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回家的梭子蟹,鰓裡有好多粉紅色的『蟲子』,是對人體有害的寄生蟲嗎?會影響梭子蟹口感嗎?」9月18日,市民仇先生向溫州晚報反映。就此,記者諮詢了相關專家。專家表示,這種「蟲子」對人體無害,只是會讓梭子蟹不夠肥美。
仇先生拍攝的梭子蟹照片
仇先生平日最喜歡吃海鮮,9月18日上午,他在市區雙井頭菜場買了兩隻梭子蟹,「蟲子」就是在處理梭子蟹時發現的。因為心存疑慮,他拿出手機拍下了視頻。在仇先生提供的視頻裡可以清楚地看到,梭子蟹鰓上附著有許多米粒大小、呈淡粉色的「蟲子」,而且不少還在蠕動,「這畫面讓人不適,有點犯『密集恐懼症』。」仇先生說道。
粉色小蟲其實沒那麼可怕
本身無毒,也沒有人類寄生性
梭子蟹體內附著粉色「蟲子」的現象是否普遍?18日下午,記者來到市區新城農貿市場了解情況。經營海鮮生意多年的攤主徐先生向記者表示,這兩天也有不少購買了梭子蟹的顧客來反映情況,「近期市場上的梭子蟹主要來自舟山沈家門,其實基本上每隻梭子蟹身上多少都有一些這種『蟲子』,但無毒無害,不會影響食用的。」徐先生解釋道。
茗荷形態圖
那麼這種「蟲子」究竟是什麼生物呢?記者又聯繫上了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相關專家王鐵桿,王鐵桿看了仇先生提供的照片和視頻後,認定「蟲子」的真實身份其實是一種叫做「茗荷」的生物。茗荷也稱作鵝頸藤壺,全名「梭蟹板茗荷」,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蔓足亞綱。茗荷的頭部略呈三角形,外皮很薄,光滑、白色透明,與蝦蟹親緣關係很近。茗荷的繁殖能力很強,廣泛分布在我國潮間帶和淺海區域,主要附著在移動的物體上面,可成群地附著在海洋中的浮標、碼頭設施表面和海輪底部,也會在梭子蟹的成長階段,通過呼吸進入到蟹子的體內,然後附著在蟹腮上。「這種生物無毒無害,但會影響蟹的生長,體內有茗荷的梭子蟹一般都比較『瘦』。」王鐵桿說道。
網友「夏天裡的冰涼麵」拍到的茗荷依附在海邊木頭上
吃海鮮
最好還是煮熟後再吃
「所以金秋時節,廣大市民還是可以放心食蟹。不過作為海產品,梭子蟹體內依然可能存在許多從海水中帶出來的細菌和真正的寄生蟲,所以廣大市民在享用梭子蟹的時候,還是做熟了再吃為好。」王鐵桿表示。
台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副站長羅華明說,「茗荷不但算不上是寄生蟲,而是一種可食用的水產。」他說,茗荷只是附著在螃蟹的鰓上,並不會對蟹肉產生影響,只是蟹鰓上的茗荷個頭比較小,沒什麼食用價值。
它在歐洲被作為頂級海鮮食材來料理
品質高的超過4000元/斤
台州溫嶺做水產生意的梁先生說,鵝頸藤壺在國內被稱為狗爪螺,因為形狀像狗爪而得名,但國內大的很少見,在歐洲的一些國家,它被作為頂級海鮮食材來料理,價格昂貴,一斤的價格超過2000元,品質高的超過4000元。
「鵝頸藤壺最肥美的時間應該是在冬季,單體的個頭和拇指差不多,長短在三寸左右。」他說,鵝頸藤壺對水質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即便是在國外也不是常見食材。
「味道鮮美,數量也不多,這才是鵝頸藤壺高價的原因。」他說,鵝頸藤壺的近親「佛手」藤壺每斤價格在20元以上,「這東西長在礁石上,生得很牢,採集起來也不太容易,但味道很鮮美。」
他說,當前梭子蟹的價格實際上和「佛手」藤壺的價格相差不多,而被視作「寄生蟲」的茗荷,也就是鵝頸藤壺,實在是比它們金貴太多了。
來源:溫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