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死亡詩社

2020-12-25 騰訊網

電影 | 死亡詩社 (又名:春風化雨)

2020-04-18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群高中生的學習和成長故事,青春歲月,雖是老話題,但是卻百聽不厭的美好時光,映射著我們每一個人青春年少時的迷茫和憧憬!

威爾頓學院因為嚴格的管理和極高的升學率而享有盛名,老師們堅持傳統,作風嚴謹,家長們望子成龍,滿心驕傲。

校長在開學典禮炫耀學校的輝煌成果,每年都有大批學生被送進很多著名名牌大學,家長們比孩子還激動,用熱烈掌聲回應著校長的演講,用期待的眼光給予孩子期許

在這裡,優秀已經被下了定義,這讓我想到了《聞香識女人》裡的教導主任,或許都是一樣的套路,而孩子們的道路已經被大人們以及老師們給規劃好了,就放在那裡,一切美好就都放在那裡,感覺都是那麼的自然和驕傲,而這樣的思想慢慢的也都在影響著學生!

但新來的老師基汀卻不這樣認為,第一節的英語課,基汀就把學生們帶到了展示櫃前,裡面有很多優秀畢業生的照片,但是他們大部分都以入土為安,只留下泛黃的照片,基汀用特別的方法教誨學生要珍惜時間!

不過這僅僅只是開始罷了,後來基汀用撕書的方式,教誨學生要打破標準,畢竟書籍教我們關於詩歌的標準,但是詩歌真的有標準嗎,因為經歷、天氣等等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對詩歌的理解,那麼書本上的標準還適用嗎?

打破傳統,用自己感受這一份的真實和理解!很多文學類的不需要知道什麼修持手法或是韻律,我們要的是作者的感知和對於生活甚至生命的理解!畢竟那是對於生命對於靈魂的呼喚與回應!

用站桌子的方式,教會學生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希望他們有自己的觀察而不是人云亦云,他關係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遠勝於他們的成績!

在一個只看中升學率的學校,學生們會思考這些嗎?當然不會,畢竟沒有被教導過,更加沒有機會,看看現在的很多中國高中,就知道了!

老師基汀如春風般帶領學生,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教育學生,他鼓勵學生們獨立主動思考,表達真正的自己!於是孩子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成長,有壓抑又有自由!

學生們受到鼓舞,開始做自己,當他們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真的算是一個小高潮,那個時候,我們又在做什麼呢?

他們一直在前進而不退縮,雖然艱難,但是至少前行!

只是孩子們面對的是整個體制化的教育牢籠,在這裡,標準不容更改,就像是我們的高考一樣,這體系企圖蒙蔽所有人的眼睛,要求你走同一條路,邁向同一個終點,很多家長就是這個體系的捍衛者,他們為孩子們選擇了他們所認為的正確道路,理由則是:我付出了很多犧牲才把你弄到這裡來的,你不能讓我失望!

尼爾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好不容易演出啊大獲成功,但是他卻不看,換來的卻是冰冷的眼神,他不看孩子對於喜劇的熱愛,硬生生的剝奪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用愛的名義殺死孩子的希望!

當家長讓孩子們出賣老師基汀時,當校長以開除威脅孩子們作出選擇的時候,這些大人們的嘴臉和骯髒交易,就這樣赤裸裸的暴露在孩子的面前,是那麼的可怕和無奈!

那些美好的標準,都在哪裡呢?一切美好的校訓都顯得那麼的諷刺。教育到底又算是是什麼呢?

教育是生命的傳遞,並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遞,我們怎麼教育孩子,就是我們怎麼面對生命以及未來的表現!

最後的最後,學生們通過站桌子告別老師的時候,我相信,就算他們還有點唯唯諾諾,但是已經學會了自主獨立思考和選擇!明白自己的價值!

在現實的醜陋和守舊面前,他們已經敢於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價值!

而現在呢?

還有很多人按照別人的選擇道路以及路徑在行走著,自以為自己春風得意!

影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我已選擇了一條路,不管怎樣艱難,也無論人煙荒蕪,只因彼岸存在的真實!

