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陽縣文峰鄉李斌莊村昔日貧困村 今朝村滿菇

2021-01-09 大河網

  □本報記者楊遠高文/圖

  舞陽縣文峰鄉李斌莊村位於縣城西南部,有人口242戶1050人、耕地面積1281畝。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371人,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早在1994年,李斌莊村便開始引進香菇種植,但由於農民不懂種植和管理技術,香菇的產量一直上不去,而一家一戶小打小鬧又根本抓不住市場,種植香菇並沒有給群眾帶來多少實惠。

  近年來,在文峰鄉黨委、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李斌莊村轉變了傳統經營模式,構建以龍頭企業為核心、農業合作社為紐帶、農民群眾為基礎的經營組織,成立了多個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特別是在2015年引進華寶農業開發公司等龍頭企業後,有效地整合了食用菌種植的自然和社會資源,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機制,有力地推動了食用菌產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目前形成了以李斌莊村為中心,華寶公司為龍頭的香菇產業集群,有效輻射舞陽縣孟寨鎮等6個鄉鎮和葉縣、舞鋼市等附近6個縣市群眾近萬戶,形成了「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香菇產業種植模式。

  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華寶公司和貧困戶形成了利益聯結機制,由公司與有能力、有勞動力、有意願,但缺技術、缺場地的貧困戶籤訂承包合同,統一提供菌棒、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回收產品,貧困戶負責日常管理和香菇採收,公司保障貧困戶每年收入不低於1萬元。對既無勞動能力又無資金的貧困戶,則按照扶貧政策幫助其辦理扶貧貸款,以投資形式籤約入股,由華寶公司承擔還貸及利息,並向貧困戶發放投資分紅。

  在引導群眾持續增收致富的同時,李斌莊村不斷加大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升,村裡先後籌集資金221.5萬元,實現了村內道路巷巷通,高標準配套完善了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衛生室,飲水安全、危房清零、廣播電視、寬帶網絡等全面達標,大大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感。

  如今,香菇種植已成為李斌莊村的主導產業,香菇種植戶達212戶,年產香菇1000萬棒袋,每畝香菇年純收入達到6萬元。

  2016年,李斌莊村就已實現了整村脫貧,昔日的貧困村現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香菇村」。

