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別掙扎,坦然做個普通人吧,社會需要懶漢,做懶漢光榮

2020-12-22 野老頭

誰是普通人?如果你用各種方式逼自己的孩子學習,努力讓他更優秀,那麼你大概率是一個普通人——因為沒能力給孩子更多,只能讓他通過學習改變未來的命運。

無數家長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寄希望於孩子,自己受再多苦也不願孩子掉隊,在憋著勁、悶著頭,苦苦掙扎的時候,清華教授堂而皇之地說「人要認識自我,接受自我,要坦然面對做一個普通人」。這是當頭棒喝,難道一點希望都不給了嗎?

這要從劉瑜教授的一篇文章說起。

放下「更高、更快、更多」的競賽執念,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如何找?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在一場關於教育的演講中旁徵博引,引古論今,強調每個人都該有自己選擇的自由,孩子不應該前半生只有考試,要給他們自由。呼籲讓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們的教育,目標是讓孩子獲得越多技能越好。但是很少鼓勵孩子去思考——我是誰?我最適合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最喜歡幹什麼?很少鼓勵孩子去探索自我、發現自我。

作為普通人的家長,自己是誰,該幹什麼都還沒有弄明白,如何指引孩子?

教授的要求真的有些強人所難了。但這不怪教授,只怪家長太普通。

隨後,教授用自己孩子學鋼琴來做例子,說:「北京有300萬孩子學鋼琴,要想在這麼多的孩子裡出類拔萃,就是自取滅亡。還不如讓孩子去學習古希臘羅馬史。」

這些普通人家長根本就想不到學「古希臘羅馬史」也能有出息,便只能「人云亦云」地去學鋼琴,提高學歷,拿更多證書……

讓普通人的孩子放棄「更高、更快、更多」的競賽執念,就是掐滅這些家庭唯一的希望。家長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孩子找不到,孩子的孩子也將失去希望。

不想過分解讀,但從教授的演講中總有「這些普通人孩子搶佔了我孩子未來的機會」的感覺。

認識自我,接受自我,要坦然面對做一個普通人?

教授把家長拼命讓孩子學得更多稱為「惡性競爭」,還造了一個新詞——踩踏式競爭。教授認為,孩子在這樣「踩踏式競爭」環境下沒有了快樂和幸福,導致成長不健全。

現實情況是,普通人的孩子沒有清華附小、人大附中上,如果不努力讓孩子跟上,甚至上不了高中(各省普遍有50%的初中生上不了高中,無法正常考大學)。如此,就真的沒太多機會了。

不可否認,教授考慮的問題很實際,但這話對普通人家長來說,無疑是核彈級打擊,翻譯過來就是,認命吧,不要掙扎了。

2000年前,就已經有人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現在還要宣傳這種宿命論嗎?普通人真的要認命嗎?

教授還說。

而當大多數孩子都在同一個標準面前踩踏式競爭,忙得根本沒有時間探索自己的興趣,於是就很難出彩。他可能因為強大的外在壓力而做到及格,甚至良好,但是因為缺乏內在的熱情,他很難做到優秀、做到極致。

孩子真的是不快樂嗎?真正的不快樂屬於那些想學卻沒有機會學的孩子。張桂梅老師教出來的1804個孩子從來都不會認為學習是件痛苦的事情。

「不幸的人都在走別人的路,而幸福的人都在另闢蹊徑」,教授的總結很好,但肯定沒考慮到,但凡有其他路走,誰會願意披荊斬棘,掉進「踩踏式競爭」的漩渦。

在一個小小的天地裡,過上怡然自得的生活,就夠了?

