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人物之張吉龍: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2021-01-08 懂球帝官方

雖說弱國無外交,但古今中外,弱國外交官們力挽狂瀾的精彩故事卻也不少,張吉龍就是這樣的人物。在國際足壇,中國足球並不入流,在亞洲也是一跌再跌,本沒有什麼發言權,可張吉龍卻能躋身亞洲乃至世界足壇的最高權力殿堂,讓王小二過年一般中國足球,在國際上有了一些存在感。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張吉龍的名字,很可能是來自於他的生日。1952年春來早,到張吉龍出生的2月9日,已經是壬辰年正月十四,按照民間的說法,這個生日絕對是個「龍頭」。而張吉龍的人生軌跡,與他的名字非常契合,或飛龍在天,吉星高照;或潛龍勿用,卻又吉人天相、柳暗花明。

張吉龍是煙臺海陽縣人,著名電影《地雷戰》就是取材於海陽民兵抗擊日寇的故事。《海陽縣誌》記載,海陽「民多樸野,性皆獷直,猶有古風」,講求信義、熱情好客是對海陽人的評價,在海陽出生、長大的張吉龍,也養成了海陽人的性格,為他後來憑著人格魅力在足球外交戰場上縱橫捭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67年,張吉龍15歲,他的父親離開海陽縣,來到煙臺市區謀生。2年後,17歲的張吉龍成為煙臺木帆廠的學徒。又過了2年,張吉龍應徵入伍,成為濟南軍區的一名通訊兵。在那個年代,當兵入伍絕對是讓人羨慕的事,除了保家衛國的榮耀,還有生活質量的改善。比張吉龍小3歲的另一名山東人莫言,曾寫過一篇《忘不了吃》,其中就回憶了自己在軍隊的幸福生活——在家裡沒吃過幾頓飽飯,在部隊卻是大白饅頭管夠,紅燒肉能吃到拉肚子。

當兵入伍只是張吉龍好運的開始,1972年國家體委從各大軍區抽人,張吉龍抓住機會,成了國家體委的人,並作為工農兵學員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進修英語。成為工農兵學員的難度,如今的「國考」恐也難望其項背,從1970年到1976年,工農兵大學生共94萬人,這裡面有的是老知青,有的是高幹子弟,有的是工廠技術骨幹,有的是部隊宣傳幹事,張吉龍能進入大學,是因為他能寫一手好字和好文章,直到本世紀初,這兩項仍是升遷的必備技能。

不過進入了大學,張吉龍也沒能鬆一口氣,學校裡有三個月的試學期,如果成績不合格就得離開學校,而張吉龍和一同入學的20多名學員都是文化基礎薄弱,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入學時連26個英文字母都不認識;學校裡的設施也很落後,每個教室只有一臺錄音機,大家只能一起圍著錄音機聽磁帶學發音,男女生都隨身帶著一個小圓鏡校正口型;由於沒有自習室,到了晚上還得搶佔路燈,借著燈光學習。

而張吉龍更是刻苦,晚上回到宿舍,他還要蒙著被子,舉著手電筒學習,正是這種刻苦的勁頭,讓他通過了試學期,留在學校繼續學習。1974年,就在他對著鏡子練口型的時候,中國足協重新加入亞足聯;張吉龍從學校畢業後,被派到奈及利亞援教2年,1978年歸國後便開始足球外事工作。次年,中國足協在國際足聯恢復合法席位。

或躍在淵,飛龍在天

張吉龍歸國的時候,國內懂英語的人才不多,像張吉龍這樣能說一口標準流利英語的更是鳳毛麟角,用現在的話說,當時的張吉龍,是一個帶有人生贏家光環的人。可是,本應大展拳腳的他,卻因為不是體育專業出身,只能停留在體育外事層面,直至退休。或許也正是這種隔閡,讓中國足球很少能得到張吉龍光環的庇佑。

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足球有太多的遺憾和悲傷,屢敗屢戰,卻又屢戰屢敗。正面戰場受挫,往往就是外交家出彩之時。1989年國足衝擊世界盃失敗,張吉龍進入亞足聯擔任規則委員會委員;1994年國足痛失亞運金牌,張吉龍進入國際足聯女子足球委員會;1996年國奧兵敗吉隆坡,張吉龍被增補為亞足聯副主席,進入亞足聯核心權力層。

