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痛心,一個女孩因為老師質疑她的成績,落水身亡。咱不談這個事件本身,咱談一談教育預期和現實之間的錯位。
教育問題,經過了接近二十年的爭論,仍舊問題層出不窮。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十多年前,70後和80後接受的簡單粗暴的教育,哪有現在這麼多的教育事故呀?
一定是哪裡不對了,一定是的!
試問:什麼樣的教育好?
大家異口同聲:素質教育?
試問:什麼是素質教育?
大家各執己見:X?&*@@??!!
爭論來爭論去,對於教育要實現的結果,大家的意見還是基本趨同的。
期待的教育成果:個人素質高、找到好工作(比別人好一點的)。
從個人家庭出發,和從國家民族出發,對於「素質教育」的期待其實是不一樣的。國家是要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而家庭往往局限於找個好工作。所謂的好工作,就是要比別人好,要比別人好,就是要競爭,要競爭,就要排名次。而排名次又不像素質教育。
於是家長問了:能不能不排名次、不競爭,輕輕鬆鬆地、溫柔地讓我孩子學習比別人家孩子好,將來工作比別人家的孩子好呢?
我想反問這樣的家長:你多大了,還不懂事?你自己怎麼過來的,還不知道嗎?人生在世,哪能不爭?你可以不爭,可以輕鬆,只要你能坦然接受成人世界的「後果」就好。
對於學校而言,素質教育的實施,其實是有可操作性的。怎麼說呢?全國嚴格按照大綱教學就是了。不早起、不熬夜,該勞動了勞動、該唱歌了唱歌。
但是,即便如此,也改變不了殘酷的現實。學校裡不學,家裡也得學?為什麼?為了比別人學得好一點,將來工作比別人好一點。一個簡單的事實擺在面前,何以很多人視而不見呢?
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叢林,物競天擇、優勝劣汰。
你想玩,你就玩,有的人可能不會陪你玩。
你想玩,你又不甘接受玩的「後果」。抱怨說:你學習贏了,但是不算數!你是個書呆子,你在我玩的時候學習了、你作弊了!你學習好,但是你情商低。
試問:情商僅僅就是八面玲瓏嗎?不是應該還有誠實自律、堅韌不拔、突破困境嗎?你連個學習這一關都過不了,還在那裡巴巴地鼓吹情商和素質,也真是太擅長表揚自己了,大寫的服!
什麼才是可貴的素質(別虛偽,說實話)?如果我們心口不一,左手拿著話筒談素質,右手伸進滾燙的水裡摸銅錢,那麼素質教育永遠是個虛偽的命題。
活在虛偽的環境下,孩子們是多麼的可憐呀!他們被灌輸了虛偽的理念。一個聲音對他們說,你們只要快樂地生活著就好。另一個聲音對他們說,你們要想快樂地生活著,必須要學習好。
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個大背景,就是這些被鼓吹的「素質」是我們真正認可和尊重的。
當關於「素質」的這個價值觀尚未形成統一的時候,壓根就沒有素質教育成長的土壤。精神的鹽鹼地裡,開不出素質教育的美麗花朵,別浪費精力了。與其盲目前進,不如退後一步,耐心地養養這塊土地:形成對素質的認同。
#素質教育#
教師好?還是農民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