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滑稽人物,通過講笑話進諫帝王,《史記》列傳記載

2021-01-10 天地史話V

《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記述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敘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國歷史。《史記》敘寫了西漢中期以前的各個歷史時代,各個階層、各個民族、各個領域和行業的故事。其中古代滑稽人物,也單獨作轉。

優孟

優孟,戰國時楚國人,歌舞藝人出身。

楚莊王喜歡的馬死了,他要依照大夫禮儀來葬埋死馬。優孟仰天大哭,對楚莊王說:「馬是大王所喜愛的,用大夫的禮儀來埋葬它,太薄待了,請用人君的禮儀來埋葬它。」莊王問:「那怎麼辦?」優孟回答說:「我請求用雕刻花紋的美玉做棺材,用細緻的梓木做套材,用楩、楓、豫、樟等名貴木材做護棺的木塊,派士兵給它挖掘墓穴,讓老人兒童背土築墳,齊國、趙國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韓國、魏國的使臣在後面護衛,建立祠廟,用牛羊豬祭祀,封給萬戶大邑來供奉。諸侯聽到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看重馬了。」

楚莊王昭然領悟,說那該如何處理這匹馬。優孟說:「請大王準許按埋葬畜牲的辦法來葬埋它:在地上堆個土灶當做套材,用大銅鍋當做棺材,用姜棗來調味,用香料來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腸中。」

淳于髡

淳于髡,戰國時齊國人,個子低矮,出身低下,當了入贅女婿。「

齊威王當政初時,「好為淫樂長夜之飲」,國政荒亂,群臣莫敢諫。淳于髡對齊威王說:「國中有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齊威王明白他的用意極其驚訝,用隱語回答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齊威王從此振作,使齊國又強大起來。

一次,齊王派淳于髡去楚國進獻黃鵠。路上那隻黃鵠飛走了,他託著空籠子前去拜見楚王,說:「齊王派我來進獻黃鵠,從水上經過,不忍心黃鵠幹竭,放出讓它喝水,不料離開我飛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擔心別人非議大王因為鳥獸的緣故致使士人自殺。黃鵠是羽毛類的東西,相似的很多,我想買一個相似的來代替,這既不誠實,又欺騙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別的國家去,又痛心齊楚兩國君主之間的通使由此斷絕。所以前來服罪,向大王叩頭,請求責罰。結果楚王不但沒有怪罪淳于髡,反而讚賞道:「很好啊,齊王竟有這樣忠信的人。」並且用厚禮賞賜淳于髡,財物比獻鵠還要多一倍。

優旃

優旃是秦國的歌舞藝人,個子非常矮小,他擅長說笑話。

秦始皇曾經計議要擴大射獵的區域,東到函谷關,西到雍縣和陳倉。優旃說:「好。多養些禽獸在裡面,敵人從東面來侵犯,讓麋鹿用角去牴觸他們就足以應付了。」秦始皇聽了這話,停止了擴大獵場的計劃。

秦二世即位,想用漆塗飾城牆。優旃說:「漆城牆雖然給百姓帶來愁苦和耗費,可是很美呀!城牆漆得漂漂亮亮的,敵人來了也爬不上來。要想成就這件事,塗漆倒是容易的,但是難辦的是要找一所大房子,把漆過的城牆擱進去,使它陰乾。」秦二世笑了起來,取消了計劃。

東方朔

漢朝東方朔本姓張,字曼倩,西漢平原郡厭次縣(山東省德州市)人。他以說話精靈古怪出名。

漢武帝遊玩時看見一棵好樹,問東方朔樹名,東方朔說:「此樹名叫善哉。」漢武帝遊幸甘泉宮,看到馳道中有一隻紅色的小蟲,頭部的牙齒耳鼻都有,但是沒人認識。漢武帝於是讓東方朔來觀看,東方朔看完之後回答說:「此蟲名叫怪哉。」善哉怪哉都是感嘆詞,逗漢武帝開心。

漢武帝齋戒七天,遣巒大帶來數十名男女去君山尋不死藥。巒大得不死酒而歸。漢武帝想要喝時,東方朔說:「我能識別這酒的真假,陛下請看。」說罷便飲了一口。漢武帝煩怒想要殺了東方朔,東方朔說:「陛下如果殺了臣,就證明這酒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喝了能夠不死,那麼陛下就殺不死臣。」於是漢武帝赦免了東方朔。

前138年,漢武帝萌生了修建上林苑的想法。東方朔向武帝諫言上林苑所處之地的物產富饒及地勢險要,若修以林苑則是不恤農時、非富國強民之計。並列出不可修建上林苑的三個原因,又舉殷紂王、楚靈王、秦始皇大興土木導致天下大亂的例子,最後獻上《泰階六符》希望漢武帝能夠觀察天象的變異而自省自己所做的事情。漢武帝因此拜東方朔為一千石太中大夫之官職,加給事中之銜,並賞賜黃金百斤。

東方朔臨終時,規勸武帝說:「《詩經》上說『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四方鄰國不得安寧。』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武帝被感動說:「如今回過頭來看東方朔,僅僅是善於言談嗎?」

