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泥之河》:孩童視角的快樂童年,隱藏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2021-01-12 妖妖的微笑

有些電影,看似沒有表達什麼,卻又表達了很多;沒有刻意刻畫什麼,卻又讓人印象深刻。

《泥之河》,作為日本導演小慄康平的處女作,一經出世便一鳴驚人。連續斬獲1981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日本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1982年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旬報》年度10佳第1名、影史百大第13名等榮譽。

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宮本輝的同名獲獎小說,導演通過一個孩童的視角,間接呈現戰後人們生活的艱難,同時,寄託了對童年、成長與人生的觀察與哀思。這部電影,之所以能讓當年初出茅廬的小慄導演脫穎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其呈現出來的無與倫比的感染力,看似平淡克制的鏡頭背後,讓人的心靈產生強烈的震撼。

關於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是從故事本身以及情緒角度解讀,我換種方式,結合電影情節、導演的電影編排手法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進一步解讀他通過電影藝術傳達出的對命運的思考。在文章第三部分,我會結合對電影的理解,分享兩點現實思考與啟示。

小慄康平式簡練客觀的電影編排手法,反而突出角色內心無法言及的矛盾掙扎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系的小慄康平,深知語言對於文學作品的重要性,但他覺得,「拍電影跟寫小說不一樣,拍電影不一定要用語言來表達」,他希望自己電影中的人物,最好都是靜止的、寡言的,重要的是把感受傳達出來。

所以,小慄康平首次操刀獨立導演的這部電影,沒有過多地用花哨的語言、奇巧的鏡頭去吸引人,而是多用慢節奏、長鏡頭地展現角色的日常生活,就像一個客觀冷靜的旁觀者,將普通人的生存狀態一一展示出來,引導觀眾從自己的心態角度觀看,至於收穫,取決於觀眾自己當時懷著什麼樣的感情、有過什麼觸動,相比之下,這種方式,更能讓觀眾接近角色的內心。

1、以純真的孩童視角,反觀成人世界的苦痛

電影開端,觀眾便被引入了男孩小西的視角,他坐在窗前拖個腮幫,看著泥河上的居民生活、來往過客的悲歡。沒有畫外音、不用內心獨白,就是一種孩童的毫無偏見的視角,注視著這個世界。

小慄康平導演的這個敘事策略,儘可能地避免成人世界的雜質,展現孩童視角裡的純真美好、殘酷冷漠,亦或是簡單的英雄和壞人,無論怎樣,都是不被任何思想體系左右的觀念,由觀眾來評判,只有這樣,觀眾看到的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隨著影片的展開,小西看到的越來越多:

方才微笑著跟他分食物的大叔,轉眼就被碾死在馬車下;前一秒還在船上採沙蠶的老人,一眨眼就掉進河裡不見了,警察對待這條生命卻很冷漠;小西新交的朋友小龍,家裡破破爛爛,沒錢上學,在街頭遊蕩,同學們都不願跟他玩,小西卻跟他玩的很開心……在我看來,通過孩童視角,孩子越是覺得不合邏輯、不可思議,越發體現成人世界的陰晦複雜,而這種複雜,更多是更大的社會背景所造成。反過來也說明,這種社會背景,正一步步通過傷害成人的方式,逐漸侵蝕到孩子。孩子在這個年齡,輕而易舉就看到了他們本不該過早接觸的生死離別、暴力、歧視和性,這樣一個社會肯定是壓抑的,最能發人深省。

所有這些,都歸功於導演把話語權給了一個孩子,用他的眼睛和心靈、渴望和傷感,呈現出一個個人生故事、社會狀態,讓觀眾藉由孩子的視角,體味一段深痛的個體成長。在童真裡表現滄桑,在短暫的快樂中描繪永恆的不幸,構成該影片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和衝擊力。

2、用自然流淌的影像,呈現時光裡的悲涼

才不過八九歲的小西,第一次在家裡聽男食客們說起「妓女」兩字,配上他們那猥瑣醜陋的表情,小西便明白,這應該是不好、骯髒的事情,雖然,他並不知道這兩個字實際意味著什麼。

