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家、省作協副主席、勞動模範等等,這是頭頂光環的虛擬路遙;生活拮据,家庭不幸,疾病纏身,早逝,這是生活中的現實路遙,也是平凡世界中有著七情六慾的普通人。
鬱達夫說,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有一定的道理。對於路遙而言,他個人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或多或少都折射到了他的作品中,那麼《平凡的世界》自然也有。
賀秀蓮與田曉霞,一位是哥哥孫少安的妻子,一位是弟弟孫少平的初戀情人,單看這兩個人的身份,已足以涵蓋一個人一生中對情感所有的情緒。
總的來說,《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但是也不乏浪漫主義的情懷。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展現了一種虛無主義的浪漫,孫少安與賀秀蓮的婚姻展現了一種現實主義的浪漫。但不論前者還是後者,路遙都給了他們一個不完美的結局,冥冥之中,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現實中路遙情感上的殘缺。
我們先看路遙生命中的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初戀林虹,一個是他的前妻林達。然後再看路遙對小說中田賀兩位女性形象的複雜情感。最後來看小說中的田曉霞與賀透蓮是否有著林虹林達的影子。
初戀的傷與婚姻的痛
1、初戀的傷
初戀在一個人的生命中,不論痛苦還是甜蜜,都能在一顆心上劃下挺重的一刀。路遙的初戀來得突然又走得匆匆,在享受了短暫而甜蜜的愛情盛宴之後,留給他的是一個永遠無法癒合的愛情之傷。
1969年,時任革委會副主席的路遙,因工作需要以「貧宣隊員」的身份,進駐了延川縣百貨公司開展路線教育工作。工作組裡有一個來自北京的知青,名叫林虹。
據路遙的好友陝西作家海波說,小姑娘長得小巧玲瓏,且能歌善舞,算得上是一個人見人愛的角色。他們最初的相識在一個大會上,路遙坐在臺上,林虹在臺下負責喊口號,但真正的談戀愛是在工作組期間。
北京女知青林虹,有著少女該有的熱情,對路遙有著不該有的「誘惑」。據說路遙第一眼看到她時,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傳說中的「一見鍾情」被定格。
路遙沒有猶豫跟著內心的衝動逐漸靠近了林虹,隨著彼此之間了解的加深,路遙發現了林虹的另一面。她不僅外表可愛甜美,而且才華出眾,性情溫和,路遙不可救藥的愛上了她。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路遙激動地用自己顫抖的手牽起了林虹的手,瞬間被巨大的幸福包圍,淹沒在愛情的海洋裡。初戀刻骨而又美好的感覺永遠烙在了路遙的心上。
他們曾經在許多個夜晚,沿著秀延河畔散步,依偎在星空下,相互傾訴著愛的甜蜜與生活的平淡。海波說,林虹在某些方面影響了路遙的一生,比如:
路遙喜歡在下雪天沿著河床散步,據說那是他們愛的情境。喜歡唱《三套車》和《拖拉機手之歌》,據說這是他們相戀時唱過的歌。他喜歡穿紅色的衣服,據說這是林虹的專愛色。路遙還曾用過一個「櫻依紅」的筆名,其中藏著女子的名字。
為了林虹,路遙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包括不惜搭上他的前途。他把原本屬於自己的招工名額,一次離開農村的難得的機會讓給了林虹,她走了,一去不返。此後,路遙在愛情的深淵裡掙扎了很久,才漸漸熄滅對林虹火焰,海誓山盟終究還是抵不過現實的距離。
路遙的初戀就這樣結束了。
2、婚姻的痛
林達是路遙的妻子,她與林虹同是北京知青,而且還是髮小。命運就是這樣的捉弄人,走了一個北京女知青,又來了一位北京女知青,看上去沒變,實際上全變了。
林虹走後,路遙遭遇了人生感情和事業的雙重打擊,最後回到了家鄉郭家溝,成為了一名民辦教師。1972年,在朋友曹谷溪的幫助下,以「民工」的身份被抽調到縣革委會通訊組,進行為期一年的通訊員培訓。
林達是曹谷溪的下屬,經常向曹匯報工作。路遙與曹谷溪是多年好友,兩人經常在一起暢談人生。林達在匯報工作的時候,自然也經常見到路遙。一來二去,兩人熟悉了,並逐漸產生了男女間的情愫。
林達家境優越,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思想開明,對於路遙與女兒的戀情,沒有粗暴的橫加幹涉,而是建議林達,希望他們在真正了解彼此之後,再決定要不要在一起。而不是在被愛情衝昏頭腦的時候匆匆的確定一段關係。
