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的本體在中國,中國特色哲學體系就必須講清楚:關於哲學的本體的本性和本質屬性,以及發源的原點,歷史序列、時間秩序的時間過程的全部。否則,其哲學的論述就沒有說服力。
這是哲學對於哲學的本體的最精確的科學的表述。中國哲學的中國表述為:「時物」的「與時偕行」結構系統和體系。「時物」的「與時偕行」的「與時消息」的共時體系。
中國《易經》符號結構系統最現代的表述和定義為,《易經》符號結構系統是:共時結構與共時系統和共時結構的共時體系,是哲學的本體。
中國特色哲學的共時性與歷時性,開宗明義,定義了哲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共時性概念,哲學以共時性同時事物概念的歷時性變化作為哲學的基本任務,即中國特色哲學的「時物」的「與時偕行」是哲學的全部的辯證思維的哲學理念。
哲學的主要對象是研究共時性概念,共時性概念之中包含著諸多或者固定幾個歷時性概念而組成了哲學的概念體系,與哲學的範疇體系一起構成哲學體系,即共時結構概念體系和範疇體系。
中國特色哲學的共時性,指涉存在的共時性空間的同時事物概念以及共時性同時事物概念的歷時性變化及其規律性。
中國特色哲學的共時性與歷時性,揭示了存在作為存在的本質的存在和變化規律,指涉了近、現代西方哲學的概念體系的共時性和歷時性缺乏、概念的缺欠和概論體系的殘疾。揭示了哲學的符號概念轉變為詞語概念的哲學現實和哲學的始基和本源的哲學起源的哲學問題。哲學的發源是符號概念,哲學的起源不是詞語概念。因為,哲學的詞語概念來源於哲學的符號概念,符號概念是哲學概念的歷時性的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