他在朋友小龍家,見到小龍媽媽的第一面,脫口而出的是「你好漂亮,比我的媽媽好看……」見到如此美麗的人物,小西很開心,他歡快地跟小龍分享,我剛才跟你媽媽聊天了!他跟小龍、小鳳的友誼都很好,他以為可以一直這樣無憂無慮地玩下去。直到那一晚,小西無意中看到小龍美麗的媽媽在接客,他轉身一路哭著跑回了家。

那一刻,小西對美好事物的一切幻想,在腦中砰然崩塌,小小孩童難掩內心巨大的打擊,他什麼都沒說,只是哭著跑開了,誰都不理。那可以說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他突然看到了現實的殘酷、成人的醜陋,懂得了小鳳一直沉默寡言的原因,也慢慢觸碰到小龍小鳳內心深處的悲哀與絕望。

這一段,影片似乎什麼都沒說,但觀眾能感覺到,其中有太多信息和情感在無言中表達,觀眾隨著小西的情緒,共同悲歡。鏡頭自始至終都很平靜,卻產生出巨大的感染力。

在我看來,整個影片很多處都有這種操作手法的痕跡,情節沒有設置太大的起伏,只是用慢慢流淌的畫面,展現童年那蒙昧混沌的時光裡,流淌出來的一首首悲歌,平淡卻又刺痛人心。只是那一首首悲歌,囊括了貧窮、死亡、賣淫等無數個黑暗因素,構成童年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克制的鏡頭語言下,隱藏導演對生活的哲思,平靜的角色情緒反而引發最大的共鳴

《泥之河》中,那條河對人們的生活很重要,無論是清潔盥洗,還是打漁捕撈,亦或是沿河生存,人們都理所當然地靠近它,電影故事也就以這種貼近生活的方式展開。小慄康平說,

「泥之河」這個片名,表明河由水和泥構成,守著它,小孩子們一方面享受到如水般清澈的快樂時光,另一方面,卻要面對包圍他們的沉重粘稠、甩也甩不掉的泥沼般的現實,在這種痛苦的環境下滋養成長。

所以,在畫面的處理上,小慄導演出乎意外地使用了樸實凝重的黑白色調,用冷靜沉緩的節奏,演繹起泥之河邊上的悲歡離合。

1、獨特的影像構圖,呈現生活苦痛的本來面目

影片畫面中,常常有一邊是牆、門框或者橋欄杆等,它們靜靜處於那裡,或是供角色依靠,或是給人壓迫感,或是把人隔開,把單純的快樂和難以理喻的人生分隔開。影片中,這種分隔的最大化身,就是那條河。

這種構圖方式,實際是一種隱喻象徵,導演用鏡頭,將成人世界裡的酸甜苦辣揉進孩童的歲月。孩子看似單純快樂的童年裡,卻隱藏著他們不能理解卻又如影隨形的生活苦難。

影片中三個當兵人的命運,不是作為戰後背景鋪墊,而是作為事件滲透到孩子們的世界中。

小西親自感受到,原來自己的親生母親不是現在的「媽媽」,而是一位即將重症離世的女子,她和爸爸當年因為戰爭被分離;他親眼看到,拉馬車的大叔對失去一隻耳朵這件事毫不掩飾,又目睹大叔不幸被碾死在馬車下;朋友小龍漂亮的媽媽,丈夫在前線陣亡,原本富足的家庭,如今只能靠賣身度日。

這些都被小西看到眼裡,一件件敲擊著他幼小的心靈,他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這些苦難,無論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都成為他童年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導演還多處使用固定長鏡頭,將人物置於生活化場景,增加畫面表達信息的同時,便於展現人物的情緒。這才是真實的生活,現實中,每個人不一定總是主角,他隨時可能面臨困難、逆境,跟生活鬥爭,與生活共存。生活,有時給你帶來快樂,有時卻帶來無盡的痛苦。

在我看來,這樣一種畫面和鏡頭,都是站在表達人物內心的角度上,促使觀眾主動去探索角色,體會角色的感受,增加思考的角度。

2、看似平靜無波瀾的角色情緒,卻能引起觀眾極大的情感共鳴

影片在表現人物的過程中,不過分摻雜喜與悲,比如,對小鳳小龍姐弟倆心中的創傷,並未進行誇大描繪以博取同情,也沒有特別偏重於任何人物的立場,鏡頭只是隨著他們的生活過程,引發觀眾情感上的共鳴。

