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清華女教授的演講,真要全信,一定會輸的一敗塗地

2020-12-12 騰訊網

文/阿呆爸

1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最近做了一次《不確定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

演講裡的金句「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在朋友圈裡,尤其是在為教育而焦慮的家長群裡小小的火爆了一把。截止到今天,就有三個朋友分享了連結給我。

這篇演講我也看了,劉瑜的觀點很多,其中一個大意是:

現在的教育太瘋狂了,過度教育的軍備競賽坑害了很多孩子,我們還是不能搞應試教育,要搞素質教育,不要讓孩子去殘酷的競爭,要讓孩子快樂一點,不僅要接受,還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普通人。

她還舉了自己教育女兒的例子:

不給女兒學鋼琴,因為北京可能有300多萬孩子在學鋼琴,自家樓上樓下就有四五家,這樣激烈的競爭下,女兒學鋼琴無異於自取滅亡。她可以接受自己的女兒長大了開個奶茶店、煎餅店。

劉瑜演講中說到的很多話,都很對,也很有啟發性。但是恕我直言,大多數都是正確的片湯話,正著說也可以,反著聽也有道理。

它更像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教育布道,距離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焦慮,有很大一段距離。

劉瑜說她可以接受孩子的「普通」,這話不錯,我也可以接受自加孩子長成為一個普通人。

但是與劉瑜不同的是,她即使「放棄」了,她的孩子也幾乎不可能「普通」。而我如果不雞娃了,那真的是朝不保夕,孩子將來飯碗都可能沒有。

2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劉瑜是誰?以為她是清華大學一個普通的副教授吧?

並不是這樣。其實她一點都不普通。

我「認識」劉瑜至少十年了。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是在羅永浩創辦的牛博網上。

那時,她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正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業餘在牛博網上寫博客文章。她的文章清新有趣,當時就有人說她的博客是中文界最好的博客之一了。

後來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了,她又去了哈佛大學做博士後,再然後又去了劍橋大學當老師,最後在2010年回到中國國,到清華大學任教。

她還寫了兩本非常暢銷的書,《民主的細節》《送你一顆子彈》,收錄的就大都是她當年在天涯、牛博網上的隨筆、時評文章。

這兩本書在文青群體中廣受追捧,從出版至今有十多年了,一直還在暢銷。我剛剛去噹噹和京東看了一下評論數量,僅《民主的細節》評論就超過十萬條了。以此推算,兩書的銷量至少在百萬冊。

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政治學者、暢銷書作家……任何一個經歷、頭銜都是絕大多數普通人一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放在清華,她也許是「普通」,放在全中國,她絕對是處於金字塔頂尖的高知。

3

劉瑜自己資歷耀眼,她的老公也毫不愧色。

她的老公是誰呢?周濂。本科上的是北京大學,博士讀的是香港中文大學。現在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

我對她老公不熟悉,但經常能在媒體上看到他的聲音,也買過他寫的兩本非常暢銷的書,《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

看一下這一對夫妻的簡歷,就會明白,他們從小都是不折不扣的「別人家的孩子」。而且,似乎還很少有人知道,劉瑜的「女兒」,不僅有一對在清華、人大任教的高知父母,還有一個曾經位居省部級的親外公。

寫這麼多,並不是滿足茶餘飯後的八卦之心,而是想說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這樣的家庭,在中國能有幾個?他們不是普通的家庭。

在這樣的家庭出生,即使他們的女兒真的是「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那也幾乎不太可能。

當我們為幼兒園、小升初苦惱,為學區房頭痛的時候,他們的女兒,因為清華、人大教職工的福利,可能都不需要「外公」出面,不需要開任何後門、條子就能進清華附小,以後還能進清華附中、人大附中,再以後要讀研、讀博、找工作,每一步,都會有強大的外力支持。

說一句刺激的話,夫妻兩個人一年拿到的版稅,就可能是你我這樣打工人一年的所有收入了。

只要他們的女兒,智力正常,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廢物,不是一個花天酒地的敗家子,那她的起點,就是我們很多孩子一生奮鬥也未必能抵達的終點。

4

「普通」也是分檔次的,焦慮也是分人的。劉瑜養育孩子的「普通」和「焦慮」和絕大部分人不是一回事。

我看到另一個教授儲殷點評劉瑜的演講,我就覺得很有道理: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即便你哪怕不好好學習,最後混退學了,至少也是個高曉松。

有的時候,不要相信一些高級知識分子的心靈雞湯。他們勸你看開,不是真的讓你看開,是讓你認命!

