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呂不韋投機秦國還是秦國選擇了呂不韋

2020-12-14 浮雲索驥

近日,秦粉們期待已久的大秦帝國史詩終章《大秦賦》終於開播了。《大秦帝國》系列的前三部曲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從秦孝公和商鞅變法的故事開始講起,到蘇秦張儀合縱連橫,再到秦昭襄王任用白起、範雎奠定秦國霸主地位。而剛剛播出的《大秦賦》,劇情延續第三部《大秦帝國之崛起》,講述的是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該劇在秦始皇嬴政成長起來之前,主要戲份還在呂不韋身上。

呂不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人,他的謀略和口才都是中國歷史人物中第一流的。早年是個大商人,後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他憑著一人之力、三寸不爛之舌,扶植其成為秦莊襄王,也促成了自己終生的榮華富貴。著名的奇貨可居這個成語的典故就是說的這個故事。在大部分人眼中,呂不韋是史上最大的投機商,以獨到的眼光看準了秦國的發展前景、看準了嬴異人的發展潛力、看準了其中的巨大機遇。但後來,呂不韋帶領秦國富國強兵,為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投機者能夠辦到的事情。那麼,到底是呂不韋投機秦國,還是秦國選擇了呂不韋呢?

一、呂不韋幫助嬴異人表現出其精準的眼光、精妙的謀劃和精細的運作能力

呂不韋本是陽翟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積累起千金的家產。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的第二個兒子安國君嬴柱被立為太子。而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而他非常寵愛的正夫人——華陽夫人卻沒有兒子。安國君有個排行居中的兒子名叫異人,異人作為秦國的人質被派到趙國。作為秦王庶出的孫子,不受重視,被打發來趙國當人質,所以他不受趙國禮遇,生活十分困窘。

呂不韋到邯鄲去做生意,見到異人後大喜,說:"異人就像一件奇貨,可以囤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成語"奇貨可居"的典故)。呂不韋於是回家問父親:"耕田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十倍。"呂不韋又問:"販賣珠玉,或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百倍。"呂不韋又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無數。"呂不韋說:"如今努力耕田勞作,還不能做到豐衣足食;若是擁君建國則可澤被後世。我決定去做這筆買賣。"

於是他就前去拜訪異人,道:"我能光大您的門庭。"異人笑著說:"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順勢回復:"我的門庭要等待您的門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異人馬上就明白呂不韋所言之意,就與他坐在一起深談。呂不韋說:"秦王已經老了,您的父親安國君被立為太子,而您排行中間,母親又不受寵,您自己又處於禍福難測的敵國,秦王死後,安國君繼位為王,您也不要指望同您長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邊的其他兄弟們爭太子之位。況且一旦秦趙開戰,公子您的性命將難以保全。"異人嘆道:"是這樣,但該怎麼辦呢?" 呂不韋說:"如果公子聽信我,我倒有辦法讓您回國,且能繼承王位。我聽說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但她能參與選立太子,只能從她身上下手。我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西去秦國遊說,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您為太子。"異人於是叩頭拜謝道:"如果實現了您的計劃,我願意分秦國的土地和您共享。"

最終,呂不韋散盡家財經過一番運作,異人成為了安國君最信任的兒子,並且在安國君成為秦王之後,將異人立為太子,最終成為秦王,生下秦王嬴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如果僅僅是這樣,我們只能說呂不韋是個優秀的經紀人和風投大鱷。 從後來呂不韋登臺拜相,輔佐秦王寬政待民、滅亡東周、東進拓土、興修水利、引進人才、編撰《呂氏春秋》,建立了頗具影響力的功績的情況看,呂不韋還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所以不能單一地看待呂不韋就是一個投機者。

二、任用呂不韋是當時秦國客觀形勢使然,可以說是秦國選擇了呂不韋

呂不韋登上秦國的舞臺前,秦國剛經歷了邯鄲之戰的慘敗。此戰造成秦國軍隊接近20萬人的傷亡,嚴重地消耗了秦國的實力。戰後魏楚聯軍乘勝進至河東(今山西省西南地區),秦軍復敗,導致河東郡數座城池失守。此時韓國也加入合縱攻秦,趙、魏、楚、韓先後收復魏之河東郡以及安陽、汾城,趙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韓之上黨郡以及汝南。秦軍退守函谷關,之前攫取的關東領地大多重新丟失。而且東方各國重新組成合縱聯盟,秦國內外形勢非常嚴峻,迫切需要改變策略,爭取時間、恢復實力。而呂不韋的到來恰恰給秦國送來了一個合適的新政施行者。

