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景公扛起尊王攘夷的大旗討伐趙鞅

2021-01-20 天蠍時光流離

趙鞅兵逼宗周的事情在諸侯中產生了巨大的震動。,猶如一塊巨石扔在了中原諸國的水中,激起了巨大的浪花。齊國、楚國、宋國、鄭國、衛國以及遠在西陲的秦國和南邊的吳國都對此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要知道在那個年代齊桓公就是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才一步步走上霸主寶座的。現在竟然有人敢出兵宗周,這分明是給那些有政治圖謀的人送上最好的藉口了。齊國臨淄。國君齊景公正在臨朝聽政,只見大臣田乞興衝衝的跑了進來。田乞高興的說道:「啟稟國君,好事呀,好事呀!」齊景公:「田愛卿,什麼事情這麼高興,快說。

」田乞:「晉國趙鞅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兵圍攻宗周,這難道不是送給我們當霸主的機會嗎?」齊景公大吃一驚:「此話當真?」田乞:「當真,今年六月初趙鞅以宗周曾經幫助範吉射和中行寅為由,竟然出兵宗周,現在趙鞅的十萬兵馬就在宗周城下。」聽完田乞的話,齊景公高興地站了起來,自言自語的說道:「看來人糊塗了什麼事都能做出來,趙鞅竟然敢出兵宗周,這真是上天給我稱霸的最好機會了。」田乞趁機說道:「周王乃是天下共主,趙鞅竟然也敢出兵攻打,看來他真的是不想活了,要麼就是把天下諸侯根本就不放在眼裡。

國君,桓公當年就是扛起「尊王攘夷」的大旗才成就霸主大業的,今天這麼好的機會就放在眼前,我們為何不重新扛起尊王攘夷的大旗討伐趙鞅,定會在諸侯中重新樹立起齊國的霸主形象。」齊景公高興的雙手一拍,朗聲說道:「愛卿所言極是,你立刻準備軍隊。上卿國夏,你儘快向宋國、鄭國、魯國等國家發出邀請,要他們即刻率軍與齊國在衛國黃河南岸會和,十日後兵發宗周勤王。」田乞、國夏走後,齊景公還是掩不住內心的興奮,走下臺階,對諸位大臣說道:「這可是上天送給寡人稱霸的絕好機會,絕好機會呀!諸位大人,你們想想這趙鞅到底是怎麼了,竟然會做出這等混事來!難道他就沒有想到天下諸侯的反應,他真的是老糊塗了?」齊景公調侃的對各位大臣說道。

眾位大臣討好的說道:「只能說天在助我主,讓您成為一代雄主。」齊景公大笑道:「你們就等著彈冠相慶吧!」說完,齊景公走出了大殿,這一次他一定出兵要快,要在趙鞅沒有退出宗周之前將他圍在宗周城外,不能說一舉殲滅趙鞅也要重創對方,樹立起自己在諸侯中的霸主地位。此時,宗周城外的趙鞅也已經是心急如焚,本來出兵宗周就是一步險棋,之所以出這招險棋,趙鞅是有私心的---那就是逼迫宗周將自己的爵位由「子」升到「伯」,學過歷史的人應該知道西周時期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此時的趙鞅覺著自己無論是權勢以及管理的人口地盤都足以當上伯的稱號。

趙鞅心想就連一個小小的衛國都是公的爵位,不要說自己是晉國的執政,就是自己的封邑至少也要比衛國大好幾倍,要一個伯的爵位應該一點都不過分,現在他只差周王室的封賞。但是這個私心不能拿出來放在眾人面前說,更不能明確的向周敬王要,那樣無疑是明目張胆的跑官要官了,會天下諸侯造成笑話的,但是要讓別人猜自己的心思可就難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趙鞅坐不住了,他已經知道齊國正在聯合反晉聯盟的國家集結兵力;另外西方強國秦國也在集結兵力還有南方的吳國等,他們都會以尊王攘夷為口號向自己發難,或者是直接出兵攻打,到那時可就麻煩大了。