相關焦點

  • 信豐縣萬隆鄉禾江村:昔日貧困村 今朝化蝶飛
    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溫斌報導:信豐縣萬隆鄉禾江村是「十二五」省級貧困村,是萬隆鄉最偏遠的兩村之一,原本交通閉塞、貧窮困苦、產業衰落,是曾經遠近有名的「坑坑角角、犄角旮旯」(本地話的意思是偏遠的「窮鄉僻壤」)。
  • 昔日貧瘠荒山坡今朝瓜果滿枝頭——銅仁市碧江小江口村變身現代...
    昔日貧瘠荒山坡今朝瓜果滿枝頭——銅仁市碧江小江口村變身現代高效山地農業示範園區 2020-08-26 11: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昔日貧困村、如今明星村,平橋區的這個村太牛了!
    隨後,楊莊村村支「兩委」利用扶貧各項優惠政策和幫扶單位大力支持,爭取資金近135萬元,建成村集體固定資產鋼架連棟蔬菜大棚面積11000平方米,配套生產管理房145平方米,以世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金康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綠藤生態果蔬基地為依託,實行「合作社+生產基地+貧困戶」的幫扶模式,積極發展立體種植、反季種植。
  • 插上旅遊的翅膀飛更高——黑龍江省昔日貧困村小南河的新年新盼
    新華社哈爾濱1月9日電題:插上旅遊的翅膀飛更高——黑龍江省昔日貧困村小南河的新年新盼新華社記者楊思琪、何山、唐鐵富一個白雪皚皚的冬日清晨,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聲聲雞鳴中村民們迎來新一天的客人。
  • 沙寮村第一書記羅潔豐:把文旅產業引入昔日貧困村
    小江鎮鎮黨委委員陳志兵解釋說,這座公園並非聯和街道出資建設,而是為了感謝聯和街多年的幫扶為沙寮村帶來的變化和發展,根據廣大村民意願,由村「兩委」幹部決定將其命名為「聯和江濱公園」。據介紹,公園所在地原本垃圾成堆,村民進村都要繞著走,如今則乾淨整潔,綠樹成蔭,從公園入口進入,可一直沿著江邊綠道散步數公裡,是村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 甩掉窮帽子,拓展新路子,昔日貧困村變成「小康村」「網紅村」——
    11月23日,隨著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所有貧困村也實現脫貧。對許多剛脫貧的貧困村來說,脫貧後如何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確保貧困群眾穩定增收逐步致富,是需要解決的一項緊迫課題。對此,沭陽縣青伊湖鎮薔薇村進行了探索與實踐。這個曾經沒有集體資產、沒有經營收入、沒有一家企業的貧困村,繼去年底脫貧摘帽後,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和村民人均收入仍保持穩步增長。
  • 貴州玉屏:深度貧困村鐵家溪村的變遷
    這是11月14日拍攝的鐵家溪村通村公路(無人機照片)。  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皂角坪街道鐵家溪村曾是全縣14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4年以來,鐵家溪村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生態黃花、楠竹種植及跑山豬養殖等產業,加大扶貧車間建設力度,積極創造就業崗位。截至2019年底,鐵家溪村完成易地扶貧搬遷74戶306人,通組路、入戶路、自來水、4G網絡實現全覆蓋,集體經濟從無到有,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900元,1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部清零。
  • 「我的扶貧故事」昔日鐵血軍人 今朝扶貧戰士|水城縣龍場鄉黨委副...
    43歲那年,我轉業安置到六盤水市林業局不到半年,便被選派到水城縣參加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成為了一名扶貧幹部。以前在部隊,我入伍後不到一個月便入了黨,成為了一名黨員;後來去基層,人到中年參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正履行著一名黨員的義務和責任。
  • 千村萬戶看小康|沂源縣西裡鎮張家泉村:昔日「三慌慌」,今日致
    昔日「三慌慌」,今日致富忙。沂源縣西裡鎮張家泉村——紅色資源作底繪就小康畫卷□記者 趙君 楊淑棟 報導 圖:昔日朱彥夫帶領村民墾山造田,如今村民們在這裡種起了果樹。□記者趙君楊淑棟報導 圖:張家泉村蜜桃豐收,農民採摘忙。「張家莊,三慌慌,春天鬧糧荒,夏天忙得慌,秋冬無衣愁得慌。」
  • 寶豐大營鎮:引進種植「大球蓋菇」 鼓起群眾「錢袋子」
    近日,走進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李文驛村大球蓋菇種植基地,放眼望去,長勢良好,在這裡務工的村民們正忙著給大球蓋菇澆水,四處一片忙碌的景象。大營鎮李文驛村致富帶頭人王青振介紹說:「大球蓋菇是食用菌中的後起之秀,集香菇、平菇、草菇三者的優點於一身。菇體色澤豔麗,腿粗蓋肥,食味清香,肉質滑嫩、爽脆,富含蛋白質和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質元素,享有『素中之葷』的美譽。」
  • 梨樹村:昔日住在爛磚窯 今朝搬進「別墅」群
