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東條英機內閣倒臺的國軍悍將,率不到兩萬人血拼十萬日軍

2020-12-14 新歷史

1944年,在抗戰末期,當時的中國發生了一件非常恥辱的大型戰役,這場戰役就是豫湘桂會戰。尤其是在豫湘桂會戰的第一階段,中國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指揮8個集團軍1個兵團共17個軍約40萬人,在第八戰區和空軍(飛機156架)各一部支援下迎戰15萬日軍,但是卻被日軍擊敗,河南全省被日軍佔領。

雖然豫湘桂會戰第一階段打的不怎麼樣,但是在第二階段的戰役中,有一支部隊卻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名,這支部隊就是方先覺率領的泰山軍第十軍。長沙淪陷後,日軍開始進攻衡陽,衡陽城守軍是國軍第10軍,下轄第3師、第190師、預備第十師,實際兵力七個團,加上配屬的暫編54師1個團,總兵力為8個團,1.7萬多人。第十軍軍長方先覺畢業於黃埔三期,是當時國民黨軍中頗為傑出的軍事將領。

具體到衡陽戰場,日軍先後投入橫山勇的11軍的四個師團,即68師團、116師團、 58師團、13師團,約11萬人,空軍有駐嶽陽北部白螺磯的日本第5航空軍全力配合,敵我雙方兵力對比為5.3:1。方先覺最開始接到的命令是死守衡陽15天,蔣介石告訴他守衛15天就是勝利,到時候援軍就會趕到。

1944年6月23日拂曉,日軍第68、116師團撲向衡陽,雙方一開始就打的十分激烈,戰役一直打到27日,衡陽外圍陣地失守,但是陣地上的中國軍隊沒有一人投降,被俘,全部戰死。6月28日,日軍又集結重兵在飛機坦克重炮的掩護下對衡陽發動一輪又一輪的進攻,戰鬥中日軍還多次使用毒氣彈,給中國軍隊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但是在拼殺五晝夜後,日軍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激戰。由於彈藥,物資耗盡,國軍的增援部隊也紛紛趕到,日軍不得不停下來休整,並派出部隊阻擊國民黨援軍。

7月11日,得到四個野炮大隊,兩個迫擊炮大隊支援的日軍再次對衡陽發動進攻,7月13日,中國守軍擊斃日軍120聯隊聯隊長和爾大佐,日軍還派航空兵向城內投擲燃燒彈,致使城內燒成了一片火海,到處都是腐臭和毒氣彈的氣味。15個日軍大隊在飛機的掩護下反覆衝鋒,但是都被第十軍官兵擊退,在最激烈的時候,預10師師長葛先才赤膊上陣,端著機槍進行掃射,這才擊退了日軍經過連續9晝夜的血戰,日軍68、116師團以傷亡8000人、陣亡聯隊長1名、大隊長6名、幾乎所有的中隊長的代價,也只是攻佔了中國軍隊的外圍陣地。

兩次總攻都以慘烈的失敗告終,日軍在衡陽城下損兵折將的消息傳到國內後,日本天皇牢牢的記住了方先覺的名字,日本大本營對橫山勇進行了嚴厲的斥責。在這種情況下,橫山勇集結四個師團日軍集結了11萬人,從三面同時進攻。原本準備守半個月的第十軍官兵,和日軍打了47的時間,但是援軍還是遲遲沒有趕到,甚至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的方先覺感覺到了一陣絕望。

激戰到最後,第十軍1.7萬人,6000人戰死,8000餘人受傷,剩下的都是後勤還有已經彈盡糧絕的殘兵,日軍參戰的11萬人,受傷三萬人,陣亡兩萬人。方先覺率疲憊之師,和日軍激戰47天,打出了一比四的傷亡比例,在整個抗戰期間都是很罕見的戰跡。戰役後期,彈盡糧絕後,方先覺為保護8000多名傷兵,開始和日軍談判,在和日軍談判的時候,又命令一些沒有受傷的官兵趁機突圍,免得和他一起受辱。衡陽保衛戰,日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直接促使東條英機內閣倒臺,三個月後,方先覺和第十軍主要將領被軍統特工救出,蔣介石不但沒有懲罰他,還授予他青天白日勳章一枚,表彰他在衡陽保衛戰期間立下的戰功。

