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偽的教育理念與殘酷的現實

2021-01-07 犀利伯伯

非常痛心,一個女孩因為老師質疑她的成績,落水身亡。咱不談這個事件本身,咱談一談教育預期和現實之間的錯位。

教育問題,經過了接近二十年的爭論,仍舊問題層出不窮。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十多年前,70後和80後接受的簡單粗暴的教育,哪有現在這麼多的教育事故呀?

一定是哪裡不對了,一定是的!

試問:什麼樣的教育好?

大家異口同聲:素質教育?

試問:什麼是素質教育?

大家各執己見:X?&*@@??!!

爭論來爭論去,對於教育要實現的結果,大家的意見還是基本趨同的。

期待的教育成果:個人素質高、找到好工作(比別人好一點的)。

從個人家庭出發,和從國家民族出發,對於「素質教育」的期待其實是不一樣的。國家是要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而家庭往往局限於找個好工作。所謂的好工作,就是要比別人好,要比別人好,就是要競爭,要競爭,就要排名次。而排名次又不像素質教育。

於是家長問了:能不能不排名次、不競爭,輕輕鬆鬆地、溫柔地讓我孩子學習比別人家孩子好,將來工作比別人家的孩子好呢?

我想反問這樣的家長:你多大了,還不懂事?你自己怎麼過來的,還不知道嗎?人生在世,哪能不爭?你可以不爭,可以輕鬆,只要你能坦然接受成人世界的「後果」就好。

對於學校而言,素質教育的實施,其實是有可操作性的。怎麼說呢?全國嚴格按照大綱教學就是了。不早起、不熬夜,該勞動了勞動、該唱歌了唱歌。

但是,即便如此,也改變不了殘酷的現實。學校裡不學,家裡也得學?為什麼?為了比別人學得好一點,將來工作比別人好一點。一個簡單的事實擺在面前,何以很多人視而不見呢?

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叢林,物競天擇、優勝劣汰。

你想玩,你就玩,有的人可能不會陪你玩。

你想玩,你又不甘接受玩的「後果」。抱怨說:你學習贏了,但是不算數!你是個書呆子,你在我玩的時候學習了、你作弊了!你學習好,但是你情商低。

試問:情商僅僅就是八面玲瓏嗎?不是應該還有誠實自律、堅韌不拔、突破困境嗎?你連個學習這一關都過不了,還在那裡巴巴地鼓吹情商和素質,也真是太擅長表揚自己了,大寫的服!

什麼才是可貴的素質(別虛偽,說實話)?如果我們心口不一,左手拿著話筒談素質,右手伸進滾燙的水裡摸銅錢,那麼素質教育永遠是個虛偽的命題。

活在虛偽的環境下,孩子們是多麼的可憐呀!他們被灌輸了虛偽的理念。一個聲音對他們說,你們只要快樂地生活著就好。另一個聲音對他們說,你們要想快樂地生活著,必須要學習好。

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個大背景,就是這些被鼓吹的「素質」是我們真正認可和尊重的。

當關於「素質」的這個價值觀尚未形成統一的時候,壓根就沒有素質教育成長的土壤。精神的鹽鹼地裡,開不出素質教育的美麗花朵,別浪費精力了。與其盲目前進,不如退後一步,耐心地養養這塊土地:形成對素質的認同。

#素質教育#

教師好?還是農民工好?

