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學》裡的農村教育,現實比電影更殘酷,你知道嗎

2020-12-06 安然姐說旅遊

《我要上學》講述了小蓮因為家境貧窮,為了給家裡還債,不得已輟學去小飯店打工。後因為二喜叔、學校老師、父親以及教育機構的幫助,重回校園,長大後回到學校當了一名老師的故事。

電影的劇本很簡單,但貴在真實,所有的取景地都是沒有加工過的生活場景。不論村裡居住的房子,城裡有點破舊的小飯店,還是十分簡陋的學校教室。這對於像我這種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看著格外的親切,也很真實自然。

雖然現在因貧輟學的現象已經不再出現,但在2006年,新的義務教育法頒布之前,這樣的事情卻並不少見,這部電影可能算不上特別出彩,但現實生活中表現農村生活的種種,卻都在電影當中有所體現。有人認定讀書無用,尤其是女生,讀書更無用。很多沒念過書的女人,將一生都困在貞潔的牢籠裡,將守寡的名聲看得比幸福更重要。就像電影裡的小蓮的母親,她也想尋找自己的幸福,但陳舊的思想阻礙了她接受二喜的愛意。這樣的環境,構成了孩子上學路上的濃重陰霾。

但真正切斷孩子上學之路的,則是貧窮。貧窮和缺乏教育造成的短視,將孩子們過早推向了社會,可孩子們輟學又能得到什麼呢?童工的身份讓他們見不得光,身心的弱勢讓他們備受壓榨。他們本該是待放的花朵,卻過早地遭受了生活的重壓而提前凋零。他們本該坐在教室裡,享受教育和陽光,而不是奔波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為一點微薄的收入去出賣未來。

少年的啟智在教育,國家的大計也在教育,一個國家奔湧的後浪,應該不只是城市裡衣食無憂的孩子,也應該有那些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裡的農村的孩子,他們也應該接受國家良好的教育。

現實總是那麼殘酷,有的人天資聰穎,天生就是讀書的料,卻因為家裡的原因被迫輟學。有的人家境殷實,卻從不好好學習,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很多人說現實當中的農村教育比電影裡還要殘酷,但我們希望現實能夠溫柔點對待這些孩子。

無論未來我們經歷什麼,我們都應該砥礪前行,從跌打的地方爬起來,接著面對前方,就像冥王雷利說的「不知所措,才是人生」,我們應該去體驗職場,體驗生活,體驗人間的世態炎涼,體驗世人的不解。

願我們身邊的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陽光下茁壯成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相關焦點

