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
「3d省錢論」大家不能簡單只看到「數字成本」,而要看到對比效應。這個說法應該來說技術人也會這麼說的,不是什麼鄙視鏈。「同精度作畫下」,2d永遠比3d費錢。目前大家把2d的上限基本定為陰影塊面式,(輝夜姬物語陰影都沒有就那個經費了)假如都是按幀作畫,我單幀油畫級別,甚至更精細,(並且2d動畫師作畫力基本培養成本為十年)2d耗費的成本是正無窮,而同精度3d則可以完成,並且隨著「高端技術人」的能力,越來越靠向於個人完成及降低成本。
為什麼當年迪士尼要轉3d並且一去不回頭,就是為了更高精度下的「省錢」。所以其實2d3d都好,本都一家,什麼成本和效果,本應是作畫師們的研究。給觀眾要呈現的,是故事和「動作流暢度」。(說一句國漫的3d。為了畫面不夠專心研究運動,這是本末倒置的事情。)對于越高的「畫面追求」就越是。
動畫的起源是「動」的「畫」,畫越複雜,動起來成本越高。技術是用來降低成本的,而不是提高成本。因此,高精插畫「動畫」有「人偶工具,live2D」,高精全動,有「3dCG」。之所以我們目前看見的世界最高成本的動畫集中在迪士尼那些3d,似乎比我們見過的2d都貴,是因為他們跳過了用2d去表達那個水平級別的動畫。
那個成本他們沒去嘗試,而是用計算機降低了無法估算的成本才得以誕生。如果不好理解,可以用一個粗暴「金錢」算法,單幀插畫畫到迪士尼目前那個精度,是很貴的,然後以日本式「省錢拍法」一部劇場版20w張,這個物理金錢都要比迪士尼目前成本高。而要控制同樣的穩定力和人力,成本更高了。
動畫影視專業的出來說個話,動畫燒錢是因為動畫確實是按秒算錢的,因為你看到的就是一秒鐘的畫面,而我們做動畫的看到的是24幀甚至是36幀,而這24幀甚至36幀約等於同等數量的畫。等於你看個動畫片是幾萬張畫按順序時間在你面前播放。做那麼多的動畫,還要畫草圖,如果是3d的部分角色還要重新建模。工作量可想而知,價格能不貴嗎。推薦大家了解一下梵谷的那個自傳動畫,用了一萬多張油畫做的。哪個是真的厲害。
就我目前接觸到的後期知識來講,要打造一個自然的場景需要 毛髮系統,光影系統,重力系統,粒子系統等等。如果是工業級動畫還需要動力學,骨骼學,物理學,流體學這些大咖助陣。學了動畫你才發現自己的知識是多麼不夠用!越是逼真的動畫,複雜程度就像你親手打造了一座現實版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