相關焦點

  • 哈皮父子:藏在搞笑敘事背後的環保理念,是殘酷的社會現實的映射
    《哈皮父子》相關介紹中國早期的兒童動畫,除了會將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融入其中,還會對角色造型進行別樣塑造,除了常見的以人為主角的作品之外,還有像《虹貓藍兔七俠傳》這種以動物作為主角,便於小觀眾接受的作品。
  • 《我要上學》裡的農村教育,現實比電影更殘酷,你知道嗎
    雖然現在因貧輟學的現象已經不再出現,但在2006年,新的義務教育法頒布之前,這樣的事情卻並不少見,這部電影可能算不上特別出彩,但現實生活中表現農村生活的種種,卻都在電影當中有所體現。有人認定讀書無用,尤其是女生,讀書更無用。很多沒念過書的女人,將一生都困在貞潔的牢籠裡,將守寡的名聲看得比幸福更重要。
  • 淺談丨「分別為聖」理念下的基督教教育
    這樣就形成猶太人政治現實和宗教理念之間的衝突,而分別為聖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和建立的。外在的現實是以色列極少有自己的獨立時期,這樣就形成了猶太人的團結不是國家領土意識上的團結,只能在宗教上建立團結紐帶。正是因為在現實世界中獨立和國土安全的缺乏,從而形成了寄托在宗教教義之上的宗教政治架構。以色列的國家意識是宗教上、彼岸的領土國家意識。
  • 《起跑線》一個關於教育問題的寫實電影,碰觸了最堅硬的社會現實
    印度電影《起跑線》,這是一個關於教育問題的寫實電影,碰觸了最堅硬的社會現實。影片講述的是一對印度中產階級夫婦拉吉、米塔為了讓孩子皮婭融入上流社會,絞盡腦汁想盡辦法想把她送到好的私立學校中去,既「上天」去私立學校附近的高檔小區生活,以求融入上流社會。又「下地」去偏遠的貧民窟受苦以獲得貧困學生入學的名額,歷經的各種各樣啼笑皆非又辛酸的故事。
  •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
    每個人都會有美好的理想,關於想要怎樣的生活,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未來要取得多大的成就,可是現實面前,理想往往只是幻想。我們都喜歡說: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對大多數人而言,似乎真的就是這樣,擁有理想本沒有錯,可是僅僅擁有還不夠。
  • 以《尋夢環遊記》為例:解析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對小孩的現實意義
    很多人一講到這部電影最先想到的主題是——死亡教育,這個當然是這部電影在中國引起熱議且備受追捧的原因,因為我們國家的傳統對"死亡"這個概念的理解和圍繞的行為都和《尋夢環遊記》裡所要表達的不一樣。大家一說到這部電影一定會想到"Remember me",但是我今天想從另外一個特別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結合我們教育的方式和孩子的成長,講講這部電影對教育孩子的現實意義在哪裡。
  • 《角鬥場外的紳士》:羅馬貴族養成的背後,是殘酷的父權式教育
    古羅馬文明持續了近千年之久,其中家庭教育則是文明得以延續的基礎。羅馬貴族看似光鮮亮麗,實際上在每個羅馬人的孩童時期,都有著一段殘酷的父權式教育。下面,讓我們從言傳身教、遊戲、體罰三個方面,結合現代教育理論體系,進一步探討古羅馬式的家庭教育。
  • 真實的原因,來自於殘酷的現實
    文/阿蒙聊教育你多學一樣本事,以後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現在堅持不懈的努力,就是為了將來不求任何人,實力才是最強的底氣,你就是自己的靠山。真實原因來自於殘酷的現實之所以這麼做,和我國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 對不起,現實就是這麼殘酷,非985、211免談!
    我們一直生活在殘酷的競爭中,社會一直都是優勝略汰的機制,初升高,中考刷掉了一批人,一部分獲得上高中的的機會,而另一部分只能進入職業技術學校,進行專科教育;高中三年同樣會刷掉一批人,高考又會淘汰一部分學生,努力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會進入好的大學,相反,高中那些混日子的學生會進入那些繳費高
  • 樂高玩具VS童心制物,究竟誰才是STEAM教育理念的最佳詮釋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發生發展,美國STEAM教育理念亦逐漸浮現於大眾眼前,這是一種與素質教育極為相近的已成熟理念,與我國的素質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2019年5月21日,童心制物(Makeblock)2019新品發布會在京召開,發布會以「創出格」為主題,隆重發布了兩款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編程教育的新品:童心制物編程造物盒與童小點思維啟蒙機器人,用先進的產品設計及獨特的教育理念向大眾展示了世界領先的科技教育實力。
  • 幼兒園設計案例:不同教育理念下的教育環境應該是什麼樣的?
    現如今的學前教育界,蒙臺梭利、華德福及瑞吉歐三種經典教育理念影響相當廣泛,不僅是在教學中的運用,為了能夠為這些教育理念能夠得到更好的運用,在幼兒園設計中也融入了教育理念。為了能夠讓大家了解這三種教育理念能如何運用到幼兒園設計中,大正幼兒園設計找到三個實際的案例,讓大家有更直觀的體驗。