同樣,影片裡也沒有悲傷的哭喪場面,沒有血淋淋的戰爭鏡頭,只記錄簡單的小人物們艱難的生活,卻讓人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戰爭帶來的傷害,以及小人物們心靈上的創傷。

在我看來,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心處看人生,所得到的觸動才是最打動人心的,因為,這樣的共鳴不局限於導演的設定,而是觀眾結合自身的情緒,有自己的感悟,才能延伸出更多東西,增加回味的綿長。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都覺得裡面的故事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似乎都經歷過,感覺離自己很近。

基於電影《泥之河》,我結合現實生活,談談對人生的幾點感悟

《泥之河》是一部能讓人回味很久的電影,它的故事裡有很多人童年的影子。

那些曾朝夕相處的小夥伴,轉眼就失聯了,相伴而來的,是我們童年的結束;很多人,小時候恨不得穿一條褲子,長大後再見,已是只停留於寒暄的陌生人;那艘遠去的船,就像我們的童年,無論怎麼呼喚,再也回不來……

1、人生總是在不斷失去中,收穫成長

影片最後,小西沿著河流一路小跑,不舍地追趕小龍家的房船,我們能感受到,他想追回的,是逝去的友情、遺失的童年,但最終,友情沒跟他告別、童年也沒有再回來,無盡的哀傷之後,換來的是小西一夜之間的成長。

成長當然是珍貴的,但是,總會伴隨陣痛,那是對人生那種失去的惋惜和懷念。

永遠不要去計算人生的失去與獲得,因為相比之下,失去總是會比獲得多得多,要學會接受,輕裝上陣,不論在財富、愛情、工作還是其他方面,無畏失去,只要堅守心中那片清澈與寧靜,你將會收穫最寶貴的成長。

2、人生無常,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

影片中,在戰爭中失去一隻耳朵的大叔,沒死在戰場上,本以為會長命百歲,還打算換掉馬車買個二手貨車,對未來還有很多期許,沒想到,下一刻就死在了馬車下。

生命無常,有時候,人生真的不需要有多麼完美,懂得珍惜才是最重要的,珍惜當下的時光,珍惜眼前人,過好每一天,善待每個人,尤其對愛的人好點,讓人生少一些遺憾,多一些快樂。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也無法預知未來,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當下,活在當下。

結語:

