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欲求,神必外遊。
眼耳心出,損精耗神。
所以,人皆不壽而逝。
作者:鴻無道人!
一個人的精神,往往通過自己的耳目神三物,將精神洩露於外,日久則潰!
凡夫之人,莫不如是。
養生之士,尤當緊守。
《老子德道經》第五十八章 道紀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 ;
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
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三者不可至計,故而為一。
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
尋尋呵!
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望。
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
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道人釋義:
雖然,眼能見世間萬物,但《得一》之人,眼不離神,神不離於心,故藏眼於心內。
故而,眼雖見萬物,萬物卻不入其心,如同沒有見到。
這種見如不見的狀態,稱之為《微》。
佛門雲,離諸色境,名為布施。
雖然,耳能聞世間五音,但《得一》之人,使耳如眼,聞外音而不入其心。
故而,耳雖聞五音,五音卻不入其心,如同沒有聞到。
這種聞而不聞的狀態,稱之為《希》。
佛門雲,不住聲塵,名為持戒。
雖然,人亦行事於世間,但《得一》之人,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以清靜心行事,不為有所得而行諸事,猶如無心自行一般。
這種行而無得的狀態,稱之為《夷》。
佛門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三種事,你不可用心去思索該如何去做;
唯有不用心,因此而《得一》。
道人頌曰:
大道從來不用心,
遣欲澄心最是真,
用心之時無心用,
無心始知在道中。
《一者》
其上不執物,其下不迷事,瞬間空淨!
遍觀四野,終究無物,不可名狀。
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望,亦名觀空。
於此空中,不見其前後,也不見其始終。
也就是道人講的見道。
於此靜定空觀之中;
高而無上,引而仰觀,其上無上,莫見其首,
卑而無下,俯而俯察,其下無下,莫見其基。
始而無先,莫見其前。
終而無盡,莫見其後。
大道之中而生天地,天地有高下之儀。
天地之中而有陰陽,陰陽有始終之數。
一上一下,仰觀俯察,可以測其機。
一始一終,度數推算,可以得其理。
以此推之,大道可知也。
執今日之見道,以御今之所有,始知一切皆幻。
以此知古始,歲月流逝,畢竟成空,是謂道紀(道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