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盛則民富,國運即民運。未來的中國會怎樣,未來的旅遊業就會怎樣,未來的旅遊從業者就會怎樣。
當新年的第一縷陽光升起來的時候,一份2020年旅遊企業破產名單表傳遍了整個旅遊圈。
因為疫情再度暫停的春節遊,讓被困在疫情裡的旅遊人,心中又多了一絲陰霾。
明年的旅遊業會不會好起來?旅行社還有沒有未來?成了數千萬旅遊從業者最想知道的問題。
1、一份旅遊業破產名單表
這是一份最近在旅遊圈裡瘋傳的旅遊企業破產、裁員名單表。
圖表數據來源:執惠
在統計到的31家旅遊企業裡,提供旅行社服務的旅遊企業佔了21家。能上這個表單的旅遊企業規模都不算太小,巨頭尚且如此,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旅企的命運又該如何呢?
名單表裡用紅色標註的破產、清算、註銷、裁員字樣,讓無數旅遊人的心裡糾結萬分,行情不見好轉,以後的日子可怎麼過啊?
每一個破產清算、註銷、裁員的旅遊企業背後,都有無數個失去工作的從業者,每一個失去工作的從業者背後都一個靠其養活的家。
旅遊業的寒潮從2020年的春節開始,在經歷長達一年的洗禮之後,似乎依然意猶未盡,在2021年的春節,再一次讓數千萬旅遊人無業可做,不寒而慄。
君不見年初的退訂,到了年末再次上演!
君不見年初的失業,到了年末仍未消退!
君不見年初的自救,到了年末還在繼續!
2、一群被困住的旅遊人
今年做旅遊的人,就像買了一支垃圾股,被牢牢地套在了2020年的春天。
不同的是,股票是有錢之後的投資,套牢了影響不了生活。做旅遊的人卻是要靠旅遊,來養家餬口的。
劉青是最早被失業的那一批旅遊人,失業之前,她在一家旅行社做銷售顧問,公司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拿到七八千塊錢的工資,對於一個二線城市來說,溫飽是沒有問題的。
她所在的旅行社是一家專門經營出境遊的公司分社,公司規模不大,有40多個人,這樣規模的旅行社在二三線城市特別多。
疫情之後,出境遊全部暫停,劉青所在旅行社的業務幾乎全軍覆沒,在死撐了三個月,賠了四五十萬之後,老總無奈地做出了裁員的決定,原本40多個人的團隊,只剩了5個核心人員。
劉青成了第一批失業的旅遊人,失業後的劉青想過很多辦法,跟其他同事學著在朋友圈賣貨,辛辛苦苦發了兩個月,賺了不到1000塊錢,連基本的生活費都不夠。
後來,劉青曾經嘗試過去找工作,對於一個35歲的中年人來說,能找到的工作無外乎是一些商超的促銷,收銀員之類的,不僅工資低,而且工作時間也非常長。
前幾天見到劉青的時候,她告訴我,她現在在一家保險公司做銷售,時間上比較自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
我知道,今年還有很多像劉青一樣的旅遊人,在疫情之前,他們或許從來就沒想過,有一天會突然被迫離開旅遊這一行,去四處找工作,為了生計疲於奔命。
他們也曾經是如此地深愛著旅遊業,也曾經為了旅遊業奉獻青春,拋灑熱血。
他們很努力,他們很拼命,他們很踏實,但最終,卻依然被困在這場疫情裡。
3、旅遊企業的艱難破冰之路
相較於劉青的處境,做地接的王波似乎要好上那麼一丟丟。至少,到目前為止,王波還在旅遊業堅持著。
雖然,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2021年的旅遊業會不會好起來。
從地接導遊做起的王波,一直是個非常勤奮的人。旅遊業是個靠服務吃飯的行業,吃不了苦的人是做不好旅遊的。
剛畢業的那時候,王波曾經創下過半個月不下團的記錄。早上六七點接團,晚上八九點送完團後,還要去公司領第二天的計劃。
多年的努力,讓王波積累了不少人脈、資源和經驗,也為王波之後自己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然而,所有的努力在一場疫情面前,都顯得那麼無足輕重。當旅行社的業務被全部暫停的時候,任你是大羅神仙,沒有業務,你也沒有回天之力。
好在王波的團隊比較小,連王波在內總共才6個人,人少,規模小就好調頭。在縮減了所有開支之後,大家終於等來了7月份國內遊恢復。
然而國內遊恢復之後,因為恐疫心理,通過旅行社報團的遊客數量銳減,王波之前合作一些組團社,也都沒有了業務。
機靈的王波開始在落地自駕和私人定製遊上下起了功夫,經過兩三個月的摸索,公司的業務也開始有了一些起色。
就在王波滿懷信心備戰春節遊的時候,各地反覆出現的疫情和多地原地過年的倡導,讓王波的心情再次跌倒了谷底。
退完春節遊客的訂單之後,王波又一次對自己的堅持開始動搖。明年的旅遊業能好起來嗎?旅行社還有沒有未來?
4、2021的旅行社年會怎樣?
2021年的旅遊業會不會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2021年的旅遊業會不會好起來?
這是個很多旅遊從業者都在思考,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
就像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就像冬天多地復發的疫情一樣。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以前的數據和經驗,真的很難給我們一個肯定的答案。
雖然,鑑於明年全世界疫苗的大規模上市,目前有不少專家對於明年的國內遊市場表示樂觀的態度。但大部分旅遊從業者對2021年的旅遊業,似乎並不那麼看好。
甚至有不少人表示,或許明年旅遊業會好起來,但好起來的是旅遊業而不是旅行社。
但無論明年旅遊業會不會好起來,旅行社會不會被更加邊緣化,旅遊長期向好的趨勢是不會變的,有需求就會有服務,有服務就會產生價值,只要人們有旅遊的需求,旅遊服務就將一直存在。
至於服務的機構是OTA還是旅行社,亦或是其他什麼服務組織,那都不過是個名字罷了。
所以,糾結旅行社會不會被邊緣化,未來會不會消失,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好當下的自己,學會積極地去適應新的變化,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正在走上世界政治舞臺,影響力在全世界進一步擴大的中國來說,正在崛起的中國,未來前景廣闊。
專家預判今年全球旅遊業將恢復超七成?純屬扯淡!
當春節遊成為泡影,拿什麼拯救你,命運多舛的旅遊業?
春節旅遊要涼了?多地通知:非必要不返鄉!
又有61人被拘留,非法經營旅遊的末日到了!
抖音、小紅書等網際網路企業入局旅遊業,虎口奪食真那麼容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