和三代貴族、上市富豪、院士大佬相比,劉瑜可能確實普通。但是和我們這些焦慮「只有一半孩子能上高中」,「公務員工作穩定有保障」「湊首付買學區房」的家庭相比,絕對是優渥的。

而我們和那些「申請低保」「孩子學個電工也不錯」「明天換一家工廠做」「又要交房租了」的家庭相比,我們也是幸運的。

當然,劉瑜演講中的很多話都對,比如她說「正確的教育觀是什麼?」

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養成蒼天大樹,而是要把一棵小草培養成一棵美好的小草,一棵健康的小草。大部分人可能天賦都很普通,但是她/他的興趣愛好個性,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作為一個家長的使命就是:沿著孩子的這種獨特性,幫他找到他所歡喜的事。

我這樣的普通人難道不知道嗎?知道了,但是沒法做到。因為身處的地位、環境、資源不同。

這就像我告訴一個飢腸轆轆的流浪漢,你應該努力工作,保持健康,這樣才能有收入,可以買麵包。這其實都是正確的廢話,是一種「何不食肉糜」的「不符合國情」。

5

我有一個朋友說:劉瑜說的太對了,教育就是發現真正的自我,瘋狂軍備競賽有害無益,淪落到小鎮做題家是太可悲了。

他當然可以這樣說,因為他一年掙兩百多萬,全家移民上英國去快樂教育了。我要是也這麼幹,孩子將來人才市場擠破頭,簡歷都沒人收。

我們普通人家教育孩子的目標,其實非常現實:

第一步就是想盡辦法考高分,想盡辦法上好點的大學,學好一點的專業,找一份收入還不錯的工作。第二步就是,在這條路上,父母有能力一點的,發掘孩子的興趣,培養一點特長。第三步,再有能力一點的,就是注意孩子的人格,要有正直誠實的品質。

當然在現實中,不可能有這樣清晰的步驟劃分,更多時候就要注重考分,也要有人格情緒上的引導,但這個養育的過程,一定是有所重點的,不能混淆了第一步、第二步誰先誰後的主次。

