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試收穫好評 「綠水青山垃圾分類大家談」走進晶都茗苑小區

2020-12-14 政能量說事兒

(通訊員:曲茜)「本來我們覺得沒有垃圾桶特別不方便,但是習慣了垃圾分類房,小區裡再也沒有惡臭味了,非常舒適衛生!」晶都茗苑小區在垃圾分類先行先試工作中從居民的不理解、不贊成到如今的交口稱讚,是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讓居民感受到了垃圾分類的預見性的優勢與好處。因此,7月6日上午的晶都茗苑小區「綠水青山大家談」活動中,居民代表會這樣分享她真實的心得。

晶都茗苑小區為拆遷安置房小區,現有13幢高層住宅,2048戶,近6000名居民(其中1256戶為出租戶,60歲以上老年居民佔46%)。小區在本次垃圾分類先行先試工作中,按照「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分類收運」的要求,堅持「黨建引領全員參與、漫談溝通贏得民心、分批有序過渡撤桶」的原則,在小區設置了4個垃圾分類環保屋,全部撤除原有36個垃圾點位的132個垃圾桶。

按照以往的習慣,家裡的垃圾都由居民扔到一個垃圾袋裡,然後扔到樓下的垃圾桶即可。因此在撤桶並點工作剛開始時,很多居民都表示了反對。「剛開始他們要取消垃圾桶,我們就覺得很不方便,是非常不贊成的,」居民代表王恆英這樣分享她的心路歷程:「但是社區書記和其他工作人員一直徵詢我們意見,我們漸漸的也願意配合工作的開展。」

「垃圾房一開始建成後,我們覺得扔垃圾遠了,不夠方便,」居民代表吳恆君告訴在場所有人:「但是時間長了,發現小區內沒有蒼蠅飛,沒有惡臭味。垃圾房沒有異味而且有空調,垃圾投放還有積分,我們就慢慢習慣了這樣的好處。」

