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的清華教授,正在勸大家佛系養娃,這...

2020-12-15 澎湃新聞

原創 父母堂 父母堂 收錄於話題#熱點x關注25#學習x方法11

關注我,做朋友圈最懂教育的父母

(圖片來源,B站演講截圖)

神仙有神仙的普通,凡人有凡人的普通。決不能簡單粗暴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選擇普通,放棄努力」。

最近,清華大學劉瑜教授的「凡言凡語」火了。

因為一句「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被網友戲稱為凡爾賽文學界的「高級凡」。

這句話出自劉瑜教授最近的一篇演講——《不確定的時代 教育的價值》,演講比較長,全程大概有42分鐘+,不少讀者沒看過這個演講,以下是小編從她的演講中拎出以下「重點」:

1.不確定性本身它不一定是件壞事,但它在帶給我們更多可能、機會、自由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焦慮。

2.現在教育的現狀,呈現出一種「軍備競賽」的模式,這種「軍備競賽」模式實際上是一種惡性競爭,導致的惡果就是所有人都疲憊不堪。比誰更加晚睡,比哪個孩子上了更多的補習班,到最後沒有最終贏家。

3.人生的目標並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所以,要鼓勵孩子探索自我,認識自己,發現自我。

4.社會、老師、家長不停地給孩子打「雞血」,告訴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但其實,成功除了有「智」,還需要天賦、實力、運氣、關係、出身、情商等諸多條件的加持,不是空有一腔熱血,就能成功,要找到自己的獨特性,才能獲得競爭優勢。

5.如果一個人選擇「自在」,放棄「成功」,未必是壞事,在這個高度競爭化的社會和時代裡面,是呼喚懶漢的。

7.自己所奉行的教育觀是: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 以上7點,你看明白了嗎?再簡單一些總結,就是:大家別焦慮了,別雞血了,接受現實,佛系吧!

這些觀點,引發了全網熱議。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但反對的聲音基本還是佔大多數。沒錯了,今天小編寫這篇,也是想diss一下,這些高知精英,自己站在社會的頂端,享受著別人無法企及的社會資源(你們直接能進的清華附小、附中,別人可是要傾盡多年積蓄買學區房才有資格把孩子送進去),你卻還要來呼籲大家「佛系」養娃?????

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說的↓↓↓

對此,儲殷教授發文稱:一個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即使不好好學習,最後混退學了,至少也是個高曉松。

知乎上一位網友也分享了自己的切實感受:

客觀來講,劉瑜教授有些觀點也不能說是錯的。

比如現代教育呈現出的一種「軍備競賽」的模式,給家長和孩子很大的壓力;要找到自己的獨特性,形成競爭優勢,另闢蹊徑,才能獲得成功......

但是其表達的另外一些觀點,我是不能苟同的。

比如:

即使最後一事無成,你也是一個勇敢誠實的人。

「追求舒適、從容、輕鬆也未必是什麼罪過。如果一個人選擇自在、放棄成功,這也未必是壞事」。

「在一個高度競爭性時代,社會需要懶漢、社會感謝懶漢。他們犧牲了自己,把無數人從崩潰的邊緣挽救了回來」。

......

請問這都是些什麼廢話呀???你這是在鼓勵大家佛系地教育孩子站在原地,當個「懶漢」也很好???

1

不普通的普通人

有些人可能不太知道劉瑜教授,但大家肯定都聽過: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

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這段話就是這就是2013年,劉瑜的女兒出生,她寫給女兒的一封信裡的內容。

在網上搜一下劉瑜,就可以知道她的履歷有多牛:

劉瑜,博士,現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哈佛大學博士後,曾擔任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問題研究系講師;學者,作家,詩人,曾出版書籍《民主的細節》《送你一顆子彈》《觀念的水位》。

劉瑜(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曾爆紅網絡的一句名言,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則出自劉瑜老公周濂的書名。所以,她老公也不是啥普通人。