呂不韋作為商人出身的政治家,在帶領秦國富國強兵的道路和策略確實展現了其特有的優勢。他以變法與法制為核心,將法家的法治與耕戰、儒家的禮治與仁政、道家的無為而治與權術、墨家的義治與節儉以及陰陽家的時政、名家的正名等, 融治於一爐,形成一種相當完備的適應「大一統」需要的政治理論體系。

一是深化變法、寬猛並濟。據《史記·秦本紀》記載,他當政後的第一件事,釋放罪人,表彰先王的功臣,厚待王室宗親,對老百姓廣施德惠。秦法素以嚴苛出名,人們動輒受重罰,心中很是緊張與畏懼。呂不韋以寬濟猛、寬猛兼用的治國之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招攬民心、緩和社會矛盾的效果。

二是興修水利、強化民生。當時韓國為了誘使秦國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設上,無力進行東伐,派水工鄭國到秦國執行"疲秦"之計。鄭國給秦國設計了能夠灌溉關中土地的水利工程。後來,韓王的計謀暴露,秦王要殺鄭國,呂不韋對秦王說,修這條渠固然需要耗盡舉國之力,但一旦修成,關中的農田再無用水之患,不需要再為糧食發愁了。並讓鄭國繼續修渠,這項水利工程,後來被命名為鄭國渠。鄭國渠的修成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更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是掃除統一天下的政治障礙。公元前249年,呂不韋瞅準東周王室殘餘勢力自不量力進攻秦國的機會,親自率兵東進,一舉滅亡東周,將其領地併入秦國的版圖,掃除了秦國統一天下的一大障礙。而且對待投降的末代周王,呂不韋並沒有殺其性命,而是下令將其遷往陽人(今河南臨汝西),讓他奉其祭祀,供其香火。呂不韋的這一舉措,明顯地反映出了他不同於秦國往昔的戰爭觀念。他既消滅東周國的實體,卻又不絕其宗祀。這種形象,對於改變天下人對秦國以往「兇殘暴虐」的看法、贏得天下士人的好感,具有很大的政治意義。

四是提出興「義兵」的戰爭思想。呂不韋在趙國時親歷了長平之戰和邯鄲保衛戰對趙國造成的創傷,一場大戰傷亡的人數竟在數十萬以上。他在秦國執政後反對在戰爭中大規模屠殺。他提出了興「義兵」的思想,所謂義兵,就是「兵入於敵之境,則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於都國之郊,不虐五穀,不掘墳墓,不伐樹木,不燒積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虜而歸之」, 改變了尚首功、計首授爵的大屠殺政策。應該說,呂不韋的戰爭觀是進步的,他在執政中儘量避免硬碰硬的戰爭,以減少損失,具有了統一天下的氣度和思想準備。

所以,我們可以說,呂不韋雖然費盡心機、散盡家財謀取秦國宰相之位,算得上投機秦國的商人行為;但他創新理念、推陳出新,輔佐秦王富國強兵,也稱得上合秦國之所需,是秦國選擇了呂不韋。