「普通人們,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在你自己的小天地裡,有吃有喝就可以了,何苦難為自己呢?」

教授的喊話用心良苦啊。隨後,教授用自己的孩子舉例。

可能有人會說,劉老師您別假謙虛了,你們全家都是清華北大的,你也上過藤校,你家孩子肯定很優秀啊。我想告訴你們,我孩子在清華附小上學,孩子家長都是學霸,清華滿大街藤校畢業的老師,那又怎麼樣呢?一個班裡還是只有一個第一啊。整個北京,清華北大的錄取率是千分之五左右,能上美國藤校的更是鳳毛麟角,你憑什麼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抓到彩票的那一個?這不科學。

你憑什麼就認為自己的孩子最優秀?連教授的孩子都無法確保,普通人就更不要奢望了。這一盆水澆醒你沒?

所以,認命吧,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把自己哄開心就行。

教授可能不知道,普通人並沒有奢望過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那一個,只期望孩子能更好一點而已,也僅此而已。

社會需要懶漢,社會也要感謝懶漢?

我最近還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以前說起吃福利的人,我們都覺得是社會的負擔,尤其是其中的懶漢,多多少少有點瞧不起。但其實,懶漢對社會也有很大貢獻,福利實際上是對這份貢獻的嘉獎。懶漢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呢?一句話,他們大大降低了社會競爭的烈度。所以,在一個高度競爭性時代,社會需要懶漢、社會感謝懶漢。他們犧牲了自己,把無數人從崩潰的邊緣挽救了回來。

教授的思維和眼光果然不一般,見解獨到,發人深省。

以前不太理解利益階層會努力維護自己的社會地位,看了教授的演講果然是「受益匪淺」。

「普通人,做個懶漢吧,做懶漢光榮」,果然振聾發聵。「你們不普通,何來我們的優秀」。

沉默的大多數

沉默的大多數為什麼沉默,因為普通,不會表達,不敢表達,可能也不知道表達什麼,於是只能沉默。

沉默並不代表沒有思想,是羔羊一樣的祭品。普通,也並不意味著傻。

《劉瑜:請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文章期望只是教授個人空中樓閣式的臆想,缺乏調研的主觀臆斷,而不是有意為之。如是後者,問題就很嚴重了。

