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導語
最近被一則消息所吸引,由港媒爆料馬思純因焦慮症出國進行治療,後又被她的後援會所闢謠。可是無論如何,就像馬思純曾在《看我的生活》節目中曾表示,自己服用的藥物是控制情緒的,如果不吃身體就會出現僵硬甚至呼吸困難。
看到這裡,作為心理學愛好者的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竟然想用三個字母來形容我的感觸——OMG!回歸正題,以一個心理學研究者站在馬思純的角度去理解她的感觸,我是理解她的。接下來,就從科學的角度,帶你走進馬思純的焦慮世界。
02焦慮本無錯
達爾文曾說:「情緒是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它最大的作用在於幫助人類來適應大自然,是自然選擇的產物之一。」
焦慮,作為情緒的一個分支,就焦慮本身而言,其實並無好與壞的區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情緒多分為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可是從達爾文《進化論》的角度出發,情緒本身就是一種物競天擇的表現。
經過100多萬年的演變,就生物界的情緒表現就存在幾百種,焦慮也就是其中之一而已。可是,從我們人類的角度出發,焦慮作為一種情緒存在是,它使得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的警惕狀態,以應對外界百變的狀態。
總的來說,只要焦慮後面不加上「症」字時,只作為一種情緒的存在,它就是一個良性的情緒存在,優點是時刻提醒我們外界在變化,自身要警惕;缺點是,使得我們時刻處於緊張狀態而已;這也正是焦慮本無錯的觀點。
03帶你走近「焦慮症」
與焦慮情緒唯一不同的是,在後面加上一個「症」字時,也就代表了它作為一種病理的狀態存在,無論對於人類還是其他自然界的動物來說,都將不是一個好的一面而存在。
一、什麼是焦慮症
根據Wikipedia百科的描述,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是明顯感覺焦慮和恐懼感的一種精神疾病。
焦慮是對未來事件的擔心,恐懼則是對當前事件的反應,這些感覺可能會導致身體症狀,如心跳過速和顫抖。
二、焦慮症有哪些類型
焦慮症的分類,主要是根據焦慮症患者本身的症狀原因來區分的,一般分為:
1、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症);2、急性焦慮(特異性恐懼症);3、恐怖症(社交恐懼症、分離焦慮症、廣場焦慮症、選擇性緘默症等);
三、如何對焦慮症進行診斷
1、生化指標
儘管在臨床上,並不能通過單一一項或者某幾項生化指標去定性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著焦慮症的傾向,但是根據大量的樣本研究中,其中皮質醇與甲狀腺激素兩項指標異常升高,是焦慮症患者的生化主要表現;
但是,單一通過這兩項生化指標異常升高,並不能作為定性為焦慮症的唯一依據;
2、自我定性
自我判定的基礎,要遵循誠實、客觀、第一感官的判定作為主要依據,也是目前對焦慮症進行定性判定的主要標準。其中,這項判定包含了焦慮情緒體驗、軀體運動性不安與自主神經失調反應這兩項。
判定依據: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焦慮自評量表(SAS);
Tips(重要提示):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再強調一遍,自我定性的基礎,就在於誠實、客觀、第一感官的判定基礎。
通俗易懂的講,有這項症狀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哪怕有一點點,在科學上也是有的表現;其次,對於模稜兩可的問題,要遵循自身的第一感官表現回答,也就是腦海裡第一個迸發出來的答案。
如果需要這2個量表進行自測,可以進行私信索取。
04為什麼人們會患上焦慮症呢?
