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朋友圈有一篇文章正在刷屏,清華大學劉瑜教授,說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演講大概也就是讓大家要看開,要看淡,不要搞那麼殘酷。
我們得認清一個事實,身為劉瑜和周濓的孩子,本身就不是普通人了,他們的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環境和接收到的資源就已經超過大部分家庭了。
我一直覺得,看開這種話只有在自己得到後才有資格說。換言之,「看開」只能是對於坦然放手而言。
當清華大學劉瑜教授,說自己女兒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然後以此讓大家要看開,要看淡,聽起來好像很豁達,但其實只是被豁達加以掩飾的「何不食肉糜」。
網友:再不濟也是高曉松
作為清華大學教授,用網友一句話來說,「她的女兒即使是普通人,再不濟也是高曉松」,而普通家庭看淡看開,就是孩子們永遠在逼仄的出租屋裡熬著歲月。
一個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你問問清華的附屬幼兒園、附小、附中,那是普通人能上的嗎?你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即便你哪怕不好好學習,最後混退學了,至少也是個高曉松。
這些年,焦慮成了當前社會的顯著特點,尤其是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焦慮,已經幾乎無處不在;而販賣焦慮,尤其是販賣孩子教育的焦慮,早就成了很多機構割韭菜的不二法寶,什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的孩子今天落後了,就會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心靈毒雞湯
所以,能講出這個話的人,就絕不普通。有的時候,不要相信一些高級知識分子的心靈雞湯。劉瑜教授其實表達的是真實的想法,但是對一些普通人來說,這種想法有點凡爾賽了。
不僅僅是劉瑜教授這樣,社會上那些讓我們用花唄的超前消費的,教我們不用那麼拼命的,教我們不用存錢讓我們使勁掏錢的,其實本質上都跟劉瑜教授的演講一樣,對普通人來說都是毒雞湯。
就如劉瑜教授教授所說,古代的生活是沒有不確定性的,鐵匠的兒子還是鐵匠,女人就是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優秀也是相對的
現在我們有了受教育的機會,現代社會的不確定性給我們更多可能、機會,恰恰是這種機會,往往掌握在少數的精英手中,這讓精英和普通人甚至窮苦人的機會差距越來越大。
我們活的優秀,在他們(精英)看來,是非常差勁,那按照哲學的思維,他們(精英)也會在某些人看來,也是非常差勁的,所以優秀只是相對的,你只是在向比你差的點炫耀自己多麼的牛逼,多麼的卓越,其實卻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普通人努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努力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讓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沒有非要求孩子成為精英,只要孩子比自己過得好一點就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