  • 海賊王,後續漫畫劇情讓人淚目,辛酸過去與殘酷現實,吊足了胃口
    #海賊王#海賊王,後續漫畫劇情讓人淚目,辛酸過去與殘酷現實海賊王在妖女看來,或許有那麼幾種可能,要麼是與過去的辛酸故事有關,要麼就是與殘酷的現實有關。但不管如何,這貌似已經不能單獨用「過去的辛酸」和「殘酷的現實」來形容了,估計是兩者的結合。
  • 一圖看懂蒙臺梭利、華德福、瑞吉歐三大教育理念
    相信很多幼教老師對於蒙臺梭利、華德福及瑞吉歐三種幼教體系都不陌生,現在很多幼兒園的老師都會參加培訓,學習這三種教育理念。其中蒙臺梭利已經融入到中國的主流幼兒教育中,瑞吉歐和華德福在中國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是這三種理念在受到廣泛讚譽的同時也受到部分人的質疑,很多人都會疑惑這三大理念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異同?和傳統教育又有什麼不一樣?這篇文章用一張圖帶你看懂三大教育理念的區別,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各位老師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精華,更好的指導幼兒的教育研究與實踐。
  • 2020富豪榜—馬斯克顛覆教育理念,自己孩子不上音樂體育外語
    2020年彭博富豪排行榜提起「現實版的鋼鐵俠」馬斯克,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特斯拉,還有他的太空探索之路。那這樣一位成功的天才,他又是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呢,他的孩子能繼承他的優良基因嗎?馬斯克和他的五個孩子馬斯克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他的五個孩子,最開始就讀於米爾曼學校,就是「天才班」,想進入這所學校,光有錢是不行的,孩子必須要通過IQ測試,138分以上才能錄取。而普通人一般在90-110分。
  • 《哪吒·之魔童降世》:人本主義VS行為主義,兩種教育理念的交鋒
    很多人被電影中的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所感動,也有不少人對龍王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質疑,表面上是愛孩子方式的不同,實質上卻代表著「人本主義」「行為主義」兩種教育理念的激烈交鋒。和現實中的家長一樣,龍王十分在意敖丙的功課,並要求敖丙每日向他反饋學習的進度。敖丙的第一次出場,便是在海邊進行功課。當日的敖丙運轉了七輪小周天,四輪小周天,習得了冰河飛泉和寒霜殘雪,冰玉九天練到了七重天。
  • 豆瓣9.3《教父》:夢想的破滅,是殘酷現實的開端!
    於是維託被推到了殘酷的現實邊緣,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不是被人吃掉,就要去吃掉別人,於是維託著手於殘酷的黑幫事業,一步又一步的走著,明爭暗鬥、今天你吃掉我、明天我吃掉你,就這樣的維託擁有了一個龐大的家族事業,成為了黑手黨首領,成為了一代教父。在利用殘酷手段獲得了自己所想要的那些平等、自由、和地位之後,教父維託其實還保有著一顆成熟的心智。
  • MTOY以獨特核心教育理念亮相國際嬰童展
    MTOY以獨特核心教育理念亮相國際嬰童展MTOY以獨特核心教育理念亮相國際嬰童展除了智力方面的培養,麥忒兄弟在教學中還融入了美學教育,讓孩子帶著美的觀點來看待世界,發現外形之美提升視覺感受。通過展會現場的情況我們可以了解到麥忒教育對於中國的早教事業的投入和奉獻,同時也能體會到「麥忒兄弟」對於學前教育現狀的劃時代意義。正如麥忒兄弟創始人張萌雨女士對於「麥忒兄弟」的理念:「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華麗轉身,『麥忒兄弟』讓媽媽把早教中心帶回家」。這一理念受到國內外嬰童專家的高度認可與讚譽,而「麥忒兄弟」此次參展不僅讓這一理念被廣泛傳播,同時如此的匠人精神還收穫了百萬的國際訂單。
  • 世人總說現實是殘酷的,不可否認
    世人總說現實是殘酷的,不可否認。當你用美好的心情去猜測一個美好的未來時,現實總能在你不經意間給你一巴掌。
  • 「美式人道」——教科書般的虛偽
    「美式人道」的真相正被殘酷的事實層層揭開。5月25日發生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弗洛伊德事件」成為了揭開美式「人道主義」面具的導火索。美國社區之間的種族隔閡、警察居高臨下的暴力執法、槍枝濫用的血腥場景,以及在各族裔心底壓抑已久的矛盾,被又一次白熱化地表達了出來:「我們受夠了!」「黑人的命也是命!」
  • 益智玩具市場大有發展 萬代鬥智蘊含STEAM教育理念
    除此外,目前還有一些益智玩具企業例如萬代鬥智等另闢蹊徑將STEAM教育理念融合到了益智玩具的設計中,也推動了益智玩具的發展。益智玩具市場發展前景可觀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個兒童10-20件玩具中就有4-6件益智類玩具,由此看來,益智玩具市場的長期發展是非常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