相關焦點

  • 尊王攘夷:由各方諸侯遵守的信條
    而接受儒家文化的國家,也會運用「尊王攘夷」一詞表示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比如朝鮮運用「尊王攘夷」的口號,宣稱對明朝王室的忠誠以及對清朝王權的蔑視。而幕末時期的日本運用「尊王攘夷」的口號,表現對日本天皇的敬仰及排外的決心。 齊桓公為什麼要「尊王攘夷」呢?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在齊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富國強兵,並且對外擴張。
  • 為什麼說齊桓公的尊王攘夷是有條件的、有必要的?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諸侯不尊王? 普遍上來講,大多數人認為是平王東遷後,周王室沒落,諸侯強大起來了。因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諸侯或者當時的貴族士人,還沒有全盤接受強者為尊的價值觀。 根本原因,我認為是諸侯對平王繼位的合法性存在質疑。都知道西周亡於幽王之手,但是幽王之所以亡國身死,直接原因是平王的外公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師,然後申侯在擁立平王繼位。所以在春秋的諸侯心中,平王是帶有弒父原罪的不合法繼位。
  • 齊桓公:尊王攘夷 一匡天下
    齊桓公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響亮地提出了「尊王室」的口號。 尊王必須攘夷。因為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夷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華夷之辨乃當時華夏族的一種共同心理。事實上,被泛稱為「夷」的周邊少數部族經常騷擾周王室,進犯中原地區,已經嚴重地威脅到華夏族的生存。所以,除大力維護周王室的權威外,還需聯絡中原各諸侯國,共同抗擊夷狄對中原諸侯國的侵襲。
  • 尊王攘夷與挾天子以令諸侯,做法相似,為什麼導致不同的評價?
    春秋時代,自齊桓公起,曾經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尊王攘夷。無論哪一個諸侯,要想會盟天下,必需是以擁護周天子的名義來進行,如同後世的代天巡狩,這樣或多或少的可以標榜自己的名正言順。初起於齊桓公的這個措施不僅使他本人獲得了崇高的威望,更加使得齊國的地位魚躍龍門,一步萬裡。
  • 「尊王攘夷」與齊國稱霸,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是如何煉成的?
    是齊國的齊桓公,而齊國為稱霸而奉行的國策,便是著名的「尊王攘夷」。何為「尊王攘夷」,這一詞最早見於《春秋公羊傳》,本意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在當時,這實質是一種對政治秩序的整頓。那,齊國又是在什麼背景下提出這一策略的呢?
  • 尊王攘夷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尊王攘夷,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國古代對東方各民族的泛稱。效忠統治者排除少數民族侵擾。出自: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變古時代》:「但尊王攘夷,雖春秋大義,而王非唯喏趨伏之可尊,夷非一身兩臂之可攘。」
  • 齊桓公「尊王攘夷」不僅是對諸侯,更將遊牧民族抵禦在中原之外
    是管仲,還有管仲輔佐齊桓公發起的那場「尊王攘夷」大業,成為了一面烈烈的旗幟,把春秋列強團結在旗幟下,捐棄前嫌,共御外辱。 但是他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口號其實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周王室雖然衰弱,但是有天子的名義在手,把好多外族佔領區域,直接當封地封給大臣們。本來地位不足以分封諸侯的人,得到天子賞賜,肯定拼盡全力去接收封地。有人一看外族佔了就退了,有人則非要死磕拿到手,比如像秦始皇的先祖們,硬生生滅了西戎12國,把周天子分封的地盤奪回來。
  • 尊王攘夷,實現一統,淺談《天人三問》的第二思想
    歃血修戰事,尊王攘夷盟。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中興之主,也是春秋首霸的締造者。齊桓之所以能夠從晉楚的包圍中脫穎而出,成為遠東霸主,離不開自身的胸懷和管仲的輔佐。由於姜尚的後人們前期荒誕五道,齊國在春秋早年一度淪為末流國家,好在管仲橫空出世,用尊王攘夷重新為齊國奪回了國際地位。
  • 尊王攘夷,號令天下(管仲故事之十二)
    此時周王室已經衰落,諸侯不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覲和納貢,所以必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幟。所謂「尊王」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認周朝天子是各國共同領袖的地位;所謂「攘夷」就是聯合各國諸侯,共同對付山戎、北狄等部族對中原的侵犯。