周濂,現任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北大哲學系本科、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博士,先後擔任牛津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哈佛燕京訪問學者。著有《現代政治的正當性基礎》、《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等著作。

周濂(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知識界的名人。

他們的女兒小布穀,現就讀於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這所學校裡就讀的孩子的父母,大多為知識精英階層。

在清華附小讀過書的網友分享,班上35%左右的人都上了清華,或常春藤大學念書。

這不是由「父母就職於清華」的家庭背景直接決定的,而是因為他們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們一路學習領先,直至保送或考上名校。

班上35%的人都屬於清華二代子弟(父母在清華任教),35%屬於三代子弟(祖父母是清華教師),剩下的30%屬於職工子弟(父母是清華職工)。考上清華或常春藤名校的那35%,基本上就是那些屬於清華二代子弟的人。

另外的65%也都考入了別的重本或者一本學校,還有的出國念書。

在這樣的家庭及學校背景下,劉瑜女兒即使真的成為「普通人」,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傾盡一生、努力一世可能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2

普通人有資格佛系嗎?

據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由3部分組成,分別是1%的精英階層(上層)、20.1%的中產階層(中層)和78.9%的低產階層(中下層和赤貧階層),這種結構已經基本穩固,慢慢趨向於階級固化。

精英階層(上層)呢,就是指那些擁有財富和社會地位,接受過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和背景的成功階層,劉瑜夫婦就屬於精英階層的人士。

女兒小布穀有劉瑜周濂這樣精英階層的父母,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即使成績再差,也會比99%的普通人強很多。

退一萬步來講,劉瑜的女兒就算真的開了家奶茶店,那也是家知識分子、精英階層人士打卡的奶茶店,他們的人脈資源,將源源不斷自動或非自動地,流入到那裡。

劉瑜講到:如果一個人選擇「自在」放棄「成功」,這也未必是壞事。

在舉例中,只能揣測,他們希望孩子追求的成功,是像馬雲、姚明、郎朗那樣世界級頂尖的成功。

劉瑜教授口中的「不普通」,或許就是可以不為吃喝穿住行發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能夠得到尊重和社會的普遍認可,比較舒適地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以TA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但是現實生活根本不允許。

對於99%的普通家庭來說,讓孩子擁有這樣的生活就是我們努力想要達到的目標;但若是對農村家庭來說,或許需要幾代人共同努力、持續積累才可能靠近這一目標。

我們普通人的孩子,如果不努力(或者說即使努力了),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打工人」,我們到底還有沒有這個能力,讓孩子可以「不努力」?

劉瑜教授還講到,要有試錯的勇氣,即使最後一事無成,也是個勇敢誠實的人。

但是試錯的勇氣來源於家庭,普通人的孩子或許做不到「逆潮流」而動,因為試錯失敗的後果我們承擔不起,一旦被淘汰出局,將再沒有機會。

劉瑜教授還認為:現在,社會、老師,家長都在不停地引導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但其實,成功有實力、運氣、關係、出身、情商等多重因素,不是空有一腔熱血,就能成功。

她的女兒生在精英階層,絕對有「當懶漢還不餓肚子」的本事。可是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孩子不努力,難道還有別的路可以走嗎?