就像在餓肚子的時候,偶爾想一想牛肉麵包,完全可以。但是腳踏實地的做法,還是多打種點小麥大米有保障。

我們這些和她完全不在一個階層的、真正的普通人,如果全信了她的話,那就一定會輸,輸到一敗塗地,慘不忍睹。

相關焦點

  • 清華女教授劉瑜的演講:她的女兒不可能成為普通人,真信你就輸了
    這篇演講我也看了,劉瑜的觀點很多,其中一個大意是:現在的教育太瘋狂了,過度教育的軍備競賽坑害了很多孩子,我們還是不能搞應試教育,要搞素質教育,不要讓孩子去殘酷的競爭,要讓孩子快樂一點,不僅要接受,還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普通人。
  • 清華教授演講被評「不接地氣」,為什麼總有專家發表不合常理觀點
    這兩天,一位清華大學的教授作了一場關於教育的演講火了!她以一位家長的視角談論了一下關於社會上出現的教育焦慮和成功焦慮。 本以為是一場普通的教育演講,但隨著傳播度的不斷擴大,也引起了網友們的一些「吐槽」。
  • 清華教授講關於孩子教育的演講被熱議:未識底層苦,感同身受難
    文|橙果媽媽圖|網絡相信這幾天,很多家長最近都看過了這篇文章《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是清華教授劉瑜在11月1日的一次演講,她作為一位母親,從自己的角度來闡述了對孩子在教育過程中的感悟。
  • 清華教授演講引發劇烈爭議:精英勸你看開點,就是說讓你認命?
    前幾天,清華大學教授同時也是作家的劉瑜女士,做了一場關於教育的演講,其中她以一名家長的身份,講出了我們社會上普遍存在教育焦慮和成功焦慮。她在演講中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就是因為這句話,在網上引發了劇烈爭議。同樣是教授的儲殷先生,也就此在網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戳中了誰的痛點
    最近,清華教授劉瑜一篇題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後標題被自媒體改為《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演講引爆了網絡,引起了網友的廣發熱議。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低調,聽去也無可非議,為什麼從一個清華教授的嘴裡講出來會引起軒然大波,乃至引起群嘲呢?這到底戳痛了誰的痛點?
  • 清華女教授一句話火了!「接受孩子成為普通人」,是雞湯還是毒藥?
    這些天,清華大學劉瑜教授的一個演講《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刷爆了朋友圈, 說實話,劉瑜教授這段演講我看了兩遍,依然沒有得出:「你們就認命吧,孩子終將普通」這樣的結論。 劉教授的原話是: 一個社會哪有那麼多成功人士?那麼多馬雲、那麼多朗朗、那麼多姚明?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我一個朋友說的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她說: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
  • 清華教授不會孫子的數學作業?要想學好數學,要從這些方面入手
    前段時間有一個帖子非常火:清華教授做不出孫子的數學作業。這話乍一看仿佛是「標題黨」,畢竟那可是清華教授,不是本科學生這種爛大街的學歷,學術上沒點天賦還真讀不到那個位置,幾乎不存在渾水摸魚之徒。別說是小學的數學題目,哪怕是大學的高等數學,他們也能略知一二。
  • 清華同方陸致成:創業教授寶刀不老
    我們不由會回想起1989年前後,也就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和知識經濟的浪潮席捲中國,體制內的大批公職人員開始創業經商,成為變革時代獨特的烙印。與此同時,包括清華、北大、中科院在內的高校及研究機構,紛紛成立校辦企業,將實驗室最新的技術成果應用於產業。  就在這浪潮中,1997年6月,北京清華大學企業集團發起設立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 號稱「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的清華教授,正在勸大家佛系養娃,這...
    (圖片來源,B站演講截圖)神仙有神仙的普通,凡人有凡人的普通。決不能簡單粗暴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選擇普通,放棄努力」。最近,清華大學劉瑜教授的「凡言凡語」火了。這句話出自劉瑜教授最近的一篇演講——《不確定的時代 教育的價值》,演講比較長,全程大概有42分鐘+,不少讀者沒看過這個演講,以下是小編從她的演講中拎出以下「重點」:1.不確定性本身它不一定是件壞事,但它在帶給我們更多可能、機會、自由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焦慮。
  • 劣跡大學教授在演講過程中開黃腔,被女生指責後嘲諷道:香港廢青