司馬遷認為淳于髡、優孟、優旃一類滑稽人物具有「不流世俗,不爭勢利」的可貴精神,他們通過講笑話來規勸帝王,值得後世學習。因而,他特地寫了《滑稽列傳》,收錄於《史記》。

相關焦點

  • 《史記》列傳記載的4大滑稽人物,有人還通過講笑話進諫帝王
    家喻戶曉的《史記》中,記述了黃帝——漢武的古代重大歷史事件,並介紹了許多名垂萬古的英雄人物、公卿王侯的偉大事跡。這本書中,太史公還對中國古代著名的滑稽人物單獨列了一傳,也就是滑稽列傳。下文中,我們來了解一下滑稽列傳中四位名氣很大的滑稽人物的故事,他們是優孟,淳于髡,優旃以及東方朔。優孟,戰國楚人,行業是歌舞藝人。關於優孟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楚莊王愛馬死了,希望用大夫之禮厚葬愛駒。優孟淚流滿面說道:「馬是陛下的摯愛之物,我覺得用君王的規格厚葬最為妥當啊。」
  • 淺說《史記》之《滑稽列傳》
    滑稽,今天的意思是指人的言語、動作或事態令人發笑,偏向貶義。司馬遷作《滑稽列傳》,講述的是能言善辯、言辭流利的官吏或君王信託之士。司馬貞《史記索隱》中解釋道:「滑,亂也;稽,同也。」就是說能言善辯的人可以「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 一代奇人東方朔,被《史記》編入滑稽列傳,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那麼,被司馬遷在《史記》中編入滑稽列傳的東方朔,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只能從撲朔迷離的正史與野史裡去找尋東方朔迷一樣的身影。根據《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東方朔,字是曼倩。出生在公元前154年,在公元前93年死亡,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山東惠州人,東方朔的政治經歷主要是在漢武帝劉徹中表現出來的。
  • 《史記》中,為什麼蕭何、張良可以入世家,而韓信只能入列傳?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去敘述歷史,這本書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多年的歷史,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本紀、世家和列傳記載的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就拿漢初三傑來說,蕭何和張良記入了世家,而韓信記入列傳。
  • 《史記》中為何張良與蕭何被列入世家,韓信卻僅僅列入列傳呢?
    歷史往往總是很有趣,在多年之後研讀從前的歷史人物,也總會有不同的感慨。有的人明明一開始並沒有什麼不同,可是後來走著走著,結局就截然相反了,雖然不排除一些時代影響,但更多的,還是事在人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與韓信,明明都是一樣的功臣,可是為何後來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要區別對待呢?
  • 緬懷孫立群教授丨重溫先生主講《史記貨殖列傳》
    孫立群教授講《史記·貨殖列傳》《史記》是西漢司馬遷(公元前145-公元前90年)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中一篇別具特色的篇章,就是《貨殖列傳》。《貨殖列傳》通過論述中國古代著名商人經商致富的活動,倡導了諸多我們在西方經濟學中學習的經濟學規律,而這些規律的發現,比西方要早數千年。
  • 《史記》中,為什麼蕭何、張良入世家,而韓信入列傳?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對於司馬遷嘔心瀝血寫出的《史記》,包括了十二本紀、二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等。
  • 通過《史記》分析司馬遷的超前三觀——人才觀,法治觀和民族觀
    而《史記》作為史書之中的「紀傳體通史」的開先河者——十二本紀以序帝王,三十世家以記諸侯,七十列傳以志人物,十表系時事,八書詳制度,幾乎為後世所有同行都定下了難以逾越的規矩。大家都知道,要了解一個創作者,最好的方式自然就是通過他的作品,如孔夫子《春秋》書成後也不由得嘆息道,「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可見就算夫子本人也無法揣測後世對自己的看法,但仍然把自己所有的觀念都記載在書中,任憑後世人評說。
  • 史記·酒器|滑稽:不只是搞笑,原是一種盛酒器,別稱「酒過龍」
    《史記》孔子世家:「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十分高興,將欲以尼谿田封孔子。這時,晏子提出了反對意見,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這裡「滑稽」與屈原《楚辭卜居》中的滑稽意思相近,指圓滑世故,敏捷善辯。《楚辭》曰:「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這是滑稽最早的文字記載。
  • 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什麼要將張良蕭何納入世家而將韓信列入列傳呢?