據悉,現在晶都茗苑小區98%居民都擁有垃圾分類的積分卡,同時也是小區門禁卡,合二為一方便用戶攜帶與使用。卡內積分有「綠積分」和「藍積分」兩種,對應不同類型的垃圾回收,並且每個周三、周五和周日都會有相關單位來到小區內外為居民進行積分兌換,居民對此表示非常滿意。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先行先試」顯效 推行難點仍存
    昨天,棲霞區齊民路社區晶都茗苑小區垃圾分類環保屋內,市民自覺地分類投放垃圾。 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如何讓條例更接地氣,讓垃圾分類更好更穩推進?我市今年4月中旬宣布:64個小區、101家單位「先行先試」,進行探路。「先行先試」已有兩個多月,情況如何?根據昨天的通報,截至目前,全市累計57個小區實現了「撤桶並點」定點投放,99個單位配置了分類設施,部分小區垃圾減量一半左右。
  • 垃圾分類最新進展
    >通報南京市垃圾分類先行先試小區、單位試點總體情況4月中旬以來,全市64個小區、101個單位開展先行先試,小區試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單位規範垃圾分類設施配置,建立分類責任制度,探索源頭減量措施。
  • 垃圾分類再推進 南京六合區2個小區7家單位先行先試
    中國江蘇網5月13日訊 (通訊員 馬惠琴 記者 羅鵬)記者近日從南京六合區城管局獲悉,該區2個居民小區和7家單位將作為市級先行先試試點對象。同時,截止今年年底前,六合區194個居民小區中的117 個將全面推行「撤桶並點、定時定點」的垃圾投放模式。
  • 為什麼南京這麼急著垃圾分類?
    「你是什麼垃圾?」2019年,旁觀了上海垃圾分類的熱潮,南京終於在2020年邁入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時代。4 月 16 日,包括玄武區、建鄴區等在內的南京各區公布了生活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的情況,選取 64 個小區和 101 個單位開展先行先試。
  • 垃圾分類?江北新區這麼做!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預計將於今年11月實施。新區率先選取2個小區(包含物業管理和街道託管兩類)先行先試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選取10家單位(包含機關、學校、醫院、商務辦公樓、物流電商企業、餐飲企業、賓館酒店七類)先行先試源頭減量、分類投放。
  • 你分的垃圾去哪兒了?
    昨天早上9點家住棲霞區晶都茗苑小區的居民王英將家裡的垃圾分類打包後下樓到小區門口的環保屋將垃圾分別投入到相應的垃圾箱裡那麼被分類的垃圾到底去哪了?相信不少市民也有著相同的疑問一起跟著記者的腳步現場直擊垃圾從源頭到末端處置的全流程廚餘垃圾廚餘垃圾清運車從晶都茗苑小區出來後,便開到丁家莊廚餘垃圾中轉站進行垃圾集中。
  • 兩會聚焦|南京建鄴區舉辦垃圾分類交流會 貓先生環保現場為居民...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已開幕,一年一度的「兩會時刻」就此拉開大幕。值得關注的是,在全國兩會駐地,一個個這樣的新變化提示著大家,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經實施,兩會駐地正帶頭踐行,引領分類新風。不僅是北京,全國各地都是在相繼制定垃圾分類制度和時間表,進入「強制時代」。
  • 想知道垃圾分類的「前世今生」?南京「跟著垃圾趣旅行」受市民歡迎
    垃圾分類在金堯新村搞得這麼好,對我們小區搞垃圾分類提供了一個標杆。」今天,由南京市垃圾分類辦公室主辦的「跟著垃圾趣旅行」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未來將組織大批市民參觀垃圾分類小區、宣教館、垃圾轉運和處理設施等,體驗垃圾分類投放、收運、處置全流程。
  • MG動畫|關於垃圾分類,這些「硬核知識」你get到了嗎?
    「你是什麼垃圾?」這個直擊靈魂深處的拷問將成為南京市民的日常。 2000年,南京被列為全國首批垃圾分類收集8個試點城市之一,2017年啟動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南京還是國務院確定的46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先行實施城市之一。
  • 南京垃圾分類「避實就虛」了嗎?
    自強制垃圾分類以來,有的地區頻開整改通知書警示,引起大眾重視與關注。但有的地方居民反應並沒有分類,一切如常。那麼,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後續是否會改進呢?南京共有3900多個小區,約10%的小區暫時還未開展定點分類。
  • 這位 老闆退休後成垃圾桶邊指導員,帶動大家參與垃圾分類
    「人家總是這麼颳風下雨都在這裡,教我們垃圾分類,我們也敬佩的。我們自己主動分好,就是在改善小區環境。」一名莊橋街道居民說。近日,桶邊督導員的帶動下,江北區莊橋街道廣大居民積極主動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 陳記榮今年67歲,脾氣火爆、做事雷厲風行。成為桶邊指導員後,他拿出自己當年辦廠的氣魄來做寶翠茗苑的垃圾分類工作。「他遠近都認識的,和大家都熟,好辦事。但人家曾經開廠當老闆的,我們沒想到他真的會接受這份工作,」廣慶社區相關負責人說。