張吉龍上任的第一仗,是幫助中國獲得2000年亞洲杯的申辦權,經驗尚淺的他吃到一場慘敗。與中國競爭的是黎巴嫩,毫無疑問,即便中國當時的經濟尚不發達,也比黎巴嫩強得多,直到2000年亞洲杯時,其賽場附近還曾發生過黎巴嫩武裝與以色列軍隊的交火。可本是大熱門的中國,卻在投票環節以2-14輸得一塌糊塗,3年前中國申辦奧運會失敗的一幕再次上演。

以黎巴嫩的條件,能贏下主辦權無非是依靠他們的西亞朋友,這次投票也給張吉龍上了生動的一課,從此他開始在西亞乃至整個亞洲廣結善緣,以便未來在關鍵時刻能推中國足球一把,很快,張吉龍便建立了強大的人際關係網,先是幫助中國奪回了亞洲杯主辦權,隨後又把中國隊「抽」進了世界盃。

其實,所謂「抽」進世界盃,背後的故事絕非人們口中所說的那麼簡單。10強賽抽籤開始之前,布拉特表示抽籤規則應按照世界盃組委會主席詹森提出的,以過去2屆世界盃、亞洲杯成績為基礎來確認,但這個規則明顯對國足不利。張吉龍緊緊抓住「國際足聯無權幹涉亞足聯內部事務」這一條款據理力爭,積極地在國際足聯以及亞足聯展開遊說,在抽籤當日凌晨,終於讓國際足聯改變態度,促成了最有利於國足的分組規則。這才是所謂張吉龍「抽」進世界盃的全過程。

亢龍有悔,潛龍勿用

張吉龍在亞足聯為國足打出了一片坦途,國內的閆世鐸也沒閒著,只不過他的努力方向是取消升降級,導致在國足出線前夜,鬧出了影響惡劣的「甲B五鼠」事件。

以話題而論,歷任足協主席中恐怕沒有誰的談資能比閆世鐸更多。此人出身也算地方望族,家教甚好,成為工農兵學員期間,他曾為保護女同學而帶領男生與流氓鬥爭。進入體育總局後,主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的起草工作,體育總局領導的講話稿也大都出自他手。80年代末期,閆世鐸就職於體育總局政策研究部門,期間曾在《人民日報》發表《體育舉國體制質疑》一文。以文章而論,閆世鐸是個改革派,若是一朝權在手,本應成為改革急先鋒,可不知是何原因,來到足協的閆世鐸卻如換了個人一般。

閆世鐸在足協的日子並不輕鬆,前有黑哨、假球及欲將其轟成篩子的媒體炮火,後有G7集團公開決裂,他在足協的幾年,完全就是一部鬥爭史。可能鬥得多了,便將所有人都視為對立面,在亞足聯打出一片天地的張吉龍,也因「功高震主」而被不懂英語、不懂足球的閆世鐸視為對手。

閻世鐸離任後,某門戶網站曾推出一篇《閆世鐸三十六計》的文章,內容以閆世鐸和G7集團鬥爭為主體框架,輔之以其他故事組成,其中便有「借刀殺人——巧奪張吉龍兵權」。文中說道:「用楊一民專業人員的身份以及亞足聯複雜的形勢為由,將楊一民力推到亞足聯,使張吉龍徹底淪為閒職副主席,並最終剝奪了張吉龍的諸多權力。張吉龍從『上帝』淪為平庸,至今沒有從中恢復元氣。」

閆世鐸對張吉龍的架空,無論對張吉龍本人還是對中國足球,都產生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張吉龍在國際上的人緣雖好,但這種友誼都是以利益為先。比如泰國的馬庫迪雖然「後院起火」,日本的田島幸三雖然「嘴上沒毛」,但二人在本國足球界都有極重的話語權,支持了他們,就是支持了泰國和日本足協;反觀張吉龍,即便人家投了你龍哥一票,在人家需要支持的時候,你龍哥能說服中國足協投人家一票麼?

