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豐臺大悅春風裡聯合36氪,在豐臺大悅春風裡城市展廳發起了一場「城市空間思享會」。發布會以「煥新南中軸 悅見春風裡」為主題,邀請城市發展研究專家與來自城市運營商、新消費領域企業的嘉賓從政策紅利、產業發展格局以及生活方式的變遷等多個維度,探討了新南城的發展機遇,以及豐臺大悅春風裡帶來的未來生活場景。
從朝陽大悅城到祥雲小鎮,一個城市區域的崛起,其背後都有一個標誌性的城市綜合體。豐臺大悅春風裡紮根於首都南中軸上的槐新板塊,還是未來北京唯一的四條地鐵線交匯上蓋項目,它將城市理念、片區的整體發展規劃注入項目開發中,打造集商業、商務、酒店等為一體的多元業態綜合體,並與周邊區域、社區共生。
在南城之中,北京南中軸為核心的「一軸兩帶」將為南城打造文化、科技、生態、居住新樣板。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所長彭劍波表示,「南中軸並不簡單是一個交通之軸,也是文化之軸,生態之軸。它還是中國走向新國門的重要的軸線,也是整個北京南部片區發展的重要引擎。南中軸與首都核心區、北部片區的發展一脈相承,它通過交通,連接著海澱、亞奧、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以及通州副中心。大興機場的通航,也為南城地區連接國內其他經濟區、全球網絡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所長彭劍波
便如新加坡的樟宜機場,實際上也是城市重要的商業中心。荷蘭機場的生活場景、旅遊場景、消費場景深度融合,既是當地人都市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外來訪客非常重要的出發點和回歸點。
彭劍波表示「從空間生產到空間生長,一定要加產業、加消費、加人的集聚和沉澱。我們當下的社會結構,需要更多有品質、有效率、有場景的生活空間和消費空間。」而這就需要高品位的城市運營商、知名企業持續的與政府合作,共同推動區域發展。
從南城的區域發展,彭劍波也為區域打造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他認為,豐臺大悅春風裡作為南城未來首個四條地鐵線交匯的上蓋項目,首先要做好基於TOD的綜合區域性設計,做城市片區的開發模式,而不僅僅是打造一個綜合體。
「目前許多TOD項目依然停留在城市綜合體的層面,但如果與周邊的居住、商業、辦公、酒店、產業等聯動起來,可能會形成更好的帶動效應。」彭劍波說。
豐臺大悅春風裡示意圖
而隨著大興機場的建成,南中軸也成為走向「新國門」非常重要的軸線,再結合交通換乘的優勢,項目所在的區域也有潛力變成一個新經濟產業社區。
其次,整個南城區域,還需要打造一兩個面向市民的新的會客廳,南城現在除了新機場、南苑森林公園之外,體現南城名片和特質的項目依然缺少。
最後,區域也需要做整體性的資源整合。「南城雖然很大,但項目較散,除原本規劃的貫穿全城的道路交通之外,南城內部還需要建立東西向、小環線、網絡化的組織方式,將幾個發展地區串聯,再進一步做提升。」彭劍波說。
南城正在冉冉升起,已經步入增量發展期。對城市運營商而言,如何與區域共同生長,如何成為區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或將是未來能否在一個片區穩腳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