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孫玉厚,他猶如孫家的定海神針,雖然家境貧困,但他卻給予全家每個人,無可替代的包容與愛,讓他們在逆境中學會堅忍,始終懷抱希望。
1、作為兄弟,他有情有義,讓弟弟在他面前自慚形穢
父親過早病逝,年僅16歲的孫玉厚,從小就得擔負起養家的責任。因為家裡沒田地,為了養活小腳母親與弟弟,孫玉厚只能到周遭的村莊打零工賺錢。等到22歲時,孫玉厚娶了同樣是窮人家的女兒為妻。
一家人雖然很窮,有了孫玉厚的把持,過得和諧融洽。到了冬天農閒的時侯,孫玉厚就到山西運瓷器,賺了一些錢後,他就想供弟弟上學,給孫家光宗耀祖。弟弟孫玉亭滿13歲時,身處戰亂中的孫玉厚擔心弟弟錯過讀書年紀,費盡心神的把玉亭送到柳林鎮去讀書。
在哥哥的扶持下,孫玉亭初中畢業並分配到太原鋼廠當工人。孫玉厚著實感到高興,覺得老孫家終於有個人出人投地。
但好景不長,三年困難時期,孫玉亭不但辭掉工作跑回來說要種田,還說要娶老婆。看著弟弟這麼不爭氣,孫玉厚知道自己耗盡半輩子的心血都付諸東流,但他仍然心平氣靜,沒有過分懊惱,也沒有因此抱怨。雖然家徒四壁,但作為長兄的他不但借錢給弟弟娶了老婆,還把自己住得窯洞讓給弟弟。而他帶著母親、一家老小藉助在別人窯洞裡很長一段時間,過著貧困交加的日子,大兒子少安後來也因此小學讀完就輟學回家務農。
龍永圖曾說:經歷過一些困難,對一個人性格的磨練是很重要的。正因為從前經歷過太多的苦難,孫玉厚在苦難中學會了堅忍,無論他再碰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夠坦然面對。
很多人為此表示:是孫玉厚把孫玉亭養成"巨嬰"。可是作為一個經歷舊時代的兄長來說,因為自己經歷了太多苦難,才希望能把弟弟培養出來。弟弟出息了,也意味著給孫家帶來的改變。
雖然他對弟弟的縱容不可取,但是對於一個沒有受過文化教育的農民來說,他有情有義;雖然日子過得很窮,但他從沒有因此頹廢,而是努力撐起一大家人的生活。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對於自己無法支配的東西,從容面對。正因為孫玉厚具備這種優秀的品質,才得以培養出三個優秀的兒女,他弟弟孫玉亭才不會變壞,在危難時還懂得袒護自己的親人。
2、作為父親,他寬廣仁厚,讓孩子在逆境中始終懷抱希望
有句話說得好:人類有希望,世界才會美好,人生有希望才會繼續前進,希望是每一個人心中不可磨滅的東西,它能夠帶領我們走出泥沼,奔向堅實的陸地,奔向美麗的遠方。
少安三兄妹,無論是誰遇到困難,孫玉厚始終默默地支持他們,讓三兄妹體會到父親給予的愛與包容。
少安被田福堂告黑狀,痛苦異常的他背著家人獨自發洩,卻不知早被細心的孫玉厚發現。他沒有驚擾兒子,只是默默地跟在兒子後面,防止他做傻事,看到兒子沒有此想法後才適時出現。
"你怎到這兒來了?你怎知道我在這裡呢?」少安迷惑地望著父親。孫玉厚半天才咄訥地說:「我就在你後頭走著……我讓蘭香先回去了。我怕你萬一想不開……」
簡短的對話裡,體現出一個父親給兒子帶來的守護和溫情。也因此,讓孫少安在絕望中,依然能保持積極心態,讓自己的世界充滿光亮。
他對孫玉厚說:「爸爸,你不要難受。我什麼事也沒!我只是一時心裡悶得不行,想一個人消散一會。你放心!我不會做什麼出邊事;我才二十三,還沒活人哩,怎麼可能往絕路上走呢?……」
對於懷揣夢想、想隻身出遠門打拼的孫少平來說,他無法給予兒子更多幫助,只是在深夜兒子睡著時,深情地摩挲兒子頭髮。恰恰是這種細微體貼的行為,讓少平從心底體會到父親帶來的安心、溫暖與感動。
懂事的蘭香看著家庭困境,打算退學時,孫玉厚又適時給女兒吃了一顆定心丸。
他對女兒說:「你說的也是實情。但爸爸不願意你退學。將來上不上高中先不說,但初中既然已經上了,你要念到畢業。延長半年就延長半年吧……」
不論生活過得再如何清貧,孫玉厚從來沒有在三個孩子面前抱怨,或是頹廢,而是始終心懷希望,用自己的言行教會三個孩子學會了包容、愛與責任,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懂得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必定會擁有一個偉大的未來。
在《聖經》中有個小故事:兩個旅人在沙漠迷途。其中一人去找水,留下槍給另一人,讓他每隔一小時鳴一槍以指引自己歸來的方向。6小時後,眼看同伴回來的希望渺茫,持槍者把最後一顆子彈射進了自己的頭部。而此時,他的同伴正捧著水往回趕……
生活裡,類似的故事常常在發生。有太多的人在陷入困境時心態「崩潰」,他們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力,只能用逃避來面對。
而對於擁有希望的人來說:未來是不可限量的,因為他們相信未來的一切可能性,他們不會被一時的艱難困苦所打倒。孫少安三兄妹也正因為始終擁有希望,才能一次次從困難與失敗中站起來,而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完全繼承於父親孫玉厚。
古人云: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於知愛不知教也。父親作為兒女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男性,對兒女的性格以及一生的幸福,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孫玉厚雖然是這個平凡世界中的一株小草,但卻是兒女心中的參天大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