總督府上,也算是其樂融融,可是隨著甲午戰爭的失敗,這個溫馨的家庭被打破了。而標誌性事件,便是馬三俊的死……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56期:袁世凱殺了李鴻章心腹,榮祿為何說彼中堂就是此中堂?
  • 李鴻章到英國取經,見到馬克沁機槍,為啥連連搖頭?
    其實晚清時期也湧現出了不少打開窗口看西方的名人,比如李鴻章,他就曾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不僅積極引進西方的軍事和工業技術,讓晚清的工業化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還曾遠渡西洋「取經」。1896年,李鴻章到英美進行訪問,西方的高樓大廈讓李鴻章十分驚訝。
  • 李鴻章首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卻問了一句話,讓人心酸
    清朝李鴻章是繼曾國藩死後清朝第一名臣,有人說他是為了一己私利而創辦了北洋海軍,靠著鼓吹日本威脅來養寇自重。也有人說李鴻章是真的為了整個清朝盡心盡力,為鴉片戰爭之後的清朝續命數十年,總之各自有各自的看法,但總的來說還是支持李鴻章的人居多,而且隨著年紀的增長對於李鴻章的理解都是越來越深刻。清朝晚期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不願提起又不得不提起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面,無論是上到皇親國戚還是下到貧民百姓都過著十分屈辱的生活。整個國家的力量因為數百年的閉關鎖國早已經和世界脫節。
  • 李鴻章給慈禧買了個燈泡,慈禧第一次見,說了句話鬧了場笑話
    在晚清,慈禧和一眾官員貪圖享樂,日夜沉浸於大國的美夢中,誤了家國。放眼當年,慈禧曾做過多少糊塗的事情,害苦了多少黎民百姓呢。對比曾經的女皇帝武則天,慈禧作為一名女性政治家,既沒有提高社會的女性地位,也沒有讓中國得到發展的機會,反而將晚清的中國拉到了無底深淵。
  • 李鴻章在日本遇刺,鮮血如注,卻異常鎮定地說了七個字,令人動容
    對李鴻章評價最合適的是梁啓超的《李鴻章傳》。梁啓超認為李鴻章是一個有才能,但沒有學識,有經驗,但沒有人性的人。他鞠躬盡瘁,死後並沒有全心全意,但後來只做針線活,偷偷等死而已。俗話說,有一天和尚撞了一天鐘。當時朝廷從上到下抱著這種心態。李鴻章只是他們中的代表。
  • 1997年訪美的中國艦隊,代表當時海軍最高實力 差距巨大看了令人心酸!
    1997年訪美的中國艦隊,代表當時海軍最高實力 差距巨大看了令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