也就是說,張吉龍在中國足協的被邊緣化,也就意味著他在亞足聯的被邊緣化。2004年,亞足聯第一副主席塔基辭職,按規定這一職務應由張吉龍接任,可哈曼並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他專門修改了條例,寧可讓這一職位空閒5年,也不讓張吉龍接任。對於此事,中國足協沒有任何支持張吉龍的舉措,從此張吉龍在亞足聯底氣全無,即便後來成為第一副主席、執行主席也是如此。

閆世鐸離任,中國足協又來了一條謝亞龍,一山尚不容二虎,兩條龍更是不行,2006年2月,張吉龍被調往奧組委。奧運會之後,奧組委人員紛紛回到原單位,張吉龍被任命為足球管理中心副主任,當時的輿論都在猜測張吉龍會和南勇搭檔管理足協,熱衷於足球的人們也在歡呼,認為這是中國足球的福音,可僅僅2個月後,張吉龍就被調往體育總局下屬的對外交流中心。

從1978年底到2008年底,張吉龍共為中國足球工作了30年,本該帶著在奧組委工作的廣大人脈大展拳腳之際,卻離開了中國足球。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張吉龍有一條可貴的優點,那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所以即便他一直沒能坐上一把手的位置,卻因此避開了種種漩渦。2008年離開中國足協,卻也躲開了掃賭打黑風暴,此後由於中國足協有意申辦世界盃,又給張吉龍在亞足聯的工作提供了一定支持;2004年被哈曼打壓,卻也沒被哈曼和布拉特的爭鬥所波及,以至於5年後,哈曼在重壓之下親自將第一副主席的位置還給了張吉龍。

又過了2年,哈曼一敗塗地,張吉龍成為亞足聯執行主席,全面主持亞足聯工作。在代主席的2年時間裡,張吉龍配合布拉特根除了哈曼的勢力,被布拉特稱為「好兄弟」,亞洲足球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團結氛圍,張吉龍也贏得了巨大聲望。東亞聯盟將其推為「盟主」,參加亞足聯主席的競選,外界對張吉龍的競選前景一致看好。可由於張吉龍在2012年就已經到了退休年齡,已不是體育總局的人,而體育總局又不支持以個人名義參加競選,所以中國足協只能放棄提名,張吉龍連參選的資格都沒有,只能無奈退出競選。2個月後,張吉龍的命運再次轉折,本已無官一身輕的他卻又當選國際足聯執委,進入國際足聯的核心權力層。

可是,即便如此,張吉龍也很難再給中國足球和亞洲足球帶來多少幫助,這是多年來的被邊緣化所決定的。在阿維蘭熱打造的國際足聯帝國裡,即便是內部人士,也說不清阿維蘭熱、布拉特、普拉蒂尼、沃納、瓦爾克、哈曼、鄭夢準等人之間到底有多少利益糾葛,而這些糾葛,讓國際足聯的實權派們個個都是獨裁者、陰謀家亦或是路易十四的某個弄臣一般的嘴臉。張吉龍不是實權派,即便布拉特稱他是「好兄弟」,但到了翻臉的時候,他絕不會比翻書慢。

沒權,沒錢,腳下無根,上面人又靠不住,張吉龍只能依靠在各大實權派之間遊走攀登,才有可能站立在潮頭之上。可是,在那些人鬥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張吉龍卻在遠離震源的對外交流中心混退休,儘管主持亞足聯工作時,他將能力發揮到極致,可逝去的機會,讓他和中國足球早就失去了一切可能。所以,所謂「弱國無外交」,絕非只是國力強弱那麼簡單。

如今,張吉龍已經辭去了職務,只剩一個「顧問」頭銜,縱觀他的求學、工作生涯,一個「吉」字可以貫穿始終。吉星高照之時,他能依靠不懈的努力抓住機會,飛龍在天;潛龍勿用之際,他又毫無怨言,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所以能吉人天相,正所謂「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可惜中國足球,沒有沾到他的福澤,反而拖累了張吉龍。若是評價張吉龍的人生,一句「敬其才、惜其時、悲其遇」,再合適不過。

