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憑「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八字真言,王陽明逆襲成千古第一完人

2020-12-17 韋冬說歷史

僅憑「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八字真言,王陽明成千古第一完人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為當時萎靡消沉的社會灌輸了生機與活力。

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王陽明享年58歲,在臨死之前說了一句特別霸氣的話:「心光明,亦復何言!」。從此話中,我們不難品味到王陽明一生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王陽明的八字真言: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王陽明心學告訴我們的最大真相,是我們根本沒看到世界的真相。每個人與世間之間,都不自覺的隔著一堵牆。

因為當我們面對這個世界時,我們的心理活動會一直處於活躍狀態,會一直在行動、想像或思考,心從來沒有留下空隙。而只有當我們的心理活動能夠停頓下來,我們的心才能感應到世界的真實存在。

對於這個道理,王陽明用八個字做了概括:此心不動,隨機而動。這八個字,堪稱王陽明的「八字真言」,乃陽明心學的最高精華。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是一種心態,只有心單純,才有可能集中思維做到真正的淡定。

此心不動,並不是一念不生,更不是枯坐

老子的《道德經》有言:「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使心靈保持虛和靜的至極篤定狀態,不受影響,為的是萬事萬物並行發生時,我用這種心態觀察事物循環往復的規律。

諸葛亮有一個名言: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

那如何才能做到心不動?王陽明給出的答案就是:讓念頭自然流動。

看到自己的念頭,並且不做任何抵抗,讓心中的念頭自然而充分地流動。

心的澄明,不是沒有念頭,一念不生,而只是「不住」。

王陽明用明鏡照物進行了比喻:「聖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

聖人的心就像明鏡,清清明明,任何事物來了都可以照見,等它們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跡。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歷事才能練心,真正的修行不能離開生活,必須在事情上練。

坦然面對生活中發生的一切,無論是順是逆、是好是壞、是動是靜,內心都能夠靜如不動,淡定從容,這樣才是真正的心定。

「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於毀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如果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結果,恐懼得到壞的結果,於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顆本來能泰然處之、平和應對的心。

起伏得失本是常態,盡力而為、順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態度。

人的一生就該讀一讀王陽明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是他智慧的結晶,他主張在「事上練」,一心一意的省察克已,通過反省檢查發現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是否有不良傾向、毛病、習慣,不斷去除,保持純正之良知,然後在實踐中磨練心志,磨礪心境。

