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內經靠的是道家學說,內經是全真之學

2020-12-24 有能氏

最近有讀者詢問作者很多問題,其中不少質疑者問「有實踐檢驗嗎」「有臨床驗證嗎」,此類問題一看就是現代中醫現代西醫的問題。

內經依靠的是道學,道學是全真之學,所謂全真之學就是立足虛無的意思,依據虛無生出實有的思想展開的,虛無就是道德,實有就是物體,萬物都是從道德產生的,所以說虛無的道德就是全真,因此說道學就是全真之學。而內經則是依據道學展開的醫學原理,當然內經作為醫學原理也是全真之學了。

作者傳播道德論普及內經,當然傳播的也是全真之學了。所以說內經並非物論可以理解的,而現代中醫和現代西醫就是物論的學說,所以就是局限於物體的理論,怎麼可能理解全真的道德論呢?當然也就不可能理解《黃帝內經》的原理了。當然也就提出了什麼臨床經驗啦,實踐經驗的考驗啦。諸如此類的問題,恰好就是物論的表現。

提出物論問題的人,所問的問題,就好比是一個文盲去問文學創作問題,這不是很可笑嗎?怎麼可能有答案呢?

我們華夏民族的道學歷史非常悠久的,從《黃帝內經》的道德論就能看得出,早在軒轅黃帝時代就已經有了豐富的道學基礎,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在軒轅黃帝所說的上古時代,也就是更加遙遠的1萬年前就已經有了道德論。我們的祖先就是靠道德論,從蠻荒野獸變為文明人類的。我們現在的時代已經是距今軒轅黃帝也有近5000年了,那麼立足於現今時代來看所謂的上古時代,我們會認為軒轅黃帝就是上古時代,而內經書中說的上古時代卻是距今1萬年前的時代,所以我們現在所劃分的這個年代就不對了。按照內經的劃分,所謂上古時代應該是指軒轅黃帝之前的5000年,也就是距今約1萬年了。

那麼軒轅黃帝所處的年代,就是內經一書當中所說的當今時代。所以我們可以推測1萬年前的上古時代,和軒轅黃帝時代之間的階段就是中古時代。內經書中提到,在軒轅黃帝之前的中古時代,就已經是道德開始衰微的時代了,表現就是飲酒作樂沉迷物慾。那麼我們現在的中國歷史是從夏朝開始的,而夏朝的歷史其實就是貴族飲酒作樂沉迷物慾的歷史。也就是說我們華夏民族第1個朝代夏朝已經是道德衰落的。

內經所處的軒轅黃帝時代,是一個恢復道德的時代。因而出來內經這部書流傳至今,我們才有幸看到這部書。當然歷經千年之久有很多失傳,所以我們看到的內經這部書是後人重新編撰的,當然也就是篇章的順序很亂,造成我們學習的困難。

當然最困難的還是道德論的學習,因為道德衰微可不是一千年兩千年的問題了,而是在軒轅黃帝之前的中古時代,就已經開始道德衰微了。何況當今時代的道德衰微呢?

一說道德論肯定大傢伙首先想到的是老聃的《道德經》,但實際上這部書被篡改得已經非常嚴重了。比如道德經裡面有一句話,「反者道之動」,這其實就是物論的說法。在內經裡面,道德都是虛無存在於內部,內部卻是化生的狀態,是正反不分的,是前後左右上下都是不分的,所以才叫做虛無。一旦內部化生出了外部,則正反有順序,前後左右上下都有順序,有了順序就意味著有了差別有了不同,這就是變動。很明顯,外部世界就是物體的世界,也就是變動的世界,所以應該為「反者物之動」。

由此可見讀者想通過《道德經》入門道德論就是不可能了。

那麼我們只能把《道德經》當作參考書,而入門道德論的書籍卻是《內經》了。所以內經不僅是一部醫學著作,內經首先是一部道德論書籍。所以內經其實是一部入門道學的讀物,其次才是一部入門醫學的讀物。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得出,內經作為一部醫學著作,肯定是幾千年的醫學實踐的積累。所以總結出內經原理,軒轅黃帝和岐伯等諸位大臣對醫學原理的談話,經過彙編成書收藏於國家書籍收藏室,把玉石打磨成玉板,而後在玉板上雕刻文字,這就是內經一書的來源。國家書籍收藏室的名稱叫做靈蘭密室,只對可傳之人打開,還要齋戒沐浴才可以進去學習,可謂十分的莊重嚴肅。

正因為作者明白以上的道理,所以出了入門內經的專欄《道學之道德論初探》,方便讀者從道學入門,明白虛無和實有的區別,知道養生原理要求的「立足虛無」的內涵。因此也就明白了,生活習慣不好導致陰虛症的產生,還有被天氣外邪所侵蝕產生的疾病,全都是因為沒有立足虛無造成的,生活工作總是和天氣相違背,自己的性格不能去調和,不懂得調和陰陽,總是愛發火或者憂鬱多恐懼多,其原因就是在物體世界被困了。