我們該如何選擇我們的自己的道路呢?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相關焦點

  • 《死亡詩社》:及時行樂,一部刻在靈魂深處的電影
    如果以一句話來描述《死亡詩社》這部影片,那就是:一場心靈淨化之旅。這是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經典影片,老師獨特的教育方式讓人如沐春風,學生們青春熱血都令人動容,值得反覆品味!他富有自己的想法,且重組了死亡詩人俱樂部。他們在黑夜裡穿過樹林,聚集到山洞裡朗頌詩歌,這個神秘的地方是這群內心躁動不安的小詩人們的秘密集結地。也許文學和詩歌的確能改變人的認知,尼爾最終在表演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理想。
  • 電影《死亡詩社》的思想境界,你能達到嗎?
    總是感覺不好,但是不好在哪呢,我們總是和美國的教育做對比,這部電影《死亡詩社》,表達出來的東西,完全是我們的教育所不具備的。聽過這樣一個笑話,有一個羊官在放羊,路人問他,你放羊幹什麼,他說,放羊掙錢呀。路人又問掙錢幹什麼?他說掙錢娶媳婦。路人又問,娶媳婦幹什麼。他說娶媳婦生孩子。路人又問生孩子,孩子幹什麼?他說孩子放羊呀,放羊掙錢娶媳婦生孩子。
  • 《死亡詩社》:死亡是命運,活下去是責任
    如果只看美國電影《死亡詩社》的前半段,許多人會以為這是一部充滿著青春活力、勵志的校園電影。基廷老師的到來,給壓抑的學生帶來了一股春風。當一切都朝向好的方向發展時,電影情節突然反轉,尼爾開槍自殺,成了一場悲劇。這時我才恍悟,為什麼看前半段的故事時,總覺得片名有點文不對題,還以為是年輕人以「死亡詩人」自詡的耍酷。
  • 《死亡詩社》: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
    電影裡的故事發生在一所教會中學,這所學校以高升學率而出名。學校以傳統,榮譽,紀律,優秀為四大校訓,但是這四大校訓卻被孩子們改編成了:嘲弄,恐怖,頹廢,排洩。當學生們從基丁老師那裡得知了「死亡詩社」,於是他們也組成了自己的死亡詩社。晚上的時候,學生們紛紛逃離宿舍,在一個山洞裡朗讀詩歌,各抒己見。在老師的幫助下,大家都變得勇敢了,都在「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有個學生叫尼爾,他喜歡演戲,競選上了《仲夏夜之夢》的主角,於是,努力練習。
  • 育兒角度解析電影《死亡詩社》:別讓「教條」禁錮了年輕的生命
    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部豆瓣9.1分的經典電影——《死亡詩社》,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以為是不是高分驚悚恐怖片魔幻片,也有很多人被它的名字"勸退",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其實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教育電影。題材也很普通,是關於一群學生和一位老師的故事。
  • 《死亡詩社》的激情和理想,在認清生活之後,依舊熱愛生活
    很多時候人們講求第一眼印象,無論是對待人或事,其實對於電影也是這樣。第一次看某一部電影的年紀和人生閱歷決定了對一部電影的印象究竟是如何,有些電影適合在年少時看,有些電影適合經歷了一些人生的起伏以後再看。真正經典的電影是經得起每個年齡段的觀眾去推敲的。
  • 《死亡詩社》:學會獨立思考
    《死亡詩社》這部影片裡,這些年輕的生命教會了我們如何去獨立思考獨立生活,又如何在理想和現實中拼搏和掙扎。看到「死亡」這個詞,你也許會感到恐懼、害怕、和牴觸,可在《死亡詩社》裡卻是另一番風景,是對青春的吶喊、對夢想的執著、和對靈魂的解脫。充滿激情卻又沉重的令人深思。
  • 周末觀影 | 《死亡詩社》告知父母,孩子不是實現自己願望的工具
    《死亡詩社》是由彼得·威爾執導,羅賓·威廉士、伊桑·霍克、羅伯特·肖恩·萊納德領銜主演的一部勵志電影。該片講述的是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學生之間的故事。該片於1989年6月2日在多倫多首映。
  • 電影《死亡詩社》中可以感受到華晨宇的《瘋人院》
    聽完之後我立刻想到了前段時間剛看過的電影《死亡詩社》,音樂給我的畫面感很強,以至於在結尾部分,當華晨宇半躺在鋼琴上唱到「讓我重獲新生」時,居然很想流眼淚。這部影片講述了在威爾頓預備學院,每個學生都是學習任務下的機器 他們本就是帶著升學的目的而來,日復一日只為「求學」。
  • 《死亡詩社》——浪漫主義的悲劇
    《死亡詩社》講述的是在一所嚴格而又刻板的預備學校中,一位新來的老師基丁,作為這所學校曾經走出的優秀畢業生,立志於用自由的教學理念去改變學生,鼓勵他們成為自由思考者的故事。(在美國有色族裔往往處於社會底層,這一細節的設置也反映了威爾頓學校的傳統,優越和刻板)這一背景有助於我們理解,在影片的最後死亡詩社的新成員們目睹了尼爾的死,卻不得不指控基丁老師為尼爾的死承擔責任。因為,他們的家長必然付出了極大地財力和努力才將他們送入該校,這些孩子一方面畏懼父母的威嚴(越是有著社會地位的家族,往往越是階級分明。)