《王陽明傳》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在這兩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場披荊斬棘的王陽明,也可以看到在戰場有勇有謀的王陽明,更可以學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這兩本書一共才79塊錢,也就是幾頓飯錢,你就可以領悟古人的智慧,受益終生,是非常不錯的。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下面的圖片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是王陽明心學中最可怕的一部分!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還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哲學絕非是書齋裡的空想,他本人也踐行知行合一,因此他能夠在各個領域都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這才有了傑出作為。他崇尚"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八字真言。
  • 如何理解王陽明「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心動但不行動,伺機而動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變法維新康有為、國父孫中山、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都非常崇尚陽明心學,並深受陽明心學影響,他們都曾說過自己取得的成就與陽明心學有莫大的關係。陽明心學中最具指導意義的一句話應該是「此心不動,隨機而行」,這也是他一生行事的準則。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關鍵不在能力,而是要悟透這「八字真言」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王陽明曾被貶去貴州龍城驛站,在此期間成功在龍場悟道,開創「心學」。而他提出「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八字真言時,正值江西寧王叛變造反,王陽明負責平反。當時他的一個下屬滿懷熱血想要與寧王「決一死戰」,王陽明問道「兵法的要義是什麼?「,然而下屬卻答不上來,王陽明隨即講了他的兵法要義,就是這八字真言。王陽明的心學告訴我們的,就是我們一直沒看到的,世界的真相。
  • 王陽明:想做到「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境界,首先什麼是善與惡
    很多人總是覺得這個世界很殘酷,到處充滿不公和醜惡,真的如此嗎?詩人北島有一句經典名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在王陽明(王守仁)看來,卑鄙與高尚,邪惡與善良,仇恨與熱愛,全在你一念之間!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惡之分?子欲觀花,則以花為善,以草為惡;如欲用草時,復以草為善矣。此等善惡,皆由汝心好惡所生,故知是錯。
  • 王陽明:如果你想達到「此心不動,隨機動」的狀態
    很多人總是認為世界是殘酷的,充滿了不公正和醜陋,真的是這樣嗎?詩人北島有句經典名言: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銘!在王陽明(王守仁)看來,卑鄙和高尚,邪惡和善良,仇恨和愛,都在你一念之間!在何曾生意中有善有惡?如果一個孩子想看花,他會認為花為善是邪惡的;如果他想用草,他會把草當作好的。這些善惡都是由汝心好惡產生的,所以大家都知道他們是錯的。
  • 王陽明:「此心不動,萬事從容」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很多人都會經歷別人的不理解,我們常常因外界的誤解而內心委屈不已,古人講:任勞容易任怨難,讓我們承受勞苦我可以接受,可是讓我們承受委屈這個是很難做到的。後來,僕人承認是自己偷了鞋,朋友跑來向王陽明道歉,並問王陽明當時為何不解釋,王陽明說:我沒有偷你的鞋這是自信,就算你誤會我也未傷我分毫,你來向我道歉我又未得分毫,你倒是先發怒,後愧疚,心亂的很,有自信的人,外界的毀謗傷不了你。
  • 王陽明四句教與中國儒釋道:此心不動,隨幾而行。做到即知行合一
    大致如此,所以古往今來很多人不喜歡朱熹。理、欲,替換進去,四句教就成為了這樣4句:無理無欲心之體,有理有欲意之動,知理知欲是良知,為理去欲是格物。這樣子,其實也講得通的。我們從小到大教育,其實更多的狀態,即上面4句話的真實寫照,大家用心體悟一下,是不是這樣?
  • 心理學分析:面對突然的電信詐騙,如何保持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面對突如其來的電信詐騙電話,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無意識地被內心的害怕和恐懼的心理完全操控住,無法保持冷靜和清醒的頭腦,失去理智的判斷和抉擇。而電信詐騙的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人們這種普遍存在的心理來實施犯罪行為。
  • 王陽明:此心不動,萬事隨風。人是心,心定則事安,心不定則事廢
    導語: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活在當下。古往今來,成大事的人都是堅定的信念,具體長遠的目光,對形勢分析得比較準確。心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一定不能實現;心認定能成功,事一定成。人是心的動物,心若計算,處處都是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心寬一寸,路寬一丈。
  • 王陽明:此心不動,方能萬事從容!
    王陽明的心學恰恰讓我們看到了,心原本就具有的不可動搖的力量! 先不說王陽明連續兩次參加科舉以失敗告終;被宦官劉瑾迫害逃亡差點丟了性命;在平定寧王叛亂之時,所表現出的「此心不動」可見其心理素質有多強大;就連他的學生,我們都是望塵莫及吶!
  • 王陽明:心不動、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的一場重要修行
    明代的王陽明更是如此,因為反對奸臣劉瑾被貶到龍場當差,在這裡他經過艱苦的生活後,悟得大道開創「心學」,後世稱之為「龍場悟道」。在王陽明看來,心學就是教給人們要「此心不動」。想要做到「心不動」,還得通過後天不斷地修行才能實現。王陽明:心不動、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的一場重要修行!人能為己,才能克己王陽明: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 「心若不動,萬事從容」!王陽明「心學」四大智慧,直指當下人生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在他的人生快要結束的時候,弟子問他,還有什麼話想要交代。王陽明坦然地回答:「此心光明,亦復何求」。只要我們的心靈是安寧而光明的,人生中就能有更多的幸福等著大家。
  • 超越感覺,探索與拆解王陽明心學之心即理,此心不動
    要做永遠不凋零的花,經過了風吹雨打,還事事無常,任歲月變化。。。大大說,勿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都是追夢人。這裡面的夢和初心其實說的都是王陽明說心即理,此心不動也許有些關係。無論走的多遠,都不要忘記來時的路,無論走了多久,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 心不動則不傷!王陽明的無上絕學:你的心有多穩,你就能成多大事
    《心經》裡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還說「無眼耳鼻舌身意」,世界萬物,包括我們的身體,都如夢幻泡影,應該是這樣去看待。為什麼要這麼去看呢?因為這樣可以讓人不沉淪苦海。境由心造,我們所有問題的根源都是來自心,你想什麼,你就會遭遇什麼。在明代有個聖人王陽明,他以「心學」著稱於世,對於人生的根本,他有極為通透的研究。心外無物,他認為,明白了自己的「心」,也就看清了這個世界。
  • 遭錦衣衛追殺,僕人嚇哭,王陽明無奈苦笑:快脫鞋,可逃過此劫!
    我們都知道,王陽明是明代時期的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時至今日還影響甚廣,在中國、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等地都影響深遠。王陽明的一生有起有落,但也正是一生中經歷的種種得意與挫折,才成就了後人眼中的「千古第一完人」。
  • 王陽明: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
    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就曾說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1.不爭面子王陽明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面子是給別人看的,但日子卻是要自己過下去的。
  • 陽明心學在制敵時就是兵道:秘訣在於「心不動」三個字
    通過下面兩個小故事,就能看出,其實就是「心不動」三個字。01「他一疑,事就成了」王陽明打仗,勝敗的關鍵不在於兵力的強弱,而在於「心力」的強弱。王陽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王陽明胸有成竹,陽明心學的威力就在於此,對方「一疑」心就動了,意志就不堅定了,思想也鬆懈了,再強大的兵力也沒有士氣了,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 王陽明提醒:患得患失的人最辛苦,到頭來可能一事無成,堅守初心
    王陽明心學告訴我們的最大真相,是我們根本沒看到世界的真相。每個人與世間之間,都不自覺的隔著一堵牆,因為當我們面對這個世界時,我們的心理活動會一直處於活躍狀態,會一直在行動、想像或思考,心從來沒有留下空隙。
  • 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
    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中國五千年一共出了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剩下半個是曾國藩,今天就說和孔聖人齊名的王陽明。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抵制誘惑。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金錢次之,修煉7字真言,註定是人上人!
    都說男子成就一番事業,離不開金錢的支撐,然而心學大師王陽明卻認為,男人慾成大器,金錢次之,關鍵在於自身,只有身外物無,做到這七點,才能成為人上人。三、誠持純粹心,做至誠人。王陽明認為,真誠的人務本求真,有真情、講真話、守信用,這是一個男人成大器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