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粵語歷史的一些事 本地人介紹本地話

2020-12-14 落日餘暉盼朝陽

導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粵語,是珠三角地區最明顯的特徵,香港、澳門將粵語作為官方語言。筆者生活的地區平時都是以粵語交流。更早期,宋朝在廣州建立市舶司,粵語也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標誌,到清朝,只有廣州十三行作為對外窗口。廣府人多出去南洋、北美做勞工和經商,許許多多廣府人聚齊起來形成了一條條的華人街。直到現在,粵語還是海外流行的語言,北美中是第三大流行語言、大洋洲也是流行語言中排行前四的。

(圖一:廣東叫canton 是外國人根據粵

筆者就讀的學校,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出乎意料的,他們都對粵語有著濃厚的興趣,筆者的學校還專門開設粵語學習的課程。去年流行的《野狼disco》中,有著帶著東北腔獨特的粵語唱法。原來全國人民還對粵語有著這麼濃厚的興趣,這也是筆者想都沒想到的,這裡,作為廣府人的筆者簡略地介紹一下粵語。

粵語的發展軌跡

粵語是現在被認為是保存古漢語最多的語言,關於這個論斷,有兩個說法。第一個說法,粵語是春秋戰國時期百越人遺留的東西。百越人長期統治嶺南,當時的南粵也有很多的遺存。

(圖二:當時的百越地區)

第二個說法,是有關中原的雅言。傳說秦始皇統一華夏,率領軍隊一直南下,當時南方還沒有現在的人怎麼多,構成的阻力相當小,秦始皇軍隊一直順利挺進,接連攻破了廣東、廣西,將這兩個地區設為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圖三:秦始皇統治時期的廣東)

廣東、廣西這兩個地區距離中原地區這麼遠,當時也沒有京廣線,士兵都不能坐高鐵回來啊,他們很多都是年輕的小夥子,南方人少找不著配偶,怎麼辦呢?秦始皇有辦法,他將中原年輕單身女子、寡婦1萬5千人送至兩廣地區,含蓄的說是"為軍官士兵補衣服"。朝廷還將自己最討厭的人群—商人、被貶的官員放逐南方邊陲,這樣就不會影響"重農抑商"政策了。

秦漢時期,遷去嶺南地區的人相對沒有這麼多,也沒有遷移到現在的珠三角地區。縱觀嶺南地形,中原地區大多是華北平原,路途平坦好走,到了江南地區,就很多丘陵了,翻過一座又一座的小山,很多人已經筋疲力盡,轉眼到進入廣東了,行程應該不會太累太煩了吧!沒想到眼前的南嶺澆滅了他們的夢想,南嶺十分陡峭,必須手腳並用,爬上山後才可以慢慢下來,真正到廣東。這些移民很多都在今廣東韶關南雄安家,這裡有個著名的景點---珠璣巷,是許多廣府人祖先的故鄉。

這時候,由於朝廷管理的問題,管轄南海郡的趙佗吞併了桂林郡,組成了南越國,定都廣州。他來自中原,為了獲得群眾們的信任,他主動迎娶當地女子為妻、順應百越地區"短髮紋身"的習俗,不幹預當時土著流行的音樂和製造業。他很多做法都仿照了中原地區,例如設置郡縣、死後像中山靖王一樣身穿金鏤玉衣下葬……為當地尚處於蠻荒時代的人們帶來了中原文明的滋養。他善於教化群眾,將孔夫子的儒家經典以雅言的方式講授給老百姓,雅言和當時的兩廣語言融合發展,漸漸形成了如今粵語的雛形。

(圖四:現南越王博物館的金鏤玉衣)

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時期,許許多多中原地區的人忍受不了外面野蠻民族的侵略,紛紛南下,這時候的珠璣巷已經趨於飽和,中原人為了逃命和生存,往更南的方向走,就到了現在的珠三角地區,魏晉南北朝是士族統治的朝代。來自中原地區的士族,逐漸左右了嶺南地區的方方面面,這時候的粵語,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圖五:廣州是海上貿易重要的地區)

粵語在唐宋元明清時期多與海上的貿易聯繫起來,結合了許多地方的習慣,形成我們現在講的粵語。

粵語真的是古代的漢語嗎

珠三角地區的人普遍很遺憾當初孫中山先生的決策,中華民國選擇的方言中,廣東話僅僅一票落後於北京話。其實,筆者後來觀看了用古漢語閱讀的視頻,發現以前的古漢語更像是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對捲舌的要求很高,要不是有字幕,筆者都不知道在說什麼。

直至中古漢語、近古漢語才有些和現在的普通話相像的地方。比如拿唐詩《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引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中的"秋"、"流"、"州"字與現代流行普通話口音十分像,而僅有"峽"字才像今天粵語的讀法。

(圖六:廣韻)