    梨樹村位於耀州區照金鎮,是照金最偏遠的一個村,也是全市7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常住總人口202戶67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8戶597人,貧困發生率89.1%。2015年來,脫貧攻堅政策春風吹進這座深山,在多方努力下,2019年梨樹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94%,實現整村脫貧退出。
  • 最美的鄉村④|珠暉區皇田村:昔日「北上廣」 今朝「鳳還巢」
    最強大的國,最可愛的人,最美麗的村,必將匯聚成全區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決戰決勝的精神力量,激勵著更多的貧困群眾「站起來」「跑起來」,共同繪就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王偉的家鄉皇田村,是省級貧困村,現有47戶貧困戶,共計146人。大學畢業後,王偉一直在深圳工作,2013年,他毅然回到家鄉,建起了現代化養殖場,吸納周邊近百戶村民入社,其中包括10多名貧困戶。幾年來的辛勤打拼讓他的養殖場規模越來越大,家庭收入節節升高,王偉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養雞大戶和創業楷模。
  • 漯河市住建局局長舒暢,帶隊調研舞陽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張愛英 欒文琦8月5日下午,漯河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舒暢,黨組成員、副局長高桂清一行,赴舞陽縣孟寨鎮調研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舒暢一行首先在舞陽縣孟寨鎮政府會議室舉行了座談會,分別詳細聽取了該縣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國松和孟寨鎮黨委書記孫濤,關於舞陽縣及該縣孟寨鎮危房改造工作的情況匯報。
  • 走進曾經的貧困村—孫吳哈達彥
    走進曾經的貧困村—孫吳哈達彥 2020-12-07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給貧困村送去「陽光產業」
    核心閱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的光伏產業園區,是國內大型光伏發電基地之一,為當地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光伏扶貧項目的帶動下,青海省1622個貧困村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既增加了當地群眾收入,也形成了產業與生態良性循環。
  • 從「窮山臭水」到「田豐景美」——湖南一個山區貧困村的蝶變
    新華社長沙11月19日電題:從「窮山臭水」到「田豐景美」——湖南一個山區貧困村的蝶變新華社記者席敏近千株桂花樹迎風而立,成片的荷塘倒映著修葺一新的農居,兩臺水車歡快地揚起清澈的河水,遊人成群結隊……進入
  • 元稹: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遣悲懷元稹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全詩從昔日戲言與今朝慘澹現實的對比入手,通過對妻子身故後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描繪,寄託了對亡妻的深切思念,字裡行間都體現了纏綿哀痛的真摯情感。
  • 看包鸞鎮飛仙洞村,昔日荒山坡,今朝花滿園……
    包鸞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因地制宜,在飛仙洞村打造石裡紅楓現代鄉村文旅產業綜合體,讓昔日荒山坡重新煥發生機,變成了花海。林莉的老家在包鸞鎮亭子埡村,與飛仙洞村接壤,小時候常到飛仙洞村玩。長大後離開老家在外工作。在她的印象中,飛仙洞村山高坡陡、石旮旯多,加上土地貧瘠,灌溉條件差,不少土地逐漸荒蕪,長滿雜草、荊棘。現如今是美景如畫記者在現場看到,山坡上新種了各種花卉、苗木。不少種植地塊是從石旮旯中開墾出來的,縱橫交錯的人行便道隨處可見。
  • 視頻|央視這部重磅專題片,用17分鐘講了四川兩個村的故事
    三集電視專題片《決戰脫貧在今朝》於5月21日-23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首播。該片分為《最後的硬骨頭》《共同的事業》《一個也不能少》三集,記錄了全國40多個貧困村、尤其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最後一年脫貧攻堅的現狀,意在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加油鼓勁。其中,第一、二集對四川脫貧攻堅的舉措、故事和成就鏡頭聚焦頗多。
  • 昔日舉目荒山 今朝藥香滿園 榆中縣貢井鎮呂家峴村中藥材種植走向...
    昔日舉目荒山 今朝藥香滿園貢井鎮呂家峴村中藥材種植走向全國中藥材種植基地貢井鎮呂家峴村位於榆中北部乾旱山區,是貢井鎮政府所在地近年來,隨著政策幫扶、梯田改造、產業進村的深度推進,如今的北山竟成了藥草飄香、滿眼生綠的「聚寶盆」。採訪車沿著山路盤旋而上,一路上,山中的梯田裡甘草泛綠、柴胡花豔,農民在地裡如火如荼地忙活著,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走進呂家峴村,主街道乾淨整潔,沿街商鋪整齊劃一,道路兩旁的太陽能路燈像一個個衛士守護者村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