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見到美國高樓大廈後,李鴻章講了一句話,令所有國人心酸不已

2020-12-22 程史

1894年,亞洲爆發的一場大戰吸引了世界各國的注意,號稱亞洲第一水師的北洋水師與日本開戰了。本以為中國穩操勝券,沒成想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看起來羸弱不堪的日本水師竟全滅了北洋水師,一時間天下震驚。

2年後,也就是1896年,李鴻章受命來到了美國學習先進經驗。

當年美國首都紐約早已高樓林立、熱鬧非凡。雖然在我們現代人的眼中這些高樓也就那樣,但在那時候的中國,最繁華的北京幾乎都是平房,紐約對於李鴻章的衝擊是無可比擬的。

在遊覽了紐約高樓大廈後,李鴻章悠悠然的講了一句話,"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貴國竟然建立了很多高樓,我在這裡見到了二十層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樓,然而在我們大清國,從未見到這樣的高樓……我想我們大清國不能夠建造這樣的高樓。"

李鴻章說的這句話傳回國內後,很多國人都感到十分心酸。

相關焦點

  • 李鴻章出使美國,首次見到高樓大廈,說了一句話令在場中國人心酸
    晚清政局動蕩,國家積弱,列強紛紛前來中國佔便宜,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晚清政府開始不斷地籤署布不平等條約,而當時執行這項任務的官員也被後世所詬病,其中最為知名的一個人就是李鴻章,有人認為,李鴻章是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在挽救清政府,怎奈何清政府腐朽矣,李鴻章老朽矣。
  • 初到美國的李鴻章,第一次看到高樓大廈,說了句令中國人心酸的話
    初到美國的李鴻章,第一次看到高樓大廈,說了句令中國人心酸的話導語:光緒年間,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使臣受邀請出訪美國。此時的清朝正處於大勢已去的局面中,當李鴻章站在紐約高樓聳立的景象前不禁一番感慨。這位被後人稱作"賣國賊"李鴻章被當時處於世界先進生產力地位的美國所徵服,他一段話中透露出無限心酸也引得後人反思。想了解這背後的含義,還是要從他的經歷與當時的時代背景說起。一.清政府逐漸走向衰敗作為中國封建時期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一直受到眾人褒貶不一的評價。
  • 李鴻章出訪美國,第一次見到摩天大樓時說的一段話,實在令人心酸
    1896年,李鴻章出訪美國,當他被記者問到最感興趣的見聞時,李鴻章談到了摩天大樓,可是他接下來說的一段話,實在令人心酸。1823年出生的李鴻章是晚清名臣,也被慈禧太后視為「再造玄黃之人」,作為洋務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李鴻章身上有著太多值得發掘的東西。時任內閣大學士寶鋆評價李鴻章:能見其大。
  • 李鴻章訪美國,看見高樓大廈說了句心酸的話,如今這盛世如您所願
    雖然現在我國發展非常迅速,也非常的強大,但是在有些技術方面,我們國家在某些方面還是比不上美國,這一點我們必須得承認,不過現在中國也真的很強,我們都應該以中國為自豪,那麼今天小編想跟大家介紹的是李鴻章他在美國訪的時候,他看到了高樓大廈,這是他第一次看到,所以他非常的震驚,不得不感嘆美國的強大
  • 李鴻章第一次看到美國摩天大樓,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卻令現代人心酸
    後來八國聯軍進京,慈禧西逃,又派李鴻章去與外國談判,李鴻章又怎能不遵從;除此之外,讓後世更為感嘆的是,當年李鴻章在美國第一次看到摩天大樓,說了一句這樣的話,令現代人心酸。
  • 百年前李鴻章訪美,第一次見高樓大廈,說的一句話,令現代人心酸
    700年後,李鴻章在美國說了一句話,表達了同樣的悲憤與苦澀。 李鴻章除了是軍事大臣外,也是著名的外交家,當時清朝的很多協議都是由他去籤訂的。一百多年前,《馬關條約》後,群眾對李鴻章越發不滿,認為他是一個賣國賊。
  • 李鴻章第一次去美國,見到高樓大廈,說出一句話,讓人哭笑不得
    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國家強大以後,就眼饞中國這塊「肥肉」,開始了侵略的步伐。在一次次的戰爭摧殘下,有志之士開始變革維新,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彌補自身的不足。那個時期,經常有外國使者來訪問中國,同樣的,中國也有官員前往國外考察。其中,就有李鴻章。
  • 李鴻章出訪美國,首次看到摩天大樓,說了句令國人心酸的話
    作為外交大臣,某一程度上來說,李鴻章才是最了解西方列強的人,當年李鴻章晚年出訪美國,首次看到摩天大樓,就曾說了句令中國人心酸的話。李鴻章生於安徽合肥,乃書香世家之後,年幼便聰慧上進,所以他年紀輕輕便考中了舉人、進士,之後順利入了曾國藩的門下。他本是文人出身,但因時局之亂從了戎,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因為表現突出,他也因此被提拔了,從一界小人物躍身成為一等肅毅伯。
  • 李鴻章初次訪美,看到高樓大廈沒有驚訝,而是說了句話,讓人心酸
    」——莊子 李鴻章,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慈禧太后左膀右臂,在清末危亡亂局中,文人出身的李鴻章因為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轉而從戎。太平軍被鎮壓後,李鴻章一路扶搖直上,封一等肅毅伯、任職剿捻欽差、湖廣總督,督辦軍務之外更成為洋務重臣,李家的財產,不少都是來自這場洋務運動。
  • 李鴻章看到馬克沁機槍威力不俗,卻未採購,說的一句話讓國人心酸
