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父母堂 父母堂 收錄於話題#熱點x關注25#學習x方法11
關注我,做朋友圈最懂教育的父母
(圖片來源,B站演講截圖)
神仙有神仙的普通,凡人有凡人的普通。決不能簡單粗暴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選擇普通,放棄努力」。
最近,清華大學劉瑜教授的「凡言凡語」火了。
因為一句「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被網友戲稱為凡爾賽文學界的「高級凡」。
這句話出自劉瑜教授最近的一篇演講——《不確定的時代 教育的價值》,演講比較長,全程大概有42分鐘+,不少讀者沒看過這個演講,以下是小編從她的演講中拎出以下「重點」:
1.不確定性本身它不一定是件壞事,但它在帶給我們更多可能、機會、自由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焦慮。
2.現在教育的現狀,呈現出一種「軍備競賽」的模式,這種「軍備競賽」模式實際上是一種惡性競爭,導致的惡果就是所有人都疲憊不堪。比誰更加晚睡,比哪個孩子上了更多的補習班,到最後沒有最終贏家。
3.人生的目標並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所以,要鼓勵孩子探索自我,認識自己,發現自我。
4.社會、老師、家長不停地給孩子打「雞血」,告訴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但其實,成功除了有「智」,還需要天賦、實力、運氣、關係、出身、情商等諸多條件的加持,不是空有一腔熱血,就能成功,要找到自己的獨特性,才能獲得競爭優勢。
5.如果一個人選擇「自在」,放棄「成功」,未必是壞事,在這個高度競爭化的社會和時代裡面,是呼喚懶漢的。
7.自己所奉行的教育觀是: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 以上7點,你看明白了嗎?再簡單一些總結,就是:大家別焦慮了,別雞血了,接受現實,佛系吧!
這些觀點,引發了全網熱議。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但反對的聲音基本還是佔大多數。沒錯了,今天小編寫這篇,也是想diss一下,這些高知精英,自己站在社會的頂端,享受著別人無法企及的社會資源(你們直接能進的清華附小、附中,別人可是要傾盡多年積蓄買學區房才有資格把孩子送進去),你卻還要來呼籲大家「佛系」養娃?????
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說的↓↓↓
對此,儲殷教授發文稱:一個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即使不好好學習,最後混退學了,至少也是個高曉松。
知乎上一位網友也分享了自己的切實感受:
客觀來講,劉瑜教授有些觀點也不能說是錯的。
比如現代教育呈現出的一種「軍備競賽」的模式,給家長和孩子很大的壓力;要找到自己的獨特性,形成競爭優勢,另闢蹊徑,才能獲得成功......
但是其表達的另外一些觀點,我是不能苟同的。
比如:
即使最後一事無成,你也是一個勇敢誠實的人。
「追求舒適、從容、輕鬆也未必是什麼罪過。如果一個人選擇自在、放棄成功,這也未必是壞事」。
「在一個高度競爭性時代,社會需要懶漢、社會感謝懶漢。他們犧牲了自己,把無數人從崩潰的邊緣挽救了回來」。
......
請問這都是些什麼廢話呀???你這是在鼓勵大家佛系地教育孩子站在原地,當個「懶漢」也很好???
1
不普通的普通人
有些人可能不太知道劉瑜教授,但大家肯定都聽過: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
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這段話就是這就是2013年,劉瑜的女兒出生,她寫給女兒的一封信裡的內容。
在網上搜一下劉瑜,就可以知道她的履歷有多牛:
劉瑜,博士,現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哈佛大學博士後,曾擔任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問題研究系講師;學者,作家,詩人,曾出版書籍《民主的細節》《送你一顆子彈》《觀念的水位》。
劉瑜(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曾爆紅網絡的一句名言,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則出自劉瑜老公周濂的書名。所以,她老公也不是啥普通人。
周濂,現任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北大哲學系本科、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博士,先後擔任牛津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哈佛燕京訪問學者。著有《現代政治的正當性基礎》、《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等著作。
周濂(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知識界的名人。
他們的女兒小布穀,現就讀於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這所學校裡就讀的孩子的父母,大多為知識精英階層。
在清華附小讀過書的網友分享,班上35%左右的人都上了清華,或常春藤大學念書。
這不是由「父母就職於清華」的家庭背景直接決定的,而是因為他們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們一路學習領先,直至保送或考上名校。
班上35%的人都屬於清華二代子弟(父母在清華任教),35%屬於三代子弟(祖父母是清華教師),剩下的30%屬於職工子弟(父母是清華職工)。考上清華或常春藤名校的那35%,基本上就是那些屬於清華二代子弟的人。
另外的65%也都考入了別的重本或者一本學校,還有的出國念書。
在這樣的家庭及學校背景下,劉瑜女兒即使真的成為「普通人」,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傾盡一生、努力一世可能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2
普通人有資格佛系嗎?
據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由3部分組成,分別是1%的精英階層(上層)、20.1%的中產階層(中層)和78.9%的低產階層(中下層和赤貧階層),這種結構已經基本穩固,慢慢趨向於階級固化。
精英階層(上層)呢,就是指那些擁有財富和社會地位,接受過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和背景的成功階層,劉瑜夫婦就屬於精英階層的人士。
女兒小布穀有劉瑜周濂這樣精英階層的父母,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即使成績再差,也會比99%的普通人強很多。
退一萬步來講,劉瑜的女兒就算真的開了家奶茶店,那也是家知識分子、精英階層人士打卡的奶茶店,他們的人脈資源,將源源不斷自動或非自動地,流入到那裡。
劉瑜講到:如果一個人選擇「自在」放棄「成功」,這也未必是壞事。
在舉例中,只能揣測,他們希望孩子追求的成功,是像馬雲、姚明、郎朗那樣世界級頂尖的成功。
劉瑜教授口中的「不普通」,或許就是可以不為吃喝穿住行發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能夠得到尊重和社會的普遍認可,比較舒適地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以TA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但是現實生活根本不允許。
對於99%的普通家庭來說,讓孩子擁有這樣的生活就是我們努力想要達到的目標;但若是對農村家庭來說,或許需要幾代人共同努力、持續積累才可能靠近這一目標。
我們普通人的孩子,如果不努力(或者說即使努力了),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打工人」,我們到底還有沒有這個能力,讓孩子可以「不努力」?
劉瑜教授還講到,要有試錯的勇氣,即使最後一事無成,也是個勇敢誠實的人。
但是試錯的勇氣來源於家庭,普通人的孩子或許做不到「逆潮流」而動,因為試錯失敗的後果我們承擔不起,一旦被淘汰出局,將再沒有機會。
劉瑜教授還認為:現在,社會、老師,家長都在不停地引導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但其實,成功有實力、運氣、關係、出身、情商等多重因素,不是空有一腔熱血,就能成功。
她的女兒生在精英階層,絕對有「當懶漢還不餓肚子」的本事。可是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孩子不努力,難道還有別的路可以走嗎?
- The End -
原標題:《號稱「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的清華教授,正在勸大家佛系養娃,這碗雞湯能喝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