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摸著剛剛成熟的竹稻,彭湘江滿懷欣喜,而在一般人的眼裡,竹稻看上去和普通稻子無異。 鄒麟 攝
本報訊(記者 顏開雲)昨日上午,瀏陽市葛家鄉大源村的一片稻田中,收割機正在收割一種叫做「竹稻」的新品種,而在一般人看來,這些稻子與普通雜交水稻並無太大差異。「這種水稻是由竹子和水稻雜交而成的,稻米最高可賣到20元/斤。」從廣東將竹稻引進瀏陽老家的彭湘江女士告訴記者,竹稻有很多神奇之處,「竹稻米煮的飯,有竹子的清香,在夏天的高溫下,三四天都不會變質。」
奇特身世 青皮竹與水稻雜交而成
彭湘江是葛家鄉馬家灣人,此前在當地教過幾年書,後來與丈夫一起闖蕩廣東,入職廣東梅州金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而該公司的明星產品便是竹稻米。
竹子與水稻如何雜交?專業人士解釋,竹稻系青皮竹與水稻遠緣雜交所得,這兩種植物同屬於禾本科,染色體都是12對,能夠進行染色體配對並結出新品種。然而,竹稻的問世過程並不簡單。彭湘江告訴記者,「竹稻之父」鍾章美為此研究了三四十年。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當時在海豐縣農科所工作的農藝師鍾章美發現附近的竹子開花了,而此時恰巧水稻也在花期,於是他通過搖竹子將其花粉落到水稻雌花上,第一年得到了三粒雜交成功的種子,也就是最早的「竹稻」。後來,他利用同期開花時相互授粉的方法不斷篩選種子,直到2000年前後,他終於培育出了多個性能穩定的竹稻品種。
據介紹,經過國家有關部門檢測,竹稻是自然雜交而非轉基因。2011年7月,竹稻獲得了農業部新產品保護。
經濟價值 畝產收入可達近萬元
「在廣東、浙江等地,竹稻已經開始較大規模種植。」彭湘江表示,因為有竹子的基因,竹稻稈非常有韌性,因此抗倒伏性、抗蟲性比較好,也讓她有了將這個新品種引進老家瀏陽的想法。
從前年開始,彭湘江在丈夫的老家棖衝小面積試種了20來畝。「我們免費給農戶種子並進行技術指導,每畝按800斤保底收購,收購價高於普通水稻的30%以上,農民每畝增收兩三百元。」今年,她決定擴大種植面積,在自己的娘家葛家鄉承包了50畝水田,現在進入收割季節,估計每畝可產竹稻800斤左右。她告訴記者,這兩年生產的竹稻米根本不愁銷路,而用竹稻釀製的谷酒,價格高達100元/斤,預計50畝竹稻毛收入可達三四十萬元。
經過權威機構檢測,竹稻含有竹葉黃酮、竹葉多酚等天然抗氧化物。「有專家做過實驗,將竹稻米煮成米飯後,在8月份的高溫天氣下放置4天,結果都沒變餿。」彭湘江希望能在瀏陽老家種植更多的竹稻,打造一條「竹稻米—竹稻酒—竹稻農莊」的生態農業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