相關焦點

  • 國軍第一悍將,當上連長就棄原配娶團長妹妹,後升官又娶妻子妹妹
    在上世紀的民國時期,紛紛擾擾戰亂了幾十年,也湧現了不少的名將,但稱得上悍將的可謂是屈指可數,而夠得上「國軍第一悍將」這名氣的,不僅要英勇善戰、戰功顯赫,而且要有軍事謀略和軍事才能。作戰的次數不僅要多而且要贏多輸少,有人統計,符合這一要求的國軍將領只有四個人:張靈甫、王耀武、黃百韜、胡璉。
  • 抗日戰爭曼德勒會戰,十萬國軍折損六成,蔣介石為何卻飲泣吞聲?
    對於組建遠徵軍一事,蔣介石可謂是盡心盡力,從各個戰區抽調了三個軍,共計十萬精銳部隊赴緬作戰。但蔣介石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精心挑選的十萬精銳,竟然入緬僅僅數月時間便大敗而歸,十萬國軍僅剩四萬餘人得以返回。
  • 臺兒莊戰役,國軍兩個特殊的打法,成功擊潰日軍王牌部隊
    據統計,國軍在這場戰役中,共投入29萬的兵力,而日軍則投入約5萬人,但這5萬人則是日軍中的兩大王牌部隊——板垣師團、磯谷師團。這場戰役能夠取得勝利,完全得益於國軍的兩個特殊打法,成功擊潰了日軍的磯谷師團。說這兩個特殊打法之前,要先了解到臺兒莊戰役中國軍的戰術安排。
  • 日本東條英機等十四名甲級戰犯滔天罪行錄(圖)
    與此同時,東條英機下令開始對泰國、馬來亞、菲律賓及香港等地發動進攻,全面實施日本蓄謀已久的「南進」計劃。不到半年時間,日本侵佔了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近380萬平方公裡的廣闊土地,淪陷地區人口達1.5億之眾。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所到之處,瘋狂掠奪資源,殘害當地居民,虐待盟軍戰俘。1945年9月12日,作為日本頭號戰犯的東條英機自殺未遂,被捕入獄。
  • 汪精衛訪問日本照片:與東條英機座談,祭拜前首相犬養毅
    八幡丸號原是民用郵輪,後被日軍海軍徵用,商船變成航母,更名「雲鷹」號。這張照片為1941年6月16日,汪精衛的車隊到達神戶,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據周佛海在日記中記載:「當日歡迎群眾達十萬以上。許多人在沿途高呼口號。」周佛海是賣國巨奸,是汪集團叛國投敵的主要策劃者。他一生筆頭甚勤,有記日記的習慣,每天必記完才休息,確有特殊原因未記,日後必補記。周佛海重視自己日記的保存。
  • 抗日戰爭華北最可恨之人,傅作義咬牙切齒,究竟誰害了華北國軍?
    抗日戰爭時華北最可恨的人,傅作義咬牙切齒,是誰害了華北國軍?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後,蔣介石在華北地區設立了第二戰區,「山西王」閻錫山就任戰區長官。除傅作義外,閻錫山倚重的人還有名義上隸屬二十九軍的察哈爾劉汝明,傅作義和劉汝明分別就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和副總司令。
  • 日軍:拼了命的國軍太可怕
    1938年4月22日,日軍磯谷和板垣兩個甲等師團及偽軍一部共5萬多人向國軍60軍據守的禹王山陣地發起了猛攻。禹王山地處徐州北部,海拔僅有126米,但在廣袤的魯南平原上,卻成了敵我雙方必爭的「高地」。
  • 岡村寧次指揮芷江會戰,300日軍投降後還打鬧,國軍:日軍完了
    1945年4月,侵華日軍欲爭奪芷江空軍基地,由此發起芷江保衛戰,這次戰役是我國抗戰時期在正面戰場上的最後一次會戰。戰時長達兩個月,日軍出兵5個師十萬餘人,國軍出兵9個軍26個師,雙方總兵力達28萬多人,戰線二百多公裡,最後以日軍戰敗結束。
  • 東條英機自殺未果,走上絞刑架瑟瑟發抖,行刑官此話讓他面紅耳赤
    東條英機是侵華日軍甲級戰犯,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日本的第四十任首相。日本投降後,他選擇自殺未果,經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他被送上了絞刑架卻瑟瑟發抖,行刑官一句話讓他面紅耳赤。1941年11月18日,東條內閣正式成立,東條英機一人身兼陸相、內相,以後又兼任文部相、商工相、軍需相等職,集各種大權於一身。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由於大量戰爭罪行是他授權,他被列為頭號戰犯。
  • 抗日戰爭江灣攻防戰,日軍主力部隊抵達,國軍為何卻大喜過望?
    正在登陸的日軍1932年2月8日,野村吉三郎乘坐日軍旗艦「出雲」號抵達上海,他下令給久留米旅團長下元熊彌要求其率部進攻吳淞口要塞,為後續日軍部隊打通登陸通道。在此之前日本海軍陸戰隊曾兩次對吳淞口要塞發起猛攻,國軍猛將翁照垣雖率部成功擊退來犯日軍,但是整個吳淞口要塞也早已被日軍轟炸的破敗不堪。但是即便如此野村吉三郎為了保證儘快攻佔吳淞口,直接放棄繼續使用海軍陸戰隊,而是派出了專業的陸軍野戰部隊。