相關焦點

  • 乾卦 第三爻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此時不能夠在隨心所欲地做事情了,兇險已經出現,培養優秀的品格,要時刻警惕周邊的環境,勤奮努力的上進才可以。處在這個位置,已經是下卦的最後一爻,可能要脫離了下卦。只要能夠做到努力向上,和謙虛謹慎小心,那麼就沒有什麼悔恨的事情發生,所以無咎。雖然盯著你的人很多,但是只要有這些品質,遇到兇險的時候也能夠做到平安無事。三多兇,在此之下有人盯著你,與第六爻呼應的話,兇險會多不少,向上看,小心做,踏實的做好就可以了。
  • 《周易》的《乾》卦釋義
    《乾》:元,亨,利,貞。釋義:開始,亨通,利於佔問。初九:潛龍,勿用。釋義:潛伏的龍,不要輕舉妄動。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釋義:君子白天勤奮努力,晚上依然緊張警覺,但沒有害處。九四:或躍在淵,無咎。釋文:身在淵中,是躍還是不躍,雖然心存困惑,但沒有害處。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 《周易》:終日乾乾,自強不息,奮發進取
    《周易·乾》卦《九三》爻辭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說的是君子終日不懈,自強不息,即使到了晚上也抱有警惕之心,不敢鬆懈。這樣,即便遭遇險情,也可安然無恙。因此,其《象》辭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乾卦第三爻之九三——看《周易》教你如何解決「七年之癢」
    【爻辭】乾卦第三爻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君子」,九三是陽爻,亦即剛爻(陰爻則稱柔爻),在《易經》的用例中,剛爻為君子,柔爻為小人。終日乾乾,反覆道也【卦象】九三居下卦之上,走到終點,但是尚未進入上卦,因此面臨考驗。就下卦而言,它處於上位,就全卦而言,它仍在下位,所以除了進德修業之外,別無良策。
  • 「朝乾夕惕」和「夕陽朝乾」各是什麼意思,為何年羹堯因此喪命?
    但是年羹堯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將「朝乾夕惕」錯寫為「夕陽朝乾」。本來年羹堯寫錯了,也不是多大的事情,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雍正帝是勃然大怒,於是乎年羹堯先是被免職,調任為杭州將軍。當然這一切還沒有結束,很多大臣開始紛紛揭發年羹堯的罪狀,最後年羹堯被定下了92款大罪,雍正帝念其功勞,並沒有對其處以極刑,而是開恩讓其「獄中自裁」。
  • 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大明終始」,研究乾卦,明白乾道有終有始,有元而有貞,無貞亦無以為元;明白乾卦之六爻全是因時而成,隨時而順,時當潛則潛,時當見則見,時當惕則悌,時當躍則躍,時當飛則飛,時至亢則亢。六龍即乾六爻的變化全決定在一個時字。人們明白了乾之道的這些特點,就要以之「御天」。「御天」,人要駕御乾之道,推行於人事。「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 周易乾卦,君子以自強不息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注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道運行剛健有力,君子觀此卦象,能夠以剛健之力行動,不斷讓自己變得強大而不停息。人們見到君子的陽剛之氣出現在了田地裡,內部空間的當權者能夠將君子的陽剛之德普施於民眾,讓民眾的生產積極性得到鼓舞。民眾前往拜見大人,支持和擁護內部空間的當權者,能夠從內部空間當權者那裡獲得希望和信心,跟隨內部空間當權者建設更大的功業。
  • 易經中的生存之道,做到這4點,人生無咎,沒有災害
    實際上易經最提倡的不是「大吉大利」,而是無咎的狀態和境界。所謂無咎,就是沒有過錯和災害,沒有後遺症,不是不犯錯,而是知錯能改,並且能最大程度上減少犯錯的損害。如果我們可以做到易經中的以下4點,人生就不會有那麼多不必要的麻煩和災禍。
  • 聊八卦之第一卦:乾卦
    第一卦:乾卦(乾為天) 乾上乾下以下為周易古經原文: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智慧》之六龍御天」看後筆記
    乾是卦名。六個陽爻,是乾卦的卦象。元、亨、利、貞,是卦辭。卦辭是解釋卦名的,是在說卦的要點。它可以代表一個人一生的生長過程,也可以代表在一個團體或一個人群中每一個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也可以代表一件事從開始到最後的階段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