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將投機做到了極致,他不只是秦國丞相,更是一位出色的商人

2020-12-16 可愛的小萱萱58

古代和現代的商人中,呂不韋也許並非最富有,但卻是最成功的。由於他把「投機」發揮到了極致,而這恰恰是作為商人最需要的技能。

請注意,這裡的投機並非貶義詞,而是指商業活動中的一項必備技能,它要求商人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動進行買賣,從而獲利。簡單地說,就是低買高賣,這樣才能賺取差價。

但是,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銷售和銷售不是由市場決定,而是由市場決定。您必須清楚何時可以購買以及購買多少?何時售出?售出多少?那就可以穩賺不賠了。許多人往往以高價買進,平價賣出甚至於最低價,這樣就虧本了。

因此,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商人,那麼就要有卓越的眼光和超強的時間控制能力。這就是呂不韋所擁有的一切。

在衛國,呂不韋是一個普通的商人,也就是平時往來各地,倒賣貨物,他靠出色的投機取巧賺了很多錢,價值千金,實力雄厚。可是,呂不韋生錯了時代,雖然他是商界奇才,富甲一方,卻不能享有與其財富相當的地位。到戰國後期,商人的地位並不高。由於當時小農經濟是國家的根本,農民是賦稅、勞役和兵役的主要承擔者。

於是,農耕為本,商賈為末業,重農抑商的思想開始出現,商人階層也因此受到歧視。儘管他們很富有,但是卻被禁止穿著絲綢衣服,開著豪華的汽車,這就是「雖富而不富」。

對此,商鞅變法後秦國的情況最為嚴重。他不但認為商人無用,而且還認為商人有害。由於生意人的投機取巧思維,導致他們常常唯利是圖,不忠不義,趨利避害是他們的一貫作風。所以像這些控制了大量財富,但在政治上卻很不可靠的人,就需要受到壓制。

"商賈的士資在於身。以天下為家,以身為資。民資重於身而偏託勢於外,挾重資而歸,則堯、舜之所難也。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才使呂不韋對自己目前的身份地位感到不滿。為了擺脫商人的身份枷鎖,他想做個有權勢的上等人。可是那時候陳勝還未出世,沒人來告訴他,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呂不韋想要改變自己的身份等級,這可不容易,他只能把這種想法埋藏在心底。

後來到邯鄲做生意,呂不韋遇到一個叫異人的秦國人,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這位異人本是秦國公子,父親是秦國安國君太子,祖父是西帝秦昭襄王。因為庶出子,不受重視,異人被安國君扔到趙國當人質。而且趙國不願見異人,因為是世仇的秦趙兩國,特別是長平之亂後,邯鄲城內家家戶戶都戴孝,恨之入骨。因此,異族在趙國生活的不好,不但生活窘迫,而且還經常受到侮辱。

在遇到異人之後,呂不韋很高興,他覺得異人是一種很值錢的東西,是一種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東西。而這件商品此時正是低價買進的時候,然後囤積居奇以待高價賣出。那就是成語「奇貨可居」之意。

所以,異人的價值究竟何在?想知道他只是個被扔到趙國的落魄公子哥,爹不疼,媽不愛。就算他是秦國的公子,安國君卻有二十多個兒子,異人就算是最不受寵愛的那一個了,不然也不會被送到趙國做人質,還不給生活費。一般說來,異人不過是被秦國棄子而已。但是呂不韋卻不這麼認為,他首先看重的是異人足夠強大,如果異人不是因為處境艱難,哪裡會輪到他再去投資?

第二,異族並非沒有機會繼承王位。知情的呂不韋打聽到,安國君的兒子雖多,卻無嫡子。最重要的是,安國君對華陽夫人的唯一寵愛,而此時她膝下無子。異人若能得到華陽夫人的支持,他就有機會被安國君選為繼承人。隨後秦昭襄王駕崩,安國君繼位,他的異姓太子就是秦國,也就是將來的秦王。

是的,這個計劃聽起來很好,但是它的可行性不高。因常年外地人客居趙國,生活貧苦,拿什麼取悅華陽夫人?