普通人,請繼續努力。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號稱「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的清華教授,正在勸大家佛系養娃,這...
    4.社會、老師、家長不停地給孩子打「雞血」,告訴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但其實,成功除了有「智」,還需要天賦、實力、運氣、關係、出身、情商等諸多條件的加持,不是空有一腔熱血,就能成功,要找到自己的獨特性,才能獲得競爭優勢。5.如果一個人選擇「自在」,放棄「成功」,未必是壞事,在這個高度競爭化的社會和時代裡面,是呼喚懶漢的。
  • 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成功就是出人頭地,掙更多的錢,當更大的官,有更多的粉絲……總之,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那你就失敗了。一個社會哪有那麼多成功人士?那麼多馬雲、那麼多朗朗、那麼多姚明?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我一個朋友說的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她說: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
  • 一位大學教授的吶喊:沒有人告訴你,教育是為了實現社會分層
    清華大學教授劉瑜教授說:「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成為一個普通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儲殷說:「清華附小出來的能是普通人嗎?至少也是一個高曉松啊!」這句話雖稍嫌刻薄,卻含有很深的真理。最近,儲殷教授很火,在參加某網舉辦的教育專場盛典時,他提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觀點:沒有人告訴你,教育是為了實現社會分層。
  • 論懶漢的哲學——谷崎潤一郎
    恐怕是當時的破落公卿們,自己便過著懶太郎式的生活,為了排遣無聊才寫下這樣的東西吧。多少因為這個因素起著作用,所以作者對這種無可救藥的懶漢主人公,非但不加以擯斥,反而為其怠惰、汙穢、厚顏無恥抹上一層易被接受的可愛色彩。雖被鄰人們嗤之以鼻,把他當成一個累贅,然而他身為乞丐,卻有著不畏地頭淫威的勇氣,賦性魯鈍,和歌卻吟得了得,以至傳到當時天皇耳朵裡,最終被供奉為多賀大明神。
  • 楊冪解鎖「懶漢背心」,戴綠寶石項鍊貴婦範十足,被指低調炫富
    而且楊冪還戴著口罩,雖然全副武裝的楊冪有著一種不想被人認出來的意思,但是楊冪的穿衣搭配依然是十分的時尚前衛,有著一種想要吸引人眼球的感覺,楊冪上身穿著一件黑色的「懶漢背心」,下身穿著一條寬鬆的休閒褲,腳上穿著一雙白色的運動鞋。
  • 如何避免像劉瑜女兒一樣成為普通人,誰信劉瑜誰倒黴,倒黴兩代人
    這時我和妻子開始了第二個階段的爭吵,為孩子教育。第一個階段是為錢吵,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結婚後哪都需要錢,日常生活、存錢買房、買車、為生孩子做準備。第三個階段是為情懷吵,孩子有了,事業順了,也有點錢了,就想著「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的權利」。
  • 清華劉瑜:我們的社會充滿了成功學,但是卻沒有「失敗學」
    現在,我們的社會充滿了成功學,但是卻沒有「失敗學」。社會、老師,家長不停地引導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但其實,成功有實力、運氣、關係、出身、情商等多重因素,不是空有一腔熱血,就能成功。最近,大連理工男自殺的事震驚全國,大家覺得匪夷所思。臨死前他寫了一封遺書,因為做實驗失敗,他覺得自己是個廢物,然後就自殺了。
  • 「懶漢們」定製衣櫃的材料該如何挑選,小易以及為你們整理好了
    以前也為你們整理過很多期的定製衣櫃的材料該如何挑選,但還是時不時的有「懶漢」過來詢問小易,定製衣櫃的材料該怎麼挑選啊!還能怎麼辦,小易只能寵著你們啊,今天再為你們分享一期定製衣櫃的材料該如何挑選,希望準備定製柜子的小夥伴們趕緊收藏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扶的「懶漢」脫貧了!
    還沒走訪李文飛之前,關於他的「斑斑劣跡」,在村幹部的繪聲繪色描述中知道了個大概。聽說,李文飛是村裡出名的「懶漢」,年輕時候東遊西逛,及至中年好不容易才娶妻生子。50歲的李文飛,媳婦38歲,他比媳婦整整大12歲。李文飛貧困是因為懶,天晴怕熱天陰怕冷,日出三竿不起床,唯一的愛好是和媳婦在一起聽山歌,也學唱山歌。
  • 文本:雙校霸小甜文本:腹黑懶漢vs風騷軟妹子,甜度超標
    我向大家推薦:雙校霸小甜文章:腹黑懶漢vs撒嬌軟妹子,甜度超標,快安排!導語:戴蒙敖嬌學霸和wise張揚校草愛情日報-在試卷上,張侃侃寫道:完成這道附加題,十談晉不是你的對手!乾杯侃侃!等級只能是我的!亮點:談晉抬頭一看,逐字:「要學會充分利用已知條件解決難題,老師沒教你嗎?」
  • 村長→懶漢→巧木匠 ——麥麥提圖爾蓀的「身份」之變