- The End -

原標題:《號稱「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的清華教授,正在勸大家佛系養娃,這碗雞湯能喝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名教授:普通人要佛系一點。這碗「毒雞湯」,我勸你喝下
    近日,清華大學劉瑜教授做了一個演講,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在演講中,她說自己的女兒不可避免地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同時認為當前教育的「軍備競賽」讓孩子和家長都無比焦慮,「放棄成功」未必是壞事。要認清自我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 清華的孩子都是普通人了 你的孩子呢?
    最近,清華教授的演講視頻火了,很多人都紛紛感慨:「清華教授的孩子也都只是個普通人而已」,然而,這樣想未免太過偏離。首先,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清華教授的孩子雖然可能是普通人,和同班其他同學比不見得有優勢,但是,孩子卻可以享受清華系的幼兒園、小學、初中,而他們上清華的概率比一般人也高出很多,而且,對於能夠學習鋼琴並且能輕鬆承擔相應費用的家庭,也已經不是普通家庭了吧。
  • 清華教授的孩子成為普通人?你的維持現狀,可能是別人的終生夢想
    「普通人」這個詞,在不同人口中含義不同。今天看了儲殷教授的一個視頻,了解到清華大學一個劉教授的演講。在演講中,劉教授表示自己的孩子「將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劉教授所謂的普通人,和普通人所理解的普通人,就不一樣。
  • 「我女兒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清華教授言論背後的3個硬核理論
    最近清華教授劉瑜的演講中,一些觀點如「特別不贊成現在的全面雞娃,是一種惡性競爭,表示自己上清華附小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引起了很多熱議。我們且不去著急評論這些觀點到底是對還是錯,因為對錯本身就是相對的。
  • 精英勸看開:女兒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網友:再不濟也是高曉松
    最近微信朋友圈有一篇文章正在刷屏,清華大學劉瑜教授,說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演講大概也就是讓大家要看開,要看淡,不要搞那麼殘酷。當清華大學劉瑜教授,說自己女兒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然後以此讓大家要看開,要看淡,聽起來好像很豁達,但其實只是被豁達加以掩飾的「何不食肉糜」。
  • 清華女教授一句話火了!「接受孩子成為普通人」,是雞湯還是毒藥?
    你給孩子報兩個補習班,我讓孩子上四個補習班, 競爭之下,大家都疲憊不堪,但沒有贏家。 她表示,自己一開始就從「虎媽戰車」上解綁了,而自己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而她作為一個母親的座右銘是: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
  • 清華女教授劉瑜的演講:她的女兒不可能成為普通人,真信你就輸了
    這篇演講我也看了,劉瑜的觀點很多,其中一個大意是:現在的教育太瘋狂了,過度教育的軍備競賽坑害了很多孩子,我們還是不能搞應試教育,要搞素質教育,不要讓孩子去殘酷的競爭,要讓孩子快樂一點,不僅要接受,還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普通人。
  • 清華教授:別掙扎,坦然做個普通人吧,社會需要懶漢,做懶漢光榮
    無數家長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寄希望於孩子,自己受再多苦也不願孩子掉隊,在憋著勁、悶著頭,苦苦掙扎的時候,清華教授堂而皇之地說「人要認識自我,接受自我,要坦然面對做一個普通人」。這是當頭棒喝,難道一點希望都不給了嗎?這要從劉瑜教授的一篇文章說起。
  • 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戳中了誰的痛點
    最近,清華教授劉瑜一篇題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後標題被自媒體改為《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演講引爆了網絡,引起了網友的廣發熱議。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低調,聽去也無可非議,為什麼從一個清華教授的嘴裡講出來會引起軒然大波,乃至引起群嘲呢?這到底戳痛了誰的痛點?