相關焦點

  • 呂不韋將投機做到了極致,他不只是秦國丞相,更是一位出色的商人
    古代和現代的商人中,呂不韋也許並非最富有,但卻是最成功的。由於他把「投機」發揮到了極致,而這恰恰是作為商人最需要的技能。請注意,這裡的投機並非貶義詞,而是指商業活動中的一項必備技能,它要求商人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動進行買賣,從而獲利。簡單地說,就是低買高賣,這樣才能賺取差價。
  • 呂不韋不只是秦國丞相,更是一位出色的商人,他將投機做到了極致
    在古今中外歷史上的商人裡面,呂不韋或許不是最富有的,但卻是最成功的。因為他將「投機」做到了極致,而這恰好是作為一名商人,最為重要的技能。
  • 《大秦賦》:呂不韋被箭射中,拔箭一看:原來秦國如此強大
    近日,觀眾期待的《大秦賦》正式上線,劇中場景、道具之精緻,讓觀眾讚嘆不已,由段奕宏飾演的商人呂不韋,更是給人印象格外深刻。呂不韋不僅是一位精明的商人,更是一位在頗有遠見的政治投機者。在劇中,呂不韋在協助嬴異人(秦始皇之父)逃離趙國的過程中,被嬴傒(秦始皇之伯父)派人追殺,一支箭射中呂不韋,呂不韋拔箭一看,揭露了秦國強大的重要原因。
  • 奇貨可居呂不韋,圖謀的僅是秦國丞相之位?恐怕不僅如此
    所以在多加思考之下,呂不韋最終決定投資異人,呂不韋找到異人說明了來意,並且表示會幫助他坐上秦國的太子之位,異人本身出身並不好,異人雖然的確是秦國的王子,但是其母親在王宮裡並不受寵,所以異人在趙國邯鄲,就如同一個被放棄的棄子一樣,生活十分窘迫。
  • 呂不韋對秦國乃至整個古代史都有著巨大影響,他到底做過什麼呢
    備受矚目的《大秦帝國》最後一部《大秦賦》劇集已過半,雖然目前其評分和口碑下降嚴重,但還算稱得上是一部合格作品,整體上還是還原了很多歷史史實。呂不韋在歷史上的名氣雖然極其響亮,但一提起呂不韋,人們腦海中的第一反應他就是個投機分子,渾身充滿著商人的奸詐、狡黠,而且私生活混亂,個人品行極差,緊接著就好奇起他與秦始皇的血緣關係。 但是,藉助《大秦賦》的潮流,我們重新全面的看待呂不韋,會發現他絕不僅僅是一個投機商人,拋開他與秦始皇、趙姬、嫪毐等人混亂的關係不談,呂不韋對秦國乃至整個中國歷史,都有著巨大貢獻。
  • 秦國興衰,呂不韋韓非子功成身敗,原因:會吸星大法,不懂易筋經
    導語:《大秦賦》呂不韋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可以說段奕宏在演呂不韋最後這一段情節,演技真的是很棒,把呂不韋最終的心思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歷史上呂不韋真實的死因,卻也不一定是這樣,有的人認為呂不韋最終是畏罪自殺。《大秦賦》中顯然是更傾向於秦王嬴政與呂不韋的感情。
  • 大秦賦呂不韋人物介紹 大秦賦呂不韋最後結局是什麼?
    《大秦賦》呂不韋人物介紹呂不韋,成於論壇,又敗於論壇。他是古往今來第一商人,又是大秦第一宰相,從商人做到宰相的位置上,是一名商人最成功的投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商界到政界,除了頭腦,還需要投機,而他最初的政治籌碼,其實只是一名被囚於趙國的秦國異人。
  • 秦國統一前夕,「嫪毐之亂」和「呂不韋專政」誰才是嬴政最後的痛
    在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前夕,在秦國內部出現了兩個幾乎可以改變秦國命運的人物,一個是呂不韋,一個是嫪毐。起初的呂不韋只是一個卑賤的為國商人,在那個宗室權貴的時代,商人的地位微乎其微。嫪毐相比於呂不韋更是落魄,還是依靠呂不韋才成了趙太后的男寵,假扮宦官進宮。
  • 《大秦賦》中的兩位秦國名相,呂不韋和李斯,誰的功勞更大?
    所以我們不去討論一下秦始皇的這兩位名相呂不韋和李斯,這兩位《史記》中單獨列傳的人物,到底哪一位對秦國的貢獻更大。先說說呂不韋,一般提到呂不韋大多數人都會首先想到他和趙姬、嬴政那些不明不白的關係,而忽略了他為奠定秦國天下大統的基礎所作出的貢獻。
  • 呂不韋,姜子牙的23世孫,被司馬遷稱為呂子,究竟是怎樣的人?
    呂不韋的政治投機不只是為了榮華富貴,而是他政治生涯的起點。我們甚至可以說,呂不韋是一個天才的政治家,即使放在整個人才濟濟的戰國時代也毫不遜色。呂不韋時期,秦國繼續開疆拓土,並通過奪取韓趙魏的大量城池,將東方六國分割成為南北部分,徹底斷了六國合縱的可能,為秦王政後來的統一戰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呂不韋興修水利,修建鄭國渠,促進秦國農業發展,增強了秦國的經濟實力。事實上,秦王政也正是在呂不韋死後五年便開始了統一六國的戰爭。
  • 秦國的相邦與丞相之職有何講究,為什麼呂不韋既稱丞相又稱相邦?