《泥之河》總體來說,是一部非常令人感懷的電影,寄託了導演對人生的思考、呵護與尊重,耐人尋味,每個人都能從中引發觸動和思考,這是整部電影的真正魅力所在。

在我看來,看完這部電影對人生又有了更為完整和深入的思考。生命難免傷痕和苦痛,很多人都在負重前行,但重要的是,不能忽略人生中那些美好,願這些人都被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豆瓣9.1,慘澹的條紋服裡,隱藏著孩童視角的「納粹暴行」
    小男孩布魯諾像是一個急待探險的小偵探,他張開雙臂扮演飛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絲毫意識不到自己的快樂,是「雅利安血統」賜予。接下來我將結合影片情節,從歷史背景,兒童視角,以及納粹對人性的迫害,這三個方面來帶領大家賞析這部好電影。
  • 承受著不該承受的句子和說說 那些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只要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總是要背負著一些東西前行的,那些無法放下的包袱和不該承受的的痛苦總是讓我們疲憊不堪。   我們都在時光流逝裡承受著不該承受的功過是非,痛心於不屬於自己的喜怒哀懼,淹沒於所謂人情冷暖之中。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心靈上的無根浮萍有時卻重若千斤
    溫馨提示:本文閱讀完成時長約為7分鐘文/螢火微光本書的作者是捷克大師級作家米蘭·昆德拉,談起米蘭·昆德拉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他一生塑造了許多鮮活的人物形象,他在文學上的影響力絲毫不遜色於《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昆德拉的筆觸細膩,善於運用隱喻的手法,這一點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 豆瓣評分8.8,動畫電影《再生之日》以孩子的視角讚頌生之喜悅
    前言如今,或許在眾多成年人的眼裡孩童當屬無憂無慮的群體,他們尚未知世事,且不為生活所擾,每日只需盡情歡享屬於自己的愉悅時光,可謂活得好不自在。不知有多少大人豔羨尚處稚嫩純潔年紀的孩子們,試曾再想穿梭回天真爛漫的童年暢遊一番。
  • 詩意大地中的孤獨與絕望:《燃燒的原野》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
    小說瀰漫著一絲在絕望大地的浪漫詩意,詩意中混雜著絕望,很輕,以至於人們感受不到這種絕望,無法抗爭,卻輕到生命不可承受。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人微言輕在魯爾福的筆下,很少有驚心動魄的農民被迫害的情節,更多的是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會演變成悲涼唏噓的結局。
  • 豆瓣8.7分!《俠肝義膽沈劍心》,寓教於樂的不可多得之佳作!
    在這漫長的假期裡,有這樣一部畫風獨特的動漫,給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快樂。那就是《俠肝義膽沈劍心》,以豆瓣8.7分落下圓滿的帷幕。對於很多武俠遊戲愛好者而言,《劍網三》是一個無法忽視的遊戲作品。不,那是你還未體驗到沙雕快樂很多兒時受到金庸先生作品耳濡目染的少年心中,都有這樣的武俠情懷:在一個包含刀光劍影,俠骨柔情的江湖中,可以於月下小巷對酒當歌,也可飛簷走壁,飄雪舞劍。而西山居遊戲公司,就這樣「不正經「的為我們圓滿這一期望。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遇到重壓時,不如想想,不能承受的是什麼?
    它就是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代表作之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人永遠都不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生命向來是短暫又脆弱的,卻又最有分量。影響著我們的存在,因她創造出了我們,又給予我們過多用於頹廢的籌碼,卻又不斷想要從其中得到更多來獲取更多用於頹廢的時間。卻也深知能夠消遣的籌碼再多,生命給我們的也只有一次機會。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眾劫回歸—在星空下,予大家說好夢,晚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節選-米蘭·昆德拉尼採常常與哲學家們糾纏—個神秘的「眾劫回歸」觀:想想我們經歷過的事情吧,想想它們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無休無止地重演下去!這癲狂的幻念意味著什麼?  於是,讓我們承認吧,這種永劫回歸觀隱含有一種視角,它使我們所知的事物看起來是另一回事,看起來失去了事物瞬時性所帶來的緩解環境,而這種緩解環境能使我們難於定論。我們怎麼能去譴責那些轉瞬即逝的事物呢?昭示洞察它們的太陽沉落了,人們只能憑藉回想的依稀微光來辯釋一切,包括斷頭臺。
  • 孩童們的恐懼之源 衣櫥中怪物出沒 怪獸電力公司