對於這一點,呂不韋算是下定決心了。他先掏出五百金,造了一個異人,把這個落魄的公子,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王公子弟,以此來提高異人在趙國的口碑。隨後呂不韋又奔向秦國,從華陽夫人的弟弟陽泉君開始,以重金打開大門,向華陽夫人求婚,然後針對華陽夫人無子這個要害,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服華陽夫人認出了這位乾兒子。

面對呂不韋金錢和嘴炮的雙重攻擊,華陽夫人終於答應了。隨後呂不韋回到趙國,加強了對異族的付出,他一定要確保得到異族的絕對信任,以便以後他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報。因此,他幾乎是把異人當菩薩供奉起來,從衣食住行,到出行安全,呂不韋都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後來這個姬妾又把自己家的孩子送給了異人,這位異人還把她生了一個孩子,即後來的秦始皇。

之後,異族在呂不韋的操縱下順利返回秦國。安君繼位後,異族被立為太子,不久便成為秦王。異人當了秦王,並沒有忘記呂不韋的功勞,他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封地萬戶。

從此,呂不韋算是正式擺脫了商人身份,成了秦國的權貴。往日揮金如土的投資,也算是得到了回報。回首呂不韋這次的「奇貨可居」,絕對算是商人投機的經典案例,甚至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作為一名低賤的呂不韋商人,要想把幾乎已經放棄的異人推上王位,無疑是很難的。這樣做風險很大,失敗率極高,而且幾乎無法採取行動。缺乏眼力,勇氣,計謀和執行力。但呂不韋成功了,他自己也成功了,從地位低微的商人,變成地位崇高的秦國宰相,這可不算什麼傳奇。