    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誰都想不到,做過「村長」(村委會主任)的麥麥提圖爾蓀·努爾頓會變成無所事事的懶漢;誰也沒想到,懶漢麥麥提圖爾蓀眼下又成了一名巧木匠。麥麥提圖爾蓀家住新疆英吉沙縣薩罕鄉託萬塔格瓦孜村。這個沙漠村莊人均耕地不到一畝半,沙地肥力不足,種地致富基本沒指望。全村313戶有163戶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到今年還有最後的29戶143人要摘帽。
  • 天堂令人忙碌得如同機器,地獄才是懶漢的殿堂 | 一周新書推薦
    作者在後記中說,書中的文章其實分為「現代詩」與「當代詩」兩個部分,中國現代詩與當代詩因為其歷史背景有著美學的區別:現代詩追求傳統以外的心性與語言的解放,是五四前後激進文化政治的一部分,白話書寫也包含了新人、新社會的想像;而當代詩,興起於革命頓挫與轉軌「我不相信」一類的精神氣場,力求甩脫的是歷史的沉痾。
  • 天堂令人忙碌得如同機器,地獄才是懶漢的殿堂|一周新書推薦
    作者在後記中說,書中的文章其實分為「現代詩」與「當代詩」兩個部分,中國現代詩與當代詩因為其歷史背景有著美學的區別:現代詩追求傳統以外的心性與語言的解放,是五四前後激進文化政治的一部分,白話書寫也包含了新人、新社會的想像;而當代詩,興起於革命頓挫與轉軌「我不相信」一類的精神氣場,力求甩脫的是歷史的沉痾。
  • 清華女教授一句話火了!「接受孩子成為普通人」,是雞湯還是毒藥?
    說實話,劉瑜教授這段演講我看了兩遍,依然沒有得出:「你們就認命吧,孩子終將普通」這樣的結論。 劉教授的原話是: 一個社會哪有那麼多成功人士?那麼多馬雲、那麼多朗朗、那麼多姚明?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我一個朋友說的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她說: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
  • 清華教授的孩子成為普通人?你的維持現狀,可能是別人的終生夢想
    「普通人」這個詞,在不同人口中含義不同。今天看了儲殷教授的一個視頻,了解到清華大學一個劉教授的演講。在演講中,劉教授表示自己的孩子「將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劉教授所謂的普通人,和普通人所理解的普通人,就不一樣。
  • 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戳中了誰的痛點
    最近,清華教授劉瑜一篇題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後標題被自媒體改為《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演講引爆了網絡,引起了網友的廣發熱議。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低調,聽去也無可非議,為什麼從一個清華教授的嘴裡講出來會引起軒然大波,乃至引起群嘲呢?這到底戳痛了誰的痛點?
  • 清華的孩子都是普通人了 你的孩子呢?
    最近,清華教授的演講視頻火了,很多人都紛紛感慨:「清華教授的孩子也都只是個普通人而已」,然而,這樣想未免太過偏離。首先,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清華教授的孩子雖然可能是普通人,和同班其他同學比不見得有優勢,但是,孩子卻可以享受清華系的幼兒園、小學、初中,而他們上清華的概率比一般人也高出很多,而且,對於能夠學習鋼琴並且能輕鬆承擔相應費用的家庭,也已經不是普通家庭了吧。
  • 清華教授說自己的女兒要做個普通人,可她沒告訴你「孩子都是不一樣...
    近日,清華教授的一篇文章「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在網上引發很多人共鳴。也有媒體報導,北京警方公布多起報警錄音,家長稱自己的孩子因為考試沒考好離家出走了,慶幸最後孩子都找回來了。 很多家長都不願意接受一個扎心現象:「我的孩子是學習上的差生!我的孩子未來或將是一個普通人!」
  • 清華教授演講引發劇烈爭議:精英勸你看開點,就是說讓你認命?
    前幾天,清華大學教授同時也是作家的劉瑜女士,做了一場關於教育的演講,其中她以一名家長的身份,講出了我們社會上普遍存在教育焦慮和成功焦慮。她在演講中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就是因為這句話,在網上引發了劇烈爭議。同樣是教授的儲殷先生,也就此在網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橫店「20萬群演」的現狀:懶漢的天堂,瘋子的樂園,光棍的世界
    如果非要說橫店群演們的現狀是什麼,那就是「懶漢的天堂,瘋子的樂園,光棍的世界」,聽起來很荒謬,但是大部分群演都是在這種狀態裡的。做群演是非常需要有耐心的,劇組拍攝的節奏也不是群演能夠決定的,所以最多的狀態就是等待拍攝,群演需要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務,這樣的慢節奏生活讓人陷入了懶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