    前些天,南方科技大學某知名教授受邀到香港某所大學作物理演講,在演講的過程中,該教授提到了「black hole」,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黑洞。正常來說,在物理演講的過程中,提到黑洞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可是當有一位女生表達出不滿的時候,氣氛逐漸變得緊張起來。
  •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一半學生交白卷,僅有此人得滿分!
    清華學子和外校學子的角逐,他用三個字令清華學子啞口無言民國時期出現過很多新鮮事物,大多是在歌頌西方的一些文化,但這期間其實也發生了很多令人捧腹大笑、發人深省的對聯事件。清華大學作為莘莘學子的聚集地,才子云集、人才輩出,一個清華的教授在演講時提出了一個「孫行者」的上聯,但是課堂上有一半的學生交了白卷、另一半的學生答非所問,只有一個學生令這位教授刮目相看、眾人為他的答案拍手叫好。他所對的下聯是什麼?又有著怎樣的寓意?這位學生後來如何了?提出「孫行者」上聯的名叫陳寅恪,陳教授是著名的文學大師,在文學界的地位有目共睹。
  • 一位大學教授的吶喊:沒有人告訴你,教育是為了實現社會分層
    清華大學教授劉瑜教授說:「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成為一個普通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儲殷說:「清華附小出來的能是普通人嗎?至少也是一個高曉松啊!」這句話雖稍嫌刻薄,卻含有很深的真理。最近,儲殷教授很火,在參加某網舉辦的教育專場盛典時,他提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觀點:沒有人告訴你,教育是為了實現社會分層。
  • 清華教授:別掙扎,坦然做個普通人吧,社會需要懶漢,做懶漢光榮
    無數家長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寄希望於孩子,自己受再多苦也不願孩子掉隊,在憋著勁、悶著頭,苦苦掙扎的時候,清華教授堂而皇之地說「人要認識自我,接受自我,要坦然面對做一個普通人」。這是當頭棒喝,難道一點希望都不給了嗎?這要從劉瑜教授的一篇文章說起。
  • 浙大講座教授:清華北大有點二流的味道,浙大是扎紮實實的三流
    李遠哲這個學化學的書呆子,居然在臺灣倡導「教授治校」,把臺灣的大學變成政治角力場,烏煙瘴氣!三流公立大學如果教授治校,全校教授一定「挖社會主義牆角」。沒有大師級的學術地位,就沒有了賠不起的面子。教授跟裝配工都是人,沒有了賠不起的面子,就可以不要臉,一旦沒有人管,就一定不要臉。三流大學用SCI數量管教授,就是防止教授不要臉,在我們管理學,這叫做防止「道德危險」(moral hazard)。
  • 清華教授的孩子成為普通人?你的維持現狀,可能是別人的終生夢想
    今天看了儲殷教授的一個視頻,了解到清華大學一個劉教授的演講。在演講中,劉教授表示自己的孩子「將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劉教授所謂的普通人,和普通人所理解的普通人,就不一樣。儲殷教授對此評價說,清華教授和人大教授(劉教授丈夫)的孩子不可能成為普通人。
  • 清華教授支持女兒成為一個普通人?知識分子熬的雞湯,少喝
    文|秘籍君最近,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瑜的一篇有關教育的演講,在網上引起不小的討論。她的原話「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更是得到廣泛轉發。演講中,她提出很多值得思考的內容,說現在無止境的教育軍備賽,是對家庭的傷害,對孩子的傷害;內卷教育,沒完沒了的補習班,令家長和孩子身心俱疲;自己是個不戰而降的媽媽,認定女兒是普通人,將來開個奶茶店,煎餅店就好了......
  • 陳寅恪被譽為「教授中的教授」,為何晚年卻要為煙花女子立傳?
    陳寅恪通曉17種語言真不是吹的,除了當時比較著名的德語、法語等列強語言外,像是梵文、希伯來文等較為小眾的語種他也有較為深入的研究。陳寅恪上課不拘課本,由於他本身學貫古今,經常講著講著就發散到其他內容上去了,旁徵博引信手拈來,沒有一定底蘊的學生壓根聽不懂,反而很受教授們的歡迎。
  • 女賭徒會輸的很慘
    圍著你轉的人多了你會不會頭暈?圍著你轉的就都是有錢人?很多事情,踏出了第一步就沒有了回頭路。接二連三的賭,只會是萬劫不復。大多數的男人輸光了尚有一絲力氣去浪子回頭,東山再起。而女人一旦輸光了之後就如同病如山倒,沒有什麼能力再去改變。
  • 語文課本愛國內容被刪減,西方虛構故事陸續增加,清華教授很痛心
    今天要說的這個事,如果不是做教育這行的估計很少有人發現,那就是如今的語文課本當中愛國題材逐漸被刪減,而西方虛構的故事卻在陸續增加。對這種情況清華有位叫做王文湛的教授表示「很痛心」。
  • 有道周楓2020年清華計算機系畢業典禮演講
    近日有道CEO周楓出席了2020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典禮,並發表演講。周楓分別於2000年和2002年在清華大學獲得計算機學士和碩士學位,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老」畢業生。在給2020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生的畢業典禮演講中,他分享了三點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