然而,筆者在平時粵語的表達中,還是發現了與古代漢語相似的地方。筆者以宋代出版的韻律書《廣韻》為例,中古音的聲母有36個,粵語只有12個,遠遠小於吳語系中溫州話的29個。上面筆者提到聽古漢語就像現在的外國諸多語系,是的,古漢語有很多的濁音,對舌頭的靈敏度要求很高,北京話裡面的"chi"、"shi"、"ri"中還保留著大量的捲舌,而到了粵語裡面,全部都演化為清輔音,"吃"這個字變成"se"、"是"這個字變成"系"、"日"這個字變成"yig"。所以說,粵語就像是"太公分豬肉"一樣,是古漢語這個祖先分給後代的一份豬肉,和吳語系、贛語系、湘語系、閩南語系一樣,粵語是不是完全相等於古漢語,是搭不上邊的。

(圖七:廣東話的發音參照表)

粵語很多個說法是用這個讀起來很順暢,其實也不全是。廣東珠三角地區和中央的聯繫從古就很弱,除了扮演接受流放官員,唐以後是海上貿易的身份,很多時候都是算是忽略的。太遠了,古代交通並沒有現在這麼發達。

不過多虧了這些貶謫官員,帶給廣東這些優秀的資源。其實廣東日常用語保留了相當的古漢語成分,比如說文言文句式,用現在的普通話說,"請把勺子給我",而粵語"給個勺子我""現在好晚了都"

有關粵語的好玩諺語

這裡筆者向大家介紹一下自1900前流行到現在,的盞鬼粵語。當有一個人向他朋友說起以前對不起的事情時,我們除了表達"是嗎,我都不記得了。"還可以說"鹹豐年間的事情了,我怎麼記得起來?"相傳廣州在鹹豐年間,曾經發生過一次毀滅性的洪災,當時很多人都吃不上飯,後來民生恢復,人們就把這個典故用上,來說明這是過去很久的事情,我們都忘記了。

(圖八:很多外地人是從周星馳電影了解

還有一句:"真是吃龍肉都沒味啊!"。我們國家以前是封建國家,國家最大的皇帝享有最好的東西,相當於"龍"的待遇。而"龍肉",就是皇帝享有最好東西的代稱,如果你心情很不好,什麼都打不起精神,又不想爆粗,你可以用粵語說:"真系食龍肉都某沒啊。"

最後一個,是"阿茂做餅,沒有那樣做那樣"。傳說廣州西關有個做餅的師傅,他做的餅賣得很好,很多人過來買,當他知道餅賣完後,馬上回去做,新鮮拿出來給顧客。這個故事引出來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有創新精神,將本來沒有的東西發明出來,例如近代很多發明創造,電話、電視、電燈等的東西。第二個意思是埋怨別人多管閒事,本來不關你事的便要過來插一腳。

結語

九州大地人傑地靈,孕育了許多地域性的文化,這些文化都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長年累月的沉澱,粵語已經成為我國優秀文化的組成。

(圖九:粵語好玩解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文化被衝淡、被埋棄,現在筆者周圍湧現很多父母是本地人,但是不會教小孩子講本地話,令筆者倍感悲哀。其實到筆者這一代,粵語已經消亡得差不多了,筆者很多粵語歇後語都要問長輩才知道。珠三角地區隨著眾多外地人的湧入,不同文化相互衝擊,粵語留下來的遺存已經很少。

粵語的成長離不開大背景,離不開歷史的沉澱,很多優秀的歷史文化,總能穿越時空,閃現自己的價值,歷久彌新。面對這樣的大環境下,筆者希望,筆者在有生之年能為粵語的發展盡一份力,希望粵語永遠長青。

