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漢初三傑,韓信遇難,為何張良選擇冷眼旁觀?

2021-01-14 自由仙

漢初三傑只是一個並稱而已,並不能說明這三人的個人交情會有多好。類似的並稱有很多,比如什麼初唐四傑,甚至類似戰國四大名將,起翦頗牧,彼此之間還打生打死。

而且張良不幫韓信是相當的正確的,要說漢初三傑,誰和韓信關係最好,那自然是蕭何而非是張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蕭何與韓信的關係,自然要比張良與韓信的關係要密切,而事實上韓信也可以算是被蕭何坑死的。

相比蕭何與韓信的關係,張良與韓信的關係才哪裡到哪裡那?

而且張良冷眼旁觀已經很地道了好吧,張良最應該做的其實應該是類似蕭何那樣,把韓信往死裡坑。

這麼說是要先弄明白,誰才是張良的老闆,張良的老闆自然是劉邦了,張良存在的價值就是幫助劉邦解決各種麻煩。那麼當劉邦想要解決韓信這個麻煩的時候,張良更應該做的就是主動出謀劃策,看看怎麼才可以滿足劉邦心意的把韓信給弄死。

你看看人家一樣是三傑之一的蕭何,是如何主動介入把韓信給坑死了。

張良給劉邦打工,劉邦要殺韓信,那麼張良有什麼理由要幫韓信呢?