身體虛,發冷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皮膚粗糙耳朵失靈視力差,容易勞累經常感冒,這些就是陰虛症的表現。如何治理陰虛症,如何治理外邪入侵,可以訂閱我的專欄《道學之道德論初探》。

在初探裡面提到了補充命門之火和食五穀,這是解決陰虛症和外邪入侵的方法。原理只是初步說了一下,並沒有詳細展開。其中對於命門的問題讀者是最陌生的,因為內經對命門的解釋和當今的現代中醫是完全不同的,為了方便讀者加深對內經的理解,作者在《我與內經》專欄裡詳細展開《初探》專欄的各種原理。

命門是人體的命根,是人體精神的來源,是人體產生最初的所在。人是先有精神,後有身形,這裡先有精神具體指的就是命門,因為命門就是人體精神的來源嘛。所以命門產生的水火不僅關係著人體的產生,也關係著人體的成長與壯大。當然也關係著生育成敗,關係著胎兒成長後的肥壯消瘦,由此可見命門水火的重要性。

《我與內經》專欄對此做了詳細的解說,在《道學之道德論初探》專欄裡的五穀補五臟之精的其它原理,都在《我與內經》裡面有更加詳細的展開。

學習中有哪個的原理不懂,《我與內經》當中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都可以百度私信我,或者公眾號「有能氏」裡留言給我。