  • 虛偽的教育理念與殘酷的現實
    咱不談這個事件本身,咱談一談教育預期和現實之間的錯位。教育問題,經過了接近二十年的爭論,仍舊問題層出不窮。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十多年前,70後和80後接受的簡單粗暴的教育,哪有現在這麼多的教育事故呀?一定是哪裡不對了,一定是的!試問:什麼樣的教育好?大家異口同聲:素質教育?試問:什麼是素質教育?大家各執己見:X?
  • 《起跑線》一個關於教育問題的寫實電影,碰觸了最堅硬的社會現實
    印度電影《起跑線》,這是一個關於教育問題的寫實電影,碰觸了最堅硬的社會現實。影片講述的是一對印度中產階級夫婦拉吉、米塔為了讓孩子皮婭融入上流社會,絞盡腦汁想盡辦法想把她送到好的私立學校中去,既「上天」去私立學校附近的高檔小區生活,以求融入上流社會。又「下地」去偏遠的貧民窟受苦以獲得貧困學生入學的名額,歷經的各種各樣啼笑皆非又辛酸的故事。
  • 清華畢業,工作體面,33歲找對象難,不是你不優秀,是現實很殘酷
    因為在這個供大於求的時代,你不但要品質好,還要做宣傳,不然照樣被淹沒,好東西太多太多了,你不做宣傳就會被取而代之。人也是一樣,在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有幾個人能上得起學,更別說上大學了,優秀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 那些現實的殘酷真相,你知道哪些?
    2,在別人眼裡,你沒那麼重要,不要以為幫了別人的忙,別人就會記住你一輩子。3,上學跟好朋友決裂,特別傷心。現在不會了,因為走著走著就散了。4,不少人表現出來的與世無爭,以及嘴上常說的佛系,其實都是裝的。真正的情況是他們得不到,所以故意宣稱說,他們不想要。
  • 紀錄片電影《出路》,揭露殘酷現實:父母眼界越低,孩子越沒出路
    「好好讀書才是你的出路!」 「考個好大學才是你的出路!」 這是爸媽和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嘮叨。高考是一個孩子這輩子唯一的「出路」嗎?導演鄭瓊用6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這些年的輾轉起伏,用最真實的故事,默默給出了答案。
  • 城市的孩子看不起農村的孩子?答案很殘酷
    那麼對於農村的孩子,是不是上學的資源就大了很多?不是的,因為現在才是剛開始實施這個計劃,所以更重要的政策還沒有完全實施。但農村的孩子們真的機會還是比城鎮裡的孩子們少的多嗎?
  • 開學季,希望農村家長可以歡喜的送孩子快樂上學
    開學了,開學了,家裡的孩子要去上學了,調皮搗蛋的孩子又有人管了。再有幾天就開學了,原本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小孩子可以去學校了,家裡的大人可以放心去幹活了。在農村的家長早就盼望著開學了,可是開學也意味著選擇開始了。
  • 《念書的孩子》:用影視帶孩子感受農村教育,是人生寶貴的一課
    經濟的問題已經環境的問題農村教育是存在著一定缺陷的,而且農村教育的教學質量跟城市的教學質量是比不上的。但是現在有一些孩子卻存在著對農村的教育有的錯誤的看法以及態度,他們會用他們的無知去傷害到農村的孩子,對農村孩子們能夠用平等心去對待。孩子的一些錯誤的觀念要及時糾正,要讓孩子去正確地認識到農村生活以及農村中的教育,要讓孩子用同等心以及正確的態度去對待他們。
  • 知識改變命運,為何農村孩子卻不願上學了?外出打工的家長很擔憂
    因此,努力學習對於廣大農村地區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他們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然而,事實情況卻是: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不願意上學,小小年紀便退學在家,終日在村子裡面東遊西逛,無所事事,甚至是故意惹是生非。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農村孩子放棄能夠改變命運的絕好機會,而不願意上學呢?
  • 從《少年的你》看電影與現實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少年的你》確實是一部能感動到人提淚橫流的電影,但是如果從現實的角度看,似乎這一切都不成形,首先陳念出生於單親家庭,母親還不務正業,家裡麵條件很是艱苦,在這種前提下,現實中應該形成的性格是什麼?難道真的是被人欺凌的哪一方嗎?
  • 《親愛的》:這部電影,反應了現實的殘酷,太戳人心,太容易共情
