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零售的其中一個表達形式,無人零售主要是指基於智能技術和自動化操作,在無人導購和交易的情況下完成消費,實現無接觸的自動化零售服務。現階段,我國無人零售主要有封閉式自動售貨機、開放式售貨架及無人超市三種形式。
無人零售的核心要素"無人"被過分神化,雖然壓縮了收款員的人力成本,但其他需要投入的成本相比之下並不低。追求無人售貨並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是製造了更多的問題。看似節省了收銀員的成本,但技術投入,日常補貨維護整理卻仍然需要人工,並未能達到真正無人自動化。
另外,看似未來科技感十足的無人零售,但其實仍然處於技術的初級階段,使用體驗有待提高。無人零售涉及到一系列的硬體技術支持,從選貨、人臉識別、RFID、AI算法、自動支付和視覺感應等,每一步都需要技術投入,研發成本高。一間Amazon Go無人便利店便擁有上百個攝像頭,能有這樣規模的投入在國內就很罕見,要想追趕國外的無人零售標杆體驗就更無從談起了。國內簡單的"二維碼+感應器"識別技術就導致沒有購物卻仍然扣費、漏計費和人臉無法識別等影響體驗的問題時有發生。
總結起來,現有的無人零售大多僅僅是節省了收銀員的成本,而技術設備、日常運營和損耗維護等費用佔據了大部分的成本,致使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上的商品價格不降反升,技術升級的費用轉嫁至消費者承擔卻沒有得到相應的便利體驗,使無人零售業發展仍然困難重重。
人們對於無人零售的需求日益增加,用戶規模持續增長,究竟什麼樣的無人零售模式才是適合社會發展受用戶歡迎的?無人零售未來之路應該怎麼走下去?最近,社交電商內容導購平臺蜜源在3周年發布會上宣布將通過蜜源·小惠無人便利倉項目入局無人零售領域,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有益探索和啟示。
會上宣布的蜜源·小惠便利無人倉項目將打通無人倉的線上線下模式,利用蜜源線上巨大的流量加持,帶動用戶周邊地區的無人倉購物訂單,進一步提升無人倉的坪效,提升交易效率。配合線上下單送貨到家的服務,能夠為用戶提供更便捷、優惠、極速的購物體驗。
零售業常常提到的"坪效",是指門店每平方米每年創造的收入。是衡量線下傳統便利店、新零售門店和無人零售店的一個硬標準。門店租金作為線下零售店最主要的成本之一,因此通常用"坪效"來衡量運營效率,坪效越高經營效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好。
回顧國內大部分的無人零售品牌,基本僅設有線下門店,沒有真正打通線上與線下。"新零售"在2016年一經提出,就強調了線上與線下的深度結合,在現代物流的加持下,結合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構成的新商業模式。借鑑新零售的線上與線下模式互通,或許為無人零售提供了更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