相關焦點

  • 那些普通話不常見的粵語|城事·粵語
    字裡行間現在網絡上很多音樂創意社交類的APP,都流行二次創作後加入不少粵語經典歌曲,甚至翻唱版,乃至一些音樂選秀節目也流行翻唱粵語金曲。當然從表面來看,編曲的確膾炙人口,但其實字裡行間,也隱約看到當年作詞人的深厚功底。突發奇想也就寫寫這篇文章。
  • 廣東人不會說廣東話,老阿姨:很正常,別大驚小怪
    那麼大家都熱愛自己的家鄉話嗎?或者說熱愛自己的母語嗎?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小編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所以在這裡想說一下自己對粵語的一點看法和感想。廣東的粵語算是人們認知度較高的語言。特別是90年代,香港的娛樂圈文化盛行一時,其中很多粵語歌不僅在內地很受歡迎,還一度延伸到中國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 中國流行的方言,不是東北話和浙江話,而格外風靡粵語!
    不得不說中國的方言種類和類型數不勝數,比起北方的方言,南方的方言更複雜,每個地區其實都有自己的發音和語法,今天將向你介紹中國最流行的方言,其實我們國家流行的方言還有很多,比如東北話,朗朗上口,神乎其神,大家聽了好幾遍都學會了,甚至在日常話語中也能接觸到東北風味,比如浙江話,但這些都不是最流行的,我國最流行、特別流行的方言其實是粵語。
  • 廣東人為什麼不敢輕易說廣東話?
    因為在廣州工作的時候,因為說粵語,帶有自己家鄉的口音,然後他一說就立馬被別人聽出來不是廣州本地人,導致他很尷尬。為什麼會尷尬呢?其實這個事情我真的能感同身受啊。我是從茂名出來的女孩子,常年來回於廣州、深圳和香港,然後過年還回老家。所以有時候我說的粵語我自己都會有點混亂了!比如倒垃圾,腦子裡經常會在」dun左巨「?」
  • 谷恆條野粵語是什麼意思 谷恆條野廣東話粵語諧音是啥梗
    谷恆條野粵語是什麼意思?谷恆條野廣東話粵語諧音是什麼梗呢?本篇文章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谷恆條野粵語諧音梗介紹,對此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  谷恆條野粵語是什麼意思  谷恆條野的意思是指「吉兒梆硬」,是現在很流行的一句廣東話。
  • 保護粵語呼聲越來越高,有人建議恢復粵語教學,可行嗎?
    《廣東網友:保護粵語迫在眉睫》這是最近出現在中國政協網的一篇文章!同時,最近還有廣州人大代表建議恢復粵語授課,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多!粵語,作為我國一種歷史悠久的語言,隨著普通話的慢慢普及,現在講粵語的人群已經越來越少。網上有人做過《6-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調查,數據顯示廣州已經有約30%的年輕人不會講粵語!從而出現了很多父母會講粵語,但小孩卻不會講粵語的現象,甚至還有部分學校不允許學生之間的交流使用粵語。廣東已經慢慢失去講粵語的環境!
  • 世界讀書日:不想粵語失傳?你需要這個書單!
    書名:《廣州話俗語詞典》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作者:歐陽覺亞 周無忌 饒秉才 編著簡介:《廣州話俗語詞典》收錄約2500條粵語口語裡比較常用的俗語專收和普通話說法不同的廣州話方言詞語12,600多條,按方言音序排列在一起,分義項加以解釋。此次增修,擴大了詞語收錄的範圍,新增加了1,880多條詞語,增補了一些方言詞彙,收錄了一些現在通行的詞語。
  • 當年國語真只差一票就是粵語了?其實不是,最有機會成國語的是它
    說是建國初期,我國在確定官方語言時,來了次全國性的投票,最後票選的結果裡,粵語和四川話也是排名前列的佼佼者,尤其是粵語,更是只差一票就超越普通話成了官方語言。這種傳言並不準確,因為普通話不止在新中國建立後,在近代民國那會也是相當盛行。
  • 廣東本地音樂人陳輝權,具有濃濃嶺南風味的粵語好聲音
    1994年,陳輝權和梁天山等幾個擁有同樣音樂夢想的朋友放棄各自優越的工作而走在一起創建廣東第一支粵語原創樂隊「豐收音樂合作社」。陳輝權主音吉他手和主唱,曾創作了《星光篝火俏女郎》、《爸爸的背影》、《不再說永遠》等具有濃濃的廣東本地風情的優秀作品。1996年,陳輝權從臺前轉為幕後音樂製作人,開始了他的另一段音樂人生。
  • 「憑什麼,粵語呢?」
    「有時候我反倒覺得自己像是外地人,除了家人和少數朋友,身邊找不到幾個人可以講粵語。」 作為土生土長的深圳本地人,朋友小傑曾向我吐槽。 這也正是深圳常被說「很不廣東」的主要原因之一。
  • 外地汽車比本地便宜幾萬元,能不能從外地買車,再回本地上牌呢?