    談秦說漢(331)秦國的相邦與丞相之職有何講究,為什麼呂不韋既稱丞相又稱相邦?呂不韋在秦莊襄王時期被封為丞相,在嬴政繼秦王位時升職為相邦。國之相邦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相邦管理丞相,是上下級的關係。秦國的第一個相邦就是樛斿,後來被張儀接替。商鞅的軍功爵位制,對將士的精神刺激作用確實很大,但業有專攻,武將善於衝鋒陷陣,而文人精於治理國家細微的事情。因此,秦國開始了軍功爵位制與百官晉升制兩條線路,設立了百官中最高職務之相邦,但事實上還是軍功爵位最高者任。
  • 《大秦賦》中,呂不韋先任丞相,後任相邦,兩者在秦國有什麼區別
    呂不韋所擔任的相邦,出現的時間,要早於丞相。第一任相邦樛斿下臺後,張儀成為了秦國的第二任相邦,這位老兄我們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靠一張嘴皮子打天下的人物。那麼丞相是怎麼來的呢?秦惠文王晚年發了瘋病,他去世以後,兒子嬴蕩繼位,也就是秦武王。秦武王設置了左右丞相,這是秦國第一次出現丞相。
  • 呂不韋自殺之謎:秦王嬴政到底想不想殺他 他對秦國有什麼功勞
    一年後,六國的賓客使者,都去河南拜訪呂不韋,導致呂府門前賓客絡繹不絕。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說秦王嬴政寫了一封信給呂不韋,信中寫道:「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與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全都遷到蜀地去居住!」
  • 《大秦賦》呂不韋為什麼不贊成嬴政親政?莫非呂不韋想取而代之
    雖然該劇已經播出了36集,張魯一飾演的秦王還未親政,但由此卻引發了觀眾的討論,那麼就是呂不韋為什麼要阻止秦始皇親政?他的動機是什麼?難道是他太過戀權?還是他想取而代之?這就要從「奇貨可居」這則典故說起。
  • 呂不韋死亡之謎,不甘苟活,做個有尊嚴的人
    若說非說呂不韋僅是商人投機,那無論是對於古今政客皆是一種侮辱。根據史料記載,身為下九流的呂不韋僅用千金就買到了一個當時的超級大國。這對於秦國政客,情何以堪啊?再看《史記》記載呂不韋的謀劃,他只是憑藉人人都能看明白的膚淺小伎倆,就能獲取在秦國政界起主導作用、精明華陽夫人的歡心。別忘了,此時的呂不韋只用了千金,只是利用了嬴子楚的地位和身份。雖然秦國當時有二十幾位皇室繼承人,呂不韋還是把一個流浪在異國,落魄潦倒的嬴子楚捧到了王座之上。
  • 真實的呂不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電視劇《大秦賦》第64集中,昔日的相邦呂不韋為了阻斷四國的妄想,維護大秦的穩定而毅然選擇自盡,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劇中的他一心為了秦國的未來,為天下一統而費盡心力,最後不惜以死明志,可謂秦國之忠臣。但歷史上的呂不韋卻沒有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司馬遷在其列傳後評論稱其為孔子口中的「聞」者,即表面施行仁義,內心卻與之相違背,並且還毫無自覺之人,而東漢大儒馬融說這就是佞人。司馬遷之後的古代史學家也大多對呂不韋給予批評。
  • 大秦賦:呂不韋容不下李斯,他們是一路人,有大才的投機小人
    在歷史上,呂不韋的名字一直流傳至今,可見他當年的才能和所做的事影響後世之深,現在上線的李斯,還沒有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一再在相邦(呂不韋)的府中,也不受重用,所以想盡各種辦法來引起秦王的注意,想要離開相邦來到大王身邊一展拳腳。
  • 呂不韋:該記住的不止是關於他的「流言」,還有他的豐功偉績
    其中段奕宏老師飾演的秦國相邦呂不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秦賦》呂不韋影視形象說起呂不韋,不知道大家首先會想到關於他的什麼事情,是呂不韋與嬴政母親趙姬的風流韻事還是嬴政是呂不韋的私生子還是呂不韋的其他事情。
  • 《大秦賦》18集李斯為什麼抱著羊羔去見呂不韋 大秦賦6國打秦國
    《大秦賦》18集李斯為什麼抱著羊羔去見呂不韋相信很多看過這個片段的朋友都對這個片段記憶猶新,並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李斯等人會給李斯送小羊羔呢?難道呂不韋喜歡吃羊肉,所以大家投其所好?其實沒這麼簡單,這裡涉及到一個周朝時期的禮儀,即所謂的見面禮。
  • 秦國史上最被低估的人:嬴政靠她奪權,呂不韋和嫪毐都是她的棋子
    當然,秦朝的中央集權肯定無法和明朝相比,但就秦國本土而言,也就是關中這片地區,秦國歷代君主經過長達近四百年的努力,其中央集權已經非常集中;就好像,明朝是一家由皇帝100%控股的公司;而秦國則是一家君王控制50%左右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