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在這裡又見面了,今天的課題是:同義詞的辨析。「旦」字和「朝」字意義的同與不同,主要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同學們要認真聽講,可下要學會自己複述,加以靈活運用。
古代沒有系統的計時工具,古代的勞動人民在豐富的生活勞動中總結出相對性的時間概念。之前我們學習了「旦」字,太陽正從地面上升起的畫面。這個時候就是黎明時分,天空中透出太陽的光亮,人們開始出來勞作了。古人又是如何記載的呢?「旦」者,明也。從「日」見於「一」上。「一」字這一橫表示古人所看到的地面,太陽出現在地面之上的時候。
上面是「日」字,古文字字形是一個圓圈像太陽之形,裡面的一點或者一橫表示太陽發光的部位,即現在我們科學定義的發光源頭,光源。地面有高低起伏,有時候是平地,有時候是山地山丘,不一而論。
前面我們學習了「朝」字,太陽剛從草茻之中升出來,月亮還沒有落下去的畫面。它的意思也是表示早晨。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朝」與「暮」成對使用,「旦」與「夕」成對使用。比如:朝三暮四。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危在旦夕,相互對舉,以見其義。這是古人對文字使用的一種慣用習慣,而不是刻意為之。
同學們,從宏觀的的相對應的時間概念來講,「旦」與「暮」二者都表示早晨太陽升起。但是從微觀角度上看,二者具體的時間內涵不一樣。「旦」字表示相對的時間較短,太陽從地面升起的時候畫面。而「朝」字不僅指太陽從草茻之中升起來,月亮還沒做落下。至吃早飯的時間都可以稱之為早上。顯而易見,「朝」字要不「旦」字表示的相對時間範圍要大。
同學們,通過老師的細心講解,你們是否有所收穫呢?更多精彩我們下期再會。