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材、教法」(簡稱「三教」)是職業院校關於「誰來教」「教什麼」「如何教」的三大教學要素,也是影響職業院校教學質量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近年來,安徽職業技術學院不斷建立健全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深化「三教」改革,因材施教,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調動學生、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堅持「教師」為育人根本 全方位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誰來教」是育人根本問題。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圍繞《職教二十條》,探索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立健全自主聘任兼職教師辦法,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學校教師雙向流動。具體措施:一是規劃實施 「教師素質提升計劃」,突出加強優秀教學團隊、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青年骨幹教師隊伍建設。二是建立教師動態管理機制,遵循職業教育規律,探索「編制到校、經費包幹、自主聘用、動態管理」模式,促進校企人才雙向流動。三是探索符合職業教育特點和教師資格標準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辦法。吸引行業企業能工巧匠、工程師到學校擔任教師。
堅持「教材」為育人綱要 全面提高課程教材質量
圍繞「教材」建設,學校明確要求「健全專業教學資源庫」「遴選認定一批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建設一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並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每兩年修訂一次教材,其中專業教材隨信息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情況及時動態更新。這些政策措施有利於完善教材建設長效機制,加強過程管理,推動校企合作開發精品教材,強調緊跟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修訂建設新教材,支持開發網絡共享優質課程教材,督促完善國家教學資源庫。
此外,學校還著力加強教材選用機制建設:一是完善教材選用機制,成立 「教材選用委員會」,定期公布教材用書目錄和教材選用情況,為師生選用教材提供依據和參考,保障規範使用教材、使用規範教材。二是加強課程體系建設。依據國家教學標準體系,立足學情、校情,科學制定和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吸收行業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確定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保障專業課程教學的科學性、前瞻性和適應性。三是對接區域優勢和行業特色,打造一批專業核心課、專業群共享課、網絡精品課程教材,編寫活頁式和操作手冊式教材。
堅持「教法」為育人手段 全員參與教學方式方法創新
針對學校教學方式方法存在的問題,學校圍繞《職業教育實施方案》,科學規範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加快建設能夠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引導教師根據職業院校學生特點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律,積極主動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全員參與教學方式方法創新:一是精細化管理,研究制訂教學管理細則,加強課堂教學管理,規範教學秩序。二是指導規範和更新「教案」,引導教師準確把握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規範編寫、嚴格執行教案,做好課程總體設計,做好教學組織實施。三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著眼於學生個性化成才成長,積極主動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創新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課堂現場雙向教學等。四是積極探索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大力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將課堂搬到工廠車間等生產服務一線,鼓勵能工巧匠教學現場「傳幫帶」,工學結合育人。五是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主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實境、模擬仿真等技術,開展空間教學、遠程協作、專遞課堂、實時互動、移動學習等信息化教學模式創新,提升教學效果,推動邊遠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師生共享城市優質學校優秀教師教學成果。
未來,學校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師」「教材」「教法」有關部署,建立健全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不斷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