相關焦點

  • 呂不韋不只是秦國丞相,更是一位出色的商人,他將投機做到了極致
    在古今中外歷史上的商人裡面,呂不韋或許不是最富有的,但卻是最成功的。因為他將「投機」做到了極致,而這恰好是作為一名商人,最為重要的技能。
  • 究竟是呂不韋投機秦國還是秦國選擇了呂不韋
    該劇在秦始皇嬴政成長起來之前,主要戲份還在呂不韋身上。呂不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人,他的謀略和口才都是中國歷史人物中第一流的。早年是個大商人,後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他憑著一人之力、三寸不爛之舌,扶植其成為秦莊襄王,也促成了自己終生的榮華富貴。著名的奇貨可居這個成語的典故就是說的這個故事。
  • 大秦賦呂不韋人物介紹 大秦賦呂不韋最後結局是什麼?
    《大秦賦》呂不韋人物介紹呂不韋,成於論壇,又敗於論壇。他是古往今來第一商人,又是大秦第一宰相,從商人做到宰相的位置上,是一名商人最成功的投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商界到政界,除了頭腦,還需要投機,而他最初的政治籌碼,其實只是一名被囚於趙國的秦國異人。
  • 戰國末期大秦丞相呂不韋,以商人身份扶持贏異人稱王,最終自盡
    呂不韋卻能利用自己的才幹從中脫穎而出,從而成為很有名氣的商人,呂不韋在趙國遇到了秦國安國君的兒子異人,他就想扶持異人以後稱王,好讓自己永遠富貴,呂不韋的扶持計劃是以商人的頭腦來算計的
  • 秦國的相邦與丞相之職有何講究,為什麼呂不韋既稱丞相又稱相邦?
    談秦說漢(331)秦國的相邦與丞相之職有何講究,為什麼呂不韋既稱丞相又稱相邦?呂不韋在秦莊襄王時期被封為丞相,在嬴政繼秦王位時升職為相邦。國之相邦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相邦管理丞相,是上下級的關係。而商鞅也只做到十六級大良造,已經是總攬秦國的軍政大權。以上的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列侯暫時是虛職。秦孝公時期,百官是以已經獲得最軍功高爵位來設置職務的,並未設立相邦與丞相之職。因此,當時最高爵位的商鞅以大良造之職主持國家大事,想成為列侯,還得以軍功一級一級地往上爬。但也形成了讓不懂政務的軍人來管理國家的弊端。
  • 奇貨可居呂不韋,圖謀的僅是秦國丞相之位?恐怕不僅如此
    呂不韋實際上就是二道販子,低價進貨然後再高價賣出,但是呂不韋就是憑藉著這樣一種本事,竟然成為了一方豪商,屯下了億萬家財,由此不得不再感嘆呂不韋的經商頭腦,或許在那個時代有很多人和他做的是同樣的事情,但是呂不韋卻將其做到了極致。
  • 《大秦賦》中,呂不韋先任丞相,後任相邦,兩者在秦國有什麼區別
    秦國這個時候才能真正算是一個諸侯國,第一任相邦叫樛斿,白瞎了第一位相邦的位置,因為他不出名!一、相邦和丞相本來就不同。在《大秦賦》當中,呂不韋常常被大家稱之為相邦。可是後來李斯擔任的卻是大秦的丞相,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嗎?當然是有的。
  • 投資大師,功績與爭議並存,呂不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戰國時期,就有一位投資大師,他靠著投資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此人就是呂不韋。春秋戰國時期,確實是有很多機會,可要想成名,難度是相當大,呂不韋在當時的身份是比較尷尬的,他家中確實有錢,可自己也只是一個商人而已。
  • 《大秦賦》:呂不韋被箭射中,拔箭一看:原來秦國如此強大
    近日,觀眾期待的《大秦賦》正式上線,劇中場景、道具之精緻,讓觀眾讚嘆不已,由段奕宏飾演的商人呂不韋,更是給人印象格外深刻。呂不韋不僅是一位精明的商人,更是一位在頗有遠見的政治投機者。在劇中,呂不韋在協助嬴異人(秦始皇之父)逃離趙國的過程中,被嬴傒(秦始皇之伯父)派人追殺,一支箭射中呂不韋,呂不韋拔箭一看,揭露了秦國強大的重要原因。
  • 戰國時期的秦國歷代丞相,為何大多數不得善終
    如果範睢不隱退絕對會被秦昭襄王以連坐之法處死,甚至範睢之死不只是像司馬遷筆下的病逝這麼簡單。呂不韋進行一場政治投機,扶立兩代君王-秦莊襄王與秦王嬴政,可以說呂不韋是秦王嬴政的貴人,這從嬴政對呂不韋稱為「仲父」可以看出。
  • 【名人百科】歷史上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商人——呂不韋