  • 清華教授演講引發劇烈爭議:精英勸你看開點,就是說讓你認命?
    前幾天,清華大學教授同時也是作家的劉瑜女士,做了一場關於教育的演講,其中她以一名家長的身份,講出了我們社會上普遍存在教育焦慮和成功焦慮。她在演講中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就是因為這句話,在網上引發了劇烈爭議。同樣是教授的儲殷先生,也就此在網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清華教授講關於孩子教育的演講被熱議:未識底層苦,感同身受難
    文|橙果媽媽圖|網絡相信這幾天,很多家長最近都看過了這篇文章《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是清華教授劉瑜在11月1日的一次演講,她作為一位母親,從自己的角度來闡述了對孩子在教育過程中的感悟。
  • 清華教授支持女兒成為一個普通人?知識分子熬的雞湯,少喝
    文|秘籍君最近,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瑜的一篇有關教育的演講,在網上引起不小的討論。她的原話「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更是得到廣泛轉發。演講中,她提出很多值得思考的內容,說現在無止境的教育軍備賽,是對家庭的傷害,對孩子的傷害;內卷教育,沒完沒了的補習班,令家長和孩子身心俱疲;自己是個不戰而降的媽媽,認定女兒是普通人,將來開個奶茶店,煎餅店就好了......
  • 佛系女生裸考清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願意努力了?
    這是她第二次考研:第一次因為太冷沒去!第二次是跨專業考試,裸考!她佛系地說:「今年調整一下,不行明年再來!」張貞貞是一個二戰考研生,第一次考研因為天氣太冷就沒去,第二次是裸考清華,對於這種大膽的行為,她輕鬆說道:「今年調整一下,不行明年再來!」對於她這種佛系的態度,網上的評論也是呈現兩極分化。
  • 「佛系奶爸」帶娃擼串兒走紅,酒杯裡裝的是人生,奶瓶裡裝的是未來
    這不,近日一位「佛系奶爸」帶娃擼串兒的一幕走紅網絡,這位爸爸和女兒相處可以說是相當融洽,更是把嬌滴滴的小可愛硬生生培養出女漢子的風範。這佛系的奶爸帶著娃,一個坐在椅子上,一個坐在桌子上,一起擼串兒,就好像是好兄弟一樣,看起來很有氛圍。而萌娃一手拿著串兒,一手拿著奶瓶,爸爸一手拿著串兒,一手拿著酒瓶,乾杯那一刻,一個酒杯裡裝著的是人生,而另外一個奶瓶裡裝著的是則是未來。
  • 「推文」五本穿書養娃文,佛系女主在豪門養糰子,暖寵又治癒!
    推一波穿書養娃文 治癒系女主穿成反派親媽 撫養萌萌噠的小豆丁 推文目錄: 1、《穿成反派他親媽》 2、《我在豪門養崽盤大佬[穿書]》 3、《炮灰女配佛系養娃日常[穿書]》 4、《反派大佬是我娃[穿書]》
  • 「最佛系夫婦」帶娃出門旅遊火了,小秘書萌娃拎包拍照終究是個意外
    這不,近日一對「最佛系夫婦」帶娃出門旅遊的一幕在網上也是火了,看起來這夫婦二人是帶著娃出門旅遊,實際上則是兩個人的旅行,整個過程中,萌娃也是成了爸爸媽媽的小秘書,不僅需要負責為爸爸媽媽進行拍照
  • 清華教授讓女兒開奶茶店,這就是突破內卷的方法嗎?
    劉瑜說,自己是個不戰而降的媽媽,一早認定女兒是個普通人,以後能開個奶茶店就行。如果奶茶店競爭激烈,那就換個煎餅店弄弄。 「劉瑜是清華政治系教授,老公是人大哲學系教授,他倆的閨女怎麼會是普通人呢。
  • 那個清華女教授的演講,真要全信,一定會輸的一敗塗地
    這篇演講我也看了,劉瑜的觀點很多,其中一個大意是: 現在的教育太瘋狂了,過度教育的軍備競賽坑害了很多孩子,我們還是不能搞應試教育,要搞素質教育,不要讓孩子去殘酷的競爭,要讓孩子快樂一點,不僅要接受,還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普通人。
  • 清華教授說自己的女兒要做個普通人,可她沒告訴你「孩子都是不一樣...
    近日,清華教授的一篇文章「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在網上引發很多人共鳴。也有媒體報導,北京警方公布多起報警錄音,家長稱自己的孩子因為考試沒考好離家出走了,慶幸最後孩子都找回來了。 很多家長都不願意接受一個扎心現象:「我的孩子是學習上的差生!我的孩子未來或將是一個普通人!」
  • 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
    雞娃,不是得雞胸的娃,意思是給自己的孩子打雞血,讓他能夠精神亢奮地不斷進取。在查看雞娃的相關資料時,一場焦灼的教育競賽和圍繞著它的龐大焦慮中產在我眼前浮現。其中最突出的身影是海澱媽媽,也許沒有人比她們更懂雞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