相關焦點

  • 同為漢初三傑之一,在韓信危難之際,張良為何選擇袖手旁觀
    張良和韓信的關係好嗎?可以這樣說,這兩個人壓根就沒什麼關係,甚至可以說是站在對立面的關係。雖然都是漢初三傑之一,但是張良對韓信沒有任何恩情,韓信對張良也沒有什麼幫助。這兩個人都是漢高帝劉邦的臣子,而且張良還曾經多次站在韓信的對立面。因此當韓信出事的時候,張良為啥要出手相助呢?於公於私,張良都沒有任何理由出手相助。
  • 揭秘千古謎題:同是漢初四傑,韓信遇難時,張良為何不施以援手?
    劉邦能夠在短短七年時間內從一介布衣北漂成功,建立大漢王朝,跟他手下三位關鍵人物密不可分,即兵仙韓信、宰相蕭何、謀聖張良,史稱「漢初三傑」。韓信是個軍事奇才。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平定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 漢初三傑韓信為尊,為何《史記》中蕭何、張良入世家,韓信入列傳
    漢初三傑各個是傳奇,每個都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最後都成老流氓劉邦部下,就不得不說性格決定命運,他們三人中如用一句話評價性格!當如下!蕭何,老成持重,因為老成所以膽魄不夠,最後讓原本的部下劉邦當了老大。張良,明智果決,謀略沒話說,更難得的是有自知之明,懂急流勇退。
  • 漢初三傑中為何只有韓信被列入列傳,而其他兩個都列入世家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三人被稱為漢初三傑,但其中只有蕭何、張良列在世家之中,而韓信卻被列為傳記。從這三人被稱為漢初三傑來看,其實三人的功績都差不多,都對漢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三人都被封侯,從功績上看其實三人並無太大差別,既然這樣為何蕭何與張良被列為世家,而韓信卻被列為傳記?這其實與《史記》的記傳體系有關,《史記》中的「世家」記載的是漢朝「開國王侯,子孫世襲」也就是王侯爵位世代相傳之意。也就是說,只有開國王侯的爵位有傳世後代的才能被列在「世家」之中,這與建立的功勞大小無關。《史記》中的列傳屬於個人傳記,只是記載個人的事跡。
  • 蕭何韓信張良同為漢初三傑,為何蕭何排第1位,張良排62位
    以我們對歷史人物的認知來看,劉邦手下的功臣第一的應該是韓信啊,韓信一個人率領一支軍隊,就為劉邦滅亡代國、魏國、趙國、齊國四個諸侯國,消滅及俘虜的敵人不計其數,按軍功來算韓信才應該是第一啊,為什麼蕭何第一?
  • 張良足智多謀,為何韓信遇難,他卻冷眼旁觀?
    而提起楚漢爭霸,項羽有範增、劉邦有張良,但兩大謀生之爭,還是張良略勝一籌。由此可見,張良的足智多謀,以及對於劉邦的重要性。張良足智多謀,為何韓信遇難,他卻冷眼旁觀?對於這三位人物,大家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兵士韓信戰無不勝、政治蕭何各方周全、謀士張良足智多謀!但是,讓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韓信在之後的幾年內突然被貶、被殺,張良卻一直袖手旁觀。要知道,當時的朝臣和百姓聽到韓信被貶後都紛紛害怕別國會因此而突然挑起紛爭。
  • 劉邦出身低微,性情流氓,為何漢初三傑會甘心追隨?
    劉邦出身低微、性情流氓,卻為何能得到那麼多傑出之士,特別是漢初三傑的追隨? 因此,包括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在內的諸多人才,之所以死心塌地跟隨劉邦,是因為相對於其他人來說,劉邦更能滿足他們的人生理想和要求,給出他們最滿意的價碼。
  • 漢高祖劉邦出身低微,漢初三傑為何會追隨他?劉邦酒後說了實話
    劉邦在奪取天下後,在洛陽南宮設宴款待諸將,席間問:「你們都不要隱瞞朕,都來說說,項羽為何失天下,朕為何得天下?」文武百官紛紛誇獎劉邦,說他大仁大義,捨得獎賞有功之臣。而項羽卻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劉邦搖搖頭道:「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劉邦大封開國功臣,蕭何排名第1,韓信第21,張良為何排第62位
    漢興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陳之歲,初以沛公總帥雄俊,三年然後西滅秦,立漢王之號,五年東克項羽,即皇帝位。八載而天下乃平,始論功而定封。訖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然而讀了《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後,發現這個排名表有點不符合常理,人人都知道漢初三傑居功至偉,然而在排名表上,蕭何排第一,而兵仙韓信排第21位,神機妙算的張良居然排到了第62位。
  • 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什麼要將張良蕭何納入世家而將韓信列入列傳呢?
    司馬遷在史記中將人物傳記分為了三個等級,即本紀世家與列傳,其中本記事記載帝王一類的人物的事跡,而世家是記載諸侯一類人的事跡,列傳則記載的是非常重要的人臣等一些人的功績,韓信張良,蕭何三人被劉邦稱為漢初三傑,可見這三個人在劉邦的心中是不分伯仲的,而在此漢初三傑之中,蕭何與張良的事跡都被司馬遷列為了世家
  • 劉邦大封開國功臣,張良排名62,韓信第21,為何蕭何位列第1?
    劉邦,曾被項羽封為漢王,一代混混,滅秦中得利最多的人,曾經數次差點死於項羽之手,可是都死裡逃生了,最終在楚漢爭霸中,大敗項羽,建立起漢朝,成為不可一世的漢高祖。 劉邦能取得天下,並不是他自身的本事有多高,如果讓他和項羽單挑,或許十個也不是對手,但是劉邦會用人,不說別的,單單說劉邦手下的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隨便挑出一個,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大人物。
  • 張良功成身退,韓信被滅三族,聰明絕頂的兩人為何結局如此不同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這種結局的歷史人物不勝枚舉,韓信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韓信,一位軍事天才,漢初三傑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兵仙」,時人評價其為「國士無雙」。在劉邦建立漢朝的過程中,韓信戰功彪炳,可謂是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韓信一舉奪下關中之地,為劉邦一統天下奠定基礎;劉邦兵敗彭城,韓信扭轉頹勢;背水一戰,以弱勝強,一戰封神,為劉邦打開局面。
  • 劉邦分封功臣時,韓信21名,張良62名,為何排名如此靠後呢?
    但是,實際上,雖然蕭何排名第一,但是,韓信排在第21名,至於張良,則在非常靠後的61名。那麼,問題來了,劉邦分封功臣,蕭何排第一,為何張良和韓信的排名卻如此靠後?    一  首先,在擊敗項羽,建立西漢王朝之後,漢高祖劉邦根據各位功臣在反秦滅項中的功勞大小,封了145個列(徹)侯(其中只有6人為劉邦的親屬)。
  • 《史記》中為何張良與蕭何被列入世家,韓信卻僅僅列入列傳呢?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與韓信,明明都是一樣的功臣,可是為何後來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要區別對待呢?其中張良、蕭何都被寫入世家,而韓信僅僅寫入列傳,這一切背後有什麼深層次原因麼?為何張良、蕭何入世家?《史記》,它是由司馬迀記載歷代帝王的豐功偉績的本紀,記載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史的世家,以及記載3000餘年重要歷史人物生平史的列傳等內容的鴻篇巨箸。
  • 兔死狗烹的悲劇輪迴中,張良何以獨善其身
    「漢初三傑」各有神通,何以張良獨善其身?玄妙神奇的背後是張良拒絕劉邦的智慧。先來認識一下這個人。張良,劉邦謀士之一,文武兼備,精通兵法,他是唯一善終的「漢初三傑」。奇蹟的背後,是張良拒絕的智慧,保全性命,從拒絕劉邦開始。
  • 韓信功高蓋主,被誅,張良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及時隱退
    漢初的軍事謀略家---張良,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與韓信,蕭何一同被稱為「漢初三傑」。張良還被後人譽為「謀聖」。他的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詞。與"文聖"孔丘、"武聖"關羽、「詩聖」杜甫等人一起並列為中國古代的十四位聖人。
  • 陳勝吳廣張良韓信,劉邦的開國陣容快準備好了,天明還是主角嗎?
    劉邦之所以能夠以弱勝強打敗項羽成為第一位平民皇帝,是因為他拉攏一批人才,依靠這些人才出謀劃策勇猛衝鋒,劉邦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而開國陣容之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漢初三傑。漢初三傑所謂的漢初三傑就是張良、蕭何和韓信,劉邦在統一天下之後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史記》中,為什麼蕭何、張良可以入世家,而韓信只能入列傳?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去敘述歷史,這本書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多年的歷史,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本紀、世家和列傳記載的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就拿漢初三傑來說,蕭何和張良記入了世家,而韓信記入列傳。
  • 學生作品|許澤燁:我講留侯張良的故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春風微語,ID:chunfengweiyug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講留侯張良的故事我叫許澤燁,是蘭大附中的一名學生。我給大家講講「漢初三傑」之一——留侯張良。
  • 史書待遇差別很大,蕭何、張良入《史記》世家,而韓信卻是列傳
    有人發現了個問題,韓信的史書待遇比較的差,沒有入世家!劉邦登基後親定韓信的功勞,他與張良蕭何一起被譽為漢初三傑,為何卻被司馬遷寫進了列傳?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司馬遷沒有將他同張良蕭何一樣寫進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