一、神經傳遞質假說——5—羥色胺(5-HT)
5—HT,廣泛的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縫核、海馬以及邊緣系統中,簡單的去理解,就是大腦中哪有焦慮的出現,哪就能看到5—HT的身影,這種物質也就是可以中和並抵消焦慮情緒的中合體。
再形容的簡單一些,5—HT就像一碗清水,焦慮情緒就是鹽放太多的一鍋湯。
第一個人抵抗焦慮情緒的能力強,就不加這碗水或少加一些;第二個人抵抗焦慮情緒的能力一般,就加了半碗水;第三個人抵抗焦慮的能力弱,就加了一碗水。總而言之,只要能平衡焦慮情緒與緊張感,5—HT與其受體就能達到平衡狀態;
近些年的相關科學研究證明:神經傳遞質假說得到了很多研究證實,5—HT是直接或者間接參與了我們人類心境調節的機制中,當我們體內5—HT水平降低,會引發抑鬱症的出現;當我們體內5—HT水平上升,會引發躁狂症的出現。
二、行為主義心理學派假說——塔羅牌效應
理論觀點:
當我們面對一個中性刺激與一個危險刺激時,中性刺激也會一同變成危險性的標誌。通過我們本能的反應,自然迴避了這些危險,從而緩解了焦慮,久而久之,遇到刺激時就會判定為危險刺激,也就本能的選擇迴避的方式來緩解焦慮。最終,也就像塔羅牌一樣,最後一張牌倒掉的那一刻,也正是別無選擇之時;
通俗的講:
焦慮症患者出現焦慮情緒時,最初的機體症狀是心跳加快與緊張感,那麼患者本身當不知道自身有著焦慮症的時候,就會認定是自己有了其他的身體疾病,從而導致的心跳加快或者緊張感。
雖然在一段時間之後,症狀慢慢消失,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焦慮情緒越發嚴重,就會對身邊更多的刺激產生敏感性,最終陷入一種死循環——越敏感——越焦慮——更敏感——更焦慮的過程;
三、認知心理學派的假說——高估評定
舉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蹦極。這是一項帶有挑戰性並非常刺激的極限運動,存在危險性是必然的,當然這是焦慮症患者與非焦慮症患者的共同認知。下面用遞進的關係來表述認知心理的高估評定假說:(A:代表正常人 B:代表焦慮症患者)
A:蹦極有風險,要做好安全措施,應該沒問題;B:蹦極有風險,即便做好了安全措施,跳下去的那一刻,繩子會不會斷;A:繩子即便會斷,下面也是有水的,可以緩衝身體,也會有安全員營救的;B:繩子斷了,即便掉到了水中,我又不會遊泳,萬一營救不及時,那豈不是……;儘管在一定的程度上,焦慮症患者的心理認知總會帶有一絲「槓精」的色彩,不過這並不能怪他們的認知心理,而是他們在客觀危險的基礎上,總喜歡將自認為的危險係數強加在客觀存在的危險係數上,也就是在危險的頭上加了一個「(平方)」的概念;
這種非理性的認知心理,會逐步加強了焦慮症患者的焦慮情緒,也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想法。
05目前有哪些主流的治療手段
一、心病心治——心理療法
對於任何一種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礙來說,心病心治的療效如何,關鍵在於對心理醫生的信任程度。因為,心理醫生對焦慮症患者的治療過程,主要依靠的是心理學知識與醫學知識,再加上有效的溝通橋梁。所以說,信任是溝通的橋梁,也是心病心治的基礎。
就目前主流的心理療法包含了以下幾種方式:
1、認知重建
2、暴露療法;
3、放鬆訓練;
二、運動療法
根據國內心理學家李桂華的觀點:有氧運動,是可以作為治療焦慮症的一種有效手段。
究其原理,也是經得起推敲的,其實就是運動是加快我們體內血液循環的有效方法,在加快血液循環的基礎上,會增加體內汗水的排出,同時也會增加體內多巴胺的分泌。
聽說過多巴胺的朋友都有所了解,多巴胺被譽為「快樂元素」,運動是一種既健康又環保換取多巴胺的方式。相對於黑巧克力與吃香蕉,運動的確算得上健康與環保了;
在多巴胺的分泌基礎上,與5—HT的效果相同,也會中和掉由焦慮情緒帶來的緊張感,從而達到緩解焦慮情緒的目的。
另外,運動選擇在室外進行,更能使得焦慮症患者增加社交的機會,從而對社交恐懼症的患者有著很好的「自我暴露」機會,這種自我暴露在心理療法中,也是得到了科學的證實,可行且可靠的一種療法。
三、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作為一種輔助性手段存在的一種療法,也是配合心理療法使用的。從類別上講,主要分為抗焦慮與抗抑鬱兩個大類。
在此不主張自主選擇,建議諮詢精神科醫生或有資質的心理醫生再做判定服用。
四、飲食選擇
現代大量科學表明,維生素B6、B12、維生素C、葉酸、鎂、鋅等物質的缺乏,都會引起情緒上的波動,以及體內5—HT的缺乏。所以在飲食上,推崇的飲食方式是地中海飲食:
1、以橄欖油為主的食用油;2、低脂的膳食,每日攝入脂肪能量佔總能量比的25%~35%左右,飽和脂肪佔到7%;3、以植物性食物膳食為主,包括水果、蔬菜、全穀類麥片、堅果(開心果、杏仁等;)4、每天食用少量的酸奶與奶酪製品或者牛奶;5、每周食用少量的魚肉、禽肉、蛋類;6、每月只食用少量的新鮮紅肉;
06結語
面對身邊的每一位焦慮症、抑鬱症或是有心理障礙的人們,要保持一種同情心去看待,切勿使用「井底之蛙」式的矯情、另類等偏見性觀點去看待。
儘管目前的科學研究還不能透徹的發覺焦慮症與抑鬱症是由心理還是生理機制導致的,不過在以往的研究基礎上,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只要我們懷揣一顆敬畏科學的心態,就能早日戰勝每一種心理障礙。
我是明理記,一個心理學界的乾貨挖掘機,關注我會讓你從心底深處理清思路,得到更多!
#馬思純吃藥控制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