    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直接靠著彈藥能量自動射擊的槍械,是如今所有自動步槍的祖師爺。他利用了子彈發射後剩餘的火藥氣體能量,可這些能量通過機關打開彈膛。在射擊之後,他就可以利用後坐力將空的彈殼退出牆外,再帶動供彈機構的壓縮復進彈簧,彈簧再推進新的子彈射擊。 而這樣的原理,就導致了一旦使用了馬克沁機槍開始射擊,那麼它便可以一直射擊下去。理論上來說只要旁邊的子彈不斷絕,這個機槍就可以一直射擊個不停。極大的解放了戰場之上的戰鬥力。
  • 李鴻章出使德國,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說了一句話,飽含心酸無奈
    當時,作為晚清四大中興之臣的李鴻章,儘管年紀頗大,卻看到了清廷的腐敗和落後,也看清了西方國家工業革命後的興盛,於是,當機立斷,他開啟了新思維的轉變,大力興辦洋務運動,主張學習和引進西方技術
  • 李鴻章在美國首次見摩天大廈,沒有驚訝只說了句話,實在讓人心酸
    一戰結束後,經濟中心往美國發展,摩天大樓隨之得到發展。 1852年,美國人奧的斯發明出電梯,並拿到1857年的紐約水晶宮世博會上展覽,他的電梯因為這次展覽一炮而紅,很多摩天大樓都將他的電梯安在裡面,摩天大樓和電梯在互相協助下共同發展。
  •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先談價而是說了句話,實在令人心酸
    這不,李鴻章首次見到馬克沁機槍,說了句話,聽了讓現代人都感到心酸。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以火藥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它口徑11.43毫米,槍體重27.2千克,以水為槍管冷卻介質,可以實現即為恐怖的600發/分鐘的連射,也可以通過調節變成100發/每分鐘的慢射狀態。這樣一種連射武器,在飛彈、原子彈、火箭炮這些武器還沒有出來之前,當然是戰場上極為恐怖的武器了。
  • 李鴻章到英國取經,見到馬克沁機槍,為啥連連搖頭?
    其實晚清時期也湧現出了不少打開窗口看西方的名人,比如李鴻章,他就曾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不僅積極引進西方的軍事和工業技術,讓晚清的工業化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還曾遠渡西洋「取經」。1896年,李鴻章到英美進行訪問,西方的高樓大廈讓李鴻章十分驚訝。
  • 網際網路巨頭投資10億拍《三體》,劉慈欣一句話回應,讓人心酸不已
    劉慈欣表明,他說:「也就是說,這句話聽來讓人心酸不已。本來,劉慈欣很早的時候就把《三體》的影視改編權,賣給了一個叫「遊族」影視公司。劉慈欣坦言:「《三體》並不是我自己最滿足的作品。聽得出來,言外之意充滿了後悔,讓人唏噓不已……大劉的憂慮無可厚非。咱們看看咱們國內這些年改編的網絡小說電視劇,被罵成啥樣了,就明白大劉的憂慮了。
  • 李鴻章首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卻問了一句話,讓人心酸
    李鴻章是清朝後期的著名臣子,他被慈禧太后依靠為心腹,在西方人的眼中,李鴻章就是清朝的全權代表,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只不過是和英國光榮革命之後的血統象徵罷了,在清朝百姓的眼中,李鴻章是高不可攀的存在,無論是在哪裡基本上都有著莫論國事的警告。
  • 李鴻章晚年訪美,第一次見到電梯,說出的話引人沉思
    李鴻章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位歷史人物,一直以來,人們對他的評價都比較兩極化,有些人認為他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有些人則認為他代表的是迂腐的清政府的勢力,這裡來和大家分享的是,李鴻章訪問美國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電梯,說出的話可以說是非常讓人沉思了。
  • 日本出百萬贖回一軍刀,遭我國拒絕,只因刀上9個漢字令國人心酸
    作為戰勝國,我軍沒收了日本士兵的武器和軍刀,還仁慈的讓日本士兵回國了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所有在我國的日本軍隊交出了他們的武器和裝備
  • 馬克沁機槍每分鐘600發,李鴻章卻連呼用不起,背後無奈誰人知?
    提到李鴻章,大多數人都會想起教科書上所記載的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因為這些割地賠款條約大多是他自己籤的。而現實中的李鴻章,更多的扮演的是一個背負著所有屈辱,竭力救國卻無力回天的可憐老人。但是就當時全心全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國人來說,有這樣的思想,已經很前衛了。作為一個清朝重臣,李鴻章決心要保持這個千瘡百孔的朝代,這也是他的願望之一。他和其他幾個重臣一起推動洋務運動的發展,並積極尋求西方先進的武器,並且儘可能地模仿生產。
  • 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為何仰頭長嘆?李鴻章意識到了什麼?
    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快樂、知識,也誠摯的期望您在閱讀後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李鴻章在德國先後參觀了德國的兵工廠等一系列的地方,拍攝了膠片,檢閱了當時德國威廉二世的部隊。可以說李鴻章在德國見到了他這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的事情,甚至有一些事情已經超過了他的思維認知。而這個老人在德國的一聲哀嘆,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清為朝,可改變的又極其有限。這一點點改變,在一定程度上給大清為朝續了命,但續的這條命究竟有多長時間?好像也沒有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