林達的若即若離,讓路遙很沒有安全感,他曾在曹谷溪面前哭訴說,林達也不和我好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後,林達接受了路遙,並和他一起回郭家溝過了春節。
1973年,路遙以「工農兵學員」的身份考上了大學,兩人過上了鴻雁傳書的日子。路遙在大學期間的費用都是由林達支援的,可見,林達是一個思想比較成熟的女性。
1978年,相戀近八年的路遙和林達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後生活也算美滿,一年後,他們的女兒路遠出生。
婚後的路遙全身心的投入寫作,作息時間與常人不同,他的「早晨」從中午開始,他的「夜晚」直落到夜半三更,生活習慣與妻子嚴重相背。家庭的大小事務基本都落到林達的肩上,而且路遙還有點大男子主義,對抽菸又有著極高的講究,他的工資常常連買煙都不夠,還要動用林達的工資寄錢給家裡人,兩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一個南方人,就連在飲食上也很難達成一致。可以說,林達在精神和物質上都得不到路遙的幫助,這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很崩潰的。
他們的婚姻在現實的瑣碎中不斷的被顛簸,最終走向了滅亡。1992年,路遙與林達辦完了離婚手續,結束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段感情生活,就在同年的11月17日,路遙也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從林虹到林達,從鄉下窮小子與「白雪公主」談戀愛到結婚,再到白雪公主們的相繼離開,我們似乎已經從林虹和林達身上嗅到了絲絲田曉霞的味道。那麼賀秀蓮呢?她身上有著最原始的母性之愛,有著我們中華民族最值得頌揚的純樸與勤勞的美好品質,她是路遙與這個世界和解的牽線人。
天使的微笑與母性的愛
1、天使的微笑
田曉霞是孫少平心中永遠的傷痛,或許對於路遙也一樣。她有著高貴的出身,父親田福軍是一名高官,長相甜美超凡脫俗,關鍵才氣出眾還不世俗。當年的林虹林達也是以這樣優越的品質贏得了路遙的心,這樣的女性身上散發著濃厚的古典主義氣息,可以說,對于田曉霞這個人物的設置,是路遙將現實中所追求的古典主義美學影射到了小說中。
田曉霞是一個多維結構的象徵,她有著天使般的美好品質,對於孫少平而言,她既是他的啟蒙者,又是他理想中的對象,但是這兩者在路遙的筆下卻是分裂的。
作為啟蒙者的田曉霞有著一定的權威性,孫少平對田曉霞從崇拜開始,到田曉霞對孫少平的迷戀結束,他們的關係發生了一次奇妙的轉換。在路遙看來,這樣的轉換,其決定性因素不是政治背景,不是性別因素,更無關乎職業,而是一個可以凌駕於這些因素之上的更強大的因素,即知識。
我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小說中的孫少平是一個不斷進取的有思想的知識型青年。在他的男性成長過程中,田曉霞既是見證者又是啟蒙者。她見證了孫少平的個人變遷,從而對其產生崇拜感。
當孫少平成長為一個內心強大的集知識、才華和思想於一身的男人之後,田曉霞作為啟蒙者的身份便消失了,從而回歸為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女性。在孫少平的生命中不只出現過一個女性,但是只有田曉霞滿足了他對女性的所有幻想。
路遙將田曉霞設置為一個幾乎接近完美的女性,這本身也不符合現實。然而更大的現實是,一個煤礦工人要和省城一位有背景有實力的女記者生活在一起,他們之間不同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習慣,身份地位的巨大懸殊,都足以在生活中釀成無數次的翻車現場。
孫少平也清晰的感覺到,有時候,連他自己也覺得與田曉霞在一起是一個夢幻。孫少平在尋求理想、感受快樂的同時,卻又在體味著一種分裂:愛情和婚姻的分裂,男人與女人之間社會身份的分裂。
這種分裂導致了孫少平內心世界中巨大的幻滅感,理想越是美麗,現實離它就越遠。因此,孫少平無論如何也無法跨越自己身份障礙,與田曉霞結合。
如果他們結合在一起,那麼則意味著孫少平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與追求,會進入到一個龐大的權力關係網當中,一旦成為其中的一員,只有兩種結果,要麼順從,要麼被它拋棄。很顯然,路遙沒有讓孫少平捲入其中,而是給他安排了另外一個結果,那就是城市夢的破滅。
