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可稱得上近代以來在世界範圍內尤為慘烈的一場戰爭。身為軸心國之一的德國,在戰爭伊始擊敗了歐洲的大量國家,甚至於連法國也敗給了德國。
從德國的戰績上來看,德國似乎在戰前就已擁有了很強大的實力。但,真是如此嗎?
先從人數上看。
在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時,波蘭陸軍共有30個常備師和10個預備師。它同時也擁有不少於12個的大型騎兵旅。在數量方面的潛力甚至於比上述單位數字的表現還更大——因為波蘭幾乎擁有250萬「有訓練人員」可供動員。
在1941年入侵法國時,法國所動員人力相當於110個師,其中常備師不少於65個,包括5個騎兵師,2個機械化師和1個編組中的裝甲師——其餘都是步兵師。從法國軍隊的總數來看,即使除去在法國南部和北非為了對抗義大利潛在威脅的部隊,法國還是可以在面對德國的北面國境上集結85個師。除此之外,他們還可動員約500萬有訓練人員。
反觀德國方面,當時德國動員了98個師,其中52個為常備師,包括6個奧地利人組成的師在內。剩下的46個師中,只有10個師可在動員以後即刻作戰。即便如此,這些部隊中大部分都只服役約一個月的新兵。其他36個師則主要是一戰時的老兵所組成的,他們的年齡已超過40歲。
從武器方面看。
開戰時德國非常缺乏炮兵以及其他兵器。在邱吉爾的戰爭回憶錄中曾說:「德國人在1940年至少擁有1000輛重坦克。」事實上,德軍在當時根本就沒有重坦克。戰爭發動時,他們只有少量的中型坦克,其重量僅20噸。他們在波蘭所使用的大部分都是重量很輕和裝甲很薄的坦克。但當時法國人所擁有的坦克比德國人在開戰時所已建造的全部數量還要多——其中許多都比德國的坦克體型大,裝甲厚,雖然速度可能較慢。
而德國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勝利,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戰爭提出的新理論。尤其應歸功於古德裡安和其他少數人的熱心提倡。可當時波蘭官方的軍事思想卻非常落後。他們沒有裝甲師和摩託化師,其舊式部隊也極其缺乏戰防炮和高射炮。此外,波蘭領袖以一種病態的方式相信大量騎兵的價值。就這方面來看,他們的思想也許真正是已經落後80年。因為遠在美國內戰時,就已證明騎兵衝鋒無效。再看法國,他們有許多構成近代化陸軍的因素,可他們的高階層的軍事思想卻落後20年。法國的高層指揮部還用著1918年的眼光看待坦克,把坦克當成步兵的傭人,始終將坦克分成一小撮的來使用。
德國人那一套先進的思想是當時周邊其他國家所沒有的。憑藉著此種以飛機和坦克共同配合的速戰速決的閃電戰,令那些還抱有舊思想的國家感到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