  • 淺析電影《死亡詩社》:教會孩子自主思考,才是教育最終的目的
    《死亡詩社》——這部優秀的電影,沒看過的人單看這個名字,可能會認為這是一部恐怖分類的懸疑魔幻電影,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雖然名字聽起來有些嚇人,但這其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教育電影。這是一個關於一群學生與一個老師的故事,這個故事平淡又深刻,讓人在看完這部電影後,能夠獲得相當的啟示與思考。
  • 《死亡詩社》講述人生永恆的難題:可望不可及的自由
    《死亡詩社》是一部非常非常經典的老電影,1989年上映,經過現在先進的電腦技術,在畫質和清晰度上都做了處理,視覺體驗和現在電影的視覺體驗相差不大,很值得推薦給大家再度觀賞,絕對是對自我的重新思考,我們活著為了什麼,怎麼活才能有意義和價值。
  • 《死亡詩社》:永遠的烏託邦
    初初看到《死亡詩社》這個名字,腦子裡蹦出來的是鮮血與咒語兩個意象的絞纏。而電影的開篇卻證明我的猜想是錯誤的。開頭便是學校的教堂,雖說色調確實較為沉悶,但一張張年輕的臉龐卻為這個故事添加了不少青春熱血之感,一句「傳統 榮譽 紀律 優秀」的宣誓也的確是有關每一個人的學生時代。
  • 三句對白震撼你的內心,《死亡詩社》那些經典臺詞
    《死亡詩社》在很多人心中的經典程度絕不亞於《肖申克的救贖》,其在教育方面引起的思考不亞於《肖申克的救贖》中對自由的思考。尤其是那句「船長,我的船長」不知道震撼了多少觀影者,對於這部電影很多影評人已經進行過詳細的解析,從對白到演技,從燈光到陰影……可大多都是對正面人物不斷的解析,但其中最震撼人心的臺詞,卻應該是屬於《死亡詩社》中三位反面角色所說的臺詞。
  • 《死亡詩社》被譽為影史百大經典之一,豆瓣評分9.1
    《死亡詩社》這個名字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一部陰暗驚悚的電影。其實,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深入探討教育的優秀電影,也是羅賓·威廉士的代表作。被譽為影史百大經典之一,豆瓣評分9.1。對於這部啟迪心靈探討教育的電影,或許《春風化雨》這個譯名更貼切些。電影劇本根據作者託馬斯·舒曼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該片榮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原創劇本獎。主演羅賓·威廉斯賦予了角色基丁老師鮮活的形象,使之成為影史經典的教師角色。
  • 《死亡詩社》:每一段青春對傳統的反抗都需要春風化雨
    電影《死亡詩社》又譯作《春風化雨》,是一部經典的美國校園勵志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末的威爾頓預備學院。這裡是家長眼中的百年名校,是全美最優秀的預備學院,它所推崇的是傳統、榮譽、紀律和卓越。片名的寓意影片片名「Dead Poets Society」直譯為《死亡詩社》。在影片中,死亡詩社是基丁學生時代學生自發的秘密團體,詩社的誓詞取自於梭羅的詩句「我希望活的深刻,汲取生命的精華」,這也是詩社成員為之努力的方向。
  • 《死亡詩社》:及時行樂,抓緊時間,讓我們的生命不同尋常!
    《死亡詩社》是由彼得·威爾執導,羅賓·威廉士、伊桑·霍克、羅伯特·肖恩·萊納德、喬西·查爾斯等主演的電影,該片於1989年6月2日在美國上映,於1990年獲得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影片講述了1959年,故事發生在美國佛特蒙州的一所百年名校——威爾頓學院。
  • 《死亡詩社》:是道德扼殺了自由,還是靈魂拋棄了肉體
    《死亡詩社》、《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是三部我看過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經典教育電影。《死亡詩社》是自由意志有了覺醒;《三傻大鬧寶萊塢》是用智慧打破了墨守成規;《地球上的星星》是用愛發現孩子的潛能。
  • 《死亡詩社》影片成為經典,而角色「基丁」會被永遠銘記於影史
    《死亡詩社》不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影片,它更應該被發現。因為有人覺得它虎頭蛇尾,有人覺得它前面的鋪墊太長顯得乏味,更有人說它只是一部窮酸至極的文藝片……但就是這樣一部影片,吸引著世界各國的觀眾,有時候,我們喜歡一部電影。只是因為我們在別人的故事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死亡詩社》讓我們懂得了
    《死亡詩社》上映距今已經31年了!在豆瓣上,有超50萬人為該影片打分,評分高達9.1分,位列豆瓣TOP250榜單第50位。對於很多人來說,該片是教育領域必看的影片,當然對於人生也是有著很大指導意義的一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