相關焦點

  • 學養生還是得看《黃帝內經》
    道家學說指的就是無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這裡的無就是道,這裡的一就是德,這裡的二就是陰陽,這裡的三就是物體。也就是說從數字無,逐步生出三,從數字三就開始,就變成物體了。也就是說內經的原理就是依據道家學說展開的。所以我們人體作為物體之一,同樣也是從數字二開始的,也就是從陰陽開始的,所以說陰陽就是「變化之父母」。因此物體就是變化運動了,就是這個原因。
  • 內經城裡覓仙蹤(陰陽踏車水逆流)
    內經城裡覓仙蹤張毅敏六、陰陽踏車水逆流呂祖揮動袖子在我眼前閃過,我和他雙雙出現在內經城中城門內。呂祖說:此處為內經城中城門裡面部分,為「象」,是看不到的部分,代表尾閭下關。內城門旁一玉石碑,上寫:「尾閭關一名九竅,又名九頭獅子,又曰太子射九重鐵鼓;陰關固閉,常年不能開,名九重鐵鼓。
  • 陸文榮: 以《黃帝內經》挖掘中華傳統醫學智慧
    這就要靠北鬥星了。夜晚在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人們通過明亮的北鬥七星來辨別方向(如圖所示)。同時,由於一年中北鬥七星的位置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因此民間常據此判斷季節: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 《黃帝內經》:天人合一,理解了才是「真人」,更有健康
    這個問題,《黃帝內經》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念。內經認為,人和自然是有機地、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想要更健康,只能「順應天時」,不可「逆天行事」。《靈樞·邪客》:"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
  • 教授畢業後學中醫 20年譯成英文版《黃帝內經》
    教授畢業後學中醫 20年譯成英文版《黃帝內經》 2012年05月25日14:32 來源:解放網-新聞晚報 作者:張茜茜
  • 《黃帝內經》洩露天機:女7男8,「生命密碼」暗藏在人的年齡中
    男子生發在前,收斂在後,這也是「陽」的特性之一《黃帝內經》教你順應天道規律,向天求壽《黃帝內經》基本理論精神包括:整體觀念、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等等。很多人對於這本書很感興趣,但是苦於閱讀門檻略高,遲遲失去機會,現在我推薦這本給朋友看過的圖解版《黃帝內經》朋友閱讀我推薦的這個圖解版本的《黃帝內經》。他們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 《黃帝內經》只是一部醫書?它告訴我們,看待生命要換種思維方式
    《黃帝內經》是我國中醫文化的集大成者,經過歷史篩選、時間打磨,最能表現醫學領域精髓,是中醫學界最有價值,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萬世之作。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本書,但是知道這本書的厲害之處的人能有幾個呢!《黃帝內經》的形成《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由《素問》《靈樞》兩部分組成。各九卷81篇。《黃帝內經》並非黃帝所寫,只是因為黃帝氏族是華族的始祖,古人為了追本溯源,習慣將文物制度都推原到黃帝。也有一些學者為了使自己的學說更容易為世人所接受。
  • 南懷瑾一個沒學過中醫的人,為什麼能把黃帝內經悟得透徹?
    南懷瑾、一個沒學過中醫,也不懂科學的老年人,居然也講《黃帝內經》,他能理解透嗎?南懷瑾自己也戲說:「我講《黃帝內經》不敢與醫學大師比,但我可以換個立場,從傳統文化的角度,結合現在生命科學的立場,我們來透講黃帝內經對人健康的影響,我歲數雖然大點,有不對的地方,該批評的你們就提出來,一個目的,為眾生服務。」
  • 《黃帝內經》:人的年齡隱藏著科學密碼
    這一點在《黃帝內經》中有關鍵性的記載,就是:男不過八,女不過七。《黃帝內經》,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系統性的理論醫著,所記載的內容素材,基本上都是依靠著老祖宗長期對於生命現象的觀察,以及臨床實踐得來的。
  • 《黃帝內經》對真人、聖賢人的定義是什麼?似乎又是修仙的定義!
    在我國的文化圈當中,小說裡的那些神仙鬼怪的傳說非常之多,最為有代表性的,就是《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了,在這些小說裡邊,神仙那可是琳琅滿目,甚至於小的時候,都爭相效仿,別說小孩子了,哪怕是大人,古人也是想著去修仙長壽,那麼傳說中的修仙到底是一個什麼定義,《黃帝內經》當中是這麼說的,
  • 從文本角度看《黃帝內經》表達特點
    作為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易經》的顯性和隱性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不然也稱不上「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關於「易醫」關係,很早就有「不知易,不足以言大醫」「易醫同源」等說法,本文僅從文本角度作探討。《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論語》等經典的表達特點可歸結為:指點、敘述(呈現)和互文見義,而不是指實、分析和下定義。
  • 不懂陰陽五行,難入道家醫學及武功大門,道醫有秘訣
    陰陽學說能讓我們對相關事物或現象相對屬性或同一事物內部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使我們懂得,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處於靜止和不變的狀態。而是始終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陰陽者。有名而無形」。也有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道,指「道理」、「規律」,「陰陽是天地之道,萬物之納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神明之府也」這就是他的作用。
  • 《黃帝內經》:醫院總是人滿為患,是因為人忘了老祖宗的攝生之道!
    《黃帝內經》對人的養生,有詳細的解讀和教誨。醫院總是人滿為患,是因為人們忘了老祖宗的3條攝生之道。以下三條攝生之道,提煉自《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 解讀《黃帝內經》中的三種心理療法
    現代社會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心理疾病,對於心理疾病的研究,古代人也有獨到的簡介,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黃帝內經》中提出的治療心理疾病的三種形式。《黃帝內經》認為凡是不正常的或過度的心理活動,如不及時調理和防治,就可能影響身心健康,引起身心疾病,還具體地提出了三種心理治療形式:開導對慰式、情志相勝式、刺激治療式。從《內經》的原旨也可歸納為情療、心療和意療三大類。(一)情療《內經》很重視情療,即五志相勝法。
  •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作為中醫理論的基石,《黃帝內經》不僅包含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基礎理論部分,如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等學說,「運氣學說」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問》81篇裡,關於「運氣學說」的就佔了6篇之多。
  • 《內經》非一人一時之創作,其跨度有多久?
    《黃帝內經》創作時期,據宋代《資治通鑑傳家集·書名》云:「謀《素問》為真黃之書,則恐未可……此周漢之間,醫者依託以取重耳。」明人方孝儒說:「然世之偽書眾矣,如《內經》稱黃帝,《汲冢書》稱周,皆出於戰國秦漢之人。」
  • 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舉辦《黃帝內經》公益講座 詮釋中醫養生之道
    9月13日上午,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系列公益活動第三場——《〈黃帝內經〉養生之道》,在海口市濱江路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據了解,《黃帝內經》的源頭是《道德經》,講究無為、樸、一。是一部洞悉自然法則、改變人生命運、得天下之大道的奇書,也稱之為「修煉之書」。全書的中心是「醫世、醫人、醫國和醫社會」。其核心思想為順其自然(因天之序)、長壽靠自己(身體自愈修復能力)、天人合一(環境造人)。
  • 《黃帝內經》: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為什麼不提陽氣?
    《黃帝內經》: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為什麼不提陽氣?從中醫養生的觀點來看,「陰陽」是最受人關注的一個基礎點。健康的身體,就是陰陽平衡、陰陽調和的狀態。只要陰陽出現不足、失調之類的問題,也就影響到身體的健康狀態。
  • 《黃帝內經》養生精華6字訣!一定要背下來
    《黃帝內經》是我們的」國寶「《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傳世巨著《黃帝內經》中經典養生6字訣,五分鐘就能讓你記住!一定要背下來!1、順,順天時地利《黃帝內經》提到「故智者之生也,必須順四時而避寒暑」,即是說,人體應順從四季陰陽寒暑的規律,才能健康長壽。
  • 王寅在上海為日本瑞穗金融集團董事長菅原正幸一行解讀黃帝內經
    《道解黃帝內經》(日本語版)王寅向瑞穗銀行執行董事中國總行行長石原至贈送自己的著作《道解黃帝內經》(日本語版)王寅向瑞穗銀行執行董事中國總行副行長手島徹也贈送自己的著作《道解黃帝內經》(日本語版)王寅向瑞穗銀行董事北京分行行長村田溫贈送自己的著作《道解黃帝內經》(日本語版)王寅向瑞穗銀行集團董事會董秘李飛贈送自己的著作《道解黃帝內經》(日本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