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來源於生活,但並不代表在藝術當中只能有生活。如果真的如此,那人人皆可以成為藝術家。
正是因為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性質,註定了任何一個藝術作品,都介於夢想與現實之間。在影視圈,大部分經典作品同樣遵循這樣的基調。通常情況下,一部優秀的作品往往源於其精彩的劇本,而現在影視圈,精彩的劇本真的是難得一見。
為了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面,很多作品都開始借鑑一些小說,通過對小說的細緻化改編,形成一個個精彩的劇本。不過在影視圈中還有極少一部分作品,他們的創作源泉並不是小說,而是來自於真正的藝術品。
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其實不少朋友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的確,截止到今天為止,《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仍然被稱為與《蒙娜麗莎》齊名的不世之作。
這部電影的創作靈感,據說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在看完藝術作品,有感而發寫下了一本小說,而電影就是根據這部小說改編而已。這部電影是在2003年正式上映,距離今天已經有17年的時間。但在這17年的時間,幾乎每一個人回顧這部電影,都能感受到一種特別的韻律,不妨先來感受一下電影的故事劇情。
在17世紀的荷蘭,有一個落魄的畫家名字叫維米爾。當時整個荷蘭的藝術作品,處處都透露著上層社會的靡迷,藝術畫作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就像是一種他們永遠都搞不懂的習慣。
維米爾有一個幸福的家,有愛他的妻子還有可愛的孩子。不過在這個家庭當中有一個非常奇怪的規定,所有人在沒有經過允許的情況下,都不得進入維米爾的畫室。
與此同時家裡來了一個年輕的女傭,名字叫葛麗葉。她清純的眼神,能夠打動任何一個人的心。在一次偶然的情況,葛麗葉無意之中與維米爾聊了起來,兩個人關於作畫談了很多很多,彼此之間的氣氛似乎變得有些曖昧。
在今後的時間裡,維米爾每一次看見葛麗葉眼神當中都透露著一種強烈的熱情。對於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來說,這樣的眼神太過於火辣,這樣的眼神也太容易讓人淪陷。
維米爾有一個富商贊助者,他希望維米爾能夠畫一些比較香豔的作品,僅僅只是一些普通的貴婦帶項鍊,並沒有什麼好看,甚至提出可以讓維米爾畫自己和葛麗葉之間的舉動。
維米爾不敢違逆富商的想法,他就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說服富商只畫葛麗葉。為了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維米爾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葛麗葉改變,甚至拿出了妻子的珍珠耳環,最終成就了這樣一幅傳世之作。而葛麗葉和維米爾之間,也在這幅畫成功之後走向了盡頭。
這部電影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個比較色情的鏡頭,但很多人卻表示,這部電影當中時時刻刻都充滿著一種情慾和曖昧,讓人忍不住想入非非。不得不說,導演在表達方式上採用了一種完全與眾不同的技巧。
演員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透露著愛情的最動人的魅力。但個人認為,這部電影真正令人稱讚的並不是導演的表達手法,而是整部電影,將愛情最動人的瞬間完美地印了下來。
當然在這一部電影當中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女主葛麗葉的扮演者斯嘉麗·詹森。自從加入復仇者聯盟之後,斯嘉麗在國際上的名氣水漲船高,國內網友也給她取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外號寡姐。
與現在的樣子相比,在2003年的時候,斯嘉麗·詹森那清純的容顏,像極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初戀。害羞當中又夾雜著一絲熱情,靦腆之中又夾雜著一絲愛戀,也許這就是初戀之所以讓所有人念念不忘的原因。
說到《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作,目前這幅畫位於荷蘭海牙市毛裡茨皇家藝術館中。同時這幅畫也是這座藝術館當中的鎮館之作,在藝術作品當中能夠與蒙娜麗莎齊名,足以表明這一幅畫究竟有多大的價值。
整幅畫作看起來乾淨利落,沒有多餘的修飾物,也沒有多餘的背景,只有明與暗之間的交映。畫作當中那個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回眸一笑的那一剎那,眼裡儘是熱情與愛戀,相信每一個人在看完這幅畫之後,心中都會升起很多的感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