田曉霞就成為了一個犧牲者的形象,唯有她死去,孫少平才會安心的作一個隱者。現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作家們都習慣於以犧牲一方為代價,新的孫少平是伴隨著祭壇上的田曉霞而誕生的。至此,田曉霞作為一個形象完成了她的使命。
2、母性的愛
路遙從小生活在農村,中國農村婦女普遍善良軟弱,富有同情心,路遙對此頗有體會。在他的作品中,著力挖掘著我們民族中最值得讚美的品質,極力頌揚那種多情重義,純潔美好,頑強不屈的美好人性。
很顯然,賀秀蓮就是這樣的好女子形象,在她的身上集中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著中國傳統女性發自母性的愛,同時也體現著路遙的審美理想和美學追求。
孫少安曾經和弟弟孫少平一樣,在愛情上面臨過同樣的境遇,但不同的是,孫少安親手把它扼殺在了搖籃裡,因為他清醒的意識到,他與田潤葉在婚姻上的不可能性。
賀秀蓮對於孫少安來說,就像天上突然掉下個「林妹妹」一樣,被孫少安撿了一個大便宜。她身體好,人樣不錯,也懂事,從小沒娘,又特別能吃苦,在勞動上與孫少安不差上下,很快得到了全村人的讚賞。
孫少安之所選擇賀秀蓮,是因為她符合他想像中的媳婦,能成為貧困家庭中的一個好勞力,能適應貧困家庭環境所要求的一切,並能為這個家庭創造財富。可以說,孫少安非常理性,他的選媳婦標準完全基於一個貧困家庭的基本要求,而這個基本要求,田潤葉是達不到的。賀秀蓮體現的是農村經濟型女人的社會學意義,也成為孫少安的附屬品,這是她悲劇的一面。
孫少安在小說中的成長與成熟,和經濟有著密切的關係。他之所以混好,在於三點,一人長得帥,二能力和毅力都非常強,三人際資源完善,比如他缺錢的時候,賀秀蓮可以幫他借。走投無路的時候又能得到領導的幫助。
然而他的複雜之處也在於此,他依靠勞動技能起家,但是在他起家過程中,又摻雜了非勞動性的因素,比如靠關係網貸款,利用走後門等非正常的途徑,以此解決他在事業上的瓶頸。
作者的矛盾在於,路遙身上有著深沉的鄉土情結,孫少安作為小說的第三條線索,身上肩負著體現國家下層農民生活經歷的發展史的使命,路遙並不希望孫少安變成一個暴發戶的形象。如何讓孫少安在不斷突破的同時又保持不斷的鄉土情結,唯一辦法就是給他苦難。
因此,我們看到孫少安幾經磨難,擺脫了貧窮的困擾,卻一再面臨精神上的失落。孫家面臨分家,孫蘭香不肯收哥哥給的錢等,這些都一次次地震動著他的精神世界。那麼,妻子賀秀蓮的絕症也是他人生苦難的一部分,也是對他的精神世界產生強烈震動的因素。
對於作者而言,所有這些苦難的目的,都是為了保持男主人公孫少安精神世界的強大、正面積極和純潔性。
由此,我們發現,一個男人的成長過程,直白點說,在小說中表現為對女人的佔有和拋棄的過程,田曉霞、賀秀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路遙的現實與虛幻
林虹林達是路遙現實中接觸過的,且產生過強烈情感的女性。她們與田曉霞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美女,都有才華,但與田曉霞也有著本質的區別,她們生活在現實的功利性當中,而田曉霞恰恰相反,她的高貴恰在於拋棄了世俗的功利。這是路遙對現實的一種升華。
其次,我們發現不管白富美田曉霞,還是吃苦耐勞的賀秀蓮,她們身上都有一種無私的甘於奉獻的精神。賀秀蓮將自己的青春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家庭,而田曉霞則是賀秀蓮的升級版,她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奉獻給了國家。
在現實中的林虹在接受了愛人無私的奉獻之後,最終卻另投他人懷抱,路遙在初戀的感情當中並沒有得到同等的來自對方的無私的愛。作為妻子的林達,在路遙的眼中,也沒有做到如賀秀蓮那般對家庭的百分百的無私奉獻,或者說是路遙心裡認為的女性在家庭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最終他們分道揚鑣。
在現實中,路遙的情感生活是不完美的。這種不完美多多少少影響到小說中田賀兩位女性的命運。路遙給她們的結局多少有點殘忍,但以這樣的方式來解脫自己內心的不完美心結,也無可厚非。
林虹在路遙的心中可能是一個啟蒙者的角色,這與田曉霞在孫少安心中的分量是一致的。林達在家庭中的形象,給路遙的影響力更大,在小說中,可能更多的體現在賀秀蓮身上。
在生活中,林虹林達都沒有停留在路遙身邊,在小說中,田曉霞、賀秀蓮也分別離開了她們各自深愛的男主人公,只能說是人為的巧合。
綜上所述,從三個方面分析了田曉霞和賀秀蓮的結局問題,既有現實對作者精神層面的影響,又有小說虛幻的破滅感。
#平凡的世界人物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