  • 抗日戰爭太原戰役,日軍主力兵臨城下,為何卻嚴令前線不得進攻?
    1937年11月初,太原戰役已經接近尾聲,日軍龍山師團突破國軍娘子關防線兵臨太原城下,閻錫山為了保住太原下令忻口前線國軍放棄陣地撤回太原。如此一來一直被擋在忻口的日本板垣師團也得以長驅直入,日軍對太原形成了夾擊之勢,閻錫山召集眾人商議對策,最終一意孤行決定委派傅作義率部死守太原。
  • 抗日戰爭,我軍10場著名戰役,殲滅多少日軍,領軍人都是誰?
    前三次保住了長沙,讓日軍的侵略意圖不能得逞,增強了中國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死亡二萬人,傷六萬人戰役評價:中國軍隊以數量極少的守軍守衛衡陽48天,擊退敵人多次進攻,逼迫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倒臺,雖然衡陽最終陷落,卻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
  • 抗戰時期,侵華日軍的歷任總指揮官分別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首任司令官:西尾壽造,日本鳥取縣人,早年曾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七七事變爆發後,西尾壽造升任第2軍司令官,指揮部隊沿津浦路南犯,先後佔領了滄州、濟南等地,後來在進攻徐州的時候,由於自己所轄的磯谷廉介師團突敵冒進,在臺兒莊地區被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打得大敗
  • 情人辭職,內閣倒臺,英國嫩模一戰成名
    其中普羅富莫事件堪稱英國歷史最嚴重的醜聞之一,這次醜聞讓戰爭大臣辭職,內閣總理換人,保守黨選舉失利,內閣倒臺。而掀起此次風暴的人,只是一個21歲的社交名媛,她叫克裡斯汀·基勒。基勒因為這件事情名聲大噪,但她早年生活不順。她的家庭是重組家庭,家中沒錢又飽受摧殘,自小沒有受到太好教育。長大後憑藉美貌,擠進貴族圈。
  • 抗日戰爭湖南會戰,前線國軍大敗而歸,日軍內部為何卻紛爭不斷?
    1944年8月8日,日軍在付出一萬九千餘人傷亡的代價後攻佔衡陽,自此長沙和衡陽兩大重鎮均淪陷敵手,日軍已經初步打通了進攻重慶的道路。不過因為方先覺率領第十軍死守衡陽四十餘日,為後方國軍組織新的防線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而且前線日軍傷亡慘重,只能在衡陽暫時休整。
  • 抗日戰爭臺兒莊大捷,日軍主力深陷重圍,指揮官為何卻破口大罵?
    1938年4月,舉世矚目的臺兒莊戰役進入收尾階段,國軍孫連仲集團軍在臺兒莊和日軍坂本順旅團、瀨谷啟旅團血戰數十日,已經元氣大傷。但是孫連仲所部的死守臺兒莊卻成功地為國軍精銳部隊湯恩伯軍團爭取到了包抄日軍後路的時間,臺兒莊戰役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 抗日戰爭國軍敵後戰場,日軍以樹皮充飢,指揮部為何卻置若罔聞?
    #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最早的敵後戰場位於山西的第二戰區,太原會戰後山西大半被日軍侵佔,蔣介石則嚴令第二戰區部隊撤過黃河,就連閻錫山也不能例外。閻錫山無奈之下,只得帶著第二戰區的國軍部隊轉入晉西山區和日軍打遊擊戰,希望可以依託地利優勢擋住日軍進攻。不過閻錫山很快發現,山西地區的日軍主力部隊板垣師團,竟然莫名其妙的被調走,留駐山西的日軍變成了,太原會戰時的輔助部隊龍山師團。
  • 抗日戰爭日軍內部亂象,民國危急存亡之際,日軍為何卻頻頻失誤?
    然而蔣介石錯誤估計日軍參戰兵力,國軍部隊在各大戰場節節敗退,數十萬國軍精銳損失殆盡,但是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日軍內部矛盾也日益凸顯。盧溝橋事變時,日軍在華北地區主力為天津駐屯軍,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日本天津駐屯軍擴編為日本華北派遣軍。
  • 漣水戰役:74師血拼戰勝解放軍,卻老兵傷亡殆盡引發孟良崮覆沒
    國軍悍將張靈甫戰死於孟良崮後,被俘的國軍老兵說,整74師敗於孟良崮,根本原因在於二打漣水,營連戰鬥骨幹死傷近三分之二,傷了元氣。 這種說法真實嗎?二打漣水又是怎麼回事?這其中的緣故,還要從蔣介石的守江固淮戰略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