    【名人簡歷】呂不韋(?-前235年)。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為秦國丞相,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滑縣)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裡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
  • 呂不韋為何下場悽涼?商人的本性決定,從一開始就註定他要失敗
    隨著電視劇《大秦賦》熱播,呂不韋再次成了商人們談論的對象,認為呂不韋一介商人,能做到封侯拜相的位置上,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如果他能在鼎盛時期收手,早日交政於秦王嬴政,功成身退,安心去做一個富翁,就不會遭到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的悽涼下場了。從呂不韋從政的動機來看,就不純潔。
  • 呂不韋對秦國乃至整個古代史都有著巨大影響,他到底做過什麼呢
    呂不韋在歷史上的名氣雖然極其響亮,但一提起呂不韋,人們腦海中的第一反應他就是個投機分子,渾身充滿著商人的奸詐、狡黠,而且私生活混亂,個人品行極差,緊接著就好奇起他與秦始皇的血緣關係。 但是,藉助《大秦賦》的潮流,我們重新全面的看待呂不韋,會發現他絕不僅僅是一個投機商人,拋開他與秦始皇、趙姬、嫪毐等人混亂的關係不談,呂不韋對秦國乃至整個中國歷史,都有著巨大貢獻。
  • 同為百官之首,李斯稱丞相,而呂不韋稱相邦,一字之差,差在哪裡
    「丞相」的人,李斯最終成為「天下的丞相」,而呂不韋成為了「秦國的相邦」。所以他才會覺得呂不韋對自己處處掣肘,他是一位需要絕對權力的帝王。他需要的丞相,是一位秘書、助理、參謀,而不是能夠代自己發號政令的CEO。國君和丞相的關係、國君的政治能力,都決定了丞相權力的大小。
  • 從呂不韋把嫪毐獻給趙太后,可以看出他骨子裡是個莫得感情的商人
    最近大火的電視劇《大秦賦》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我們今天來盤點一下呂不韋把嫪毐獻給趙太后這一段。呂不韋日裡萬機,面對趙太后的空虛寂寞冷的哭泣。他不得想了個對策,把嫪毐獻給趙太后以此脫身治國。(不以偏概全,馬皇后、孝莊等明後還是有的。)女人太喜歡依賴愛情了,很容易有偏見,有權也會按自己喜好行事沒有一點大局觀的觀點。贏異人死後,趙太后始終是個女人,時間一久就空虛寂寞冷了。這時她想到了呂不韋,向呂不韋暗示過,希望呂不韋陪伴自己。因為趙太后身世有兩種說法,一、呂不韋家中的歌姬。二、呂不韋的小妾。不管那種趙太后是呂不韋介紹給嬴異人的。
  • 呂不韋,姜子牙的23世孫,被司馬遷稱為呂子,究竟是怎樣的人?
    呂不韋,姜姓呂氏,是戰國末期的一位奇人,他以一己之力改變了秦國的歷史走向。然而,我們不知道呂不韋出生於哪一年,只知道他在公元前235年收到秦王政的一封信後便飲鴆自盡了。這封信的內容是這樣的:「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 大秦賦:呂不韋容不下李斯,他們是一路人,有大才的投機小人
    在歷史上,呂不韋的名字一直流傳至今,可見他當年的才能和所做的事影響後世之深,現在上線的李斯,還沒有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一再在相邦(呂不韋)的府中,也不受重用,所以想盡各種辦法來引起秦王的注意,想要離開相邦來到大王身邊一展拳腳。
  • 呂不韋死亡之謎,不甘苟活,做個有尊嚴的人
    所以說,呂不韋的成功絕非偶然,也並非完全屬於商人的投機智慧。他有著卓越的政治遠見和治世才能,這些在他主理的《呂氏春秋》中皆有體現。若說非說呂不韋僅是商人投機,那無論是對於古今政客皆是一種侮辱。根據史料記載,身為下九流的呂不韋僅用千金就買到了一個當時的超級大國。這對於秦國政客,情何以堪啊?再看《史記》記載呂不韋的謀劃,他只是憑藉人人都能看明白的膚淺小伎倆,就能獲取在秦國政界起主導作用、精明華陽夫人的歡心。別忘了,此時的呂不韋只用了千金,只是利用了嬴子楚的地位和身份。
  • 嬴政寫信讓呂不韋入蜀,他卻直接服毒自盡,原來信上內容字字誅心
    呂不韋當時贏得異人好感的那句話是,「我的門庭等你來光大!」 呂不韋雖然是一位商人,但是其能力卻高絕,在與異人達成了一致之後,他的幾個操作堪稱經典。 首先,呂不韋一擲千金,五百給異人結交賓客,五百購得奇珍異寶,目標直指秦國寵妃華陽夫人。
  • 秦始皇只是讓呂不韋遷到蜀地去,並沒有殺他,為何呂不韋要自殺?
    來自商人家庭的呂不韋,深知「奇貨可居」的道理,以低買高賣的方式,以低買高賣的方式,賺得了大筆財富,但呂不韋仍不滿足,想要獲得更大的權力,獲得更多流芳百世。呂不韋到趙國邯鄲做生意,偶然看到秦國公子異人在趙國做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