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霍尊把《浣溪沙》唱給你聽

2020-12-14 何不秉燭遊矣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蘇軾筆下的涓涓溪流充滿著力量感,寧靜曠達,沉澱了多少人生起落。今天,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經典傳唱人霍尊把《浣溪沙》唱給你聽!

霍尊將從茶中獲得的感悟融入蘇軾筆下水的堅韌,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帶我們靜靜地品味山水人生,並更加從容瀟灑地迎接挫折與挑戰。

原詩如下: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上片寫暮春遊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衝刷,潔淨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麼優美寧靜的山林景致啊!

首七字既點出遊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浸」字與「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悽婉,本是易引發羈旅之愁的。

但詞人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汙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者相伴遊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詞人此時之清興。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詩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感慨和議論。「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長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返,青春對於人生來說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生命的光彩。因此詞人發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白髮」、「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當後人說到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時,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集中到蘇軾身上,而蘇軾的成就最主要在詩詞方面,這些詩詞中無不體現著樂觀曠達的精神,這種精神深深影響著後人。

樂觀曠達的精神核心是堅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運屈服的鬥爭精神,所以蘇軾在逆境中的詞作依然是筆勢飛騰,詞採壯麗,並無衰敗頹廢之病。

蘇軾生活在三教合一的宋代,他不僅對儒、道、釋三種思想欣然接受,而且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越態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做到了蔑視醜惡,消解痛苦。他在創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這種樂觀曠達的精神,使得他成為宋代文學的最高代表,當之無愧。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東坡志林.卷一.遊沙湖》記載了這段故事:黃州東南三十裡為沙湖,又叫做螺獅店,蘇軾在這裡買有田地。因為治病,蘇軾與一位叫龐安常的醫者成為朋友,龐安常雖然是聾人,卻聰穎異常。病痊癒後,兩人便一起遊覽清泉寺,蘇軾寫下了這首《浣溪沙》。
  • 他黯黯轉身 恍惚而去 只說了句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臨出髮妻妾們曾匆匆籌備珠飾銀兩,塞入包袱,神色悽慘地說道「等你安置妥當,我們就過去」。開始數月,他根本沒空閒尋找宅院。每天都有人登門拜訪,那些富商大賈或進第舉子,大多攜帶禮物;也有貧困潦倒書生,空手討要幾幅墨跡留念,還有年輕少女打扮得明豔靚麗,躲在窗外偷偷觀看,偶爾竊竊私語,夾雜短暫笑聲,瞬間即逝,然後又目不轉睛痴痴望著屋內。
  • 《經典詠流傳》:霍尊的一曲《浣溪沙》唱出了蘇軾年輕灑脫的信念
    老朋友霍尊再一次站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這一次他唱起了蘇軾的經典詞作《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蘇軾和他的這首《浣溪沙》。
  • 古詩文學習067:六年級下冊,蘇軾《浣溪沙》
    浣溪沙[宋]蘇軾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注釋①〔浣溪沙〕詞牌名。⑥〔無再少〕不能再回到少年時代。⑦〔休將白髮唱黃雞〕不要因老去而悲嘆。唱黃雞,語出白居易「黃雞催曉丑時鳴」,比喻時光流逝。
  • 國風少年霍尊三次參加央視《經典詠流傳》,歌美茶香天地寬
    霍尊唱這首歌的時候,感覺自己不是在舞臺上,而就是置身在詩歌描繪的畫面中,他步調輕緩,舞臺上雲霧繚繞,還有樹的影子,更加巧妙地再現了這樣的場景。這首歌的曲作者戴曉飛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音樂人,擅長影視背景樂與舞臺音樂。
  • 蘇軾化用白居易的詩,寫出了人生失意時的最強吶喊
    俗語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件難買寸光陰」,感嘆時間的珍貴;孔子說:「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感嘆時間的飛逝不止;而蘇軾卻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一派豁達之氣。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以景襯情,寫得惟妙惟肖。「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 語文微課堂:統編語文(六下)古詩詞誦讀《9 浣溪沙》
    詩詞理解:浣溪沙[宋]蘇軾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注釋:(1)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2)短浸溪:指初生的蘭芽浸潤在溪水中。
  • 《經典詠流傳》:你是否被大涼山孩子們演唱的《詠螢火》所感動?
    《經典詠流傳》的老朋友霍尊再一次來到舞臺,為觀眾朋友們帶來了一曲蘇東坡的《浣溪沙》,可以說霍尊一席白衣,再加上她身上獨特的藝術氣息演唱這首歌再合適不過。《浣溪沙》是蘇軾在元豐五年,在蘄水清泉寺遊玩時所作,當時的蘇軾已經被貶黃州,可以說這段時期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但是他卻用自己極大的熱情與樂觀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的不公平,生活的磨難與時間的洗禮愈發讓蘇軾活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詞中寫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 平生閱盡多少事,最怕讀懂一首詩,那些極具深意的詩,哪一句是你的偏愛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蘇軾《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
  • 這首詩蘇軾被翻譯成白居易,寫下人生受挫時強烈的吶喊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件難買寸光陰」,感嘆寶貴的時間;孔子說:「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感嘆時光飛逝;蘇軾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是一種豁達的精神。環溪沙·遊蘄水清泉泗山蘭芽短流,松間沙路乾淨無泥,瀟瀟晚雨在歌唱。誰說生命不減?門前有水尚能西!不要唱白髮到黃雞。第一首詩描寫風景,下一段抒情,用風景襯託感情,寫得淋漓盡致。「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 十首描寫溪泉的古詩詞,一溪流水秀空靈,雲自無心水自閒
    人生就應該如同一條流淌的小溪,每天都在快樂地向前走,不到大海不罷休。元好問在《江城子》中寫道:「杏花開過雪成團,惜朱顏,負清歡。只道今年,春意已闌珊。卻是地偏芳信晚,紅數點,小溪灣。」詞中杏花開放,美麗芬芳,春意闌珊時,微風拂過,溪水中點點紅花,在陽光下與水花融合,起起伏伏,多麼美好而寧靜的畫面。
  • 把自己對藝術,人生的感悟一起凝於筆下,傾心於自己的作品之中
    楊慎一語道破人生的奧秘。雖然是非成敗轉頭空,但是人們從來也沒有停止過追求成功的步伐,今日的青山已非昨日青山,今天的夕陽也絕非昨天的夕陽,看似永恆的事物卻在人們的不知不覺中變換著它的形式和內容。世界因人的存在而改變。
  • 詩人喜歡感慨人生,因此有了人生二字的詩句,有你喜歡的嗎
    ——李商隱《杜工部蜀中離席》人生須達命,有酒且長歌。——王昌齡《長歌行》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霍尊歌曲《卷珠簾》歌詞賞析,霍尊《卷珠簾》爆紅的緣由
    開篇兩句「鐫刻好每道眉間心上,畫間透過思量」當反映的是女子相思作畫(或是刺繡,刺繡的可能要大)的場景。至於「眉間心上」,可能部分人會認為用的是「才下眉頭去上心頭」之典,我更傾向於原文出處——「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攲,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 人生十大處世智慧,都在這十首經典詩詞中!
    譯文:人們爭來爭去,無非是蝸牛角上那麼大的東西,人生也不過是電光石火的短暫的過程。隨他富貴還是貧賤,人生不去開懷大笑你就是個笨蛋!好玩的國學:你對生活的態度如何,生活就會對你如何!笑著面對一切吧!3.定風波宋代: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