  • 從尊王攘夷到推翻幕府,日本擺脫了被外國奴役的命運
    為到達這一目的就必須要改革藩幕體制,以恢復天皇權力為名進行改革,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其代表人物有:佐久間象山、橋本左內、吉田松陰等。尊王攘夷運動要求去除外國侵略勢力,保護民族國家獨立,同時也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將日本的舊學(儒學、國學)和西方的科學相結合,名為「東洋道德,西洋藝術」。
  • 古國探尋之唐晉:尊王攘夷,晉國霸主級的實力第一次顯現
    「春秋五霸」,晉文公緊跟齊國之後,擎起「尊王攘夷」、維護周禮的大旗。有屈辱,就會有光榮,有「禮樂崩壞」的喪亂,就會有一統天下的壯觀盛世,這二者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晉國也不例外。經過公室徵伐後不久,晉國的機會果然再次來臨。
  • 趙鞅人生中的兩件大事:誅滅範氏、中行氏;黃池會盟
    晉定公十八年(前494年),趙鞅將範氏和中行氏圍困在朝歌。第二年,衛靈公死去,趙鞅送衛國太子回衛國繼位。卻沒想到在路上卻遇到了給範氏和中行氏運送物資的齊、鄭聯軍,與以往不同,這個聯軍的組織有些特別,齊國只出物資,而鄭國負責押送。
  • 從尊王攘夷、仁義霸道入手,分析秦孝公所推行霸道,向法治轉變
    我們用四個字來概括,其實就是「尊王攘夷」,我們都知道齊桓公之所以能夠稱霸天下,他用的就是管仲之學,打出的也就是尊王攘夷的旗號。宋襄公的仁義霸道,借天子旗號消滅對手除了齊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外,我們還可以用宋襄公的仁義霸主來解釋這種政策。宋襄公的仁義霸主,其實與齊桓公的尊王攘夷別無二致,都是一種打著為輔佐天子的旗號討伐其他國家的方式。
  • 尊王攘夷還是聯兵抗曹,二線市場MPV進退兩難
    而目前在相對成熟的轎車市場和SUV市場,二線品牌針對市場領先者一般採用兩種戰略,一種是尊王攘夷,承認市場領先者的地位,一般不直接發生和市場領先者的衝突。一種是不承認市場領先者的地位,二線品牌共同將槍口對準市場領先者,大家聯兵抗曹。
  • 先是發展軍備,再主張尊王攘夷,管仲是這樣幫助齊桓公稱霸的
    周王朝末期,王室的權威一落千丈,各個諸侯國紛紛崛起,割據一方,在這個時候,誰能最先站出來稱霸四方,號令天下,誰就能在春秋亂戰之中取得優勢,這個諸侯王便是齊桓公
  • 尊王攘夷!從《銀魂》的背景,看真實的日本歷史
    地球人為抵禦「天人」決定與其一戰,許多武士們與攘夷派的志士們都決定加入進來,抵禦外敵。然而當時的幕府卻唯唯諾諾,看到「天人」強大的力量後,主動認輸,放棄一切,與「天人」籤訂了許多條款,還不允許武士們反抗,收走了他們的刀。就算這樣,地球上依舊存在著靈魂不變的最後的武士。然而,在《銀魂》搞笑熱血的背後,卻敘述著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心酸史。
  •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小白,他的 「尊王攘夷」,不只是說說而已
    而作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齊桓公在稱霸的過程中,更是打出過「尊王攘夷」的口號。所謂尊王攘夷,顧明思議,即尊重周天子,抵禦並平定外敵侵擾。在尊王一條,齊桓公確實做得不錯,比如在《左傳·齊桓公下拜受胙》一文中就明確記載過齊桓公對周天子的尊重:葵丘之盟時,齊、鄭、許、宋、衛等國家重新訂立盟約,聲明相互之間的友好關係,並且,周天子也派了使者參與並見證了葵丘之盟。
  • 姜尚後代稱霸的齊國,尊王攘夷的提出,形成中華民族一致對外的魂
    早在這時,齊國便被看作東方諸侯的翹楚春秋初期,國力不錯,雖然在鄭國崛起的時候,他只是小弟,但當鄭國沒落後,便是齊國真正的崛起從齊襄公開始,齊國便已經在為稱霸做準備,齊桓公坐上國君之位,聯合管仲君臣,正式開啟了齊國的稱霸之路,齊桓公也是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政治、經濟、軍事力量都有所提升之後,齊桓公在管仲的幫助下,便開始為在諸侯之間稱霸做準備,君臣之間定下的政策正是尊王攘夷
  • 日本的尊王攘夷運動,對日本有多大的影響?
    二、調轉槍口 尊王攘夷派志士之所以採取這種激烈行動,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在對待國家大事的處理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然而,這些傳統的君主和家臣主們卻只顧自己利益,絲毫不把下層人民的死活放在眼裡。因此,幕府高官或朝廷公卿往往成為他們展開攻擊的目標,武士們還將這種刺殺幕府要員的行為稱之為"天誅"。
  • 春秋霸主之齊桓公,如何壯大國家實力,實現尊王攘夷
    ——《滿庭芳 》春秋霸主齊桓公春秋霸主之齊桓公,如何壯大國家實力,實現尊王攘夷。自從周平王東遷都城之後,周王朝就正式進入東周時期。在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他們便打著尊王攘夷的旗幟,憑藉著諸侯王的身份,挾天子以令眾侯。甚至還為了能夠名正言順,通過幫助周天子對諸侯國發動戰爭的方式而獲得許多的利益,在諸侯國間樹立了威望,逐漸成為了春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