    司馬遷在史記中將人物傳記分為了三個等級,即本紀世家與列傳,其中本記事記載帝王一類的人物的事跡,而世家是記載諸侯一類人的事跡,列傳則記載的是非常重要的人臣等一些人的功績,韓信張良,蕭何三人被劉邦稱為漢初三傑,可見這三個人在劉邦的心中是不分伯仲的,而在此漢初三傑之中,蕭何與張良的事跡都被司馬遷列為了世家
  • 漢初三傑韓信為尊,為何《史記》中蕭何、張良入世家,韓信入列傳
    而作為中國第一步傳記體通史的《史記》,雖不是出於官方修史,而是司馬遷以一己之力著述的曠世傑作,但依託於漢朝的時代背景,就註定其,不能過於拔高韓信之地位!被拔高的人,當然有,如悲情的項羽能進《項羽本紀》就是司馬遷個人感情色彩作祟結果。《史記》記錄之歷史,從神話時期三皇五帝始,到司馬遷生活的漢武帝時代止,跨越近三千年發歷史。
  • 這篇列傳被稱為讀懂《史記》的鑰匙,講了什麼?
    一盞孤燈、一桿狼毫、一腔悲憤一書胸臆,一部曠世奇作問世天下…- 壹 -起叔對歷史的喜好始於《史記》,對《史記》的深究源於自媒體的興起。然可嘆的是起叔生性愚鈍,時至如今,仍未能領得其中要義…某次偶然,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說「伯夷列傳」是讀懂《史記》的鑰匙…出於想獨立思考的緣故,未看其中解答,而是拿出《史記》,又從細看了這篇列傳…並於似懂非懂間寫下這篇文章…先說此傳梗概…殷商時期,有這樣一個國家叫孤竹國,其國君孤竹君生有三子,其中長子叫伯夷、幼子叫叔齊…常理而言,一旦這孤竹君離世
  • 《史記》中,為何司馬遷將韓信放於列傳,而將蕭何張良放入世家?
    就拿今天要說到的《史記》為例,史書為我們現代學者研究各種歷史問題提供了很多幫助,而《史記》在眾多史書著作中更是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司馬遷廣泛取材、字斟句酌,苦撰十四年最終成書,也為後來的很多史書提供了範本,更是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就是它不僅是部記載歷史事件的史書,更是一部文學著作。
  • 滑稽除了表情包,還有這麼多意思?
    滑稽一詞出現得很早,早在《莊子·徐無鬼》的故事中就有記載:「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諧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塗。」在這裡,滑稽是個聖人的名字,他和方明、昌寓、張若、諧朋、昆閽一同陪黃帝去具茨山拜見大隗,結果都是路痴,只能找個小童問路。
  • 讀懂《史記》中的這3個「人物列傳」,也就讀懂了人性
    《史記》中的3個「人物列傳」,向世人講述了3個關於人性的小故事,至今依然受用,引人深思。我們若是讀懂了它們,也就讀懂了人性! 1、蘇秦列傳; 蘇秦和龐涓、孫臏、張儀並稱為鬼谷子門下四大高徒,都曾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
  • 人物傳記-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原標題:人物傳記-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 同為丞相,為何蕭何的傳記稱世家,而李斯卻為列傳?
    文|小河對岸《史記》中的人物傳紀分為三類,即《本紀》、《世家》、《列傳》。其中《本紀》為記載帝王一類人物的事跡,而《世家》為記載諸侯一類人物的事跡,《列傳》為記載重要人臣等一類人物的事跡。而李斯、張蒼等人的傳紀,卻被列入《列傳》,如:《李斯列傳》、《張丞相列傳》等等?其一,《史記》為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首開紀傳體史書之先河。而與群策群力的官修史書不同,《史記》卻為司馬遷獨立完成。獨立完全的史書,就難免有個人主觀因素。比如,按理說。孔子應該列入《列傳》,卻被列入與諸侯並列的世家。項羽為楚漢之際的霸主,既被列入《本紀》,韓信、張耳等人為諸侯王,也該列入《世家》。
  • 《史記》描述墨子總共只有24字,未單獨寫列傳,這是何原因
    其實這個事,以前我也沒有注意到,看了這個問題去翻了一下《史記》,發現還真是這樣的。《史記》這部巨著居然沒有給諸子百家中墨家的創始人墨子單獨地寫一篇列傳,只是在講孟子和荀子時順帶地提了幾句墨子的事情(一共24個字),墨子這麼重要的人物,居然沒有列傳,沒有列傳就算了,居然就只寫了24個字,司馬遷這是為什麼呢?
  • 張大可先生談《史記》
    2.一個精心設計的系統工程說到《史記》的結構,它是司馬遷精心創建的一個人工系統工程,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史記》由五體構成:一、本紀十二篇;二、表十篇;三、書八篇;四、世家三十篇;五、列傳七十篇,總計一百三十篇。五體,名稱不同,寫作方法也不同。記載的內容各自成為一個獨立系統。合起來構成一個大系統。
  • 《史記》曾是日本古代教育中重要的教科書
    [摘要]日本古代教育中,《史記》是重要的教科書。日本古代設有專門講習歷史的「紀傳道」,修習「紀傳道」的學生被稱為「紀傳生」。《史記》是這些「紀傳生」的必讀之書。《史記》是歷朝國王經筵中必講內容。大臣往往借講史之際,聯繫現實政治,提出參考建議,以便更好地治理王朝。燕山君時期,領事魚世謙對國王說:「進講《史記》,欲觀古人已行之事,法其善、戒其惡也。」明宗時期,有大臣上疏曰:「自上聖學高明,《四書》必講之後,當以《史記》進講。治亂興亡,人物邪正之易知者,莫如《史記》。」可見,總是將治國之事與講《史記》聯繫起來,這樣,使經筵日講有經世致用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