    只是票房不錯,但評價方面沒有超越皮克斯前一部作品,目前豆瓣評分僅7.9分。拋開1999年上映的《玩具總動員2》不談,到2001年11月2日,皮克斯拿出了新的系列作品。這部作品不同於前面玩具和蟲蟲的可愛和童趣風格,而是增加了不少懸疑和奇幻的內容,不過本質上還是皮克斯那一套。
  • 豆瓣8.7,《數碼寶貝》動畫重製了
    《數碼寶貝大冒險》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這部新作也同樣收穫到豆瓣8.7高分,《數碼寶貝大冒險》的TV版最早是1999年播出,本來是東映製作的「暴龍機大型宣傳片」,但這部作品在推出後卻格外受歡迎。雖然在當時市場上陷入「寶可夢熱」,但這部作品在相當多觀眾的心中都打下了烙印,無論是和田光司的《Buffter-Fly》還是片尾的「飛帽殺」,都稱得上是動漫史上的經典了。首先來說一下這部作品。
  • 豆瓣9.1分,這部二戰題材電影以一個8歲兒童視角揭示了戰爭的殘酷
    在豆瓣收穫了9.1的高分。故事隨著納粹軍官的8歲兒子布魯諾的視角向前推進,以小見大式的展現出了戰爭的殘酷圖景、以及對於人性的異化,都讓這部電影成為了觀影人心中的經典。本片的巧妙之處在於主角是兩個有著善良純真的小孩子,源於本性的表演往往最令人動容。
  • 豆瓣8.4分,《喬喬的異想世界》:純孩童視角記錄戰爭下的謊言
    小男孩視角的二戰電影之前還有一部《穿條紋衫的男孩》,純孩童視角記錄的戰爭卻截然不同。幻想中的好友阿道夫·希特勒電影的主人公喬喬生活在二戰後期的德國,後方不知前方吃緊,喬喬和很多小男孩一樣對軍隊充滿了嚮往,他也是國家和元首的崇拜者之一。
  • 豆瓣8.7分的《小丑》:小丑的墮落和黑化,到底是誰之過?
    「我希望我的死,會比我的生命更有價值。」這是影片《小丑》中亞瑟·弗萊克在心理諮詢室裡翻弄他的筆記本時上面寫過的一句話,小叭在看到這句話時就被這部影片深深地吸引了。男人褶皺的面容、散亂的頭髮、空洞的眼睛,究竟是什麼樣的遭遇讓一個人絕望至此?
  • 天使愛美麗:豆瓣8.7分,見證艾米麗是怎麼一步步成為「天使」!
    《天使愛美麗》這部影片是在2001年上映的,豆瓣8.7分,應該是挺好看的。很多人都知道,天使是很難做到的,那種只為他人,幫助他人的精神可能也不是一直都延續下去,而在《天使愛美麗》這部影片中,艾米麗卻是從小幫助他人長大的,她把幫助他人當成是人生樂事。
  • 豆瓣8.7分大熱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豆瓣評分8.7的口碑,絕對不是蓋的! 並且,這部劇也是金秀賢的復出之作! 題材小眾 整部劇圍繞的是因為要照顧自閉症哥哥文尚泰(吳政世 飾)而被動拒絕人際關係的精神病院護工文鋼太(金秀賢 飾)和一個有著童年慘痛經歷的童話作家高文英
  • 「每日精神食糧」《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經典句子文摘
    3、重、必然和價值是三個有內在聯繫的概念:必然者為重,重者才有價值。4、如果母性是一種大寫的犧牲,那麼做女兒就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大寫的過錯。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將及時刪除。11、她的悲劇不是重,而是在於輕。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12、現代的抽水馬桶從地面上凸起,宛如一朵白色的睡蓮花。建築師盡一切可能,讓身體忘記它的悲苦,讓人在水箱的譁譁衝洗中不會想起腸胃裡的排洩物會變成什麼。
  •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爭,《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喬喬的異想世界》真可謂是生不逢時,在一個充滿偏見和短視的年代裡,依舊執著地用孩童般的純真視角謳歌著和平、包容、勇敢的青春之歌。影片以一個十歲德國小男孩喬喬的視角,先是用極具諷刺意味的喜劇手法,去描摹這個深受納粹思想茶毒的孩童是如何通過自身努力,去實現做一個最完美法西斯的夢想。可隨著故事的不斷發展,由於母親的教導、閣樓猶太女孩的真實經歷,沉浸在元首崇拜中的喬喬逐漸開始對自己長久以來所信奉的世界觀產生了懷疑。
  • 豆瓣高分電影,這30部只看一遍根本不夠
    4、《教父》,豆瓣評分9.3分 沒有什麼電影是非看不可的,如果一定要有我覺得這一部必看 9、《上帝之城》,豆瓣評分8.9分 影片講述了關於巴西裡約熱內盧貧民窟的故事
  • 林奕含逝世3周年:短暫的26年,用生命譜寫的叩問實現了嗎?
    這本書或許便是她給這個世界的告白,而隨著這本書的熱賣,一個隱藏於世界背面,大家隱而不宣的話題,終於被大眾所熱議。如果說林奕含筆下的思琪,受到的誘姦是她生命不可能承受之重,那麼在黑暗中舔舐傷口時,悄然而至的抑鬱症,確是摧毀她的最重一擊。人人都告訴你說,「你要去聽音樂啊」「你要去爬山啊」「去散心啊」「你跟朋友聊聊天啊」,但我知道不是那樣的。
  • 菲尼克斯的絕演,豆瓣高分8.7的《小丑》,一個瘋癲且自由的故事
    我叫亞瑟,我不記得我的童年發生了什麼,但我知道我不快樂,有怪病,我只記得自己是一家之主,照顧母親,聽她的話。母親從來沒有關注我,她只著了魔念叨她的託馬斯韋恩。我不希望別人和我一樣不快樂,我想當個諧星,讓大家都能快樂,但我不會講笑話,所以我當小丑,學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