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上海市68歲的老工人新村——曹楊新村的部分地方又進入了改造的周期,很多居民正在進行搬家,這也是上海市實行的一項民生工程。
對於「年近古稀」的上海市曹楊新村來說,其改造一直要求保持風貌、保持建築形態,在這種情況下,改造的難度也比較大。
從客觀的情況來看,上海市曹楊新村改造的難點不在保持風貌,而是實現現代化民生。這裡的建築太老,而且又不能改造結構,因此改善民生的目標比較難實現。
從外表來看,上海市曹楊新村還是很不錯的:紅瓦白牆的三層小樓,此處的綠化也非常好。在幾十年前這個地方更加好,也是上海市的新型標誌性建築,有曾經超10萬人來這個地方參觀。
上海市曹楊新村已經有了68年的歷史,相比一個人,也已經算是「年近古稀」,在這個地方的主體建築,已經全部是保護建築,因此改造也不能破壞建築本身的形態。
從改造的裡程中來看,上海市曹楊新村不僅面臨著年久失修的問題,還有建築本身的結構不利於現代化生活的問題,後者才是真正難以改變的問題。
下面是上海市曹楊新村 的老地圖。
一些專家認為, 曹楊新村的改造國家中「建築風貌」與「改善民生」並不矛盾,這可能也是一種理想化的思路,專家並沒有在曹楊新村中生活過,這個地方主要的問題不是外觀,而是建築裡面畢竟已經是70年之前的東西,也現代化的生活相差比較大。
下面是上海市曹楊新村的老照片。
客觀來說,上海市曹楊新村的改造,已經付出了很大的成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於建築結構的問題,這裡面其實很難滿足現代化的民生條件。
目前,對於年近古稀的上海市普陀區的曹楊新村,改造還在持續進行當中,保護建築、保護風貌,這其實並不是難點,讓它看起來很好也比較容易,真正難的是讓曹楊新村成為適合上海市民現代化生活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