  • 垃圾分類家庭PK賽 金屬瓶蓋變「風鈴」
    2020-12-18 08:15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12月16日,棲霞區舉辦的家庭垃圾分類PK賽現場,一個個家庭不僅將垃圾分類做到極致,還通過一個個創意讓人們見識到垃圾變廢為寶的神奇。家庭PK賽「曬」出眾多民間高手 金屬瓶蓋變「風鈴」,茶葉桶成「傳聲器」12月16日,棲霞區舉辦的家庭垃圾分類PK賽現場,一個個家庭不僅將垃圾分類做到極致,還通過一個個創意讓人們見識到垃圾變廢為寶的神奇。
  • 青年志願者垃圾分類點子多 卡片視頻遊戲花樣百出
    團員青年志願者、青年突擊隊隊員在入戶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時,帶上了印有居民常用水電氣電話的「垃圾分類溫馨提示卡」,建議居民在家中設置「兩桶一袋」,並針對家中垃圾未分類的情況進行現場指導。在最具煙火氣的菜市場,青年志願者向居民發放四色垃圾分類袋和環保袋,倡導大家多用環保袋,減小垃圾產出量。「廚餘垃圾綠桶桶,有毒有害紅桶桶。」
  • ...下的小區垃圾分類,沒人收的破爛家裡存,易腐垃圾送去農場給蟲子吃
    「今天你這袋垃圾裝得太少,袋子有點浪費,我給你打3分吧。」每天早晨7點半,王林珠阿姨都會拎著家裡的易腐垃圾去樓下倒。阿姨家住餘杭崇賢北秀向陽苑,這是個回遷房小區。疫情發生後,餘杭區推行的「虎哥回收」家庭幹垃圾回收服務停運,小區居民就把可回收垃圾攢起來,放陽臺存著;每天要倒的易腐垃圾,家家戶戶堅持分類,集中送到黑水虻昆蟲農場生物分解。沒人收的破爛家裡存,易腐垃圾堅持分類早晨6點到8點半,傍晚5點到7點半,是向陽苑小區定點投放易腐垃圾的時間。
  • 全面鋪開生活垃圾分類 引領綠色新風尚
    花山區明確了「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屬地管理」的原則,組建工作專班、制定系列方案、建立完善機制,推動實施「1+1+2」試點工作,即一個黨政機關垃圾分類試點,一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和兩個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據了解,花山區黨政機關率先開展機關垃圾分類工作,充分發揮機關單位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 蘇州中小學生垃圾分類教材首發試用
    蘇州作為先行先試的日前,蘇州中小學生垃圾分類教材在市區首發試用。旨在實現由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引領整個社會踐行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 據介紹,學校依託垃圾分類教材,開展了《地球--我們的家園》《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等主題系列課程,還通過評價導向,推動學生垃圾分類教育。學校美德少年、美德團隊評比,引導學生積極加入垃圾分類的行列。開展雛鷹假日小隊、家庭主題活動日、項目式學習,讓垃圾分類的教育走進家庭,走進社區。
  • 到倉門街感受垃圾分類的「學問」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2019年的最後一天,記者走進西寧市城中區夏都家園小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我們的環境。」一眼便能看到道路兩旁的環保標語。標語下,垃圾分類的垃圾桶更是十分醒目。
  • 這個垃圾分類宣傳不一般
    垃圾分類科普健康步道100米,用廢舊輪胎製作的坐凳、花壇、吊籃,用廢棄的塑料瓶蓋製作了一幅樹形裝飾畫,18米的垃圾分類宣傳牆等宣傳內容宛若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記者在玄武區花園路70號櫻駝山莊小區感受到了濃濃的垃圾分類氛圍。
  • 「垃圾分類新時尚,阿拉都要趕時髦」普陀多個小區居民點讚垃圾分類
    「這些垃圾分類設施以前在電視上看到過,現在阿拉小區也有了,投放垃圾既方便又清爽,太贊了!」近日,記者走訪東港街道海洲一品小區時,居民李曉璐指著小區裡的智能化垃圾分類設施連連稱道。李曉璐說,垃圾分類很有必要,對於資源回收再利用,環境可持續發展都有長遠意義。現在大家都在積極宣傳垃圾分類這件事,垃圾分類也漸漸成為一種新時尚。阿拉年輕人對新鮮事物接受度更高些,更應該帶頭做好。智能化垃圾分類設施的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了大家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垃圾分類新時尚,有利環境改善,是好事情,阿拉老年人也要趕時髦。」
  • 打造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黨員奔走社區分類知曉率達99.1%對於很多街道幹部來說,能成功將居民勸下樓倒垃圾並不容易,特別是在每棟高達50層的林和苑小區。這裡曾是林和村所在地,城中村改造完成後,林和苑小區形成了村民自住、多國家人員混居、商務白領聚集的多元化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