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正當時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0-12-25 澎湃新聞

學習正當時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0-12-21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務。

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理論教育講師團精心製作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系列學習微視頻。今天推出第十三專題,敬請觀看。

原標題:《學習正當時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0年08月14日 10:4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麗萍 字號 內容摘要:《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生動記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本文轉自【光明網】;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桑科溼地景觀。新華社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四五」規劃建議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
    新華社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四五」規劃建議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就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本刊採訪了四位專家學者,請他們從不同角度暢談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學習體會。
  • 完善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打造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屏障,將為實現「美麗中國」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表徵之一就是實現包括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在內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有定型、成熟、有效的生態文明制度,保障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科學、持續運轉,提升國家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完善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有助於推進生態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雲南: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動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中國經濟社會綠色變革。在祖國的西南邊陲雲南,一個個推進綠色發展、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守好綠水青山的故事正在上演。
  • 《縱情夏日》:追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書評
    面對自然,人要學會謙卑。人與自然的關係,是芭芭拉·金索沃小說的母題。這種關係,可能是《毒木聖經》裡的緊張對峙,也可能是《縱情夏日》中的和諧共生。如果說《毒木聖經》是充滿《聖經》意味的宏大史詩,那麼《縱情夏日》就是一部歡快和諧的小品。
  •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本報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秦廷富\視覺重慶  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強調,要著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進一步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加大汙染防治力度,大力推進綠色轉型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十四五」時期,重慶應如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 重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秦廷富\視覺重慶重慶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強調,要著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進一步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加大汙染防治力度,大力推進綠色轉型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 世界地球日丨呼籲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目前,地球日的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並在2009年正式被聯合國納入國際節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圍繞這一主題,4月20日至26日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活動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啟。
  • 【法院動態】研討森林資源保護專題,為進一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法院動態】研討森林資源保護專題,為進一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法律服務 2020-12-23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
    作者:王雨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教授)  庚子年發生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類要恢復對自然的敬畏,進而真正維繫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  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維繫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的理論基礎  從對自然的「祛魅」到對自然的「返魅」,其目的雖然有要求人類放下自己的傲慢、恢復對自然的敬畏的成分,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張關係。解決人與自然緊張關係的歷史性任務,最終落在了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上。
  • [人民日報]張雲飛:不懈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路徑
    《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主義原理》《共產黨宣言》《自然辯證法》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揭示了人類史和自然史的辯證統一性,將人與自然看作生產力的構成要素,認為人類盲目對待自然必然會招致自然的報復,打破了西方近代人與自然二元對立的自然觀。重溫恩格斯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觀點,有助於更好地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三專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這一重要著作出版以來,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迅速掀起學習熱潮。今天,與您一起學習該書第十三專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三專題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黨的十九大以來關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4篇重要文章:
  • 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其中的重要一環,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如何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關係到我國能否順利實現「十四五」時期及2035年遠景目標。  (一)人與自然的關係  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
  • 開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徵程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
    內容提要:日前,市生態環境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舉行集體學習,並結合工作實際進行深入交流研討,明確今後工作要求,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落實全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上來。
  •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解讀⑩ 2020-12-21 1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解讀 2020-12-21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保護野生動物 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原標題】廣西:保護野生動物 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同期聲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顧忠東:利用廣西人大講堂這個平臺,舉辦人大機關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專題講座,還將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宣傳納入了我們廣西人大環保世紀行活動和廣西「生態環境宣傳月」活動中,引導公眾學習生物多樣性的知識,樹立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 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的放矢)
    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日益增長,期盼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民法典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崇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中國甘肅網12月16日訊(本報記者 靳佩佩 通訊員 張宏偉 吳文斌 文/圖)大雪時節,崇信縣山川大地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鳳翥山下、汭水河畔,猶如一幅水墨山水畫令人沉醉,這是崇信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順應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