    如果本地的車比較貴,而外地的新車比本地的車要便宜幾千到幾萬塊錢,在這種情況之下能不能異地購車呢?這個問題比較令人揣摩,我們也必須花費一些心思來具體的講解一下。 外地汽車比本地便宜幾萬元,能不能外地購車,再回到本地上牌呢?如果你們對此覺得不放心,可以給當地的車管所打一個電話,把自己所遇到的問題給工作人員一一講述清楚,他們會根據不同的問題給出不同的處理方法。
  • 本地人外地人都愛去!佛山這個500年歷史的古祠堂,太好玩了~
    本地人外地人都愛去!陳玉祥介紹,「後來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鼓勵下,報名人數越來越多,平均每年都有大約100人參加。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把名額縮減到70個。」毛筆書法班的老師和學生們富景社區是白坭最大的村居,外來人口是戶籍人口的兩倍多。來自清遠連州的唐麗雲2011年來到白坭定居,她在學校班級家長群上看到夏令營的招生信息後,馬上給2個孩子報了名。
  • 粵語到底起源於哪裡?為什麼粵不是廣西?粵語發源地是廣西!
    粵語到底起源哪裡?很多誤認為是廣東,其實真實的粵語發源是廣西梧州。粵語廣受大家喜愛,特別是經典的粵語歌曲廣為流傳。那麼粵語到底起源於什麼地方呢?在網絡各大社交媒體上,經常看到很多網友爭論粵語起源兩廣(廣西和廣東)的哪個地方,其實這個也不必爭論。歷史是最好的見證!也是最公道的!認真客觀的說:粵語起源於廣信(現今的廣西梧州蒼梧縣),也統稱為「白話」。
  • 第1042期:什麼本地人外地人?你我皆凡人
    Quote of Today 很多人說上海排外,其實在這件事上哪個城市都差不多 當地人、「本地人」、在地人(臺灣說法) 當地人、本地人、土著,這幾個詞的意思在漢語中其實也不完全一樣,英語可以籠統地稱為 the locals,local people.
  • 粵語、吳語、客家語、潮汕語、閩南語,為何廣東人對本地話更執著
    北方/西南官話、吳語、贛語、客家話、粵語、閩語(按語言標準,可分為至少五類語言)等地位平等,既然北方地區日常皆用當地方言大行其道,那麼南方各語言亦當有生存的權利。北方的一些地方話多是官話系統方言,粵語並不是官話系統內的方言。漢語語族裡,粵語和官話屬於兩條不同分支,而現代四川話就是官話支線內的分支,從屬於官話。粵語是漢語方言但不是官話集團的方言。至於四川話為何是遺落在南方的官話?還不是舊四川方言被擊潰的結果。推廣普通話是必須的,但強制學生私下交流也必須使用普通話,就顯得比較刻薄了,這會導致現在的部分小學生連自己家鄉話都說不準。
  • 日常粵語用詞(基礎篇)
    前面找了資料給一些歌詞寫上拼音,說實在話,估計沒有粵語基礎的朋友,或者說沒有學過粵語拼音的,是很難看懂。本人也是前段時間去了解了粵語的九聲六調,受益匪淺,雖然對聲母、韻母不是很熟悉,通過對9個音調的學習之後,對某個字的發音還是弄懂了。
  • 為什麼粵語有專屬英文名?
    一般分為七大語言區:1.北方話(簡稱:北語):北京話為標準語(影響力強)2.廣東話(簡稱:粵語):廣州話為標準語(影響力強)3.江浙話(簡稱:吳語):蘇州話為標準語,今多以上海話為其代表。4.福建話(簡稱:閩語):廈門話為標準語,但影響力不強5.湖南話(簡稱:湘語):長沙話為標準語,影響力不強 6.江西話(簡稱:贛語):南昌話為標準語 7.客家話(簡稱:客語):梅縣話為標準語,影響力比較強在廣東省的梅州、河源客語區。粵語使用人數佔全國人數5%左右,方言中使用人數並不是最高的,可為什麼粵語有自己專屬的英文名字呢?
  • 粵語聲韻
    呢個聲韻篇詳細介紹咗廣州話嘅聲調同分韻,而且仲開列出《廣州話分韻總表》同《提示單字總表》。  有人話,粵語九聲,本身就系音樂,有平有仄,有獨特嘅韻部。之前有本詞典《廣州話分韻詞林》,作者系著名粵劇編劇楊子靜同潘振邦。據講,書裡邊列出嘅廣州話韻目就有52個咁多。呢本書嘅編寫,就係為咗幫助粵劇編劇搞清楚粵語嘅九聲五十二韻。因為粵語每個字都有一定嘅聲調,有啲字只能夠填喺特定嘅位置上。
  • 粵語是否以一票之差沒能成為國語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說,當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國建立之初,國民政府在討論以哪一種方言作為國語時,粵語僅以一票敗給了北京話。也就是說,粵語差一點就成了現在的普通話。這個說法被描繪得有鼻子有眼,甚至,國內某以著作通俗史火遍大江南北的中學歷史教師在其代表作中還煞有介事地提到說,現在西方國家拍的電視劇、電影,每當劇中出現了中國人,就會安排演員說粵語,因為,他們以為那個就是中國的國語,不知道蒙古人已經用北方話佔領了國語。的確,這個說法是有一定迷惑性的。
  • 「粵語真系好盞鬼!」 歡迎收看怪奇鵝《粵語初級班》
    方言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蘊含著獨特的社會歷史和民族藝術。充滿好奇心又好學的怪奇鵝這一次也是做好了補習的準備,讓我們一起來到研究員小健的《粵語初級班》吧! PART-1 粵語究竟系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