    小時候最怕的就是被人販子拐走,不知道有多少次被我媽拿來嚇唬,長大後才明白其實他們比我們更害怕,暖意人情遇到冷酷法律瞬間凝固結冰,再多的淚水都化解不開,這時候再去評判誰對誰錯難免有點可笑,影片多次出現糾纏複雜電線的鏡頭,呵,多像這世間的紛擾人事啊,相互纏繞,彼此拉扯,亂、煩,可我們還是要在混亂中找到自家的電線去助理維護
  • 韓國電影《芭比》 跨國買賣領養兒童的殘酷現實
    她向叔叔要了兩部手機,其中一部給了姐姐,「不是一直想要手機嗎?」她說,你不要打,只要接就好,跨國話費很貴的,「別哭了,你這個傻瓜」「你拿什麼賺錢買機票?你自己做的手機鏈嗎?等著我給你買機票就好了。」  她取出自己所有的積蓄—沉甸甸的一小堆硬幣,去照相館和家人拍全家福。
  • 你不應該忘記的一部電影,半碗村傳奇,農村孩子勵志傳奇故事
    這是村裡小學,看到這個你是否想起?這樣的寒門,著實讓人心疼。這樣的情景,何嘗不是我們80後農村經歷過得?看到這裡你有感受嗎朋友嗎?因為在中國絕大多數的農村學生家裡的父親都不是王健林,沒有人能有幾個億的創業經費的。所以說,想要快速走出大山,讀書是唯一一條最有價值、負擔最輕的道路。我們知道,農村孩子在高考中取得拔尖成績的比例越來越低,寒門難出貴子似乎成了一個趨勢。誠然,富裕家庭擁有優質的教育,在高考的博弈中優勢明顯。寒門與豪門之間的對抗似乎變得越來不可能。
  • 農村白事裡職業哭喪女的殘酷人生,難得一見這麼冰冷現實的國產片
    不知道大家對農村了解多少呢?有人一提到農村,想到的可能是農村人不講武德,不講禮貌,不愛乾淨,很窮很土,沒文化等等負面評價。還有人想到的,可能是李子柒那樣的恬靜美好,一片祥和,像一塊淨土,像一片世外桃源。萬物都有兩面,農村也是如此。
  • 《龍王的工作》作者感嘆現實殘酷 比小說更奇幻的現實你見過嗎?
    在小說漫畫等作品中我們能看到許多奇幻的內容但有些時候,現實卻比這些作品還要更加奇幻《龍王的工作》講述了16歲的將棋「龍王」九頭龍八一與小學三年級的雛鶴愛日本最年輕的將棋棋聖·藤井聰太連續打破紀錄理所當然的,他在整個日本將棋界也受到了強烈矚目作為將棋輕小說作者白鳥士郎也一直關注著藤井的動態7月16日藤井獲得棋聖稱號時,白鳥士郎曾開心地發推:果然我的小說
  •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
    每個人都會有美好的理想,關於想要怎樣的生活,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未來要取得多大的成就,可是現實面前,理想往往只是幻想。我們都喜歡說: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對大多數人而言,似乎真的就是這樣,擁有理想本沒有錯,可是僅僅擁有還不夠。
  • 豆瓣9.3《教父》:夢想的破滅,是殘酷現實的開端!
    然而現實情況真的就由維託所想的那樣自由和平等嗎?並不是的,那個時候的美國其實是另一塊黑色的深淵。在美國,一片繁華的背景後面是一段段不為人知的黑暗交易,各種各樣的不法團體明爭暗鬥,背後政府官員也捲入其中,論其境況似乎要比維託的家鄉西西里更為複雜。在此,維託的美國夢徹底的破滅掉了,什麼自由平等?什麼夢想開花?簡直就是在侮辱人的智商。
  • 城市小孩大多比農村娃長得好看?不是農村不好,只是這3點太現實
    說起城市和農村的差異,除了物質生活的比較外,人們最津津樂道的就是孩子的區別。很多年輕的父母打破頭的想往城市裡進,除了想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環境,更多的還是想讓自己的孩子能開闊眼界。有人說,城市裡的小孩大多都比農村娃長得好看。
  • 你知道在八十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員是一個非常吃香的工作嗎?
    要是碰上發電機故障,那也是一片喝彩,各種冷嘲熱諷,什麼草包,飯桶,吃魚吃多下卡死了等等,要多難聽有多難聽,這時發電機旁裡三層外三層圍著看熱鬧的,就是寒冷的冬天你看放映員額頭上汗珠也是滴滴嗒嗒,心慌啊,修不好怎麼對得起幾千觀眾,有的人可是走了十多裡路來看電影的。總的來講要有好片,機器不要發生故障,那放映員可就輕鬆地抽別人遞的煙,反之吃完的都想吐出來。
  • 為什麼要分流那麼多學生讀職高?真實的原因,來自於殘酷的現實
    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對於社會的發展並不利,國家近些年,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希望培養更多優秀的技能型人才。學生和家長要接受這樣的現實,有很多人覺得有些太殘酷,可殘酷的現實背後,和自身也有著莫大的關係,正所謂有果必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