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對於水滸傳裡的兄弟情表示羨慕梁山108將肝膽相照,他們一起喝酒,一起吃肉,一起上陣殺敵,每個人都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但是梁山好漢看似團結,其實這背後還是各有想法的,在梁山內部,僅僅108將,就分了10個派系,派系越多,一個團體也越不穩定,所以,梁山最終也迎來了失敗的結局,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梁山的10個派系,看看他們如何勾心鬥角的,第一派系是宋江派,也是最大的派系,比較知名的就是花榮、秦明、戴宗、李逵、吳用。
就拿花榮來說,本身實力雄厚,但從來沒有反對過宋江,李逵吳用等人就不說了,就妥妥的舔狗,另外還有呂方、郭盛、鬱保四、石勇、宋清,與宋江交好的朱仝、雷橫,清風山上的燕順、王英、鄭天壽、扈三娘,黃門山的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白虎山的孔明、孔亮,桃花山的李忠、周通,此外還有戴宗發展的楊林、鄧飛、孟康、裴宣,李逵發展的湯隆、焦挺、鮑旭、朱富、李雲秦明發展的黃信,吳用發展的蕭讓、金大堅,這些人有武功高的,有文採好的,還有江湖地位和人脈廣的,宋江能夠穩坐一把手,就是靠這些人的支持。
第二派是梁山派,這些人都是最開始在梁山的元老,分別是林衝、劉唐、三阮兄弟、杜遷、宋萬、朱貴、白勝,表面忠於宋江,其實是為了守護晁蓋的梁山,這第三排是反對派,他們是最反對宋江招安的,二龍山的魯智深、武松、楊志、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娘,以及少華山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這些人及其厭惡朝廷,也不喜歡拘束,看到宋江一心招安後,就出現負面情緒,宋江為了對抗這一派,聽從吳用的建議,於是讓梁山加入朝廷派,這些人都是以前在朝廷效力的。因為各種原因落草為寇,他們可被吳用和宋江坑慘了。各種方法被逼上梁山,本以為能重頭再來,沒想到,結局悲慘,他們分別是關勝、宣贊、郝思文、單延珪、魏定國、索超、董平、張清、龔旺、丁得孫、皇甫端、呼延灼、韓滔、彭玘、凌振、徐寧,內心還是希望回去做官的,所以他們跟宋江派一起支持招安,將反對派打壓得很慘。
還有心機派,這一派都很聰明內心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分別是李俊、李立、童威、童猛、張橫、穆弘、穆春、薛永、張橫、張順、王定六父子,後來徵方臘後,還有人在海外立國,自任國王,登州派的孫立、孫新、顧大嫂、樂和、解珍、解寶、鄒淵、鄒潤,以及李家莊派李應、杜興 ,這二人徵方臘後在獨龍崗做了富豪,這兩派就是為了自保,也無心跟隨宋江做官還有公孫勝派分別是樊瑞、項充、李袞,他們在戰場上也是出了力氣的,因為盧俊義的名聲太大地位也很高,本身就有領導的氣質,不過因為去得晚,搶宋江老大的位置不合適,只能屈居第二盧俊義派分別是燕青、楊雄、石秀、時遷、蔡福、蔡慶、段景住,他們都是受到盧俊義的提拔,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可惜,每次盧俊義出任務時,宋江總是把自己的心腹安排在盧俊義身邊,生怕他搶奪自己的頭把交椅,這也導致在外面沒人聽盧俊義的,眾人只能等著宋江來救場,
時間一久,宋江的威望就更高了,還有一派是無派別的一派,就是柴進和安道全,柴進頂級貴族富二代,去不去梁山都可以,在進入東京時與梁山好漢格格不入,明顯就不是一個層面的,所以他根本就不會加入任何一派,徵方臘後授橫海軍滄州都統制,後辭官回鄉,得以善終,也算是很好的結局了,安道全可謂專業型的人才被稱為神醫,就憑自己的醫術,隨便就能去朝廷當御醫,根本就不用靠宋江,本身他也不願意去梁山。更不願意去加入任何一派勾心鬥角。所以他的結局也很好,宋江和吳用本身就喜歡耍心機攻心,有這樣的領導上下一心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